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苏州园林 (叶圣陶)教材分析: 本文是叶圣陶老先生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叶老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他用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苏州园林及其特征。我们学习本文,要了解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和具体的特征,学习说明的顺序及说明的语言,感受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培养我们热爱苏州园林,保护生存环境的情感。学情分析:园林艺术虽然我们学习得不多,但我们身处江南地区,对我们身边的园林还是有所了解,因此,对于文中所写的苏州园林的特征学生还是能够理解和明白。而对于说明文的学习,学生学习得不多,在教学本课时,要着重引导学生了解说明的顺序,学习说明的方法和说明的语言,体会文章语言的朴实生动,感受文章如何综合运用说明、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生动透彻地表现事物的特征。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苏州园林特点;教学难点: 理清行文思路,明确说明顺序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自学: 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尝试理清文章结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而苏州之美除美在小桥流水之外,还在于它的园林。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从文中来感受园林之美。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轩榭(xunxi) 石砌(q) 一幅(f) 着眼(zhu) 重峦叠嶂(lunzhng) 丘壑(h) 嶙峋(lnxn) 镂空(lu) 琢磨(zhu) 蔷薇(qing) 池沼(zho)【学生活动二】整体感知 谋篇布局1 阅读课文,感受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2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设计理念)是什么?总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如何体现出入画的原则?(操作方法)具体表现在“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方面。分别对应了文章的那些内容?(3-6)4.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4个讲究外,还注意了什么哪些细节呢?(看7-9节)还注意了苏州园林中“各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色彩的搭配”。5、(3、4、5、6)段和(7、8、9)段分别从哪些角度来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 大处讲究; 小处注意。苏州园林大处讲究,是依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处处入画。6本文的说明结构是怎样的?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本文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的结构。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顺序来说明。【学生活动三】合作学习下面请同学自读3-6节,看看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4个讲究的。思考:1.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次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不能调换。第2段是总说,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以上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2.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4词前后搭配用的是否精准?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3可分别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4某公园聘请你为园林设计师,你将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如何设计,让游客有“如在画图中”的感受?(适时播放苏州园林风光片)结合课文中的“亭台轩榭的不对称”、“假山堆叠的艺术性”、“花草树木的映衬性”、“景色的层次性”等方面,畅谈自己的设计思路,自由发挥,不拘一格。大处讲究(主)地位 (1)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完美的图 画(2段)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 不止这些 (10) 讲究角落的图画美 (7段) 留有余地令人回味小处注意(次)讲究门、窗的图案美(8段)讲究色彩的搭配 (9段) 总说 分说 总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1、 苏州园林的总特征。2、 这总的特征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3、 欣赏不同风格的苏州园林。【学生活动二】合作探究,研读课文分成四个探究学习小组,每组选择其中二个方面,探究分析,每一幅图画中蕴藏的设计匠心,体会其中的自然之趣。具体要求:确定探究主题;朗读相关片段描写;划关键语句;讨论设计者的设计用心,和其中如何体现出的自然之趣;小组代表发言。1亭台轩榭的布局之美。 作比较和打比方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的自然之美体现在:在布局上不讲究对称。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而且在设计上故意避免对称的这种安排。因而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形成美术画特色而不是图案画。教师追问:对称建筑布局不美么?故宫博物院就在对称布局中体现出恢弘气势,这不也是一中美么?学生回答。对称的建筑布局也是美的,但人工雕琢的痕迹很明显,在美中是一种方正图案之美。但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追求目标是自然之趣,目的让人有回归自然的真实感,因而有意模仿自然,突出自然之美。2. 假山池沼的配合之美。 引资料苏州园林的假山池沼的配合之美体现在:(1)假山堆叠艺术美。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因为它们将假山堆叠成自然的重峦叠嶂,为了增加其自然真实感还配合着栽种有竹子花木,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教师追问:你们说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不一样么?学生思考回答。“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例如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就是设计者和匠师们独创的一项艺术活动产品,给人回归自然的美的享受;“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假山的堆叠没有一定的技术是不行的,但仅有技术的产品不一定能具有艺术性,不一定带给人美的享受。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其生平多阅历,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和布局,所以假山的堆叠不仅有技术更能体现艺术,这才是自然之趣得以体现的真正原因。(2)池沼布置配合美。池沼引用活水,增加了园林的生趣,水里种荷花养鱼,又是入画一景;池沼与园林的整体灵活布局,或为中心,或为河道,一切均因地制宜,顺其自然;桥梁安排决不雷同,避免对称,取其自然;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布置几块玲珑石头,种些花草,因而从各个角度看均为一幅完美图画。(3)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3花草树木的映衬之美。着眼于画意。 举例子、打比方(1)树高低变化之美,花草季节互补之美,无不体现自然的乐趣;(2)树木花草的修剪也取法自然,决不留人工的痕迹。4. 近景远景的层次之美。设计者巧妙运用花墙、廊子、镜子,增加园林的层次和景致。花墙和廊子使整个园子时而幽曲,时而开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增加风景的层次和深度。(1)教师追问:在增加园林景致深度时,匠师们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教师继续追问: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这种方法为什么能增加园林景致的深度呢?看苏州园林图片,注意墙壁上的漏窗和廊子的特点。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廊子两边无所依傍,上又有各种镂空图案,使游者几经转折,目不暇接,时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漏窗和廊子,使苏州园林的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廊子两边无所依傍,上又有各种镂空图案,使游者几经转折,目不暇接,时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漏窗和廊子,使苏州园林的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5. 角落的构图,门窗的设计,用漆的色调之协调美。(1)角落的图画美。阶砌旁、白墙上栽些花草使游览者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阶砌旁边(栽)墙上(蔓延)窗前(补)(2)门窗的图案美。图案设计和雕镂简朴而别具匠心,成为摄影家的最爱。(3)建筑色彩美。用漆多用天然漆为了突出自然之色,墙壁、屋瓦、方砖等都为自然本色,颜色与草木配合协调,映衬花草的明艳。【学生活动三】难点探究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 学生讨论,明确:1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5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6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上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1、2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中国的审美观为依据,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3、4、5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6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吻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 总结: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印象着眼,总结出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给我们修建出取法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画图来。据此,我们可以领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自然之趣是其美的实质。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学习语言的多样性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1、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2、 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3、 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4、 多种修辞方法 的使用。(一)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1提问: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第5段为例说明。同学发言,归纳: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林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另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2.问: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如第7段中描写,第1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晴的评价。(二)提问:请你从文中任选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例:作比较。(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三)、语言的特点。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1、 准确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玩赏、欣赏、观赏)2、 周密请说出以下各句划线词的作用。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3、 精练请读第7段,说说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音调为色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法律尽职调查员考试试卷及答案
- 巢湖市营养学会征求意见表
- 2025年腈纶扁平丝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树脂型密封胶项目建议书
- Unit 3 My weekend plan(第6课时)Part B Lets check 教案人教pep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5年江西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曲阜市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题【答案】
- 2025年非调质钢项目合作计划书
- 消防员安全培训心得体会(3篇)
-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摇太阳》教案1
- 企业道路交通安全宣传
- 635MPa级热轧带肋高强钢筋应用技术规程
- 2024-2030年中国独立学院行业转型挑战分析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中专《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 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解读课件
- 2024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知识产权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规范标准
- DB43T 876.8-2015 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8部分:科技服务
- 2025版《新亮剑》高中物理: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静电场中的能量含答案
- 普通洗车操作流程及操作指导书
- 40000平方米人民医院项目监理招标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