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 小说分析鉴赏类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第9车厢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_(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列车在下一站停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到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后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是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本文有删改)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3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作用的分析能力。以“我”的经历开篇,再加上“基辅读者”的来信,可以增强小说的悬念,使之更有吸引力,并且有引出主要故事的作用。通读全文之后,我们发现“我”的经历与“基辅读者”的经历有很大的相似性,这样就强化了故事的叙述效果;而把二者结合起来,就说明事情的发生并非偶然,这样就突出了故事的普遍性。小说情节的作用一般有引出人物出场、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丰富内容、揭示主题等。答案:做铺垫,引出主要故事。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每点1分)2补写第段“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字)(3分)答: 解析:根据两个人的经历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判断信中会提及相关的遭遇;再根据下文的“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我们断定信中一定会有类似“不会让你白跑一趟”的话。然后按照文中“此处删去两句话”的提示以及“不超过50字”的要求,组织答案就不难了。做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既要有相关联想,又要回到具体语境以制约发散思维。答案:(示例)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3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叙述角度的鉴赏能力。第三人称叙述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本文开篇的叙述者是第一人称“我”,所以对“基辅读者”的经历的叙述就很自然地用了第三人称,使得故事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关于叙事角度的命题一般采取鉴赏叙述人称的方式,以往我们习惯了做关于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题目,往往忽略了第三人称叙事的效果,这也提醒我们今后要更全面地掌握小说的各种叙述角度。答案:第三人称叙述。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5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中景物描写的鉴赏能力。从写景文字本身,我们可以获知其渲染凄清、荒芜的氛围的作用;再根据情节,我们会发现故事的荒唐,更感知到人在其中的无助感。此处景物描写也暗示了人们荒唐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关于景物描写的鉴赏一般是从营造意境、设置故事背景、导引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情感等角度去考虑。答案:“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2分)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1分)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2分)5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小说主题、探究思想意义的能力。分析事故的原因,我们发现问题有以下因素:个人不负责任,领导简单粗暴,判断问题机械武断,解决问题依赖惯性思维,团队间缺乏配合等。再结合事故的结果给旅客带来麻烦、列车工作团队也有不必要的浪费等,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组织答案了。另外,在组织答案时要遵照“结合作品”的要求,不能放弃作品,妄言其他。对于此类主题探究类题型,我们一般情况下还是要遵照作品本身;当然,当作品主题不确定时,我们就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了。答案: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第9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每点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20分)苦 命 人法维克多雨果芳汀看到自己能够生活,就有了暂时的快乐。她买了一面镜子,欣赏自己美丽的头发和牙齿,忘了许多事情,只惦念她的珂赛特。她时常寄信。这就引起了旁人的注意。确实有人发现她每月至少写两封信,并且老是一个地址孟费郿客店主人德纳第先生;也确实有人看见她在车间里常常转过头去揩眼泪。天地间的怪事莫过于侦察别人的一些和自己绝不相干的事了。“她一定是那种女人了。”恰巧有个长舌妇到孟费郿走了一趟,和德纳第夫妇谈了话,回来时说,“花了我三十五法郎,我心里畅快了。她有个孩子 。”她的过失,到现在已众所周知了。芳汀被撵走了,在冬季。冬季完全没有热,完全没有光, 紧接着早晨的是迷雾、黄昏,窗棂冥黯,什物不辨。天好像是暗室中的透光眼,太阳也好像是个穷人。芳汀挨家挨户找人雇她当仆人,没有人要她。后来她去兵营替士兵们缝粗布衬衫,每天可以赚十二个苏。在这十二个苏中,她得替女儿花十个。从那时起,她就没有按时如数付钱给德纳第夫妇。这时,有个老妇人,那个平时在芳汀夜晚回家时替她点上蜡烛的老妇人,把过苦日子的艺术教给她,并劝慰她,生活就好比两间屋子,第一间是暗的,第二间是黑的。她所赚的钱太少了,债主们紧紧催逼她。每天早晨,芳汀依然对着镜子梳那一头光泽黑亮细软如丝的头发,但常常木然出神。德纳第夫妇没有按时收着钱,便时常写信给她。有一次,说她的小珂赛特在那样冷的天气下需要一条羊毛裙,母亲应当寄去十个法郎。她收到那封信,捏在手里搓了一整天。到了晚上,她走到一个理发店,垂下一头令人叹赏的金丝发。“好漂亮的头发!”理发师喊。“您肯出多少钱?”“十法郎。”“剪吧。”她买一条绒线编织的裙,寄给了德纳第,心里想:“我的孩子不会再冷了,我已拿我的头发做她的衣裳。”她自己戴一顶小扁帽,遮住光头,仍旧美丽。一天,她又接到德纳第夫妇的信:“珂赛特害了猩红热。假使您不寄四十法郎来,孩子可完了。”她放声大笑。随后,向大门外跑,一面跑,一面跳,笑个不停。她走过广场,看见一个走江湖的牙科医生正对着观众们演说。芳汀钻进人堆去听,也跟着他们笑。那牙科医生突然对着她叫起来:“您的牙齿真漂亮!假使您肯把您的瓷牌卖给我,我每一个出价一个金拿破仑。”“瓷牌是什么?”芳汀问。“就是上排的两个门牙。”“好吓人!”芳汀逃走了。但那人仍喊:“想想吧!假使您愿意,今晚到银甲板客栈里来。”芳汀回到家,出了半天神,跑到楼梯上又去读德纳第夫妇的信。到晚上,有人看见她朝着巴黎街走去,那正是有许多客栈的地方。第二天,邻居玛格丽特走进芳汀的房间,看见她坐在床上,面色惨白,一夜工夫老了十岁。“耶稣!”玛格丽特说,“出了什么事,芳汀?”“我的孩子有救了,我也放心了。”她微笑着。那是一种血迹模糊的笑容,一条红口涎挂在她的嘴角,嘴里一个黑窟窿。她把那四十法郎寄到孟费郿去了。那却是德纳第夫妇谋财的骗局。芳汀把她的镜子丢到窗子外面。她搬进了破楼,没有床,只留下一块破布作被子。她早已不怕人耻笑,常穿着一触即裂的破衫上街。她每天缝十七个钟头,但是一个以贱值包揽女囚工作的包工,忽然压低了工资,每天只给九个苏。 她的债主们的狠心也更是变本加厉。正当这时,德纳第又有信给她,说他立刻要一百法郎,否则他就把小珂赛特撵出去,让她冻死在路边。“一百法郎!”芳汀想道:“但是哪里有每天赚五个法郎的机会呢?”“全卖了吧!”她说。(选自悲惨世界,有删改)6.文章第四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 解析:景物描写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答案:写出了冬天阴冷、昏暗的特点,渲染了悲凉的氛围;暗示了芳汀失业后处境的艰难、内心的凄凉;为下文芳汀受到德纳第夫妇欺骗的情节埋下了伏笔;暗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冷漠。(每点1分)7请分析文章第五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答: 解析:从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种是有隐约希望的生活,另一种是令人绝望的生活。答案:生活有两种,一种是有一点希望的贫苦生活,另一种是令人绝望的悲苦生活。(2分)这句话体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悲苦。(2分)8.文中三次写到镜子,分别表现了芳汀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镜子作为一个物象在作品中出现时,肯定是有作者的特定感情倾向的。这个问题的答案与主人公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有关。一是有工作时的生活快乐,二是失去工作时的生活逼迫,三是生活绝望时的悲苦之极。联系具体情节阐述即可。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华区面试技巧培训与实操
- 乡村治理协调员工作培训方案
- 2025福建厦门思明城建集团限公司招聘11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6-2031中国家纺行业深度调研研究报告
- 2026-2031中国红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健康产业投资分析与商业模式创新方案
- 工业节能中的可再生能源与先进储能技术应用探讨
- 冷水江市法院书记员招聘笔试真题2025
- 2024年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真题
- 高温环境下固态相变材料的性能研究
- 饮品品牌加盟合同范本
- 2025中国光伏组件回收技术发展现状与循环经济战略报告
- 雨课堂在线学堂《军事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单元考核测试答案
- 2025年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a卷
- 2025年清洁能源供热设备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预防麻风病宣传课件
- 服务响应方案供货时间保证措施、供货质量保证措施、运输车辆保证
- 【初高中】2025年月考后主题班会-分数去哪了【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家纺行业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报告
- 特殊儿童康复教育试题及答案
- 手机供货合同(标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