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械物理法的废旧热固性酚醛树脂回收工艺的试验研究.pdf_第1页
基于机械物理法的废旧热固性酚醛树脂回收工艺的试验研究.pdf_第2页
基于机械物理法的废旧热固性酚醛树脂回收工艺的试验研究.pdf_第3页
基于机械物理法的废旧热固性酚醛树脂回收工艺的试验研究.pdf_第4页
基于机械物理法的废旧热固性酚醛树脂回收工艺的试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棈 1 5 暋范丽 周洪伟 张育林 飞行器多学科优化设计中 基于产品模型的数据集成 J 中国空间科学技 术 2 0 0 2 4 5 1 飊 5 6 F a nL i Z h o uH o n g w e i Z h a n gY u l i n D a t a I n t e g r a 灢 t i o nB a s e do nP r o d u c tM o d e l f o rA e r o c r a f tM u l t i 灢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D e s i g n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J C h i n e s e S p a c e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2 4 5 1 飊 5 6 1 6 暋龚金科 汽车排放污染及控制 M 北京 人民交 通出版社 2 0 0 5 1 7 暋龚金科 周立迎 梁昱 等 三效催化转化器压力损 失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J 汽车工程 2 0 0 4 2 6 4 4 1 3 飊 4 1 6 G o n gJ i n k e Z h o uL i y i n g L i a n gY u e ta l AS t u d y o nt h eE f f e c t o fP r e s s u r eL o s s i nT h r e e w a yC a t 灢 a l y t i cC o n v e r t e ro nE n g i n eP e r f o r m a n c e J A u t o 灢 m o t i v e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4 2 6 4 4 1 3 飊 4 1 6 1 8 暋戴莱JW 哈里曼DRF 流体动力学 M 郭子 中 译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 0 1 1 1 9 暋刘孟祥 三效催化转化器高效长寿低排放优化设 计理论及方法研究 D 长沙 湖南大学 2 0 0 8 编辑暋张暋洋 作者简介 刘孟祥 男 1 9 7 3年生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机械工程 学院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 研究人 员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汽 车 排 放 控 制 及 新 能 源 汽 车 刘湘玲 女 1 9 7 8年生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博士研究 生 龚金科 男 1 9 5 4年生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教 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基于机械物理法的废旧热固性酚醛树脂 回收工艺的试验研究 宋守许暋胡暋健暋石暋磊暋杨雪峰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 2 3 0 0 0 9 摘要 基于机械物理法的基本原理 以废旧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回收机理 采用响 应面法中的B o x B e h n k e n模式 对回收工艺参数中最主要的三个因素 转速 时间和入料粒径 进行试 验优化设计 并建立了多元二次模拟方程 试验结果表明 转速 时间和入料粒径对热固性酚醛树脂降 解的显著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转速 入料粒径 时间 热固性酚醛树脂降解率最大时的回收工艺参数是 转速2 9 4 0 r m i n 时间9 5 m i n 入料粒径0 灡 7 1 mm 关键词 热固性酚醛树脂 机械物理法 响应面法 回收 中图分类号 X 7 0 5暋暋暋暋暋暋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4 1 3 2 X 2 0 1 3 0 1 0 0 7 R e s e a r c ho nR e c y c l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o fW a s t eT h e r m o s e t t i n gP h e n o l i cR e s i n s B a s e do nM e c h a n i c a lP h y s i c a lM e t h o d S o n gS h o u x u 暋H uJ i a n 暋S h iL e i 暋Y a n gX u e f e n g H e f e i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H e f e i 2 3 0 0 0 9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t h e f u n d a m e n t a l o fm e c h a n i c a l p h y s i c a lm e t h o d t h ew a s t e t h e r m o s e t t i n gp h e灢 n o l i c r e s i n sw a s r e s e a r c h e da n d t h e r e c o v e r ym e c h a n i s mw a s a n a l y s e d B yu s i n gB o x B e h n k e nm o d e l o f r e s p o n s es u r f a c em e t h o d o l o g y as e r i e so fe x p e r i m e n t sf o ro p t i m i z i n gt h r e em a i nf a c t o r s s p e e d t i m e a n ds i z e o f r e c o v e r yp r o c e s sp a r a m e t e r sw e r ed e s i g n e da n daq u a d r a t i cp o l y n o m i a l e q u a t i o nm o d 灢 e lw a sc o n s t r u c t e d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 t h eo r d e ro f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e f f e c t so f s p e e d t i m ea n ds i z e o nt h ed e g r a d a t i o no f t h e r m o s e t t i n gp h e n o l i c r e s i n s i s s p e e d s i z e t i m e w h e nt h ed e g r a d a t i o nr a t e i s t h eb i g g e s t t h er e c o v e r ys p e e d t i m ea n ds i z ef o rw a s t et h e r m o s e t t i n gp h e n o l i cr e s i n sr e c y c l i n ga r e 2 9 4 0 r m i n 9 5 m i n a n d0 灡 7 1 mmr e s p e c t i v e l y K e yw o r d s t h e r m o s e t t i n gp h e n o l i cr e s i n m e c h a n i c a lp h y s i c a lm e t h o d r e s p o n s es u r f a c em e t h o d 灢 o l o g y r e c y c l i n g 0暋引言 热固 性 酚 醛 树 脂 t h e r m o s e t t i n gp h e n o l i c r e s i n P F 是一种以酚类和醛类化合物经过缩聚 收稿日期 2 0 1 1 1 1 0 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0 9 7 5 0 7 4 十二五暠 国 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 2 0 1 1 B A F 1 1 B 0 6 反应而制得的一大类合成树脂 热固性酚醛树脂 固化前是线形或带支链的 固化后分子链之间形 成化学键 成为高度交联的网状结构 不仅不能再 熔融 在溶剂中也不能溶解 热固性酚醛树脂以 其优良的粘接性 耐热性 阻燃性和绝缘性等特性 被广泛应用于工业 1 大量的热固性酚醛树脂伴 92 基于机械物理法的废旧热固性酚醛树脂回收工艺的试验研究 宋守许暋胡暋健暋石暋磊等 随着产品的淘汰而废弃 不但对环境造成污染 还 造成资源的浪费 因此开展废旧热固性酚醛树脂 的回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废弃热固性酚醛树脂再资源化 的技术主要有 栙物理法 主要是机械粉碎和碾 磨 栚化学回收法 主要是油化回收和单体回收 栛热能回收法 主要是燃烧和燃料化技术 2 飊 4 物 理法回收成本低 工艺简单 其回收的产物主要用 作填料 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 不含有化学变化 化学回收法的投资大 成本高 工艺控制严格 回 收方法针对性极强 热能回收法成本低 资源回收 利用率低 容易产生有毒的有机气体 造成二次污 染 机械物理法是通过机械力的持续作用 打断 热固性酚醛树脂的交联键 破坏其高度交联的网 状结构 提高活性和塑化成形的能力 这种回收方 法的成本低 工艺简单 效率高 对环境的污染很 小 是热固性酚醛树脂回收再利用较为理想的 方法 本文分析机械物理法回收热固性酚醛树脂的 原理 采用响应面法 r e s p o n s es u r f a c em e t h o d o l 灢 o g y R S M 5 飊 7 进行试验优化设计 研究回收工艺 参数对酚醛树脂降解效果的影响 建立多元二次 模拟方程 并确定降解效果最佳时的回收条件 1暋热固性酚醛树脂的机械物理回收法 热固性酚醛树脂在高速粉碎过程中 在多种 强烈的机械力 研磨 压缩 冲击 摩擦 剪切 延伸 等 的综合作用下 一方面由于内应力分布不均匀 或者冲击能量集中在个别链段上 产生临界应力 使得化学键断裂 另一方面 机械力产生的热能促 使分子结构中键能较弱的化学键发生断裂 因此 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分子结构趋于非体型化 交联 密度降低 活性及塑化性能增加 材料降解 8 飊 1 0 机械力作用有如下形式 基于高压和剪切变 形机理的固态高速剪切粉碎 基于剪切 环向和挤 压应力多种机械力作用形式的磨盘型研磨粉碎 基于碰撞变形 破裂的高能球磨粉碎 其他机械力 作用形式 如振动磨和气流粉碎等 1 1 飊 1 2 1 1暋试验方法 机械物理法回收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暋基于机械物理法的热固性酚醛树脂闭环回收示意图 1 1 1暋试验设备 试验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 在自行开发的热 固性塑料粉碎再生试验机上进行 其结构如图2 所示 与传统的粉碎设备相比 热固性塑料粉碎 再生试验机克服了现有粉碎机粉碎方式较单一 机械力化学反应效果有限的不足 充分利用剪切 挤压 碰撞和摩擦等多种机械力复合作用方式 使 热固性塑料受到强烈持久的垂直和环向的多种应 力以及摩擦热的共同作用 产生更加有效的机械 力化学反应 实现热固性塑料的降解再生 基于机械物理法的热固性酚醛树脂粉碎再生 过程主要分为高速剪切和高速研磨两个过程 1 高速剪切过程 热固性酚醛树脂颗粒从 入料口2进入粉碎再生腔体中 在高速旋转的剪 切刀组7的剪切刀齿和环形定刀组8的定刀齿之 间受到强烈的剪切与撞击作用 由于离心力的作 1 无级调速电机暋2 入料口暋3 静磨盘暋4 动磨盘暋5 温度 传感器暋6 叶轮式搅拌刀组暋7 剪切刀组暋8 环形定刀组 图2暋热固性塑料粉碎再生试验机结构示意图 用 粒径较小的粉碎颗粒进入到静磨盘3和动磨 盘4之间进行研磨 粒径较大的颗粒则继续被反 复剪切撞击直至进入高速研磨过程 2 高速研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酚醛树脂 颗粒在高速旋转的动磨盘4和静磨盘3之间受到 强烈的垂直和环向剪切 摩擦和挤压等多种机械 03 中国机械工程第2 4卷第1期2 0 1 3年1月上半月 力的进一步作用 同时叶轮式搅拌刀组6使得酚 醛树脂颗粒可以再次进入磨盘之间进行反复的研 磨 使之得到充分的粉碎 分散 混合和固相力化 学反应 最终降解再生 1 1 2暋试验步骤 将废旧酚醛树脂清洗晾干后 放入复合式破 碎机中进行粗破 将收集到的粗破颗粒 放入热 固性塑料粉碎再生试验机中进行超细粉碎 调整 试验机转速为2 0 0 0 3 0 0 0 r m i n 入料量为5 0 7 0 g 入料粒径为0 灡 4 1 灡 5 mm 试验机工作6 0 1 2 0 m i n之后关闭 再用振筛机筛分超细粉碎的再 生产物 收集2 0 0目的酚醛树脂再生粉末 酚醛 塑料再生粉末颗粒表面活性提高 物料粉层具有 一定的黏性 表现出塑性成形的能力 在挤压应力 作用下能发生较明显的固化成形现象 1 2暋机械物理法回收热固性酚醛树脂的机理 分析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N i c o l e t6 7 分析6 0 目 8 0目 1 2 0目 1 6 0目和2 0 0目的酚醛树脂再生 粉末 如图3所示 波数为3 6 0 0 3 0 0 0 c m 1的区 域对应氢键缔合酚羟基 OH 的伸缩振动 波数 为3 0 0 0 2 8 0 0 c m 1的区域对应亚甲基 C H2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波数为1 6 5 0 1 4 5 0 c m 1的区 域对应苯环C C的伸缩振动 波数为1 3 0 0 1 0 0 0 c m 1的区域对应对应C O伸缩振动 由图谱变化 可以看出 热固性酚醛树脂被粉碎至2 0 0目时 其 分子结构主要发生以下变化 1 酚羟基 OH 吸收峰逐渐增强 羟基官 能团数目有较明显的减小 说明羟基与羟基之间 发生了脱水反应 2 波数为2 9 2 0 c m 1时亚甲基 CH2 吸 收振动收缩峰的位置明显偏移发生很大变化 并 且有较大程度增强 此外 波数为1 4 3 9 c m 1时的 苯环上的振动吸收峰表现明显 说明部分亚甲基 桥 CH2 发生断裂 分子网状结构遭到破坏 形成稠环芳香结构 因此可以得出 在强烈持久的机械力作用下 伴随着粒径的不断减小 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分子 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 交联键断裂明显 交联度下 降 这主要表现为羟基之间的脱水和亚甲基桥的 断裂 高度交联的网状结构遭到破坏 物料发生降 解 重新具备塑性成形的能力 从而实现热固性酚 醛树脂的回收再利用 2暋热固性酚醛树脂回收工艺研究 影响热固性酚醛树脂回收的因素很多 如转 图3暋不同粒度酚醛树脂再生粉末的F T I R图谱比较 速 粉碎时间 入料粒径等 因此 需要确定各种 影响因素的最优组合 从而获得最佳的回收效果 2 1暋热固性酚醛树脂降解效果的评定 热固性酚醛树脂的降解效果是评价其回收效 果的重要指标 根据图3所示的F T I R图谱分析 可以得出 热固性酚醛树脂被粉碎至2 0 0目时 羟 基的数目明显减少 交联链 亚甲基桥 断裂明显 因此将2 0 0目酚醛树脂再生粉末的产率作为评价 热固性酚醛树脂降解效果的一个指标 另外 粉 碎的过程中 在机械力和摩擦热的持续作用下 在 粉末颗粒质量减小的同时伴随有刺激性的气味产 生 这是由于酚醛树脂降解过程中生成的一些低 分子的醛类 酚类和水分受热蒸发逸出 因此将酚 醛树脂的质量损失率作为评价其降解效果的另一 指标 热固性酚醛树脂降解效果评价指标的定义 如下 1 毩 m1 m2 m1 其中m1为处理前的 质量 m2为处理后的质量 2 毬 m3 m1 其中m3为粒径小于2 0 0目的 再生粉末质量 利用多目标决策中的线性加权和法 1 3 建立 热固性酚醛树脂降解效果Y的评价函数 Y 暺 2 i 1氊 ifi x 氊1毩 氊2毬 1 式中 氊i为评价指标的权重 在已有的试验研究中 转速 时间和入料粒径 对再生粉末产率有极其显著的影响 相对而言 对 质量损失率影响的显著程度则较小 此外 在振筛 机上筛分再生粉末的过程中 一些粒径极其细小的 粉末会飘散到空气中 造成测量误差 从而使质量 的损失率变大 再生粉末的产率变小 因此 综合 考虑 将质量损失率的权重系数氊 1和2 0 0目再生粉 末产率的权重系数氊 2分别确定为0 灡 1和0 灡 9 根据上述指标的定义可知 各指标的值越大 热固性酚醛树脂的降解效果就越好 因此 当Y值 13 基于机械物理法的废旧热固性酚醛树脂回收工艺的试验研究 宋守许暋胡暋健暋石暋磊等 越大时 说明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可回收性越好 2 2暋响应面法 R S M 试验设计 根据B o x B e h n k e n设计方法 选转速 时间和 入料粒径这三个重要因素作为自变量 分别用X1 X2 X3表示 根据现有试验条件和研究经验 确定 其取值范围为转速2 0 0 0 3 0 0 0 r m i n 时间6 0 1 2 0 m i n和入料粒径0 灡 4 2 5 1 灡 2 7 5 mm 每个因素 取3个水平 按方程x i Xi Xi0 殼Xi编码 xi 为自变量的编码值 Xi为自变量的真实值 其中 i 1 2 3 Xi0为试验中心点处自变量的真实值 殼Xi为自变量的变化步长 以降解效果为响应值 设计共1 5个试验点的响应面分析试验 其中1 2个 试验点为析因点 3个试验点为零点 用以估计试验 误差 试验自变量因素编码及水平见表1 其中 x1 X1 2 5 0 0 5 0 0 x2 X2 9 0 3 0 x3 X3 0 灡 8 5 0 灡 4 2 5 试验方案及结果见表2 其中 入料量为5 0 g 表1暋试验自变量因素编码及水平 因素 自变量的编码值 xi 及水平 1 01 转速X1 r m i n 2 0 0 02 5 0 03 0 0 0 时间X2 m i n 6 09 01 2 0 入料粒径X3 mm 0 4 2 50 8 5 01 2 7 5 表2暋试验设计与结果 试验号 x1x2x3Y 1 1 104 2 2 6 5 2 10 16 3 7 6 5 3 1014 1 6 2 7 4 1106 0 7 5 4 50 1 17 6 0 4 9 60 115 6 0 9 2 701 17 0 4 8 7 80116 5 6 2 6 91 107 2 9 0 1 1 010 17 7 5 7 4 1 11017 3 5 7 1 1 21108 2 3 6 7 1 30007 5 1 1 2 1 40007 5 0 6 9 1 50007 1 6 5 4 2 3暋试验结果分析 用D e s i g nE x p e r t 7 0软件对表2中的试验数 据进行二次多元回归拟合 可得到如下的回归 方程 Y a0 a1x1 a2x2 a3x3 a1 1x 2 1 a2 2x 2 2 a3 3x 2 3 a1 2x1x2 a1 3x1x3 a2 3x2x3 2 其中 方程中各项系数具体数值见表3 此外 还 可以得到回归方程方差分析表 表4 和回归方程 系数显著性检验表 表5 作出X1 X2 X3及其 交互作用对响应值影响的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 如图4 图6所示 表3暋回归方程的系数 系数 a0a1a2a3a1 1 取值 7 3 5 41 2 2 33 9 7 6 3 7 6 1 3 系数 a2 2a3 3a1 2a1 3a2 3 取值 3 2 0 3 6 8 2 2 14 5 33 7 7 表4暋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 方差来源自由度平方和均方 F值 显著水平 模型 92 0 0 4 9 22 2 2 7 71 3 3 00 0 0 5 4 参差 58 3 7 51 6 7 5 失拟项 37 5 8 82 5 2 96 4 20 1 3 7 7 纯误差 27 8 73 9 7 总离差 1 42 0 8 8 6 8 回归模型的确定系数R2 0 9 5 9 9 表5暋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表 系数项 自由度 系数 估计值 标准 误差 9 5 置信度的 置信区间 低端值高端值 显著 水平 P值 常数 17 3 9 42 3 66 7 8 78 0 0 2 x111 2 2 31 4 58 5 11 5 9 40 0 0 0 4 x213 9 71 4 50 2 57 6 90 0 4 0 8 x31 6 3 71 4 5 1 0 0 9 2 6 5 0 0 0 7 0 x1x21 2 2 12 0 5 7 4 73 0 50 3 3 0 3 x1x314 5 32 0 5 0 7 39 7 90 0 7 7 6 x2x313 7 72 0 5 1 4 99 0 30 1 2 4 5 x 2 1 1 6 1 32 1 3 1 1 6 0 0 6 5 0 0 3 4 7 x 2 2 1 3 2 02 1 3 8 6 72 2 80 1 9 3 7 x 2 3 1 3 6 82 1 3 9 1 61 7 90 1 4 4 2 a 响应面 b 等高线 图4暋转速和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 暋暋由 表4的 方 差 分 析 可 以 看 出 模 型F 1 3 灡 3 0 F0 0 1 9 5 1 0 灡 2 模型P 0 灡 0 0 5 4 表明 模型 极 为 显 著 回 归 模 型 的 确 定 系 数R 2 0 灡 9 5 9 9 说明该模型可以用来描述热固性酚醛树 脂9 5 灡 9 9 的降解效果 失拟F 6 灡 4 20 灡 0 5 表明模型失 拟度不显著 使用该方程进行的拟合效果很好 试 验误差小 由表5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可知 如果 模型中检验项的P值小于0 灡 0 5 则该项是极显著 的 否则该项 不显著 模型中一 次 项x1 P 0 灡 0 0 0 4 x2 P 0 灡 0 4 0 8 x3 P 0 灡 0 0 7 0 和二次 项x 2 1 P 0 灡 0 3 4 7 极显著 其余项均不显著 由 表5中各项系数的P值并结合对图4 图5和图6 的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的分析可知 转速 时间和 入料粒径是热固性酚醛树脂降解的极显著影响因 子 其显著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转速 入料粒径 时间 为验证回归方程 式2 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分别进行了5组不同因素水平组合的验证试验 其中各个因素的取值都位于试验水平的范围内 表6 表6暋回归方程验证试验 试验 编号 X1 r m i n X2 m i n X3 mm 降解效果Y 试验值预测值 相对误差 12 2 5 07 50 57 0 2 0 2 6 8 7 0 72 1 3 22 2 5 07 50 66 9 9 3 6 6 7 4 8 13 5 1 32 7 5 07 50 58 0 9 6 7 7 8 3 2 73 2 6 42 7 5 01 0 50 58 1 4 2 3 7 8 1 0 14 0 8 52 7 5 01 0 50 68 1 0 7 9 7 8 7 8 42 8 3 暋暋表6中 相对误差的最大值为4 灡 0 8 说明 采用响应面法进行机械物理法处理对热固性酚醛 树脂降解效果的影响试验设计所获得的回归方程 是合适有效的 图4所示为入料粒径X3 0 灡 8 5mm情况下不 同转速和时间水平下的热固性酚醛树脂降解效果 的变化情况 时间不变 随着转速的增大 降解效 果Y值随之增大 变化梯度大 转速不变 随着时 间的增大 Y值也随之增大 变化梯度小 此外 由等高线图可知 转速对降解效果的影响比时间 显著 图5所示为时间X2 9 0m i n情况下不同转速 和入料粒径水平下的热固性酚醛树脂降解效果的 变化情况 入料粒径不变 随着转速的增大 降解 效果Y值随之增大 转速不变 随着入料粒径的增 大 Y值随之减小 当转速较小时 入料粒径对降 解效果的影响较大 随着转速的提高 入料粒径对 降解效果的影响随之减小 此外 由等高线图可 知 转速对降解效果的影响比入料粒径显著 图6所示为转速X1 2 5 0 0 r m i n情况下不同 时间和入料粒径水平下的热固性酚醛树脂降解效 果的变化情况 入料粒径不变 降解效果Y值着 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时间不变 随着入料粒径的增 大 Y值随之减小 当时间较短时 入料粒径对降 解效果的影响较大 随着时间的增加 入料粒径对 降解效果的影响随之减小 此外 由等高线图可 知 入料粒径对降解效果的影响比时间显著 由D e s i g ne x p e r t 7 灡 0软件分析可知 曲面斜 率为零的点为参数的最佳点 将回归方程 式 2 33 基于机械物理法的废旧热固性酚醛树脂回收工艺的试验研究 宋守许暋胡暋健暋石暋磊等 分别对x1 x2 x3求一阶偏导 得到如下方程组 1 2 2 6x1 2 2 1x2 4 5 3x3 1 2 2 3 2 2 1x1 6 4x2 3 7 7x3 3 9 7 4 5 3x1 3 7 7x2 7 3 6x3 6 3 7 3 求解 方 程 组 得 x1 0 8 7 9 4 x2 0 灡 1 8 0 0 x3 0 灡 2 3 2 1 即转速X1为2 9 4 0 灡 3 9 r m i n 时 间X2为9 5 灡 4 1m i n 入料粒径X3为0 灡 7 5 mm 为 操作方便 将转速2 9 4 0 r m i n 时间9 5 m i n 入料 粒径0 灡 7 1 mm作为降解效果值最大的回收工艺 参数 对上述条件进行了3次重复试验 热固性 酚醛树脂的降解效果值分别为8 1 灡 6 3 7 8 2 灡 1 5 4和 7 9 灡 4 3 6 与理论值8 0 灡 3 8 4基本一致 3暋结论 1 热固性酚醛树脂在机械物理法的处理过 程中 在粒度减小的同时 亚甲基桥发生断裂 羟 基之间发生脱水反应 高度交联的网状结构遭到 破坏 活性及塑化性能增加 2 转速 时间和入料粒径是热固性酚醛树脂 降解的极显著影响因子 分析表明 其显著程度由 高到氏分别为转速 入料粒径 时间 3 采用响应面法中的B o x B e h n k e n模式 进行分析 得到了热固性酚醛树脂降解效果最大 时的工艺参数是转速2 9 4 0 r m i n 时间9 5 m i n 入 料粒径0 灡 7 1 mm 参考文献 1 暋R u d o l fR 热固性树脂 M 陆立明 译 上海 东华 大学出版社 2 0 0 9 2 暋李林 楷 热 固性 塑料 的 回收 利用 J 国 外 塑 料 2 0 0 4 2 2 6 6 9 飊 7 2 L iL i n k a i R e c y c l i n g o f T h e r m o s e t s J W o r l d P l a s t i c s 2 0 0 4 2 2 6 6 9 飊 7 2 3 暋曾一铮 游长江 热固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废弃物 回收利用进展 J 广州化学 2 0 0 9 3 4 2 5 4 飊 6 0 Z e n gY i z h e n g Y o uC h a n g j i a n g A d v a n c e i nR e c y c l e o fT h e r m o s e tC o m p o s i t e s W a s t e s J G u a n g z h o u C h e m i s t r y 2 0 0 9 3 4 2 5 4 飊 6 0 4 暋卢灿辉 张新星 梁梅 难回收废弃交联高分子材 料再生利用新技术 J 国外塑料 2 0 0 8 2 6 2 6 6 飊 6 9 L uC a n h u i Z h a n g X i n x i n g L i a n g M e i T h eN e w R e c y c l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o f W a s t eC r o s s l i n k e dP o l y 灢 m e rM a t e r i a lT h a t i sD i f f i c u l t t oR e c y c l e J W o r l d P l a s t i c s 2 0 0 8 2 6 2 6 6 飊 6 9 5 暋王永菲 王成国 响应面法的理论与应用 J 中央民 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5 1 4 3 2 3 6 飊 2 4 0 W a n gY o n g F e i W a n gC h e n g G u o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R e s p o n s eS u r f a c e M e t h o d o l o g y J J o u r n a lo f T h eC e n t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f o r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 2 0 0 5 1 4 3 2 3 6 飊 2 4 0 6 暋C u i FJ L iY X uZH e t a l 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 t h eM e 灢 d i u m C o m p o s i t i o nf o rP r o d u c t i o no f M y c e l i a lB i o 灢 m a s s a n d E x o p o l y m e r b y G r i f o l a F r o n d o s a G F 9 8 0 1U s i n gR e s p o n s eS u r f a c e M e t h o d o l o g y J B i o r e s o u r c eT e c h n o l 2 0 0 6 9 7 1 0 1 2 0 9 飊 1 2 1 6 7 暋M o e r m a nF M e r t e n sL D e m e yL e ta l R e d u c t i o n o fB a c i l l u sS u b t i l i s B a c i l l u sS t e a r o t h e r m o p h i l u sa n d S t r e p t o c o c c u sF a e c a l i s i nM e a tB a t t e r sb yT e m p e r a 灢 t u r e h i g h H y d r o s t a t i cP r e s s u r eP a s t e u r i z a t i o n J M e a tS c i e n c e 2 0 0 1 5 9 2 1 1 5 飊 1 2 5 8 暋卢灿辉 聚合物固体在粉碎过程中结构与形态的变 化 J 中国粉体技术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