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无锡新领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复习学案(教师版)一、声音是什么 学习本考点,我们要明确的重点内容有: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液体、固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 m/s。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声音与信息,声音与能量。 此考点在中考中常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发声与振动的关系,做题时要注意弄清是谁在振动,是谁在发声;“真空不能传声”这个知识点经常考到,希望同学们理解真空为何不能传声;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速常与回声测距综合,要会其计算方法。这部分知识点的考查一般在23分左右。 声音的利用常常考查声呐、b超、彩超,这是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的特点;超声波能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能除结石,这是利用的超声波具有能量的特点。记住一些常见的实例即可,一般这部分题目不难。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振动而发声的: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管乐器是靠管内空气振动发声的;打击乐器是靠打击乐器本身振动发声的。(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 声速: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2、 回声(1)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跟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相隔0.1s以上,人耳可以听到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跟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0.1s以下,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人耳分辨不出回声,但可以使原声增强。(2) 回声的应用与防治:应用:测距与定位:测量原理s=vt ,其中v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s为声音来回缩通过的距离。防治:大型建筑(音乐厅、会议室)为了防治回声对原声造成干扰,其内壁往往用吸音材料装饰。3、声音具有能量(2011广东湛江)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解题思路】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声速较大,在液体中声速次之,在气体中的声速较小,故a错。我们听到声音的条件有三:发声体的振动介质的传播健全耳朵的接收,如果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我们是不能听到声音的,故b错。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基础知识,难度较小。(2011山东济宁)5.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解题思路】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都说明了发生的物体在振动;敲桌子,桌子发声,肯定在振动,但是这种振动的幅度太小,不容易用肉眼观察到,所以要放大这些振动,可以在桌子上放些轻小物体,比如撒些碎纸屑等。【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凡是发声体都在振动,可以利用转换法放大这些振动,便于观察。本题难度中等。(2011山东菏泽)19(6分)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某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图丢失:八上40页,图3-1-12):a为一个圆筒,它的一端用剪成圆片的挺直的纸(纸的中间剪一圆孔)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b为一只点燃的蜡烛。完成表中的内容探 究 内 容“声音是否具有能量”“声能与响度是否有关”小孔距烛焰的距离3cm做 法观 察 内 容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 【解题思路】本题用生活中的常见器材,探究了“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重点要把握能量的体现和响度的改变这两点在实验中的操作。【答案】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探究“声音的能量与响度是否有关”小孔距烛焰的距离3cm做 法 后拍塑料膜 轻拍、重拍塑料膜观 察 内 容 烛焰是否摆动 烛焰摆动幅度是否改变 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注重控制变量法的应用。(2011年湖北省荆门市12分)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c )a. 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b. 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解题思路】地震时是伴有次声波产生的,故a对,由于地震波也是振动产生的,所以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对,因此c错,显然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是正确的,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关键是对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理解,属于容易题。5(2011湖南长沙)2011年5月10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c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带 d金属物质网 20(2011福建南平)如图所示,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 )a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探究音叉发声音调的高低 36(2011山东青岛)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真空不能传声 b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d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振动发声36.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真空不能传声,选项a正确;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选项b正确;一般情况下,声速在固体中最快,液体次之,在气体中最慢,选项c错误;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振动发声,选项d正确。本题答案为c。85.(2011山东日照)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b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85. 解析: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的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本题中的探究实验就是利用了转换法,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机械运动,从而得到放大,以便于观察。本题答案为b。86(2011四川内江)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b )86. 解析:相同时间内,长笛往返了5个周期;小提琴往返了5个多周期;手风琴往返了3个周期;二胡往返了3个周期经过比较相同的时间内,小提琴经过的周期多,振动的快,频率大87.(2011海南)以下声现象的探究中运用实验和推理的方法方法的是 ( b )87. 解析:在利用斜面研究牛顿定律时,实验发现“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由此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将会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后来,牛顿概括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可见,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选项acd的探究过程都是事实,只有选项b,在“探究真空能否传声”时,逐渐抽空玻璃罩内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消失,最后进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90(2011年中考内蒙古呼和浩特卷)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c )空气氧气铝铁铅物质的密度(kg/m3)1.291.432700790011300声音传播的速度(m/s)330316510050001300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传播的速度小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二、乐音的三个特征 学习本考点,我们要明确的重点内容有:响度、音调、音色的概念,什么是频率、振幅,影响响度、音调、音色的因素,音调与响度的区别,不同的动物发出声波和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不同。音调与响度的区别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 乐音三要素的区分,是中考试题中经常考到的内容,同学们在平时要把基础知识学扎实,不要似是而非。对波形图的考查是近年来各省市中考的热点问题。波形图反映了很多信息:(1)由波形图的疏密程度,可知发声体发生频率的高低,波形越密集,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2)波形的高度反映了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波形越高,说明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3)由波形图还可以区分乐音和噪音,波形规则的为乐音,波形杂乱无章的为噪音。3、 乐音(1)人们将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2)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a 音调:(1) 音调: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2) 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3)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单位:赫兹(hz)b 响度:(1)响度: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2)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3)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4)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来表示。c 音色:(1)音色: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叫做音色。(2)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所决定的,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通过音色来辨别声音。4、 噪声(1) 噪声:人们把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做噪声。(物理角度)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 噪声的防治: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能结合具体措施,知道是通过哪一种方式来减弱噪声的。)(2011天津)1、如图1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解题思路】与其它管乐器发音特性一样,上下推拉活塞是改变了塑料管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音调;音色由不同的发音体决定;响度由吹“哨子”力决定,吹力越大气体的振幅越大;声速大小与发声体无关。【点评】此题是课本习题的变形,也是学生应完成的小制作,同时也告诉我们应重视和挖掘教材中的丰富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难度较小。3(2011湖北黄冈、鄂州、随州)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15(2011年湖北恩施)我们之中的小男生,成长时声音逐渐改变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b )a声带振动变快 b声带振动变慢 c声带振幅变小 d声带振幅变大15. 解析:小男生成长时声音逐渐变粗了,这是因为声带振动变慢,频率变小,音调变低了,选项b正确。91.(2011安徽省)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 下面 (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91. 解析:由题图可知,下面的齿轮齿数最多,它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频率最大,音调最高。92.(2011山东烟台)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丙、乙、甲、丁_。 解析: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大小,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瓶中的水越满,空气柱越短,空气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水越少,空气柱越长,空气振动的频率越小,音调越低。题中四个音阶的音调越来越高,所以相对应的瓶子中的水越来越多,即依次为丙、乙、甲、丁。令人厌烦的声音学习本考点,我们要明确的重点内容有:噪声的概念,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 噪声是“四大污染”之一,重视环保是当今的热点话题,因此中考试题中常常出现噪声及其控制的问题。中考命题多以生活实际相联系。“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当前中考命题的主要特点之一。同学们在平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1.噪声的来源(1).物理学角度的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环境保护角度上的噪声:凡是防碍人们工作、学习,影响人们生活,干扰人们听觉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噪声的来源交通运输噪声:引擎声、汽笛声、刹车声;施工噪声:搅拌机、 打桩机、切割机等的声音;工厂里的噪音:机器运转振动发声,机器切割、摩擦、锻造等发声;社会生活噪声:娱乐场所的音乐声,商店、集贸市场吆喝叫卖声。3.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噪声的等级用分贝数来表示(2).噪声的危害 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会使听力下降甚至致人耳聋,还能造城其他疾病(头疼、高血压等)4.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控制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禁止鸣喇叭. (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控制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在人耳处控制 带耳罩、用手捂住耳朵.隔声板、植树种草(吸收噪声)、关门窗.图1(2011年广州)3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1,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d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解题思路】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此题中道路下凹,声音到达墙壁处就被阻断,即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点评】此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好减弱噪声的三种不同方法,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声现象中噪知识的理解。(试题难度较小)28.(2011年山东德州)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28. 解析:物体振动发声后还需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才可以听到声音,选项a说法错误;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选项b说法错误;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能量的分散,这样可以让听者听到声音的响度更大,听的更为清楚,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可以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法d正确。本题答案为d。点评:此类题目考查有关声音的有关问题,要会根据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物理学习的目的,符合物理走向生活。42(2011山东潍坊)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b ) 42. 解析:选项ac属于防止噪声产生;选项b属于阻断噪声传播;选项d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本题答案为b。82(2011山东枣庄)下图是摩托车引擎后部安装的消声器的结构图。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_在声源处减弱_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82. 解析: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入耳处减弱。本题中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人耳所能听到的范围通常在20 h z 20000hz之间(可听声)我们把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河南禹州七年级数册中考试试题
- 工艺集成与模块化设计研究考核试卷
- 低温仓储设备维护保养培训体系构建考核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校202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 公路养护机械设备选型与人才培养考核试卷
- 数据治理与IT管理协同考核试卷
- 员工招聘与组织变革适应性分析考核试卷
- 稳定性试验设计与实施考核试卷
- 2025年中国PE光纤套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L-精氨酸盐酸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功率半导体器件市场格局与投资方向报告
- 2025年 烟草陕西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年 内蒙古能源集团所属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夜市经营安全应急预案
- 10kV小区供配电设计、采购、施工EPC投标技术方案技术标
- 国开(甘肃)2024年春《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4终考答案
- 中小学校长公开招聘理论考试(试卷)
- 物业公司工程部工作职责.doc
- 山东省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 - 图文-
- 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