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20110321091140).doc_第1页
教学目的(20110321091140).doc_第2页
教学目的(20110321091140).doc_第3页
教学目的(20110321091140).doc_第4页
教学目的(20110321091140).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科 导学案课 题屈原列传 课 型新授执笔人李庆杰审核人杜欣亭级部审核学习时间2011年3月25日星期五教师寄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学习目标1. 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 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3.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学生自主活动材料教学重点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教学难点1、 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 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预习案一、知识介绍:(一)课文简介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从中可见两点深意:一是司马迁对屈原的景仰,把屈原与周文王,孔子并举为古圣贤;二是在受屈辱而抒写愤郁上,司马迁与屈原命运相似,心情相同。司马迁在这篇传后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相见其为人。”司马迁就是这样动情含泪为屈原立传的,并借此浇自己胸中块垒,因此文中多有动情议论,不同于一般列传。至于叙议含情,文采熠耀,确是一篇诗传。(二)屈原思想的内核:正直与爱国政治理想诗人形象美政:以民为本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举贤授能修明法度洁身自好,自我完善奇服高驰食玉英(唯美情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世溷浊高驰不顾、苟余心刚直不阿,一身正气不能变心固将愁苦董道重昏虽体解吾犹未 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二、课文知识:(一)默写填空: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2人穷则反本, , ; ,未尝不呼父母也。3 , ,靡不毕见。4其文约, ,其志洁, 。 ,举类迩而见义远。5其志洁, ,其行廉, 。6 , ,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二)翻译下列句子:1、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译: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译: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译: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答案:1、(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强,对治理国家的道理很精通,对外交辞令非常熟悉。2、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3、他爱护国君、振兴楚国而一反楚国衰弱局面的意愿,在离骚这篇诗歌中再三表露出来。 4、(结果),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已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5、整个社会都污浊,我一人洁净;众人都昏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课堂案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明确课文以屈原活动的时间为序,分四部分进行记叙把表示这四个部分的段落做上记号,找出记叙屈原一生遭遇的五个词语:任疏黜迁沉2、学生参照注释,阅读课文,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内容层次:全文以屈原活动的时间为序,第一部分(13自然段)任疏 第二部分(410自然段)黜迁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 沉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身后影响3、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明确:作者从解题、成因、内容、风格四方面介绍了离骚。“其文约其志洁其行廉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段话,是结合屈原的作品和人格说的,说明屈原的秀美文辞与高洁志行互相辉映,浑然一体。4、重点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其用意是什么。明确:几件大事:第一,受骗绝齐,第二兵败丹淅,第三复释张仪,第四诸侯击楚,第五赴秦身死,第六为秦所灭。屈原个人的遭遇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5、课文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对其作用以及蕴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明确:体会屈原愤世嫉俗的心情和对待人生的态度,体会作者流露出的那种愤慨惋惜之情。渔父和屈原的对话,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政治取向,渔父认为对人生、对世事都不要太认真、太执著,最好是得过且过、随遇而安,即篇中所谓的随流扬波、与世推移,至于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则是大可不必的。屈原反对这种人生哲学,认为绝对不能随波逐流,绝对不能同流合污,宁可葬身鱼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洁行廉的人格。司马迁把鱼父和屈原的观点两相比照,是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其中也表露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和对屈原同情惋惜之情。6、探究写作特点(1)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在叙事基础上展开议论,议论中含强烈情感,褒赞高洁,斥贬邪恶,加以评价作品和作者,含蕴赞颂之情。(2)叙述含蕴作者情感。如叙述屈原保持操守,含敬重之情;叙述屈原遭遇,含悲愤之情。7、熟读课文,体味情感。领悟主题:课文通过叙议屈原的生平事迹,赞颂了屈原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和爱国精神,揭露了楚国昏君佞臣迫害忠良使国家衰败的黑暗现实,抒发了作者郁积的不平之气。司马迁有着与屈原相似的政治上的不幸遭遇,有着屈原那样正道直行的品格,有着屈原那样深厚而又执著的感情。他景仰屈原,同情屈原,他是褒贬分明地为屈原立传的。字里行间喷泻着激愤、哀怨之情。提高案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 ( 在城门关闭以后才赶到 ) 。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 ( 怎么 ) 能与国士之衣哉 ? ”戎夷曰:“嗟乎 ! 道其不济夫 ! ”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1 . 解释下列词语:a . 子与我衣, 与: b . 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爱:c .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 必定: d . 若夫欲利人之心 利: 2 . 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古之人不余欺也。 B . 石之铿然有声者。C .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 . 多于市人之言语。3 . “道其不济夫”的译文,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我说的道理还是行不通呀B . 我的学说难道不会成功吗C . 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D . 我说的道理也许不济事吧4 . 本文表现了戎夷 _ 的精神。学后反思:自我评价专栏(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自主学习: 合作与交流: 书写: 综合: 屈原列传检测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屈平既绌。 6、亡走赵,赵不内。7、齐与楚从亲。 8、厚币委质事楚。9、自疏濯淖污泥之中。二、解释下列一字多义A、伐: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B、本:1、父母者,人之本也() 2、其后秦欲伐齐() 2、人穷则反本。() 3、此五霸之伐也() 3、今背本而趋末() 4、坎坎伐檀兮() 4、此之谓失其本心() 5、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5、本在冀州之南() 6、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6、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 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C、离:1、离骚者,犹离忧也。() D、志:1、博闻强志() 2、如有离违,宜别图之。()2、其志洁,其行廉() 3、约从离衡() 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4、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6、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 E、属:1、屈平属草稿未定()F、疏:1、王怒而疏屈平() 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2、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 3、有情人终成眷属()3、以疏为美,密则无态()4、属予作文以记之()4、() 5、举酒属客()5、仗义疏财() G、约 1、其文约,其辞微()H、见:1、信而见疑() 2、决负约不偿城()2、靡不毕见() 3、怀王与诸将约曰()3、举类迩而见义远() 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4、夫子有何见教() 5、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 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2、颜色憔悴3、形容枯槁 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6、而高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7、然终无可奈何 四、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为 以1、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3、竟为秦所灭()3、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4、化而为鸟,其名为鹏()4、以啮人,无御之者()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5、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6、为其不可得而法() 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7、闻秦王善为秦声() 7、其后楚日以削() 8、我为赵将() 8、传以示美人() 9、为刎颈之交() 9、皆以美于徐公() 1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乃 焉1、乃令张仪佯云秦() 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2、怀王乃悉发国中兵()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姜氏欲之,焉辟害() 4、今君乃亡赵走燕()4、而惴惴焉摩玩不已() 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5、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6、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7、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9、家祭无忘告乃翁() 五、翻译 1、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4、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六、能力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l一6题。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侯方域李姬传)注:雪花侯生:侯方域,号雪苑。城旦:一种服苦役的刑罚。中郎:指东双蔡邕,曾官中郎。开府:官名,用称督抚。1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的意义,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项是A贞丽有侠气,所交接皆当世豪杰B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 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C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D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A B C D3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陈贞慧、吴应箕)解之。B然(公子)尝昵董卓,不可掩也。C愿(公子)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D今(田公)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4.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李姬明辨是非的一组是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田公宁异于阮公乎?A B C D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姬是金陵的歌女,她侠义而聪慧,能辨别士大夫贤良与否,张溥、夏允彝很快就称赞她。她能歌唱四传奇,尤其擅长歌唱琵琶词。B侯生来到金陵,结识了李姬。当时陈贞慧、吴应箕为首发动社会公正舆论斥责曾依附魏忠贤的阮大铖。阮大铖想让侯生为他解除困窘,借助他交好的王将军拉拢侯生。C当李姬知道阮大铖的意思后,她告诫侯生不能受阮大铖拉拢而对不起陈贞慧、吴应箕,她认为凭侯生的家世名望,不应为阮大铖办事,侯生听取了他的告诫。D侯生未考中进士,李姬为他唱琵琶词送别,借此劝勉他重品行。后督抚田仰用重金邀李姬相见,他遭拒绝后羞愧发怒,派人打伤李姬;李姬则斥责他是阮大铖一类人而终究不去见他。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补出所省略的成分)。(1)然不轻发也。译文:_(2)为清议所斥。译文:_(3)中郎学不补行。译文:_(4)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译文:_ 史记名句检测1桃李不言, 。 2 ,我为鱼肉。3失之东隅, 。 4 ,多多益善。5飞鸟尽, ; , 。6不飞则已, ; ,一鸣惊人。7 ,积毁销骨。 8项庄舞剑, 。9失之毫厘, 。 10燕雀安知 。11 ,决胜千里之外。12 ,良药苦口利于病。13人固有一死, , 。14 ,必有一失; ,必有一得。15 ,大礼不辞小让。16文王拘而演周易; ; , ;左丘失明, ; , ; , ; , ;诗三百篇, 。17力拔山兮气盖世, 。18大风起兮云飞扬, 。19君子祸至不惧, 。20 ,夜不闭户。 21 ,寸有所长。参考答案:1 . 解释下列词语 a . 子与我衣, 与:给,给予b . 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爱:吝惜、珍惜c .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 必定:必然 ( 一定 ) ,安定 ( 治理好 ) d . 若夫欲利人之心 利:有利于2 . A,“未之识”和“不余欺”都是否定句宾语前置。3 . C,要注意两处:“其”是表估计的副词,整个句子是估计揣测语气,不能是肯定语气;“济”为“实现”或“成功”。4 . 本文表现了戎夷 _ 的精神。答案详解:心忧天下 ( 心系天下,心怀天下,利于天下 ) ,舍己为人 ( 利于他人,利于弟子 )。参考答案:1B(音节:指音乐曲调。) 2A(两句的“以”是表目的连词“来”,两句的“以”是介词“因为”,句的“以”是介词“凭”,句“以”是介词“用”。) 3C(A句省略的是“大铖”,B句省略的是“中郎”,D句省略的是“我”。)4C(句是侯生与李姬相识客观情况,句是李姬关心侯生之事,句是李姬重情之事。有的项不选。)5. D(“派人打伤李姬”不合文意,应该是诬蔑损害李姬的名誉。)6(1)然而她不轻易歌唱。(2)阮大铖被社会公正舆论斥责。(3)蔡中郎的学问不能弥补品行差。(4)这次离开相见不能约定时日,希望你始终自爱。译文李姬名香,养母叫贞丽。贞丽有侠义之气,所交接的人都是当代豪杰,尤其与阳羡陈贞慧友善。李姬是她的养女,也侠义而聪慧,大致了解一般书,能辨别士大夫贤良与否。张学士、夏允彝吏部很快地称赞她。她少年时风韵格调高雅开朗,与众不同,十三岁跟从吴地人周如松学习歌唱玉茗堂(汤显祖有玉茗堂集)集中的四传奇(指牡丹亭、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