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已知可逆反应2E(s)F(g)2G(g);H0.下列反应条件有利于提高G的产率的是()A低温、低压B低温、高压C高温、低压 D高温、高压解析:解答该题时应注意物质的状态,E是固态,F、G是气体,反应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G的产率,降低温度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降低压强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答案:A2(2011浙江五校联考)1 mol X 气体跟a mol 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 Y(g) b 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和b的数值可能是()Aa1,b1 Ba2,b1Ca2,b2 Da3,b4解析:X(g)a Y(g) bZ(g)反应前1 mola mol反应:0.5 mol0.5a mol0.5b mol平衡:0.5 mol0.5a mol0.5b mol所以可以列等式:0.5(1ab)(1a)34所以得出:2ba1讨论四个选项,只有选项A符合该关系式,故A符合题意答案:A3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 2HBr(g);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Aab BabCab D无法确定解析: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前者恒温,后者相对前者温度升高,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使Br2的转化率降低所以ba.答案:A4(2011衢州期考)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X和3 mol 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X(g)3Y(g) 2Z(g),到达平衡后,Y的转化率为a%,然后再向容器中通入2 mol Z,保持在恒温恒压下反应,当达到新的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b%.则a与b的关系是()Aab BabCab D不能确定解析:该反应为恒压条件,加入的2 mol Z等效于加入1 mol X和3 mol Y,故a、b相等答案:A5(2011武汉调研)E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M是E的气态氢化物,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气体M存在如下关系:aM(g) bMx(g),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F (HF)2B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33.3Ct1时刻,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5 mol M,重新达到平衡时,将增大DM的沸点比同主族下一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沸点低解析:由E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可知E为F元素,M为HF,Mx为(HF)x.M的改变量为3 mol,Mx的改变量为1 mol,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F(HF)3,A项错误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2 mol20 g/mol1 mol60 g/mol)/3 mol33.3 g/mol,B项没有单位,错误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5 mol M,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c(Mx)/c(M)增大,C项正确HF分子间存在氢键,故其沸点比HCl高,故D项错误答案:C6(2011通海一次调研)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H49.0 kJ/mol.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密闭容器的体积为2 LB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转化率为75%C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75 mol/(Lmin)D该反应在此条件下,3 min时达到平衡状态解析:由图像可知反应开始时CO2的浓度为1 mol/L,所以该容器的体积为1 L,A错误由图像可知平衡时c(CO2)0.25 mol/L,可知,H2的转化率为100%75%,B项正确v(H2)0.225 mol/(Lmin),C项错误由图像可知10 min时达到平衡状态,D项错误答案:B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I2(g) 2HI(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AT1T2,H0BT1T2,H0CT1T2,H0DT1T2,H0解析:通过图像可以看出温度为T2时先达到平衡,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的原则,可以得出反应时的温度T2T1,因此排除A、B;结合两条曲线与纵轴的关系可以看出温度越高,HI的量越少,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消耗HI的方向移动,即该反应的正反应属于放热反应,H0.答案:D8(2011兰州模拟)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D图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解析:A项,若t1时增大O2浓度,则t1时刻正反应速率突然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不应出现错点;B项图中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必然使用了催化剂;C项,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SO2的转化率应保持不变;D项若乙的压强大于甲,则乙中平衡正向移动程度大,SO2的转化率应为乙甲,与图像不符答案:B9(2011赣榆模拟)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N2和3 mol H2充入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H3为n mol.在与上述完全相同的容器中,保持温度不变,加入一组物质,若平衡时NH3仍为n mol,则下列组合中不正确的是()选项起始状态/molN2H2NH3A202B2.51.51C8/322/3D002解析:A、B、C三个选项的数据形成的平衡与已知3 mol N2和3 mol H2所形成的平衡为等效平衡答案:D10(2011桂林模拟)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H0.第2 min时只改变一个条件,反应情况如下表:时间c(CO)mol/Lc(H2)mol/Lc(CH3OH)mol/L起始130第2 min0.82.60.2第4 min0.41.80.6第6 min0.41.80.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4 min至第6 min该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第2 min时,如果只改变某一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C第2 min时,如果只改变某一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D第6 min时,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得,第4 min后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即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对;该反应在24 min内的反应速率大于12 min内的反应速率,即第2 min时反应速率增大,因此改变的条件不可能为降低温度,可能为使用催化剂,B错、C对;6 min时,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D对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11(12分)t时,将3 mol A和2 mol B气体通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反应,3A(g)B(g) xC(g),2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剩余1.8 mol B,并测得C的浓度为0.4 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1)x_.(2)用A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_mol/(Lmin)(3)若继续向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氦气和A、B、C都不反应)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写下列选项字母序号)A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化学平衡不会发生移动解析:(1)3A(g)B(g) xC(g)开始时(mol)320平衡时(mol)2.41.80.2x转化(mol)0.60.20.2x由题知,0.4 mol/L,x4(2)v(A)0.15 mol/(Lmin)(3)恒温、恒容条件下通入稀有气体,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答案:(1)4(2)0.15(3)C12(13分)(2011石家庄质量检测二)在T1时,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2、3 mol H2及少量固体催化剂,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H0,10 min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测得NH3的体积分数为25%.(1)该反应在010 min时间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N2的转化率为_(2)在T1时,若起始时在容器甲中加入0.5 mol N2、1.5 mol H2、0.5 mol NH3,则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填选项字母)()a大于25%b等于25%c小于25%(3)右图是在T1时密闭容器中H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请在该图中补画出该反应在T2(T2T1)时的H2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解析:(1)设10 min反应的N2的物质的量为x molN2(g)3H2(g) 2NH3(g);H0开始量1 mol3 mol0变化量x mol3x mol 2x mol10 min(1x) mol(33x) mol2x molV(NH3)%100%25%,所以:x0.4,v(H2)0.06 mol/(Lmin),N2的转化率:100%40%.(2)经转化后所加的物质为0.75 mol N2、2.25 mol H2,相当于恒容条件下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减少反应物的量,平衡逆向移动,NH3的体积分数减小(3)T2时温度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H2的体积分数增大答案:(1)0.06 mol/(Lmin)40%(2)c(3)13(12分)(2011常州模拟)在557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 CO2(g)H2(g);H0.若CO起始浓度为2 molL1,水蒸气的起始浓度为3 molL1,达到平衡后,测得CO2浓度为1.2 molL1.(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aCO2和H2浓度相等bCO2体积分数保持不变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2)欲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a增大体系的压强 b向装置中再充入H2O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升高温度(3)CO(g)和H2O(g)的平衡转化率分别为_解析:(1)作为生成物CO2和H2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都是1,而且初始浓度都为0,故反应过程中二者的浓度始终相同,由于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而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变故压强密度不变不能做为判定平衡的标志(2)题目给出的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不变、正反应为吸热的可逆反应,所以压强对转化率没有影响,而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错d正确;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另外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故b正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对转化率无影响,故c错(3)解:设平衡时CO、H2O和H2的浓度分别为a、b,则有CO(g)H2O(g) CO2(g)H2(g)起始浓度 mol/L:230平衡浓度mol/L:ab1.2转化浓度 mol/L:2a3b1.2根据系数关系知:2 mol/La3 mol/Lb1.2 mol/L所以a0.8 mol/L b1.8 mol/LCO的转化率为:100%60%H2O的转化率为:100%40%.答案:(1)b(2)bd(3)60%、40%14(13分)(2011茂名质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H0(1)降低温度,二氧化硫转化率_,化学反应速率_(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右图,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_(3)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用文字表达).10 min到15 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填入编号)a加了催化剂b缩小容器体积c降低温度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解析:(1)降低温度,反应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3522-34:2025 FR Electrical relays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34: Fluid contamination
- YY 0989.6-2025手术植入物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第6部分: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包括植入式除颤器)的专用要求
- JJF(石化)065-2023可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傅里叶变换红外法)校准规范
- 重庆课件教学课件
- 儿童输液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指南
- 新解读《GB-T 2818-2014井用潜水异步电动机》
- DB6108-T 68-2023 石碾小米茶粉加工技术规程
- 重卡产品知识培训课件
- 《英语写作1》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 老年人护理学课件
- 高中数学 人教A版 必修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 安阳简介课件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精美课件
- (精选word)洪恩识字-生字卡片1-200
- 斜拉桥主桥索塔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 2022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D题的答案
- 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
- 劳动关系理论PPT课件.ppt
- 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总体技术规范
- 医院输血科技术人员绩效考核指标
- 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薪酬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