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及特点.pdf_第1页
试论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及特点.pdf_第2页
试论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及特点.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 3月 第 22卷第 2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EcologicalEngineering M ar 2009 Vo l 22 No 2 试论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及特点 丁 文 波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 730000 摘 要 在盛唐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大量文人直接成为了边塞诗的新的创作主体 促成了盛唐时期边塞诗的空 前繁荣 通过对盛唐边塞诗歌的分析 试论述其繁荣的原因和特点 关键词 盛唐 边塞诗 边塞战争 中图分类号 I206 2 文献标志码 A 收稿日期 2008 11 24 作者简介 丁文波 1980 女 甘肃兰州人 助教 唐朝是 诗的国度0 盛唐诗歌更代表着我国古代诗歌的 最高成就 而在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盛唐诗歌中 以高适 岑参为代表形成的边塞诗派 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 传诵不 已的名篇佳作 表达着卫国将士从军戍边的英雄气概 描绘 着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 或雄浑 或磅礴 或豪放 或浪漫 或 悲壮 或瑰丽 边塞诗并不始于盛唐 但却是在盛唐绽放 出最耀眼的光芒 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它是历史上空前强 大的唐帝国文治武功的极盛与古典诗歌高度成熟繁荣相结 合的产物 1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边塞诗在盛唐之所以能达到这样一个前无古人 后无来 者的发展高峰 客观方面 主要是因为盛唐时期特定的时势 环境 为当时边塞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极其肥沃的土壤 就当 时的历史环境而言 唐代特别是盛唐时期 国家统一 国力空 前强大 经济繁荣 政治开明 文化发达 各民族商业文化交 流和友好往来频繁 社会充满自信 边塞战争威武雄壮又备 历艰辛 终唐之世 一直是国家 民族的大事 引起了全社会 的普遍关心 诗人们对之极为敏感 充满深情 为了应对边 境少数民族对唐帝国的侵袭骚扰 开元 天宝年间 唐王朝就 不断对边境地区用兵 也正因着盛唐时期国力的强盛 这些 战争大多以唐帝国的胜利而告终 但长期频繁的征戍 不可 避免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边塞战争成为了当时 诗人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由此直接催生和促进了边塞诗的 极大繁荣 而主观方面 则是指被后人称为 边塞诗派0的这些诗人 们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的心路历程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 因 1 1 在当时广袤的边塞接连上演的轰轰烈烈的战事 为广 大诗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极好舞台和极其丰富的创作素材 盛唐时期的许多边塞诗人本身就是亲历前线的无数将 士官兵中的一员 所谓的边塞诗 就是他们用自己独特的审 美视角 把自己的所思所想 所爱所恨以各具个性的审美形 式表现出来 这可以说是盛唐边塞诗跟其他时代边塞诗的 一个很大不同 也是这一时期的边塞诗得以繁荣的一个重要 的原因 边塞战争尽管是伴随着国家这种形式的出现而出 现的 但到了唐代 特别是盛唐时期 这种边塞战事却有了很 大的变化 当时周边一些处于落后的奴隶制或处于原始游 牧状态中的少数民族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 经常把对于富 庶的唐朝边境进行掠夺作为生活资料的一个重要来源 为 了应对这种掠夺的威胁 唐王朝不得不频繁地对外用兵 在 开元 天宝年间 唐王朝就先后与东北的奚 契丹 西北的突 厥 西面的吐蕃和西南的南诏进行过频繁的战争 当然 正 如前面所提到的 由于国力强盛 这种戍边卫国战争 多以唐 王朝的完胜作结 边境战争的胜利和国力的强盛使许多诗 人希望立功绝域 为国出力 而战争的危害也使很多诗人深 感忧虑 引起了诗人广泛深切的关注 体现在诗人的创作当中 便有将士以身许国 渴望立功 边塞的大量诗作 如杜甫的5后出塞6其一 男儿生世间 及 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 焉能守旧丘 0有军队出征的威武 如岑参的 5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6 上将拥旄西出 征 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 三军大呼阴山动 0 有写部队暗夜行军之急促艰险 如岑参的5走马川行奉送封 大夫出师西征 6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 刀面如割 0既有描写战事 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0般的惨烈 如杜甫的5兵车行6 边亭流血成海水0 5悲陈陶6 孟冬十郡 良家子 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事 四万义军同日 死0 当然 更有将士杀敌的豪迈和凯歌高奏 得胜的狂欢 如王昌龄的5从军行6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 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0其五 大漠风尘 日色昏 红旗漫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 浑 0总体上 抒写将士英勇杀敌 保家卫国 建功立业的壮志 豪情 是盛唐边塞诗的基调 这种基调 来源于唐王朝为解 除少数民族的侵忧 保卫北方和西北地区和平而进行战争的 正义性 因而它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能得到广大将士义 无反顾的投入 不惜为之流血牺牲 置身这个特定时代 追 求功名 向往边塞的诗人们 很自然地在作品中表现出这种 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 战争是残酷的 惨烈的 但诗人们并 不消沉哀怨 而是积极乐观地热情讴歌守卫边疆的将士保卫 154 疆土的壮志 写出他们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和无所畏惧的英 雄豪情 1 2 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 盛唐的许多文人学子希望 另辟蹊径 到边陲寻求生活或仕进之途 文人学仕的入塞或入幕客观上极大地壮大了边塞诗的 创作队伍 形成了一种类似集团军的创作效应 盛唐时期 由于诗人的广泛参与 才直接带来了边塞诗的极度繁荣 这 里面一个重要因素 是当时统治阶级政策上的导向直接促成 了不少文人学子走上从军戍边以求取生活或仕进的道路 唐代统治阶级从总体上看是开明的 懂得知识和人才对 治理国家和维持统治的重要 其采取的手段之一 是通过科 举考试来延揽聚集天下英才 为己所用 唐太宗李世民一句 天下英雄入吾彀矣0 活脱脱地道出了统治者实行这一制度 的初衷 尽管科举考试为文人学子入仕展示了似乎光明的 前景 但在现实当中 相对于越来越多的应试学子来说 真正 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并最终取得官职的人毕竟少之又少 据 历史记载 开元以后 每年到京师应礼部考试的人有一千至 三四千不等 而最后所取人数只有区区的三十上下 参见傅 璇琮5唐代科举与文学6第十二章 二者巨大的反差 使文 人的出路成为当时愈来愈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 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取得边境战争的胜利 也 有意通过爵禄赏赐军功的办法来鼓励时人从军报国 唐代 勋官 最高是上柱国 正二品 最低是武骑尉 从七品 如文职 官以军功计至少可入七品官 这就促成相当一部分文人学 子投笔从戎 到边塞去寻求功名 把它作为另一条入仕的 终 南捷径0 当时的许多著名诗人都有过入幕边塞的人生经 历 如骆宾王入徐敬业府 写出传诵一时的5讨武檄 6 陈子 昂入武攸宜府 为幕府参谋 李白入李府 杜甫入严武府 高 适入哥舒翰府 岑参先后入高仙芝 封常清府 等等 不胜枚 举 胡震亨在5唐音癸签6卷二七的一段话中说到 唐词人 自禁林外 节镇幕府为盛 如高适之依哥舒翰 岑参之依高 仙芝 杜甫之依严武 比比而是 中叶后尤多 盖唐制 新及 第人 例就辟外幕 而布衣流落才士 更多因缘幕府 蹑级进 身 0许多文人学子正是在这种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怀揣满腔 抱负 从军走向边塞 他们一手拿戈 一手执笔 直接促成了 边塞诗创作队伍的壮大和边塞诗创作的长足发展 这些文人学子独特的人生经历 无疑为盛唐边塞诗增添 了最绚丽的色彩 留下了他们渴求边塞建功立业的无数长篇 短制 岑参的5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6 功名只向马上取 真是英雄一丈夫 0李白的5塞下曲六首6其一 晓战随金 鼓 霄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0高适的 5塞下 曲6 万里不惜死 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 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 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 往往成老翁 0这些 掷地有声的慷慨之言 淋漓尽致地凸显出盛唐边塞诗人开阔 的胸襟 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1 3 盛唐诗人在漫游边塞中 接触到了大量的奇风异物 并 把它们诗化为新的审美对象 极大地丰富了边塞诗的创作内 容 中国文人历来崇尚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0 到了唐代 文人四处漫游之风更为盛行 由于经济繁荣 内地与边疆的 联系不断加强 民族之间交往日益密切 盛唐时期的一些文 人学子更是把游历的足迹延伸至遥远的边塞 如高适曾经 北游到幽蓟 岑参曾经远游至北庭 崔颢到过辽水 王维曾出 使凉州 边塞地区新奇的生活 景物与风俗人情 无疑极 大地激发了诗人的浪漫情怀和创作灵感 其结果主要体现在 两个方面 一方面 边塞的奇异风光大量进入了诗人的创作之中 边塞的景物 尽管无一例外只是自然的 客观的 亘古不变 的 但在盛唐边塞诗人眼里 却是如高适5自蓟北归6所写的 苍茫远山口 豁达胡天开 0 以及王维 5使至塞上 6所写的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0 充满着一种开阔雄浑 奇特壮丽 的气象 令人神往 这种独特的审美感受 从根本上说无疑 是盛唐气象 盛唐精神所致 诗人在审美观照时的心态是积 极的 向上的 昂扬的 诗人把这种心态带到诗中 用粗犷的 笔调 厚重的色调把边塞的风光描绘得苍茫雄浑 写火山 是 火山今始见 突兀蒲昌东 赤焰烧虏云 炎气蒸塞空 不 知阴阳炭 何独燃此中0 岑参 5经火山6 写热海 是 侧闻 阴山胡儿语 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 中有鲤鱼 长且肥 岸旁青草常不歇 空中白雪遥旋灭 燕砂砾石燃虏 云 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 何事偏烘西一隅0 岑参5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6 写边塞的奇风 是 君不见 走马川 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 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0 岑参5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 师西征6 写风雪 是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 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0 李白 5北风行 6 昔日荒凉的边塞风物 无不通过诗人如椽巨笔诗化为新 的审美对象 成为盛唐边塞诗中最动人的一道风景 另一方面 是描写边塞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民族风情 戍 边卫国的许多将士 诗人都是从中原到北方和西北地区的 与中原家乡的风土人情迥异的这些边塞地区的风物 给了诗 人全新的审美感受 如高适的 5营州歌 6 营州少年厌原 野 皮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 0 寥寥几笔 营州少年原野生活的环境 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 骑射生活 他们豪迈勇武的风尚 顿时跃然纸上 岑参的5凉 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6 弯弯月出挂城头 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 胡人半解弹琵琶 0也通篇洋溢着与中原迥 异的浓郁的民族风情 再看岑参的 5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6 以及5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时封公兼鸿胪卿6 5玉门关盖将 军歌6 5赵将军歌6 5田使君美人舞如花北铤歌6等几首诗 作 或描绘胡雏唱歌跳舞佐宴的热闹场面 或临摹边疆美人 快如旋风的婀娜舞姿 或抒写胡汉将军酣饮纵搏挝鼓同歌的 豪兴 其中夹杂着阵阵急促的节奏 奔放的旋律 热闹的气 氛 甚至让人仿佛闻到了羊肉的膻味和浓浓的酒香 交织成 一幅幅异彩纷呈的边塞民俗风情画 2 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盛唐边塞诗极尽铺陈之能事 抒写壮丽恢弘的边塞意象 和情怀 造就了一个时代文学的辉煌 其表现为如下特征 2 1 对于功名理想的热衷和激昂的爱国情怀 盛唐时代 文人追求功名是人生重要的价值取向 儒家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0的理想侧重于国家和天下的选 155 择 科举取士与边陲建功是功名的两条道路 一部分文人以 科举寻求价值理想 而另一部分文人挑选了出塞 挑选了从 军入边 渴望立业边疆 名成功就 于是 在边塞诗中充满了 对于功名理想的热衷追求和昂扬的爱国情怀 这种激越昂 扬 达观进取的时代精神 是社会的群体意识在时代的波涛 中关乎人格的理想和价值的体现 这种追求和意识激发了 文人出世的热情 在他们看来 功名只向马上取 真是英雄 一丈夫0 岑参5送李副使过碛西官军6 才是大丈夫的选择 是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慷慨责任 而 万里奉王事 一身无所 求0 岑参5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6 则深刻地表达了从 军戍边的真实的初衷及无悔选择 岑参的5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6 极力渲染吹笛伐 鼓 三军大呼的场面 描写战争的残酷 但于残酷之外 却是 满腔的功名取向和爱国情怀 亚相勤王甘苦辛 誓将报主 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 今见功名胜古人0 突出展示将士 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 读来慷慨激昂 悲壮云天 这是时代 进取精神的写照 是国家强大和自信的象征 是文人将自己 的人生价值融入王朝和国家的理想和追求 王昌龄的5从军行6 以长云 雪山 孤城映衬身穿金甲 黄沙百战的将士 在西域的边塞 在萧瑟 凄凉的背景中发出 的 不斩楼兰终不还0的誓言 表达了从军戍边将士慷慨赴 国 无怨无悔的雄心壮志 李颀的5古意6中 写少年英勇豪侠 渴望建功的愿望 结尾听歌流泪 悲怆之中不失豪放 以征夫的豪迈 抒写卫国 的激越与浪漫 2 2 自信自强的侠义精神与英雄主义情结 盛唐时期 文人任侠之风甚为流行 突出地表现为侠义 精神意识的狷傲 他们以国事为第一要务 喜言王霸大略 务功名 尚节义0 喜纵横任侠 0 在盛唐疆土拓展 边战频 繁的现实中 以古人的纵横豁达 壮士不返为心中的偶像 以 舍生取义0 杀身成仁 0为人生的坐标激昂仗剑 辞亲远 游 他们内心涌动着自强不息的奋斗意识和英雄主义的情 怀 他们不习惯甚至不屑于科举的穷经皓首和庸庸人生 以 盛气凌人的口吻嘲笑平凡的庸俗儒生 于是 大笔向文士 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 往往成老翁0 高适5塞下曲6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0 祖迪 5望蓟门6 万 事不可料 叹君在军中 读书破万卷 何事来从戎0 岑参 5北庭贻宗学士道别6 等皆将笔端指向他们所鄙视的嘲风 弄月 穷经人生 以博大的胸襟感悟从戎与长缨的悲壮 希望 以建功立业的雄心比肩古代的圣贤 高适在 5蓟门五首 6中 以 倚剑对风尘 慨然思卫霍0表达自己对名垂青史的卫青和 霍去病的思念 感慨 并立志于倚剑啸傲风尘 慷慨报国的誓 言 一种侠义精神与英雄情结跃然纸上 透露了时代的勃勃 生机和恢弘气象 岑参在5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 高开府6中高扬人生的责任和男儿的情怀 中岁学兵符 不 能守文章 功业须及时 立身有行藏 男儿感忠义 万里忘 越乡0 使边塞诗人伟岸博大的胸襟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王 维以浓厚的浪漫气息和理想化的色彩塑造了少年游侠的形 象 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 熟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0咏叹报国从军的壮怀 勇猛杀敌的气概 侠 义精神的万死不辞 字里行间流露着侠骨留香 拼死卫国的 纵横感慨与英雄豪迈 英雄情结是一个民族自信的标志 也 是一个时代自强的象征 盛唐时期英雄主义支撑着所有的 信仰和追求 在边塞诗歌中到处都弥漫着英雄的赞歌 长 策须当用 男儿不顾身0 离魂莫惆怅 看取宝刀雄 0 高 适 愿为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0 李白 等 都在说明侠义精 神与英雄情结与边塞诗人的内在联系 岑参的5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6 以反衬的手法 极力 描摹自然环境及战争环境的艰苦和恶劣 抒发了将士斗风傲 雪的战斗豪情和虏骑闻之胆慑的自信 最后 在想象的意境 里出现 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0的凯旋场面 全 诗透射着雄宏豪壮的英雄格调 2 3 充满浪漫主义情趣的乐观情绪 边塞诗人注目于边塞壮丽辽阔的景物 抒发他们驰骋疆 场 杀敌御辱的豪迈情怀 诸如 雪海边 平沙茫茫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0 异域 阴山外 孤城雪海边 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