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我的教育故事.doc_第1页
2015我的教育故事.doc_第2页
2015我的教育故事.doc_第3页
2015我的教育故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指南同行,打造孩子个性发展的新平台有个小男孩,正在往河里扔石子,那么,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会怎么说?我想,顶多也就是评论一句:“这孩子真淘气!”那么,黑格尔是怎么说的?请听他的话:“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看着水中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到了自己活动的结果。” 太妙了,往水里扔石头的小男孩居然被他看作在创造“作品” 。可我们呢?我们能发现小男孩儿那神采飞扬的表情乃是一种“创造的欢乐”吗?显然不能。这就是区别,凡人与哲人的区别。那么,假定我们也学黑格尔,也以黑格尔似的眼光看孩子涂鸦,将会怎样?我们将会发现,这信手乱画似的涂鸦其实也是一种极副情趣的创造!不是吗?这样的画最无拘无束,最自由自在,典型的天马行空!教育孩子需要深刻的眼光,也正是这一点上,我们要说,请学黑格尔!给孩子一个自我满足的空间镜头一:手工活动课上,小朋友在制作脸谱,我满足于孩子们的专注,心想这样的主题孩子是喜欢的。一段时间后相继有孩子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活动室内开始有些吵闹,有几个顽皮的孩子在互相追逐,不时会撞到还在操作的其他孩子,在我三番五次的提醒下,只是稍稍安静一会儿便又出现。无意中我看到元元手拿她的作品试着戴在脸上表演,抓住这样的机会,我立即布置了一个简易的小型台,这一下子就把孩子吸引过去,他们不厌其烦地上台作秀,还互相交换作品。一个自然的分组区域就这样形成了,应该说这是孩子给我的临时灵感,因我发现孩子都希望自己的成果得到认可,无论劣优,对他个体来说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界定,我们也不该轻易做出这样的界定。在以后的一些活动中我都采用了,效果还不错,既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孩子在他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自信心在意愿得以满足的空间中不断增强。给孩子一个自主选择的权利镜头二:周末阳光明媚,我想带女儿出去玩。初想是和她一起去公园看看花看看草,领略一下大自然的清新与美好,谁知小家伙另有打算。她提出带滑冰鞋外出,考虑到安全和便捷,我不同意,于是女儿哭闹并拒绝外出。女儿的理由是:“你没试过怎么知道?”拗不过她于是我们就带着它前往目的地。到了公园,女儿完全融入大自然的快乐之中,奔跑跳跃欢笑不多时便提出要穿冰鞋,我看了看路上热闹的人群没反对,女儿穿上后开始在人群中穿梭,不一会儿她就生气地放弃了,转而向草坪行进,我立即劝阻:“小草会疼的,我们要爱护它。再说在上面也滑不走啊。”女儿歪着小脑袋想了想决定放弃。野餐休息时,我发现她悄悄地在草坪上试着滑行,因摩擦受阻而宣告失败。回家的路上,她告诉我她发现鞋的轮子只能在光滑的面上才可以顺利滑行呢。 教师还要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要给幼儿以丰富的情感,我们还要把富有激励呼唤、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给孩子一个自我主宰的机会镜头三:一次桌面游戏后,孩子们忙着收拾玩具。不一会儿听到争执声,见啸啸和鑫鑫正在抢一个玩具箱,啸啸是我安排的值日生,我走过去时,两人都同时向我阐述他们的理由,原先我总是会不耐烦地命令其中一个服从,尽管经常见到孩子不满意的表情,我也没那么在意过。今天我突然想到,不如把它作为一次随机教育,让孩子们自己去判断一下,我也很想知道孩子们的想法与做法。两个孩子分别讲了他们的立场和理由,一个说他是值日生,另一个说不是值日生也可以帮忙。孩子们自发分成两组,各执一方展开了热烈的辩论。最后孩子们向我提议:值日生应该轮流,不要总是那几个。我很讶异孩子们的想法,此时我才发现往常我是多么忽视孩子的心理。事实证明,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他的判断标准,多给予这样的机会让孩子去主宰,道德标准就在不止不觉中得以转化。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辩论,知道在好心帮助的同时也要遵守规则与纪律,更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享受平等的待遇。让我也明白,千万别小看孩子。我们应时时给予孩子理论向实践过渡的“课堂”。给孩子一个自主安排的时空镜头四:幼儿园准备组织孩子去踏青,分班组进行。按惯例,我告知孩子们外出的地点及交待外出的纪律,最后随口问:“你们高兴吗?”谁知,孩子异口同声说:“不高兴。”把我楞住了,在询问中才得知孩子们说几年踏青的地点都一样,没意思。于是,我决定组织讨论,这下孩子们热情可高了,通过阐述与分析,我们初步定了几个地点,我告诉孩子这样的决定必须报到园长室征求通过才可以执行。孩子们欣然同意,在报批后,我又组织孩子们根据去的地方讨论必备的物品,用表格记录及家长参与的方式去完成,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配合得非常默契。谁又能说这仅仅是一次单纯的踏青呢?我反倒觉得踏青只是一次教育活动的结果延伸。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条不紊地思考与安排,在后来的踏青过程中孩子之所以配合默契当然可见一斑。此外,也自然体现了“用人之致”的原则,很好地展现了幼儿园、家庭的合力功效,同时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在摸索中逐渐成熟。给孩子一个体验做中学的界面镜头五:植树节这天,我正在给孩子讲述它的含义和植树的重要性,发现毛毛小朋友很不耐烦,不时地忙忙鞋子,抓抓旁边小朋友的辫子提醒了几次都没用,过后我问他为何不想听,他告诉我看到电视中说很多大人把树都砍了,很多动物都没有了家,还不如我们小朋友呢,所以应该去告诉大人们。我惊讶他思维的扩张,于是决定组织孩子就这样的现象来寻找解决的办法。最后我们决定制作爱心标志牌,认园树、班树,大家一起保护它们。孩子们认真细致地准备着材料,自己动手绘画,想出了很多诸如“请爱护我,你们就是我的妈妈”、“让我长高”等充满童稚情感的宣传语,合作悬挂每块标志牌,并带来了一些鸟巢放在树上为小鸟安家。虽然孩子们的作品并不美观,但正是这种稚嫩让我们感悟到环保意识已悄悄融入孩子们的心田。在此过程中,我看到孩子们之间的那种合作之默契,为之感动的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谁又能说这不是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外延呢?知识、动手、语言、合作、创造就是这样一种水到渠成般的融合。给孩子一个自由创造的区域镜头六:一天晚上,女儿和我一起在看“非典”新闻报道,不多时她就跑开了,我以为她不喜欢看也就没理她,继续专心致志于节目,只到结束才去关注女儿的去向。走进她的房间吓我一跳,她正用彩色水笔在床单上画着,走近一看是各种带有卡通形象的口罩,本想呵斥她,转而一想还是先听听她的想法再说吧。女儿告诉我,刚看到电视上说一些小朋友得了“非典”,不能看到爸爸妈妈,一定很害怕,我想如果有“蓝猫”、“天线宝宝们”这样的口罩让护士阿姨戴着,小朋友看了就不会害怕打针了,很快就会好了。我不由落泪,夸赞女儿懂事,于是也立即加入到她的行动中,跟她一起设计,床单上画满了我们的手迹,我决定把它带到幼儿园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参与到这样的爱心行动中来我们往往会忽视孩子的想法,如果我不问青红皂白把女儿训斥一顿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把女儿原有的思路打乱,并且极有误导她的正确感悟。对于孩子来说,大人所谓的一些规则他们不能理解,其实也是我们成人硬性的界定,这其中可能扼杀的是孩子某一方面的潜在天性。也并非是说让孩子随意在家里墙壁、床单上乱画就是启发创造,我们要做的是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因地制宜地尽可能多的为孩子提供宽松的任其驰骋的环境,认可孩子经常性的诸如此类的挖掘,鼓励自我创造。 指南中提出的“幼儿为本”教育观念是每个幼儿教育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