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 2006 11 15 基金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批准号 2004256 作者简介 张灵 1974 女 河南正阳人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郑雪 1957 男 四川 宜宾人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应用研究中心教授 博士生导师 温娟娟 1981 女 河南项城人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07年第 1期 No 1 2007 JOURNAL OF SOUTH CH I NA NOR MAL UNI VERSI TY SOCI AL SCIENCE ED I TION 2007年 2月 Feb 2007 自尊的心理结构与作用 张 灵 郑 雪 温娟娟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 510631 摘 要 一直以来 自尊以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和个体精神生活的独特作用倍受心理学家的关注 但时至今日 关于自尊的定义仍有分歧 而对于自尊的结构也由过去的静态 单一的描述性观点发展 到当前的动态 多维结构 同时 自尊作为个体自我系统的核心成份 对个体的学业 人际关系 主观 幸福感 心理健康等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自尊 心理结构 心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B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455 2007 01 0124 07 一 自尊的概念 自尊作为心理学 社会学及人类学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但至今 人们仍未能解决 Smeler 1989 提出的所谓的关于自尊的 定义迷宫 问题 W ell和 M ar well 1976 曾尝试对既往的诸多自尊定义进行分类和概括 发现大多数对自尊的理解都涉及两个过 程 评价 属于认知 和情感 即感情 而 Sm eler 1989 对既往的自尊的定义进行分析 发现所 有的自尊概念几乎都涉及到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和评价成分 由于研究者强调的过程不尽相同 因而对自尊的描述 解释及测量的形式也不一致 最近 M ruk 1999 运用现象逻辑学的方法 以 时间为线索 对历史上出现 并经受了时间考验的自尊定义再次进行整理 认为全面地界定和把 握自尊至少应涉及到三个方面 首先 自尊应该包括某种能力 价值及其间的联系 其次 自尊是 基于认知和情感两个基本的心理过程 第三 自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相对于某些更为稳定的特 征 如人格 智力 自尊更具有开放性 基于上述分析 Mruk对自尊提出了一个 综合性 的描述 认为 自尊是个体能不断地以一种有价值的方式应付生活挑战的能力状态 1 124 笔者认为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对自尊的理解和接纳程度是不同的 所以在定义自尊时还 应考虑其个体所处的社会背景 文化差异 自尊是个体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对自身总体价值 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自尊具有主观性和社会性两大特征 其主观性体现在它是个体 自我觉知和个人评价时的一种情感性体验 它强调的是个体的主观体验 其社会性体现在它的产 生 形成和发展都受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同时也体现在自尊对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 式的影响 二 自尊的结构 所谓结构 是指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同样 自尊的结构是指自尊的各个组成部分或 各因素的搭配和排列 目前研究者对于自尊的具体成分及其成分之间的关系尚无统一的看法 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尊的结构模型 一 国外学者关于自尊结构的研究 在 19世纪 90年代以前 人们对自尊的研究通常作为一个单一维度的概念来看待 倾向于认 为自尊是对自我的总体性评价 这一观点也被威廉 詹姆斯所接受 他认为自尊就是指个体的 成就感 是个体对所获结果重要性的主观评价 在他的 心理学原理 中提出了著名的自尊公式 自尊 成功 抱负 即自尊取决于个体实际成就与其理想 期望之比 二维结构模型是由 Pope和 M c H ale 1988 提出的 他们认为自尊是由知觉的自我 per ceived self 和理想自我 ideal self 两个维度构成的 知觉的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和 评价 而理想自我则指个体希望成为或获得某种特性的期望和愿望 当知觉的自我和理想自我 一致时 自尊就是积极的 反之 自尊就是消极的 三维结构模型是由 Steffenhagen和 Burns 1983 提出的 这一模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亚 模型 即物质 情境模型 Material Situational Model 超然 建构模型 Transcendental Construct M odel 自我力量意识 整合模型 Ego StrengthAwareness IntegrationModel 其中物质 情境模 型自尊包括自我意象 自我概念和社会概念三个成分 每个成分又都包括地位 勇气和可塑性三 个元素 超然 建构模型自尊包括身体 心理和精神三个成分 每个成分都包括成功 鼓励和支持 三个元素 自我力量意识 整合模型自尊包括目标取向 活动程度和社会兴趣三个成分 每个成分 都包括知觉 创造和适应三个元素 四维结构模型是由 Coopersm ith 1967 提出的 他认为自尊由重要性 能力 品德和权力四 个因素构成 重要性是指个体是否感到自己受到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赏 能力是指个体 是否具有完成他人认为很重要的任务的能力 品德是指个体是否达到伦理标准和道德标准的程 度 权力是指个体控制自己生活 影响他人生活的程度 多层次的多维结构模型是由 Shavelson 1976 等人提出的 他们认为自尊具有多维度 多 层次 有组织的结构 可以分为许多层次 一般自尊位于最高层 特定情景中的行为评价位于最低 层 位于中间层的则是学业自尊和非学业自尊 2 二 国内学者关于自尊结构的研究 国内有研究者认为 自尊结构是单层多维度的 魏运华 1997 通过对儿童自尊的结构研 究 发现儿童的自尊结构由外表 体育运动 能力 成就感 纪律 公德与助人等六个因素组成 蔡 建红 2001 通过对大学生的自尊结构进行调查研究 发现大学生的自尊结构由一般自我价值 125 感 社交口才 学习能力 他人及社会认同 父母关系 归属群体 人际亲密 演讲 体育运动九个因 素构成 但大部分研究者认为 自尊结构是多层次多维度的 以黄希庭 1998 为代表 他认为自 尊可以分为总体自尊 一般自尊和特殊自尊 其中一般自尊和总体自尊是在特殊自尊的基础上 抽象概括出来的自我评价与感受 总体自尊不具有情境性和特殊性 是对自我的综合评价和整体 体验 在个体身上有稳定性 特殊自尊是个体对自我某一方面的评价和接受程度 具有特殊性 情 境性和不稳定性 3 三 自尊结构研究的新趋势 随着研究方法 研究角度的多样化和多元化 人们对于自尊结构的研究由早期静态的 单一 的 描述性的建构发展到动态的 多维度 多元化的研究 目前学者们研究自尊结构的视角也不 断拓展 分别从内隐社会认知 信息加工等不同的角度构建了自尊的模型 Greenwald和 Banaji 1995 从内隐社会认知这个角度 提出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双重结构模 型 外显自尊是个体对自我意识性和精加工式推理的评价 内隐自尊是个体对自我无意识性的 和个体意识觉察之外的评价 个体对自我的态度可能是自动激活的 不需要个体的意志努力和意 识性监控 有研究证明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是相对独立的 又存在较低的正相关 并且它们分 别作用于不同的心理与行为 其中内隐自尊对自发的和情感驱动的行为反应有较高的预测 而外 显自尊则是人们在意识中能够确认的一种自我评价 主要影响人们有意识的行为与判断 2 我国学者张向葵等人 2004 依据信息加工系统的经验结构理论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构建了 自尊的 倒立的金字塔 结构 他们认为自尊结构系统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如同一个 倒立的金字 塔 结构 塔的最底层是由潜在自尊构成 它处于无意识状态 具有对自尊信息进行接收与储存 的作用 第二层是社会自尊 由潜在自尊加上社会自尊 包括隐性与显性两部分 本身成分组成 它主要负责对自尊信息进行识别 激活 过滤与输出 第三层是元自尊 它位于塔的最高层 由前 两层再加上它自身成分组成 主要负责对自我尊重的认知 情感与态度过程进行再评价与再调 节 具有监控 疏导与反馈作用 第四层或再往上 就是自尊与认知能力的关系 在这个模型中 自尊是一个综合的 动态的加工系统 各维度之间既是独立的 又是相互协调 相互支持与相互合 作的 每一层次的作用都是建立在它下一层的作用基础之上 2 自尊的跨文化研究也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有研究发现 在不同的文化或群体中 人们的自 尊存在很大的差异 与西方人相比 中国人的自尊偏低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 人们是部分地根据 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或群体种类来定义自我的 因此 人的自我知觉 自我评价 自尊等都受到 所属群体的影响 由此 有研究者提出了集体自尊 来描述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的评价程度 有一部分研究者提出在考虑自尊高低水平维度时 需要拓展至自尊的稳定性这一角度 所 谓自尊的稳定性是指总体自尊的短期波动程度 受自尊稳定性维度影响最大的是特质自尊和状 态自尊 特质自尊是一般的 稳定的 个人对自己的情感性评定 它相对稳定 不易受其他因素的 干扰 状态自尊则指在某种情景或状态之下的情感性评定 它具有波动性 不稳定性 易受当时所 处的外界条件影响 最近 Crocker和 Wolfe结合自尊的稳定性维度和总体 具体维度 提出自尊 包括总体特质自尊 总体状态自尊 具体特质自尊和具体状态自尊 认为每种具体自尊也同时包 括特质和状态两种 在此基础上 Crocker和 W olfe提出了一个总体自尊和自尊稳定性模型 发 现同时考虑自尊的稳定性和自尊的总体 具体维度能更有效地解释各种自尊现象和实验数 据 3 而 Kernis 2003 把自尊水平与社会期望结合 将传统上的高自尊区分为最佳自尊 opti mal 126 self estee m 和高自尊 他们认为最佳自尊个体是外显自尊和社会期望皆高的个体 他们具有真 正的 稳定的和一致性的自尊 而高自尊个体则是外显自尊高而社会期望低的个体 他们的自尊 则可能是脆弱的 防卫性的 4 而 Spencer和 Jordan 2004 从自尊结构性分离的观点出发 把自 尊分为安全性自尊 防卫性自尊和低自尊 他们把自尊水平与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相结合 把高 自尊个体区分为安全性高自尊 secure high self esteem 个体和防卫性高自尊 defensive high self esteem 个体 安全性高自尊个体指的是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皆高的个体 防卫性自尊个体指的 是外显自尊高而内隐自尊低的个体 5 三 自尊的心理作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自尊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 它具有类似本能的性质 6 一直以来 自尊以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和个体精神生活的独特作用而倍受心理学家的关注 人们对 于自尊心理作用的探讨主要体现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领域 一 关于自尊心理作用的理论研究 在学术界 学者们从多种角度对自尊的心理作用进行了理论研究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从文 化学 心理学 社会学的角度提出的观点 Solomon等人从文化学角度提出了自尊恐惧管理理论 7 他们认为自尊是文化适应和社会 适应的一种机制 可以有效缓冲人类的基本焦虑 当人面临威胁和冲击时 自尊会策动一定的社 会行为 去补救和防御 使自己重新获得意义感和价值感 若冲击和威胁过于严重 时间过长时 自尊的社会适应机制受到损害 这时就会引起适应不良和心理障碍 导致各种心理和生理的健康 问题 在自尊恐惧管理理论中 社会适应过程就是焦虑减少的过程 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获得意 义感和价值感的过程 即维持和获得自尊的过程 Steele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8 把自尊作为一种情感资源 认为自尊对人们的情绪有重要的 影响 人们追求自尊是因为在应对压力创伤和不幸时 它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自尊在正常 情况下可能具有较小的价值 意义 但在面对险境的情况下 人们需要作为情感资源的自尊来帮 助他们鼓足勇气 努力追求积极的结果 于是自尊就成为非常有价值的资源 高自尊的个体似乎 有大量的积极的情感资源 所以 当他们犯了错误 就可以利用这些积极的情感资源帮助减轻有 关不幸 消极的情绪体验 从而能够调节情绪 可以重新恢复正常状态 相比之下 低自尊的个体 有着较少的积极的情感资源 所以他们一旦出差错 就无法应对 感觉到好像要大难临头 Leary等人从社会学角度出发 认为人类具有一种天性 即和他人保持必需的联系 以适应环 境 获得繁衍和生存 稳定的 充满爱的 长期的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幸福和快乐具有重要意义 由 此 个体发展出一种内在的监控机制 即自尊系统 自尊系统是个体与他人人际关系好坏的内在 反映 是个体对其个人和社会尤其是和重要的他人之间关系的主观度量 反映了个体是否拥有持 久的友好的人际关系的状况 自尊作为一种社会计量器 sociometer 监控个体被他人接纳或排斥 的程度 并且驱动个体采取某种方式应对 使被排斥或受到拒绝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程度 9 二 关于自尊心理作用的实证研究 自尊作为起中介作用的人格变量 它以深层次的心境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理背景上 直接制 约着人的情绪情感 间接影响人的活动动机和行为 其心理作用具体体现在学业成绩 人际关系 主观幸福感 心理健康和攻击性等方面 127 1 自尊与学业成绩 自从 1892年詹姆斯的自尊公式面世以来 人们就认为个体的能力及所 取得的成就和自尊息息相关 Wylie对大量的研究进行总结后指出 自尊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在 0 10至 0 50之间 大多数在 0 30至 0 40之间 进一步 H arter等人的研究表明 重要领域里取 得的成绩与自尊的相关 r 0 6 0 72 远远超过不重要领域里取得的成绩与自尊的相关 r 0 30 他们认为与青少年自尊关联最为密切的领域是学业能力 体育运动能力 社会认可 容貌 外表以及行为举止等 10 我国学者的研究也表明 少年儿童的学业成绩与其自尊发展具有显著 的正相关 学业成绩越好 儿童总体自尊发展水平也越高 11 虽然大量的研究表明自尊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 但二者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目 前尚存在争论 为了进一步找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 Bachman和 O M alley 1974 在全美国范围内对 1 600多名青少年从 1966年开始进行了为期 8年的追踪研究 用路径分析的结果表明自尊与学业成绩之间无因果关系 他们发现家庭背景 能力 早期学校教 育等因素影响青少年的自尊和后来的受教育水平 并且事业的成功会提升其自尊 M aruya m a等 人 1981 在美国对 700多名 4 15岁的学生所做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论 发现自尊与学业成 绩之间存在着相关 但并无因果关系 Rosenberg等人 1989 对 10年级和 12年级的 1 900名男 生进行研究发现 学生的学业成绩可以导致高自尊 这对人们传统上认为学生的自尊高了可以提 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12 2 自尊与人际关系 Leary等人提出自尊是一种社会计量器 是人际关系的监控者 通常人 们都认为 高自尊的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 比低自尊的个体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和喜爱 但 事实上 一些研究结果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在 Brockner和 Lloyd 1986 进行的研究中 他们首先 让被试对自尊进行自我评定 然后与陌生异性进行约 10分钟的谈话 然后对交谈对象进行评定 高自尊的个体通常会认为在与人交往中 他们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并且与低自尊的个体相比 他们给对方留下的印象要好 但实验结果表明 他们接触的伙伴给予他们的评定与对低自尊的 个体的评定并没有显示出差别 并且研究还发现 高自尊的自我评定与同伴的评定之间的差异 大于低自尊个体的自我评定与同伴评定之间的差异 Campbell和 Fehr 1990 的研究也得到类 似的结论 并且他们还发现 高自尊的个体对同伴的评定高于低自尊个体对同伴的评定 并且他 们对于同伴的评定非常接近同伴的自我评定 Heatherton和 Vohs 2000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一种更为复杂的方法对自尊与人际关 系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 与以前研究不同的是 他们要求被试与他人进行交谈之前参加一个智 力测试 并且把他们平均分为两组 一组为控制组 另一组为实验组 控制组所完成的智力测试 是难度适中 并且没有反馈 而实验组所要完成的智力测试难度很高 然后给予他们即刻 消极的 反馈 以达到打击其自尊的目的 接着所有被试都和另一个陌生的被试就亲密性分别为高 中 低的话题进行谈话 然后相互评定喜爱对方的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 高自尊的个体在其自尊受到 威胁时 被同伴喜爱的程度低于自尊受到威胁的低自尊个体 高自尊的个体的自尊一旦处于受 到威胁的状态 容易变得不能控制自己 所以他们给其他人会留下坏印象 同时 研究也发现 如 果人们的自尊或能力不受到打击 威胁时 他们的人际关系则不受自尊这一因素的影响 后来 F iled 2002 的研究也发现 人们有时会更喜欢低自尊的个体而不喜欢高自尊的个体 尤其是当 低自尊的个体被批评过或受到伤害 在进行内外群体评定中 高 低自尊不同的个体也会出现差 异 Aberson 2000 发现 高自尊的个体对自己所在的群体会给予积极的评定 而对外群体则给 128 予消极的评价 而低自尊的个体对自己所在的群体和外群体的评定则较一致 12 目前 我国对 自尊与人际关系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 有学者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来考察二者的关系 魏 运华 1999 通过研究发现 父母对儿童采取 温暖与理解 的教养方式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会友 好 和谐 会促进儿童自尊的发展 13 魏运华 1998 的另一项研究则发现 满意的师生关系会促进 个体自尊的发展 11 而刘春梅 2002 通过对初中生的研究发现 同伴接纳有利于自尊的发展 14 3 自尊与主观幸福感 在以往的研究中 有很多研究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 Subjective W ell Being S WB 之间有紧密联系 在人口统计学变量 自尊 社会支持 人格特质 应付能力 适 应能力等预测指标中 自尊是预测生活满意度的最佳指标之一 Rosenberg 1995 发现 个体总 体自尊与快乐感的相关是 0 50 同消极情感的相关是 0 43 Diener等人对 31个国家 1万多名 大学生参加的跨文化研究发现 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达到 0 47 虽然有很多研究表 明 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很密切 但 Diener和 Diener 1995 从跨文化角度研究自尊和个体 S WB 的关系时发现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是不同的 在个人主义文 化背景下 自尊对 S WB 的预测作用要高于集体主义文化中自尊对 S WB的预测作用 15 另外也 有研究表明 研究自尊和 S WB的关系要考虑到自尊这一因素本身的复杂性 Paradise和 Kernis 2002 考察了自尊水平 自尊稳定性和 S WB 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 高且稳定自尊的个体倾向 于较高的心理幸福感水平 Kernis 2003 在探讨高自尊时 对最佳自尊和高自尊作了区分 他 们认为具有防御性质的自尊就不是真正的高自尊 而只有真正的 稳定的和一致性的自尊才是最 佳的自尊 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研究探讨脆弱的高自尊和安全性的高自尊与 S WB的关系 近来 一些研究者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出发 来研究自尊和 S WB的关系 结果发现 外显自尊可以较 好预测地个体在积极和消极情绪上的差异 内隐自尊可以较好预测个体的积极情绪 Bosson 2000 个体外显自尊和 S WB相关较为显著 内隐自尊同 S WB之间呈较低的相关 Schi mm ack CR SNYDERa mong the speculative methods applied domestic re searches give first i mportance to comprehensive speculative methods while comparative methods and multi disciplinary methods are the main methods of the researches abroad Therefore themethodology in the research ofmass higher edu cation differentiatesmuch in China and abroad K ey words mass higher education method comparison On the Triangle Power Theory and ItsDevelopm ent by Z HENG W en Abstract The article has introduced the origin of the triangle theory that is the most universal theory of po wer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has analyzed various essential factors of the triangle theory by taking the university as the center and defined the po wer of higher education inma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further points out the dra wback of this theory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goal is the essence of the po wer at last a new po wer theory power goal theory is intro duced K 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power triangle theory power goal theory A Study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M entalVerbs by ZhANG Ji jia LU A i tao Abstract As to the range and classification ofmentalverbs Chinese researchers hold different opinions Using the methods of free sorting andmulti di mension scaling this study probed into the category ofmentalverbs in order to pro vide some evidence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verb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wo di mensions in mental verbs semantic space 1 cognition affection and intention 2 positive negative Thementalverbswere classified into five categories 3 cognitivemental verbs 4 active emotionalmental verbs 5 negative e motionalmental verbs 6 positive intentionalmental verbs 7 negative intentionalmentalverbs K ey words mental verbs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On theM ental Structure and Psychological Influences of Self estee m by Z HANG L ing Z HENG Xue WEN Juan juan Abstract A lthough self esteem has long been given great concerns by psychologists for its unique effects on peo ple s social life and individualmental life the definition of it is still in dispute heretof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布拖县2025上半年四川凉山州布拖县考试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宿迁市2025江苏宿迁市宿迁公证处招聘备案制人员(公证员助理)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大渡口区2025重庆大渡口事业单位招聘应届生1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夫妻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及赡养费离婚补充协议
- 烤鸭制作技艺传承学费支付及培训服务协议
- 高端酒店租户与物业卓越服务合作协议
- 离婚协议书:全面放弃财产权益明确条款
- 租赁合同担保纠纷解决与法律程序协议
- 住宅小区物业合同执行与绿化养护责任书
- 商业物业委托经营管理及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 智慧树知道网课《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 2025年福建省榕圣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矿山设备检修安全培训课件
- 2025-2030数据安全合规审计服务市场爆发及等保测评机构并购价值评估
- 纤维转盘滤布滤池运行维护技术说明
- 2025至2030中国无烟产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华电集团招聘面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手册
- 2025年机器人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 高三第一次月考总结主题班会课件
- 参考活动2 善待身边的人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苏少版七年级下册-苏少版
- 2025年度江苏省档案管理及资料员基础试题库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