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30课诗词五首教学案语文版- 1 -【学习目标】1理解诗词意境,熟读并背诵古诗.2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3反复诵读,掌握两首诗的写作特点.【学习重难点】1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2反复诵读,掌握两首诗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语言通俗晓畅,相传老妪都能听懂.他最擅长写叙事诗,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涵着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观刈麦.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大诗人.与元稹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代表作品:讽喻诗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著有白氏长庆集.2朗读诗歌老师范读观刈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字音:刈麦(y) 荷箪食(dn) 壶浆(jing)饷田(_ing) 曾不事农桑(zng) 岁晏(yn) 节奏: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3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齐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三、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诗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明确:诗人深入所描写对象的内心,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的情况下,独特的矛盾心理.农民并非不知夏日炎热难当,但是为了抓紧时间在长长的烈日里抢收麦子,心里想的只是幸好夏日长,快割麦子,根本顾不上烦恼天气炎热.此句一方面写出了农民的疾苦,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刻同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作者细致刻画劳动阶级者.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为什么愧疚呢?明确:这两句是作者在发议论,它表面上表现为诗人由眼前农民艰苦的生活,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内疚自愧,但实际上是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生活的隐约批评.3观刈麦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你能举例说说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吗?明确:(1)作者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2)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小结:本诗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四、板书设计割麦者农民的艰辛 拾麦者赋税的繁重悲惨场面 (描写) 官员生活的舒适愧,表达同情赤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发生的赤壁大战,对三国鼎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当时年仅34岁的周瑜堪称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杜牧对这一历史事件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杜牧(803853),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有樊川诗集和樊川文集.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善于撰文,阿房宫赋颇有名.抒情写景小诗如泊秦淮山行江南春绝句等.另有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类咏史绝句传世.2朗读诗歌老师范读赤壁.学生听读,要求把握七言古诗的诵读节奏.节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齐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三、合作探究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以它开头能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两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他自己却因为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3. 赤壁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你能找出哪里表现出了这个艺术特点吗?明确: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的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小结:诗人借这首怀古咏史诗来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四、板书设计赤壁写实 折戟前朝由小见大议论 反面落笔锁二乔形象、具体、生动五、课外拓展假如你是史学家,你如何评价“周郎”?示例:周瑜少年得志,一战成名,这与他的果敢自信、英气超人是分不开的.他一生战果辉煌,是一位标准的男子汉.第二课时过零丁洋【学习目标】1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默写诗篇.2理解诗词主题,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3理解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学习重难点】1理解诗词主题,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2理解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谈到面对生死时,谁都会脱口吟出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吟诵之余,你们知道它出自哪首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天祥的这首过零丁洋.二、自主预习1走进作者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代表作品:七律过零丁洋金陵驿,五古正气歌;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有文山先生全集.2朗读诗歌老师范读过零丁洋.学生听读,要求把握七言古诗的诵读节奏.节奏: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自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三、合作探究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明确: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2. 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3. 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明确: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4. 尾联为画龙点睛之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小结:过零丁洋这首诗把叙事和抒情相结合,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四、板书设计过零丁洋叙事概括一生重大事件言志抒情崇高民族气节己亥杂诗【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说起远离家乡的诗句,我们常常想起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清朝有名的诗人龚自珍也用自己的诗句写出了离家的愁绪,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己亥杂诗.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巩祚,字璱(s)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著有定盦(n)文集,今人集有龚自珍全集.2背景知识己亥杂诗共315首.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年),鸦片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就巨型组诗.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3朗读诗歌老师范读己亥杂诗.学生听读,要求把握朗读节奏.节奏: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齐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三、合作探究1前两句是如何写出诗人矛盾而复杂的心情的?明确:诗人用“浩荡”修饰“离愁”,用“白日斜”“天涯”来烘托映衬“离愁”,可见诗人辞归的心情是极度痛苦的.2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落红”的含意?明确:这两句写“我”虽然打算辞官家居,但并非弃绝尘缘,“我”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正如那飘落的花朵,融入春泥后,更能护育新花.句中“落红”实际上是诗人自况.诗人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眷恋深情.小结:己亥杂诗叙写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极为矛盾的心情,以含蓄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都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四、板书设计己亥杂诗抒情叙事 辞官南归,心情痛苦移情于物 表明心迹,为国效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宋词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元曲作为元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我们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元曲.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张养浩(12701329),元代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代表作品: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枝花咏喜雨等.2关于体裁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3朗读诗歌老师范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学生听读,要求把握朗读节奏.节奏: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4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齐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三、合作探究1开篇三句是怎样写出潼关险要、壮观的?明确:“如聚”写华山聚集于潼关之状;“如怒”写黄河奔涌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这是动静结合的写法.黄河水本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来描写潼关壮景,十分生动形象.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的主题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封建王朝“兴”,必大兴土木,百姓受其害;“亡”则战争频繁,百姓仍要遭殃.或兴或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级会计考试重点章节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入团考试难点解析及试题及答案
- 无人机数据分析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高级审计师考试的电子审计技巧试题及答案
- 探索护士在护理团队中的多重角色定位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建筑项目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初级审计考试形势分析试题及答案
- 团组织与企业合作的可能性试题及答案
- 运输物流协议合同协议
- 建筑工程新技术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5鄂尔多斯准格尔旗事业单位引进40名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MOOC】理解马克思-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传统园林技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南农业大学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辩论》范例《电脑时代需要不需要练字》
- JGT266-2011 泡沫混凝土标准规范
- 小学数学 西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部优课件
- 四川大学-刘龙飞-毕业答辩PPT模板
- 工作分析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数学教学专题讲座
-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
- 无人机驾驶员培训基地项目建议书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