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海年龄有多大深海海底,是人类对地球表层最晚认识的地方。深海过程,既是当今海洋研究的前沿,也是地球系统科学突破口。“从板块边缘俯冲带加工厂到深海碳循环的关键暗能量生物圈,都在改变着地球表层系统运作的原有概念。如果在一个范围有限的边缘海,将现代深海过程与地质演变相结合,就有可能通过解剖一个麻雀,在崭新水平上认识海洋变迁及其对海底资源和宏观环境的影响。而我国的南海正是最佳的选区。”“南海深部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汪品先院士说。面积350万平方公里、最深处达5500多米的南海,是我国重要的深海区,具有深海研究的一系列优越条件。与大西洋相比,南海面积小,年龄轻,研究海洋深部演变过程的条件更为优越;与深海沉积保存不佳的太平洋相比,南海沉积速率和碳酸盐含量高,能够弥补西太平洋的不足。2011年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部计划”正式启动,这项为期8年、初步预算1.5亿元的计划,以“构建边缘海的生命史”为主题,以洋壳深海盆的演化作为“骨架”,以深海沉积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分别作为“肉”和“血”,从三方面开展我国海洋科学大规模的基础性研究。2011年5月,“南海深部计划”申请结合“蛟龙”号的进一步试验,在南海开展深潜科考,对南海深部过程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现场探测。如今,包括周怀阳在内的6位科学家随“蛟龙”号远征南海下潜,对我国开展“南海深部计划”有重要意义。揭南海科学奥秘浩瀚的南海深处蕴藏了很多科学奥秘,揭开众多科学之谜是“南海深部计划”追求的目标。南海年龄有多大?至今尚未有科学定论。据汪品先院士介绍,这主要是因为南海形成的年龄难以从周边陆地剖面取得证据,而其海底洋壳又因厚层的沉积覆盖难以取样。因此南海洋盆扩张的再造,几乎全部依靠海盆扩张过程中留在洋壳基底的磁异常条带,所用资料来自30年前美国的船测资料,受到技术等方面限制,结果相当模糊。在“南海深部计划”中,科学家将围绕南海洋壳形成的年代和成因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家对大西洋的研究已经证明,深层海流有多种沉积搬运机制,然而对于南海底层流和沉积搬运过程的认识,至今众说纷纭。“南海的深水油藏和深海沉积体,有浊流、等深线流、河口深水扇沉积等解释,由于缺乏现代过程的观测,我国的深海沉积学还停留在袭用国外模式的阶段。”汪品先院士说,“为了在南海取得突破性成果,需要从调查现代深部水层入手,认识太平洋水进入南海后的走向与变化。”研究表明,世界海底是“漏”的,有各种流体从海底溢出,包括热液、冷泉、淡水、油气溢出口和泥火山活动等,它们的来源是地层里的流体,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海底下的海洋”。这些流体不仅改变着海水的成分,而且支持着地球上另一个生物圈“暗能量生物圈”。为了研究南海深处的生物圈奥秘,周怀阳教授搭乘“蛟龙”号下潜至南海冷泉区,已发现大量贻贝等深海生物。专家认为,深海水层和海底以下的微生物活动,是地球系统碳循环新发现的重要环节。南海以其有限的范围和丰富的深海沉积,为研究深部生命活动与碳循环提供了理想条件。海盆的演化直接影响海底流体和海底微生物的活动,即使深海碳循环发生变化,又是烃类资源形成的重要原因,相关研究将为我国能源勘探开辟新视角。深海研究突破口“蛟龙”号的试验性应用,为我国科学家开展深海研究提供了“利器”,为在南海实现我国深海研究的突破提供了先进技术手段。当今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特点之一,是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之间隔着一串边缘海,这就是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鄂霍克次克海、日本海、东海和南海。边缘海介于陆地和海洋之间,是海陆相互作用的界面。边缘海的发育,改变了大陆和大洋之间的物流和能流。汪品先院士认为,研究南海深部过程演变的意义,并不仅限于边缘海本身。南海作为亚洲岸外的最大边缘海,探寻其“前世今生”的生命史,是认识亚洲和太平洋海陆相互作用的捷径。如果站在地球圈层相互作用的高度看待南海演变与海陆相互作用的关系,看待边缘海盆地发育对东亚和西太平洋环境的影响,就可以打开一系列科学新课题的“大门”。打开世界地图、中国地图,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南海。在深深浅浅的蓝色海洋背景上,你会看到许多或散开或扎堆的小蓝点,以及蓝点外红色的小括弧。在比例尺为1:2480万的地图上,这些蓝点和红括弧,分别叫做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而在辽阔的南海腹心,散布着280座以上岛屿、沙洲、暗礁、暗沙和暗滩。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一直在这里航行和从事生产活动,并由我国人民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和最早行使政权,尤其西、南、中三沙诸岛的命名,是历代海南渔民以付出血泪和生命为代价,熟悉这里的一岛一礁后,根据约定俗成的习惯,用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海南方言称谓,通过口授或手抄方式留传下来的。在1983年中国政府第四次对南海诸岛开展命名与审定工作时,中国地名委员会受权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计有标准地名287个,对照渔民习用地名125个,其中大部分就是记载于“南海天书”更路簿中的海南岛渔民习用地名。西沙群岛航行条件最好的港口琛航岛。植被茂密的琛航岛,镶嵌在耳廓状的环礁上。“耳廓”西侧有一入口,犹如耳道,那是环礁上的口门,也是绝佳的航道:船只可以顺着口门驶入,进入潟湖,在那里靠岸登陆。清末一艘名为“琛航号”的军舰曾到此寻访,“琛航岛”因此得名。隐藏在古地名里的图画据古籍记载,远在秦汉时代,我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上航路。从此,我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研究南海诸岛地名的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刘南威,在1982年左右撰写的南海诸岛古地名一文中写道:“早在汉代,我国航海事业就很发达。舟师远航至今斯里兰卡,南海是必经之地。因此,在航海和生产实践中发现了南海诸岛。三国康泰在扶南传中述:涨海中,倒珊瑚洲,洲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也。晋裴渊在广州记中述:珊瑚洲,在(东莞)县南五百里,昔有人于海中捕鱼,得珊瑚。涨海即今之南海,珊瑚洲既在东莞县南五百里的南海中,又是珊瑚成因的岛屿,当指今南海诸岛。我国人民在晋以前很久的昔时,就已用珊瑚洲,来泛指南海诸岛,这是世界上对南海诸岛最早的科学命名,至今已有1700多年。”琼州府志在解释“涨海”的含义时说:“南溟者天池也,地极燠,故曰炎海;水恒溢,故曰涨海。”清初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也有类似解释:“炎海善溢,故曰涨海。”反映我国古人对南海潮汐现象的认识。宋代开始,我国海上交通盛况空前,中国船已可远航至东非海岸。随着中国古代人民对南海诸岛认识的加深,其后为各朝代广泛采用的“长沙”、“石塘”等能反映南海诸岛地理特征的古地名出现,并出现专指南海诸岛中某一岛群的专称地名。北宋曾公亮和丁度主编的武经总要载有“王师出戍”至“九乳螺洲”,这里的“九乳螺洲”即为西沙群岛,这是首次出现的专指南海诸岛中某一岛群的专用地名。由王象之编纂于南宋中期的地理总志舆地纪胜中述:“吉阳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上下渺茫,千里一色。”这里的“吉阳”即今海南三亚的古称,“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在其东,指南海诸岛,这是称南海诸岛为“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的最早地名,至今已有近千年之久。曾任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副教授的吴凤斌在他的南海诸岛中的几个地名考释中写道,九乳螺洲这个命名与西沙群岛中永乐群岛的实地情况类似,其中露出水面并能以岛命名的只有9个,由珊瑚礁构成的西沙群岛,在蓝黑色的汹涌波涛中,远望如海上绿洲,近看却是“棱利如剑锋”,正如史书云“海舟触沙立碎,入港多无出者”。去过西沙和南沙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曾这样感叹:“没去过西沙和南沙的人很难想象长沙和石塘的样子,去过的人却会对这两个词心生赞叹,它们对其指称对象的描绘太准确、太形象了。”“长沙”指的是一种“灰沙岛”的地貌,散布于海洋中的灰沙岛,由海洋生物珊瑚虫的骨骼以及其他海洋生物的残骸堆积而成,也叫珊瑚岛,与大陆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的祖先在西沙群岛的海域中航行时,在碧海蓝天下看到这种连绵不尽的灰沙岛,称之为千里长沙,不是很形象贴切吗?”。而民间俗称的“石塘”,科学术语叫做“环礁”,也是由珊瑚虫构建而成,但形状是环状。单之蔷说,自己从西沙、南沙回来,才对“千里长沙,万里石塘”这句话有了全新理解,“这句话表面看起来像是描写远望所见,其实并非如此。它可以理解成我们的祖先亲临其境,进入长沙和石塘之中,并在其中逗留、生产、生活,有一天离开时回望,或是又一次到来时,忽然发现自己所生活的地方这么美,于是发出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的感叹。因为如果仅仅是远望,怎么能知道组成灰沙岛的物质是沙?又怎能知道环礁围绕的是一个塘呢?”透过这一个个穿越历史的古地名,我们仿佛看到一幅幅中国人民经营和开发南海诸岛的画面,他们用勇敢和智慧与海浪共舞,熟悉了各岛礁的地理特点,并灵活地取材于生活作为命名依据。南海诸岛的四次命名据刘南威教授考证,明代的混一疆里历代国都之图和郑和航海图两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绘有南海诸岛的古地图,虽然两图中地名不尽相同,表示的内容也有差异,但两图均把南海诸岛分为三大部分,若把它们联系起来,则已包括四大群岛。可见,在明代已有四大群岛的初步划分了。我国人民自清代开始在南海诸岛的活动更加频繁,对南海诸岛的了解更为深入。因而出现明确把南海诸岛划分为四个岛群的地图,以及出现“东沙”这样的近代仍在使用,且对近代南海诸岛其它岛郡命名中有影响的地名。清代航海家谢清高在所著海录一书中述:“船由吕宋经东沙,又日余,见担杆山,又数十里入万山,到广州矣。东沙者,海中浮沙也,在万山东,故呼为东沙。”这是“东沙”地名的首次出现,在万山以东的海中浮沙,即为东沙群岛。它是用方位名称来区分南海诸岛中四个群岛和以“沙”字来贯穿四个群岛的开始。清代陈伦炯所著海图闻见录中“四海总图”绘有“气”、“沙头”、“长沙”、“七洲洋”和“石塘”。该书记载及图上把“七洲洋”绘在最西,指西沙群岛;“长沙”绘在“沙头”和“七洲洋”之间,指中沙群岛;“石塘”绘在南,指南沙群岛。这是明确把南海诸岛划分为四大群岛的开始。南海诸岛历史研究者陈史坚撰写的我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命名与审定一文中介绍,20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命名与审定工作共有4次。第一次是在我国从日本人手中收回东沙岛前夕,1909年,清两广总督张人骏命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前往西沙群岛甘泉岛附近海域巡视,为西沙群岛的15个岛命名,这是一次有意义有影响的地名审定,现仍沿用3个岛名,即甘泉岛、珊瑚岛和琛航岛。不久之后,广东省政府成立了“筹办西沙群岛事务处”,这是目前所见西沙群岛名称的官方表述。第二次是在日本侵占我东北四省之后,法国侵入我南海九小岛,当时中国政府于1933年6月成立“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审定了中国南海各岛礁中英岛名,并于1935年公布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名对照表,这是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第一次“准标准化”命名,首次将南海诸岛明确区分为4个部分:东沙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今中沙群岛)和团沙群岛(亦称珊瑚群岛,今南沙群岛),列出了南海诸岛130多个岛礁滩洲的地名,沿用至今的有11个。第三次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国收回南海诸岛,当时中国政府内政部于1947年4月致函广东省政府,确定为纪念收复南海诸岛,将西沙群岛武德岛改名为“永兴岛”,将南沙群岛长岛改名为“太平岛”。同年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包括地名172个,特别是审定公布了“南海诸岛”和“东沙群岛”两地名,促使地名的系统化,从此,南海诸岛明确由四个群岛组成,俗称“四沙群岛”。第四次是全国展开地名普查,在南海诸岛地名普查的基础上,1983年4月24日,新华社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中国地名委员会受权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共287个。这次比1947年增加地名115个,因为过去遗漏很多,没有命名,必须定名;除对岛、沙洲、礁、暗沙、滩和石命名外,首次为“水道”(渔民称为“门”)正式命名。此次公布的标准地名,最大特点是把渔民地名与政府公布的地名融合在一起,地名表中287个标准地名,附有125个渔民习用地名,加以对照。为了保持地名的稳定性,1947年公布的172个南海诸岛地名中,有164个至今仍沿用,作为标准地名。鲜活形象的琼人俗名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告诉海南日报记者,1983年公布南海诸岛地名的审定原则中,首要一条就是“名从主人”原则,我国人民最早发现且最早命名南海诸岛,只有名从主人,才能在地名命名方面维护我国主权。在古地名中,对南海诸岛的称谓有近30个,其中除多数泛指整个南海诸岛或泛指南海诸岛中某一个或某两个岛群的联称地名外,也有专指某一具体岛礁的单称地名。而流传于民间用口头形式保存下来的的南海诸岛土地名,和用书面形式记载在更路簿的一样,是古代海南岛人民对南海诸岛的命名。在土地名中,海南岛渔民给南海诸岛的命名达136处之多。从古地名和土地名的记载看,除证明中国人民最早给南海诸岛命名外,还反映中国人民给南海诸岛的命名是最全面、最具体和数量最多的。中国古代对南海诸岛的命名,不论是古地名还是土地名,都曾被外国地图、书籍引用。1968年,英国海军海图部编制的中国海指南报道:“各岛具有海南岛渔民之足迹,以捕海参、介贝为活,颇多常年居留于此。”书中提到19个西沙群岛英文地名,24个南沙群岛英文地名,在这43个英文地名中,明显有七八个是从渔民地名音译过去的。有资料分析,在西方通用的南海诸岛地名中,至少有9个是从南海诸岛土地名音译过去的。刘南威教授把海南岛渔民给南海诸岛的命名,叫做南海诸岛琼人俗名,通常记载于海南岛渔民收藏的更路簿上,国内书籍最早记载琼人俗名的见于民国学者陈天赐1928年编写的西沙岛东沙岛成案汇编一书。这类命名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南海诸岛地名中使用率最高的地名,目前仍在海南岛渔民中流传和使用。在更路簿中记载的南海诸岛琼人俗名,具有命名具体,位置确定,形象生动等特点,能反映岛礁的主要特征。如海南岛渔民把礁环和礁湖成为“筐”(圈)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赡养协议书范文
- 暑假培优练:平抛运动(学生版)-2025高一物理暑假专项提升(人教版)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4标准检测卷(含答案)
- 新解读《GB-T 18508-2014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 图形的变换-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专项复习(沪教版)
- 重庆创业红娘培训课件
- 老年人肿瘤课件
- 《商务英语阅读3》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 《大学英语2A》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 醉翁亭记课件
- 物业员工冬装采购方案(3篇)
- 网店客服教案网店客服岗前准备ITMC网店客户服务实训系统介绍
- 国际经济法课件马工程版
- 留学生中国文化课课件
- (完整版)抛丸机安全操作规程
- 电子工程师(PCB设计)笔试试题及答案
- 呼吸衰竭个案护理
- 2025年森林植被恢复费森林抚育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数字人民币推广专员考试试卷及答案
- 新车销售培训课件
- 中学群团工作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