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两首(修改).docx_第1页
3.古诗两首(修改).docx_第2页
3.古诗两首(修改).docx_第3页
3.古诗两首(修改).docx_第4页
3.古诗两首(修改).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理解诗句中“坐”“径”和“泊”的意思。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能够理解诗的意思,并感受诗人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斜”、“径”“生处”、“坐”、“爱”、“于”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大意。【课时训练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教学过程】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学过很多古诗,谁为我们背诵?你们知道有关秋天的诗歌嘛?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诗中,来感受杜牧眼中的秋天。 1揭题解题:板书课题山行。谁来解释什么是山行?(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杜牧,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在当时成就很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一天,杜牧驾车外出游玩,看到如画的美景,心中万分欣喜,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学生接读:山行二、初读感悟: 1现在你们是小杜牧,自由读诗,并划下生字词。(生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 出示生字:径 霜,指名读(问: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径是后鼻音,霜是翘舌音。 你们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2.指导书写:“径”左部细长,右部稍宽,“工”字下横宜长。 3.齐读诗,思考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划下。 4.细心的小朋友可以发现诗人写的是哪个季节?从哪里发现的。 5.我想问问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 6.每个人眼中的秋天都是不同的。下面就我们真正走进杜牧的诗中,感受杜牧的秋天。三、精读理解: 1.出示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红笔标出“远上”“寒山”“斜”远上(拆词解释) 寒山(深秋时节,诗人站在山上,一阵秋风吹来,感到丝丝凉意,所以是“寒山”)斜(联系实际,模拟斜的样子)请生联系解释过的词语,自己说出第一句的大意。 2.出示:白云有人家。请生上台写出空格中的“生处”。重点理解“生处”引导学生理解“生”字写出了白云升腾、漂浮的动态。请生联系第一句,说第二句的意思。 3经过一二句的学习,请学生自己学习三四句,并小组交流大意。派出代表说。重点理解:“坐”因为,由于“于”:比 4二月花什么意思?可用那些词描写二月的鲜花儿? 5出示图片,展示枫林的景色。请结合这个景色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诗意。 6.过渡:山上有这么多美丽的景物:弯曲曲的小路正伸向远方,在那漂浮的白云中,有几户人家,几缕炊烟正袅袅升起;身边是一片火红的枫树林,红红的枫叶飘在脚底下。诗人不禁停下马车,静静地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比赛读,齐读。四、感受理解: 师读,体会作者写诗时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高兴、热爱与赞美) 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体验。生汇报,归纳方法: 1.带着喜爱与赞美的感情去读。 2.划分节奏读。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美读诗文,争取背诵。 (2)把你对这首诗的感情读出来吧。 展示背诵。作业设计:由山行想象杜牧眼中的秋景,并把它写下来。板书设计: 山 行唐杜牧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林热爱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课时训练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生自由读诗文。 1上节课我们说道每个人眼中的秋天都是不同的。还记得杜牧的秋天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不妨再来学习一首和秋有关的古诗。这首诗就是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板书:枫桥夜泊)他写的这首枫桥夜泊已经传诵了一千二百多年。2.上节课老师为你们介绍了诗人杜牧,今天想请你们来介绍张继。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并划出生字,举手提问。2.解题:“泊”“泊”什么意思?谁停的船?能否把诗题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夜晚,张继把船停在枫桥边。)小结:张继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而写下这首诗,因为这首诗,让一座小小的寺庙和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桥盛名起来,也让后人永远地记住了张继。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A“愁、城、钟”读翘舌音,“寺、苏”读平舌音。指导愁,霜的结构B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C怎么才能把它们写得美观(钢笔描红)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4再读诗文,在正确流畅的基础上感受一下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全班交流这也是一首写秋景的诗。)三、精读古诗,感受诗情1师读古诗,生听,听完老师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交流读书收获。3.引导学生说说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姑苏、寒山寺”等词语的理解, 月落:月亮慢慢地西沉 江枫:江边的枫树黑糊糊一片渔火:渔船上的灯火姑苏:今苏州 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因名叫寒山的和尚在此住过而得名 乌啼:乌鸦的啼叫 钟声:唐朝寺庙里有半夜鸣钟的习惯。4这样的景物组合在一起,在你眼前呈现出怎样的画面,说一说。生如有困难,师作以引导。如:师作开头:一天夜晚,张继乘船来到了枫桥边,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1)指名:任选一句说说诗描绘的画面。(2)把你描绘的画面读一读。5这样的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引导学生体会夜黑,天冷,周围一片寂静。月亮落下去,伸手不见五指,霜在地上,屋顶上,树叶上,作者却感觉满天都是霜花,说明他感觉太冷,寒气从四面八方向他袭来。这样的夜晚,能听得到乌鸦的叫声,寒山寺的钟声。有了这样的声音,才显得更静,这叫以动写静。扩展如我们写教室静,可以怎么写?6由乌鸦的叫声引导学生感受那个夜晚的凄凉。(人们是如何形容乌鸦)7指导朗读。我们把所有的黑、冷、静、凄凉都送进诗中,读一读。(1)生自己练读。(2)指名读。 (3)想象画面,师生合作读:生读前四个字,师读后三个字,然后交换过来。8.在这样一个夜里,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还有一个人在那里,他就是,生接张继。从哪知道的?(对愁眠)(1)你有过失眠的经历吗?能不能说说你为什么失眠?(2)从诗里可以看出诗人也失眠了,请你们思考,诗人为什么会失眠?(3)自由读诗,解决以上问题。A引导学生由“客”及先前对作者的介绍理解作者身处外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以致愁绪满怀,孤独寂寞,难以入眠。此时,他的父母不在身边,妻子不在身边,孩子不在身边,只有什么和他相伴?所以他优愁难眠。B指导朗读,读出所有的愁绪。C他还可能因什么失眠呢?补充作者的事迹,一生曾多次考进士,但早期未考中。那他在愁什么?落榜的失意与痛苦,十年寒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