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海军双重能力海基巡航导弹系列BGM-109战斧戰斧巡戈飛彈 TLAM Tomahawk Land Attack Missile 長度:18呎 直徑:21吋 航速:時速550公里 重量:2650磅 (另加550磅燃料及1000磅的水下發射用套囊) 推進動力:噴射引擎及螺旋槳推進器 航程:700海浬 彈頭:常規彈頭或戰術核彈頭美国海军双重能力海基巡航导弹系列,代号BGM-109,1972年由通用动力公司开始研制,1976年首次全制导飞行试验,1979年有限生产,1984年初具作战能力。导弹装备美国海军鲟鱼级、洛杉矶级、大参鱼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及依阿华级战列舰,加利福尼亚/弗吉尼亚/提康德罗加/长滩级导弹巡洋舰,斯普鲁恩斯和希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等水面战斗舰艇。发射平台为鱼雷发射管、装甲箱式发射装置或垂直发射系统,战斗部内装核弹头或常规弹头。核动力攻击潜艇每艘携载20枚,水面舰艇每艘携载16-32枚,战斧海基巡航导弹根据其作战任务,设计为战略型、反舰型、对陆型以及其他一些类型。美国海军计划生产装备4068枚,80年导弹计划出厂价为475.9万美元。其中较重要的型别为:战斧式战略巡航导弹,美国战略核攻击巡航导弹,代号BGM-109A,1984年6月部署,计划产量1000枚,其中190枚部署于水面舰艇,194枚部署于攻击潜艇。用以执行全球战区对地面目标的核攻击任务,并作为战略后备力量执行核大战后期打击任务。战斧对陆核攻击导弹的制导系统采用麦道公司研制的以地形匹配修正的惯性导航系统(TAINS)作为制导系统,控制系统采用全数字化自动驾仪和AN-194型雷达高度表。制导系统由AN/DSW-15型等高线地形匹配系统、LN-35惯性平台组成。战斗部重122.5公斤,内装当量可调的20万吨级的W80-0型核弹头。发射指挥系统为MK117火控系统,采用在舰艇上水平发射的方式。战斧反舰巡航导弹,美国远距反舰巡航导弹,代号为BGM-109B。1981年开始作战试验和鉴定,1983年11月潜射型初具作战能力,1984年3月舰射型初具作战能力。它主要用来装备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新泽西号战列舰和斯普鲁恩级驱逐舰。1980年计划总产量为243枚,1986年增至593枚。导弹的外形尺寸与BGM-109A相同,助推器采用固体助推火箭。中段制导采用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由三个速率陀螺和一个加速度陀螺组成姿态参考系统,由计算机/自动驾驶仪控制导弹飞行姿态,由AN/ADN-194型高度表控制飞行高度;末制导采用PR-53/PSQ-28主动雷达导引头。战斗部采用小斗犬B半穿甲战斗部,重454公斤。战斧反陆巡航导弹,美国海军常规战术巡航导弹,代号BGM-109C。1981年初开始全面发展工作,1982年初装备潜艇,1983年6月装备水面舰船,主要用来装备攻击型核潜艇和护卫舰级以上的水面战舰,以攻击敌方海军航空兵基地指挥中心、桥梁、油库等陆上重要目标。导弹计划总产量为2643枚,现已装备美国海军26艘大型水面舰艇和41艘攻击型核潜艇。导弹制导系统为惯性导航加地形匹配加数字式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器(DSMAC)末制导。导弹命中精度小于10米。现状:服役中构造:导弹壳体呈圆筒状,其首部带拱形整流罩,弹翼位于机身中央部位,稳定翼位于尾部,壳体用坚固的铝合金、石墨环氧塑料等材料制成,弹身和稳定翼均有隐蔽层,以防被雷达发现。射程:3000公里发射方式:二节推进,固态燃料导引系统:惯性弹头:(战略核导弹)BGM-109A的战斗为W-80弹头,靠触发引信爆炸杀伤区域半径为3公里。(非核动力)BGM-109C装有穿甲战斗部;BGM-109D为子母式战斗部,它含有近166枚BLU-97B小口径炸弹。(战术导弹)BGM-109B装有B-61爆破战斗部或WDU-25B战斗部。发展:美国海军非常重视对“战斧”导弹综合系统的使用。1990年用该系统导弹装备了62艘潜艇和32艘水面舰艇,并计划至2000年在198艘战舰上(其中包括107艘核潜艇)装备这种导弹。用“战斧”导弹武器装备舰船的同时,美海军制定了大规模发展和完善海基战斧导弹的计划。增加战略导弹射程和提高其战斗部威力,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导弹的战斗性能。“战斧”导弹在美潜艇和水面舰艇上的广泛使用(本世纪末可生产近4000枚),促使五角大楼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将该系列导弹作为第一攻击武器。美有关机构在参加缩减战备武器的谈判时,故意将海基导弹不包括在战备进攻实力之内,而且签订的缩减战略导弹武器的合约中有意用现代化“战斧”导弹取代了“海神”旧式导弹。这实际上大大提高了海军实施各种战役的能力。使用:核潜艇上用鱼雷发射器和MK45垂直发射器存放的发射“战斧”导弹,水面采用的是MK143装甲箱式或MK41垂直发射器。据报导,“战斧”战略导弹(BGM-109A)射击精确度高,核弹头当量大,可有效地摧毁防御较强的小面积目标。据美专家鉴定,一枚“战斧”导弹击毁可承受每平方米70公斤剩余压力的防护设施的概率为85%,而“海神”导弹仅为10%。美国空军地面机动式战略巡航导弹美国空军地面机动式战略巡航导弹,代号BGM-109G,系战斧海基巡航导弹的陆基发展改进型。1977年10月起研制,1979年12月首次样弹试验,1980年5月进行首次(在运输-起竖-发射车上)地面机动发射,1982年定型生产,1983年12月获初始作战能力并装备部队,1988年生产截止,导弹成本价200万美元,计划总产量为560枚。现已在西欧共部署464枚。导弹武器系统由4辆运输-起竖-发射车、16导弹、2辆发射控制车、16辆辅助车和69名官兵组成。可空运。各发射单位平时部署在加固掩体中处于快速反应戒备状态。陆射巡航导弹主发动机采用F-107-WR-450涡扇发动机,推力267公斤,助推器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3110公斤。制导系统为地形匹配制导辅助的惯性导航系统,雷达高度表测高。核战斗部为W84小型可调当量核弹头,当量1-5万吨。战术技术性能数据:全长:5.56米直径:0.527米翼展:2.65米最大射程:2500公里最大巡航速度:M0.72最大巡航高度:50-150米起飞重量:1.2吨制导方式:地形匹配制导辅助惯性导航系统有效载荷:122.5公斤动力装置:涡轮风扇发动机+固体火箭助推器核弹当量:1-5万吨最大功率:267公斤+3100公斤命中精度:30米发射方式:地面机动发射BGM-109A(TLAM-N)海基战斧对地攻击核巡航导弹。战斧可安装需要换装不同的头部,中间的即为海基核战斧BGM-109A戰斧巡弋飛彈實驗版基本資料用途巡弋飛彈製造商通用動力公司、雷神公司單價$57.5萬美金入伍時間1970年特徵與規格引擎涡轮风扇发动机負載重量1,000 lb (450 kg)整體總重1,440 公斤 (3,200 lb)長度6.25 m直徑0.52 m翼展2.67 m速度880 km/h射程2500公里彈頭BLU-97/B高爆彈頭W80核彈導引慣性導引+GPS+影像導引發射平台海基生產次型戰斧巡弋飛彈在設計上以模組化的設計,經由替換彈頭與導引系統之後,能夠利用同樣的彈體設計,滿足不同任務需求。雖然戰斧在設計上可以由多種載具發射,不過空射型美國空軍並未接受,陸射型在部署到歐洲地區之後引發很大的抗議以及國際壓力。在與蘇聯達成核子武器談判之後撤除。目前使用中的只有從水面艦艇和潛艇發射這兩類。BGM-109A第一種部署的戰斧巡弋飛彈,也是戰斧巡弋飛彈系列當中第一種攜帶核彈頭的次型。正式的名稱是核子陸上攻擊型戰斧(Nuclear Land-Attack Tomahoawk),簡稱TLAM-N(Tomahawk Land Attack Missile - Nuclear)。 最早的戰斧Block I中,BGM-109A搭載二十萬噸級黃色炸藥威力的W-80核子彈頭,導引系統為慣性導航暨地形比對系統(TERCOM);而BGM-109B型則擁有454kg(1000磅)的傳統高爆彈頭,整合了部分魚叉反艦飛彈的組件,導引方式為中途慣性導航暨終端主動雷達,此外還擁有輻射歸向模式,追尋目標的雷達所發出的電磁波而去。這兩種最早的戰斧被稱為BGM-109 Block 1,精確度較差,其中BGM-109A的圓週誤差公算(CEP)達80m,BGM-109B則為30185m。BGM-109A乃至於往後的陸攻型戰斧在發射之前必須擬定詳細的任務計畫,先由衛星攝得目標附近方圓數千公里的地形/地理影像資料,然後規劃戰斧飛彈的路徑(由於其巡航速度只有0.7馬赫,很容易被防空砲擊落,因此必須低空貼地飛行,利用地形躲避雷達,並且設定曲折迂迴的航道),編輯成任務計畫然後輸入戰斧飛彈的影像比對系統中。在海面上飛行時,戰斧飛彈以慣性導航系統維持航向。進入陸地後,戰斧飛彈的地形輪廓比對系統會判斷飛行路徑的地形輪廓是否與資料庫中衛星影像符合,然後逐漸修正航道,朝目標前進。不過如果飛行路徑中的地形過於平坦或山脈過多,會使得地形比對系統無法有效運作BGM-109B第二批戰斧飛彈(Block II)是BGM-109C/D陸攻型戰斧(TLAM-C/D),換裝傳統高爆彈頭,並引進數位影像區域比對(DSMAC)系統,大幅提高精確度,CEP降至10m左右。TLAM是第一種真正好用的戰斧飛彈,由於配備的並非核武,故能在一般的情況下使用,並憑藉其極佳的精確度達成極高的效益。BGM-109C與D型的主要不同在於彈頭,C型配備454kg高爆彈頭,而D型則擁有內含166枚BLU-97/B次彈械的高爆集束彈頭。BGM-109C第三批戰斧飛彈(Block III)主要是針對Block II的技術進行改良,加裝GPS全球定位系統接收器、Time-of-arrival軟體控制、改良型導航電腦、程式化延遲引信。Time-of-arrival軟體使多枚戰斧飛彈能由不同方向攻擊同一目標。戰斧Block III的彈頭由Block II的454kg降至320kg,但由於彈殼較堅硬,穿甲能力反而是後者的兩倍。此外,戰斧Block III也改良發動機並增加燃油使用效率,以提升射程。BGM-109D紐澤西號上發射戰斧第四批戰斧飛彈是經過戰斧基礎改良計畫(Tomahawk Basic Improvement Plane,TBIP)的戰斧Block IV,換裝具反干擾能力的GPS接收器,並加裝雙波段衛星UHF資料鍊,能在飛行中途更改攻擊目標。目前戰斧飛彈家族的最新成員是戰術型戰斧(Tactical Tomahawk,TACTOM),又稱為戰斧Block IV+。戰術型戰斧飛彈的整個結構與系統配置都重新設計,以簡化結構與生產程序、增加燃料儲存空間以及降低製造成本。戰術型戰斧的主要結構改進包括燃料箱構造簡化、電子系統集中安裝、簡化固態火箭加力器,此外減少特殊加工部件並減少35%的零件,大幅簡化生產流程。戰術型戰斧相當重視降低成本,單價預定為57.5萬美元,約為以往戰斧(單價140萬美元左右)的1/3,此外單枚組裝工時也由原先610小時降為193小時。戰術型戰斧的射程延長至2800km,能在目標區上空盤旋約2小時(460km)。雖然戰術型戰斧的成本降低不少,但是性能不減反增,並使用最新的民間商用電子科技。戰術型戰斧的最大革新,就是使用彈性較以往大幅增加。先前的所有陸攻型戰斧飛彈在發射前擬定任務計畫、將地形與影像等資料輸入飛彈等程序相當麻煩且耗時(約需80小時),此外在Block IV之前的陸攻型戰斧都無法在中途更改目標。這些限制使得早期的陸攻型戰斧飛彈只能攻擊一個預先設定好的目標,無法運用於快速反應打擊任務中。戰術型戰斧的導引系統可預先輸入15個不同目標,在飛彈升空後可視情況選擇預設目標之一加以攻擊,指揮單位也能利用資料鍊引導戰術型戰斧攻擊一個不在預設之內的新目標,大幅增加了使用彈性。為了防止敵方對GPS訊號進行干擾,戰術型戰斧的GPS擁有反干擾能力。此外,戰術型戰斧增設一具電視攝影機,在目標區飛行時可將目標區的影像以資料鍊傳至指揮單位作為前一波攻擊戰果評估,如有需要可對其再度發動攻擊,或者引導飛彈攻擊新的目標;如此,戰術型戰斧彷彿是巡航飛彈與偵察用UAV的結合。為了增加戰斧飛彈的快速反應能力,美國海軍將配合戰術型戰斧飛彈引進新的艦上計畫系統(Afloat Planning System,APS),使得裝載戰斧飛彈的水面艦艇或潛艦能自行擬定任務計畫,而且與原先相較最多可減少90小時的任務計畫時間。戰術型戰斧飛彈於2003年起量產,在2004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雷神公司還將在2005年推出戰術型戰斧的混凝土貫穿型(TTPV),配備最新發展的混凝土貫穿彈頭。BGM-109G戰斧巡弋飛彈有多種衍生型,能夠使用不同種類的彈頭。現役的衍生型包含使用一傳統炸藥彈頭的陸攻戰斧C型(TLAM-C),攜帶次彈械傳統彈頭的陸攻戰斧-D(TLAM-D),攜帶核子彈頭的陸攻戰斧-A(TLAM-A)與陸攻戰斧-N(TLAM-N,沒有服役)以及戰斧反艦飛彈(TASM)。陸上發射型和卡車型態的發射載具為了遵循1987年的中程核子武器協議而被銷毀。1993年開始服役的第三批次陸攻型戰斧具有較高的射程,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战斧”导弹有3种常规弹头型号:(1)“战斧”反舰导弹(BGM-109B)的制导系统与“鱼叉”反舰导弹的制导系统相似。它 采用主动式雷达导引头与被动式识别和定向搜索设备,以探测、捕获与打击从护卫舰到昂贵 的航空母舰等各种目标。这种导弹可利用其掠海低空飞行与规避机动航迹隐蔽自身的发射方 向,并在飞近水面目标时避开敌军的防御火力; (2)TLAM-C(BGM-109D)导弹能以其重454公斤的战斗部压制敌指挥与控制系统、机场、防空系统等重要陆上目标; (3)TLAM-D(BGM-109D)子母弹头导弹系TLAM-C导弹的一种改型。它可打击面目标,而且可使飞机与防空阵地失效。它通过投放166个复合效应小型炸弹子母弹,发挥穿甲、破片杀 伤与燃烧等作用,打击多个目标。“战斧”反舰导弹虽是作为模式化“战斧”巡航导弹系列中的一员发展的,但从技术上来看,它是在“捕鲸叉”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其部件大都是“捕鲸叉”导弹部件的改进型。1972年6月开始研制,1983年11月定型装备。总研制(各型)费用为143亿美元,1982年每枚导弹的价格为127万美元。BGM-109 B是“战斧”多用途巡航导弹发展计划中,用于攻击远方敌舰的“战斧反舰导弹”(TSAM)。由于采用模式化设计,其弹体外形尺寸、重量、发射平台、助推器等均和BGM-109 A相似。计划装备的主要舰艇是SSN-688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DD-963斯普鲁恩级驱逐舰和“新泽西”号战列舰。1980年计划中规定的总生产量为243枚,里根1986年增至593枚。1981年开始作战试验和鉴定,原计划1982年初具潜射作战能力,1983年6月装备水面舰。由于计划变动,潜射型推迟至1983年11月,舰射型则推迟至1984年3月才初具作战能力。尽管BGM-109 B和BGM-109 A的外形尺寸、重量基本相同,但由于它们是两种作战使命互不相同的导弹,其制导系统、战斗部和动力装置等分系统的类别和性能也明显不同于BGM-109 A。战斧”BGM-109B是美国防部巡航导弹计划联合办公室主管、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一种远程反舰导弹。它有潜对舰和舰对舰两种型号,是一种亚音速、远程、掠海飞行的导弹。七十年代初美国为了在反舰导弹领域尽速缩小与苏联的差距,在“捕鲸叉”中程反舰导弹研制计划开始不久就着手“战斧”远程反舰导弹的研制。“战斧”反舰导弹虽是作为模式化“战斧”巡航导弹系列中的一员发展的,但从技术上来看,它是在“捕鲸叉”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其部件大都是“捕鲸叉”导弹部件的改进型。1972年6月开始研制,1983年11月定型装备。总研制(各型)费用为143亿美元,1982年每枚导弹的价格为127万美元。最早的战斧Block I中,BGM-109A搭载二十万吨级黄色炸药威力的W-80核子弹头,导引系统为惯性导航暨地形比对系统(TERCOM);而BGM-109B型则拥有454kg(1000磅)的传统高爆弹头,整合了部分鱼叉反舰导弹的组件,导引方式为中途惯性导航暨终端主动雷达,此外还拥有辐射归向模式,追寻目标的雷达所发出的电磁波而去。这两种最早的战斧被称为BGM-109 Block 1,精确度较差,其中BGM-109A的圆周误差公算(CEP)达80m,BGM-109B则为30185m。第二批战斧BGM-109B导弹(Block II)是换装传统高爆弹头,并引进数位影像区域比对(DSMAC)技术,大幅提高精确度,CEP降至10m左右。BGM-109B反舰型战斧(Tomahawk Anti-ship Missle,TASM)是反舰巡航导弹,1983年11月开始部署,采用惯性加 主动雷达寻的制导,带454公斤重半穿甲弹头,射程460公里,用于攻击大中型水面舰。BGM-109B的改进型为BGM-109E“战斧”反舰导弹(BGM-109B)的制导系统与“鱼叉”反舰导弹的制导系统相似。它 采用主动式雷达导引头与被动式识别和定向搜索设备,以探测、捕获与打击从护卫舰到昂贵 的航空母舰等各种目标。这种导弹可利用其掠海低空飞行与规避机动航迹隐蔽自身的发射方 向,并在飞近水面目标时避开敌军的防御火在FOTC舰的引导下,战斧必须采取S型航迹飞行,以便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目标搜索和判断,并根据BGDBM系统生成打击方案并且预估打击效果。也就是说,最大射程460KM(BGM-109B的数据)的战斧,必须考虑到其的作战任务剖面中宏,有很大一块是用于飞S型的。 那很多人就要问,战斧系统的最大实际射程为多少呢?下面就要来说outlaw-shark了 outlaw-shark是洛马公司开发的一套集成区域搜索雷达、警戒设备、数据处理和显示设备等一整套将空中水面水下天基等多渠道信息进行整合的系统。这些信息整合之后将会获得一些可能打击目标的相应参数,并通过USQ-81转发给FOTC,并引导战斧进行打击。 outlaw-shark系统中,E2C可以提供的最大海面目标信号为370KM,直升机可以提供的大约是250KM。也就是说,最大使用射程大概是370KM。换句话说,仅靠舰载系统(包括舰载飞机)BGM109B和BGM109E的最大使用射程是370KM。 Block2计划阶段研究和采用的改进措施主要有:1、将原有(TLAM-C)末段攻击弹道由水平攻击模式改为跃升垂直俯冲攻击模式,战斗部改为程序控制引爆方式;2、为BGM-109D,E,F研制了相应的子母弹头和高爆整体式弹头;3、改进了原型号的“战斧”武器控制系统/指控系统(TWCS/CCS);4、所有型号都采用了同一种涡扇发动机。BGM109B型,全长6.4米,主翼宽2.6米,弹体直径0.54米,重量1224公斤,巡航速度每小时885公里,射程530公里,弹头是450公斤的常规弹头,是反舰作战型巡航导弹BGM-109 B是“战斧”多用途巡航导弹发展计划中,用于攻击远方敌舰的“战斧反舰导弹”(TSAM)。由于采用模式化设计,其弹体外形尺寸、重量、发射平台、助推器等均和BGM-109 A相似。计划装备的主要舰艇是SSN-688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DD-963斯普鲁恩级驱逐舰和“新泽西”号战列舰。1980年计划中规定的总生产量为243枚,里根政府1986年增至593枚。1981年开始作战试验和鉴定,原计划1982年初具潜射作战能力,1983年6月装备水面舰。由于计划变动,潜射型推迟至1983年11月,舰射型则推迟至1984年3月才初具作战能力。尽管BGM-109 B和BGM-109 A的外形尺寸、重量基本相同,但由于它们是两种作战使命互不相同的导弹,其制导系统、战斗部和动力装置等分系统的类别和性能也明显不同于BGM-109 A。计划装备的主要舰艇是SSN-688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DD-963斯普鲁恩级驱逐舰和“新泽西”号战列舰。1980年计划中规定的总生产量为243枚,里根政府1986年增至593枚。1981年开始作战试验和鉴定,原计划1982年初具潜射作战能力,1983年6月装备水面舰。由于计划变动,潜射型推迟至1983年11月,舰射型则推迟至1984年3月才初具作战能力。尽管BGM-109 B和BGM-109 A的外形尺寸、重量基本相同,但由于它们是两种作战使命互不相同的导弹,其制导系统、战斗部和动力装置等分系统的类别和性能也明显不同于BGM-109 A。“战斧” 巡航导弹于 1973 年开始研制 , 是美国海军最先进的全天候、亚音速、 多用途巡航导弹,可以从水面舰只和潜艇上发射,主要用于打击海上和陆上重要目标,是美军实施防区外打击的骨干装备之一。BGM-109/AGM-109“战斧”巡航导弹是美国按模块化设计思想发展的一种多用途巡航导弹武器系列。应用了美国在推进技术、高能燃料、微电子技术、小型化核弹头和高爆炸力常规战斗部、精密地图测绘制作技术、小型化弹体设计技术及隐形技术等多种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作战性能与早期巡航导弹相比有明显提高。它的发展和使用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战略和战术导弹划分界限,而且也对美国战争理论的研究,战略战术思想的变革,高新军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大的推动作用。它是美国目前赖以推行新的常规化威慑理论联系实际,将战略武器的发展重点从核威慑力量转向常规威慑力量,按外科手术式打击理论打击敌方纵深地区高价值严密设防目标的主要武器之一。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战斧BGM-109C/D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战果,使美国放弃了用新的巡航导弹发展计划代替战斧导弹的想法,撤销了原先大力发展的“远程常规巡航导弹”(LTCCM)、“远程常规防区外发射武器”(LTCSOW)等多个常规战略/战术武器发展计划,将新一代巡航导弹的发展重点转向“战斧”BLOCK3和BLOCK4改进计划。“战斧”BLOCK4导弹将是一种具有自主评估攻击效果,可以对目标进行重复攻击的智能化导弹。它是美国21世纪初将要装备的主要常规战略战术双功能武器之一。(下列图片为战斧巡航导弹发射飞行图)主要改型: “战斧”导弹自研制和装备以来,已有多种型号,主要是: 1、“战斧”BGM109A对陆核攻击巡航导弹。 该导弹属舰(潜)对陆型,于 1984年装备部队,射程 2775千米,巡航高度 7.6152米,巡航速度 0.72马赫,配备核弹头,动力装置采用了固体火箭肋推器和涡轮风扇发动机,制导系统采用了地形匹配和惯性导航方式。 2、“战斧”BGM109B反舰巡航导弹。该导弹属 舰(潜)对舰型,于1983年装备部队,射程 556千米,巡航高度1560米 ,巡航速度075马赫,配备高能弹头,动力装置采用了固体火箭助推器和涡轮风扇发动机,制导系统采用了惯性导航和主动雷达末制导方式。 3、“战斧”BGM109C常规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 舰(潜)对地型,于1983年装备部队,射程 1300千米 ,巡航高度15150米 巡航速度 0.72马赫,配备高能弹头,动力装置采用了 固体火箭助推器和涡轮风扇发动机,制导系统采用了 惯性导航、相关器和地形匹配导航方式。 4、“战斧”BGM109G新射手陆射巡航导弹,该导弹属地对地型,于1983年装备部队, 射程 2500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马赫,配备核弹头,动力装置采用了固体火箭助推器和涡轮风扇发动机,制导系统采用了惯性导航和地形匹配制导方式。 5、“战斧”AGM109空射巡航导弹。该导弹属空对地型,未装备部队,射程 2500千米,巡航高度 50150米,巡航速度 0.75马赫,配备核弹头 ,动力装置采用了涡轮风扇发动机,制导系统采用了 惯性导航和地形匹配制导方式。 610、“战斧”AGM109H、I、J、L中程导弹。该导弹属空对地型,射程 500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0马赫,配备常规弹头,动力装置采用了 固体火箭喷射器和涡轮风扇发动机,制导系统采用了惯性导航和地形匹配或雷达导引头制导方式。 11、“战斧”BGM109D布撒型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海对地型,于1988年装备部队,射程 875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马赫,配备子母弹头,动力装置采用了固体火箭助推器和涡轮风扇发动机,制导系统采用了惯性导航、相关器和地形匹配制导方式。 12、“战斧”BGM109E反舰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舰型,射程460千米,巡航高度1560千米,巡航速度0.72马赫,配备高能弹头,动力装置采用了固体火箭助推器和涡轮风扇发动机,制导系统采用了惯性导航和主动雷达末制导方式。 13、“战斧”BGM109F攻击机场导弹。该导弹属海对陆型,射程875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 0.72马赫,配备多弹头,动力装置采用了固体火箭助推器和涡轮风扇发动机,制导系统 采用了惯性导航、相关器和地形匹配制导方式。 14、“战斧”BLOCK3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陆型,于1993装备部队,射程1667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 0.72马赫,配备高能弹头,动力装置采用了固体火箭助推器和涡轮风扇发动机,制导系统采用了惯性导航、GPS和相关器制导方式。 15、“战斧”反潜武器。该武器属舰(潜)对潜型,射程556千米,飞行高度1560米,巡航速度 0.85 马赫,配备鱼雷,动力装置采用了固体火箭助推器和涡轮喷射发动机,制导系统采用了惯性导航和声纳浮标制导方式。 1617、“战斧”BGM109B、E反舰导弹。该导弹属舰对舰型,配备高能弹头,动力装置采用了固体助推火箭和涡轮风扇发动机。 18-19、“战斧”UGM-109B/E反舰导弹。该导弹属潜对舰型,配备高能弹头,动力装置采用了 固体火箭助推器和涡轮风扇发动机。 20、“战斧”BLOCK4多任务导弹 。该导弹属海对陆和海对海型,正在研制中,射程 1690千米, 飞行高度15150米,速度0.72马赫,配备高能弹头,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助推器和涡轮风扇发动机,制导系统采用了惯性导航、GPS和红外成像制导方式。 21、“战斧”BLOCK5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陆型,正在研制中,可配备各种弹药, 动力装置采用了固体火箭助推器和涡轮风扇发动机。 22、“战斧”反装甲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 舰(潜)对陆型,正在 研制中,配备 子母弹头。其中,A、G型弹已经于1991年全部拆除,主战型号为BGM-109B、C、D和BLOCK3型。 其中, A 、 G 型弹已经于 1991 年全部拆除,目前,主战型号为 BGM-109B 、 C 、 D 和 BLOCK3 型。 基本数据: 最大射程 463(B型)1296(C、D型)千米 最大飞行速度 0.72 马赫 巡航高度 山地152米,海平面715米 战斗部 454千克小斗犬(B、C型) BLU-97B子炸弹(D型)(相当40-100发122或152毫米炮弹) 电磁脉冲弹 穿透型弹 碳纤维弹 动力装置 涡轮风扇发动机固体助推火箭 制导 复合制导 弹长 5.55 米 6.2 米 ( 带助推器 ) 弹径 533 毫米 翼展 2.62 米 发射重量 1202 千克(不含助推器) 1452 千克(含助推器) 1906千克(潜射型含筒) 发射平台 攻击核潜艇(鲟鱼、洛杉矶、海狼) 巡洋舰 (弗尼吉亚、提康罗德加、斯普鲁恩斯) 发射装置 MK44 、 MK41 、 MK63 、 MK67 作战运用: 该弹通常在海基平台上使用 MK41 系统垂直发射或者使用 MK44 发射系统发射 , 攻击陆上目标。发射时 , 由固体助推器弹起 , 抛弃固体助推器后 , 涡扇发动机启动转入平飞状态 , 飞行剖面是 : 射程 1112-1297 千米 , 海上高度 7-15 米 , 陆上平坦地区 60 米 , 山区为 150 米 , 飞行速度 0.72M, 理论命中精度 6-10 米 , 命中精度为 15-18 米 , 战斗部为 WDU-25/B 、 454 千克的小斗犬 B 型高能炸药 , 可穿透 25 毫米钢板和 150 毫米混凝土。BLOCK3“战斧”巡航导弹在制导方式上采用了惯性导航 +GPS+ 数字景象地形匹配相关器末制导。数字式景象相关器是一种增强地形匹配制导精度的手段 , 在相关器内 , 存储着导弹飞向目标途中全部的地形数字信息。通常情况下 , 导弹在陆地上空飞行时 , 在距离目标 11-13 千米处相关器开机工作 , 弹内摄像机摄取导弹下方陆地地形信息 , 并将信息与弹内原储存信息进行比较 , 确认距离目标的距离、与飞行航线的偏差,这一偏差值输给弹上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便自动修正,直至命中目标。加装 GPS 系统后 , 导弹可以在没有地形信息的情况下使用 GPS 接收机确定飞行路线 , 攻击目标的时间也更为精确 , 采用了一个 31 千克圆锥形钝感炸药战斗部 , 并装备延时引信 , 使导弹能够贯穿坚硬目标 , 准备时间也大为缩短 ,1991 年海湾战争中 , 美国海军用时 22 小时进行 BGM-109C 的任务规划之后 , 才打出了第一枚弹 ,1996 年 , 不到 2 个小时发射了 8 枚 BLOCK3, 再次攻击能力和反应时间大大缩短。1991 年海湾战争中 , 战斧式导弹首次投入大规模使用。 美军的主要发射平台是游弋于波斯湾、红海的 18 艘战舰。其中:战列舰 2 艘 , 导弹巡洋舰 9 艘 , 导弹驱逐舰 5 艘 , 攻击型核潜艇 2 艘 , 装备 4 种发射装置 , 总计 43 具 , 总载弹量 477 枚。主要目标是伊军指挥控制机构、核生化武器设施、防空阵地、萨达姆地下住地和指挥中心。共发射 288 枚 , 发射成功 282 枚 , 被伊军拦截 29 枚 , 占 10% 。1993 年 1 月 17 日 , 美军使用战斧导弹打击伊拉克核基地 , 发射平台是停泊于波斯湾和红海的水面舰 4 艘计有:CG-63“考佩斯”号巡洋舰 ,DD-966“休伊特”号、 DD-978“斯顿普 ”号、 DD-970“卡伦”号驱逐舰 , 总载弹量约 125 枚。主要目标是巴格达东南郊约 20 千米处托法拉尼亚赫核设施。共发射 45 枚 , 成功发射 44 枚 , 被拦截 8 枚 , 占 18% 。1993 年 6 月 27 日 , 美空袭伊军情报大楼。发射平台为停泊于红海和波斯湾的 2 艘水面舰只:红海的“彼得森“号驱逐舰;波斯湾的“钱瑟勒斯威尔”号巡洋舰。袭击目标是巴格达中心曼苏尔区伊拉克情报部办公大院。共发射 24 枚 , 发射成功 23 枚 ,1 枚去向不明 ,3 枚落入居民区 , 被拦截 2 枚 , 无效弹为 29% 。 1995 年 9 月 10 日 , 美军为迫使波黑塞族撤军 , 向波黑首都帕莱发射了 13 枚。 1996 年 9 月 3 、 4 日 , 美以保护库尔德人居住区为由 , 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南部地区发射了 44 枚。 1998 年 8 月 20 日 , 美以阿富汗和苏丹境内建有恐怖组织训练基地为由 , 分别向阿富汗和苏丹境内发射了 60 枚导弹。 1998 年 12 月 17 日至 19 日 , 美国在对伊“沙漠之狐”行动中 , 共发射了 325 枚战斧导弹 , 伊军拦截了包括 AGM-86C 在内的巡航导弹超过 100 枚。 1999 年科索沃战争中 , 美国、英国共发射包括 AGM-86C 在内的巡航导弹 1000 多枚 , 给南境内的重要设施造成了巨大破坏 , 南联盟军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拦截 , 共击落了 328 枚 , 拦截成功率在 30% 左右。 识别特征: 弹头为钝圆形,弹体呈柱形。 采用二组控制翼面,第一组在弹尾、 4 片呈“”形安装,前缘后掠, 第二组在弹体中部, 2 片对称弹体安装,翼展较大,呈梯形。 发动机进气斗位于弹体下方,两组控制面之间。 ”战斧“巡航导弹Tomahawk Cruise Missile战斧”(编号BGM-l09)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一种多用途巡航导弹(见图),1972年9月开始研制,有核对地攻击型、常规对地攻击型和反舰型多种型号。弹长(带固体火箭助推器)6.25米,直径0.52米,弹翼平时收拢,发射后张开。其设计特点是:能从水面舰、车辆上发射,也能从潜艇的标准鱼雷管发射;多用途,选用不同的战斗部和制导系统可执行不同的作战任务,所带燃料多少决定导弹的射程;能在超低空以高亚音速飞行,巡航高度在海平面为7-15米、平地为15米、丘陵为50米、山区为100米,巡航速度0.7马赫,最大速度0.9马赫。可从舰艇上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有四种型号。BGM-lO9是战略巡航导弹1984年6月开始部署。导弹带一颗重122.5公斤、当量可调(最大20万吨)的核弹头,采用惯性加地形匹配制导,命中精度约30米,最大射程2500公里,用于攻击敌纵深战略目标。BGM-lO9B是反舰巡航导弹,1983年11月开始部署,采用惯性加主动雷达寻的制导,带454公斤重半穿甲弹头,射程460公里,用于攻击大中型水面舰。BGM-lO9C/D是两种从舰艇上发射的对地攻击型巡航导弹,先后于1986年3月和1988年8月开始部署,装备攻击型核潜艇和大、中型水面战舰。C型的弹头装454公斤高能炸药,D型装BLU-97/B多用途子母弹。两者均采用惯性加地形匹配制导加数字式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制导,命中精度约9米,舰射型最大射程1300公里,潜射型为920公里,用于攻击敌机场、指挥中心、防空阵地、发电厂等重要目标。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向伊拉克发射这两种导弹共计288枚,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曾经名噪一时。BGM-lO9G是陆上发射的巡航导弹,是战区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原计划在西欧部署464枚,由于中导条约的签订而停止部署,并按规定于1991年5月31日前全部销毁。根据美海军的计划,2000年前将对BGM-lO9C/D做如下改进:安装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和改进末制导,以提高制导精度及全天候作战能力,缩短任务规划时间和增加目标选择;改进发射控制软件和弹上软件,使导弹到达目标的时间更精确,提高与有人驾驶飞机协同作战的能力;改进助推器和发动SpecificationsSpecificationsPrimary Function: Long-range subsonic cruise missile for attacking land targets.Contractor: Hughes Missile Systems Co., Tucson, Ariz.Power Plant: Williams International F107-WR-402 cruise turbo-fan engine; solid-fuel boosterLength: 18 feet 3 inches (5.56 meters); with booster: 20 feet 6 inches (6.25 meters)Weight: 2,650 pounds (1192.5 kg); 3,200 pounds (1440 kg) with boosterDiameter: 20.4 inches (51.81 cm)Wing Span: 8 feet 9 inches (2.67 meters)Range: Land attack, conventional warhead: 600 nautical miles (690 statute miles, 1104 km)Speed: Subsonic - about 550 mph (880 km/h)Guidance System: Inertial and TERCOMWarheads: Conventional: 1,000 pounds Bullpup, orConventional submunitions dispenser with combined effect bomblets, orWDU-36 warhead w/ PBXN-107 explosive & FMU-148 fuze, or200 kt. W-80 nuclear deviceDate Deployed: 1983Costs $500,000 - current production Unit Cost$1,400,000 - average unit cost (TY$)$11,210,000,000 - total program cost (TY$) Total Program 4 170 missiles 合适尺寸实际尺寸上图已是实际尺寸美国海军BGM-109“战斧”式巡航导弹(Tomahawk)是一种全天候潜艇或者水面舰只发射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在发射之后,由导弹的固体燃料助推向前推进导弹,最后再由小型涡轮风扇发动机推进导弹,完成导弹的最后飞行。“战斧”巡航导弹是一种高生存能力武器。雷达探测是很难发现的,因为它的截面积很小,再加上它是低空飞行;同样,红外线探测也是很难发现的,因为涡轮风扇发动机释放出的热量很少。“战斧”巡航导弹系统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一个升级的光学数字场景匹配区域关联(DSMAC)系统,抵达时间控制,和改进的402型涡轮风扇发动机。“战斧”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用于攻击各种固定目标,包括在极危险情况下攻击敌人的防空系统和通讯设施。对地攻击“战斧”巡航导弹由惯性和地形匹配(TERCOM)雷达制导。地形匹配制导雷达利用存贮参考地图与实际地形相比较,确定导弹的位置。必要的话,导弹就会改变路线,从而使把导弹置于正确的路线上。在目标区域的末端导航由光学数字场景匹配区域关联系统来提供,这一系统将利用存贮的目标图像与实际的目标图像相比较。“战斧”巡航导弹是一种远程、高存活、无人驾驶对地攻击武器系统,它具有极高的精确度。美海军水面舰只的纵深打击能力取决于“战斧”巡航导弹系统,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证明是执行应急任务的最佳武器选择。“战斧”巡航导弹的作战环境正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导弹的初期作战设计是与全球作战有关,利用常规的战斧对地攻击导弹(TLAM)打击已知、固定、非地下目标。这种环境之下的战略思维仍在发生着变化。战斧武器系统(TWS)能力正在围绕着主要系统发生着演变,以扩展其能力。现在,“战斧”巡航导弹能够对快速发展的预案做出反应,攻击暴露的地面目标。这种目标对美国小型部队更具威胁性,因此,美国要确保该系统机动灵活与快速反应能力的绝对性。目前,“战斧”巡航导弹预定的作战环境将通过美海军制定的预案体现出来。根据这些预案,美海军将呼吁在地区冲突、危机反应方面捍卫美国的利益,或者执行美国的国家政策。“战斧”巡航导弹将作为联合部队的一个完整部分在沿海地区作战。在地区冲突前期的危急时刻,“战斧”巡航导弹同其它对地攻击系统和战术飞机一道阻止或者推迟敌方部队的向前推进,压制敌人从事空中作战的能力,打击敌人的防空系统。另外,“战斧”巡航导弹攻击敌人的高价值目标,包括发电设施、指挥与控制机构、武器集结/贮存设施。因此,它成了打击增援、强硬目标的武器选择。战斧武器系统由四个重要组成部分组成:战斧巡航导弹,战区任务计划制定中心(TMPC)/舰上计划制定系统(APS),水面舰只战斧武器控制系统(TWCS)和潜艇作战控制系统(CCS)。水面舰只和潜艇有着不同的武器控制系统(WCS)。水面舰只拥装备有垂直发射系统(VLS),而攻击潜艇则不同。所有的攻击潜艇都是通过鱼雷管来发射导弹的;另外,有些攻击潜艇的前端安装有垂直发射系统-也就是在耐压船体之外,它具备有装填和发射功能。水面舰只和潜艇的火力控制系统(FCS)具有通讯管理、数据库管理、作战计划制定、发射控制功能。这些系统为导弹初始化、导弹发射、以及环境保护提供导弹和火力控制系统的接合面。水面舰只的火力控制系统是ATWCS(AN/SWG-3)的战斧武器控制系统(TWCS);而潜艇的火力控制系统是MK1作战控制系统(CCS)、MK2作战控制系统(CCS)、或者AN/BSY-1。联合司令部司令官针对发展变化的战略形势制定出应急计划,从而实现国家指挥当局指定的目标。联合司令部司令官将战斧对地攻击导弹(TLAM)任务开发的任务指派给负责陆地任务计划制定的巡航导弹支援活动(CMSA)。美国国家测绘局提供制定计划必要的数据库。目标与绘图是为地形匹配(TERCOM)和数字场景匹配区域关联(DSMAC)服务的。威胁数据库还提供了导弹消耗分析。联合司令部、合作、以及作战大队司令官下达任务部署和使用命令。打击计划者选择、指派、协调战斧对地攻击导弹打击。发射平台的火力控制系统准备、并执行战斧对地攻击导弹任务。发射平台发射导弹。导弹向前推进,并转变成为巡航飞行,然后在预定的路线上航行。在飞行当中,导弹将利用地形匹配、数字场景匹配区域关联、和全球定位系统(BlockIII)导航。在飞行中,有些执行精确打击战斧导弹任务(PS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招聘名校长、名优教师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山东菏泽市曹县城镇公益性岗位招聘(第一批)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法院面向社会招聘公益性岗位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昆明市西山区妇幼健康服务中心劳务派遣人员招聘1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湖南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1名普通雇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供应链管理软件合作开发协议
- 2025重庆工信职业学院招聘3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上海嘉定区卫生健康系统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招聘6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语文中考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
- 家居智能系统集成设计与安装合同
- 十经络养生法专家讲座
- 2023年重庆大学入学考试英语一本科
- 铁路公司招聘干部试题
- GB/T 1770-2008涂膜、腻子膜打磨性测定法
- 输血申请单规范PDCA
- 第17课-我是浙江人课件
- 税务尽职调查报告(参考)
- 初中七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件
- 《太阳出来了》课 件课件
- 全屋定制家居整装安装师傅专业安装服务技巧培训指导手册
-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讲解(刘兴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