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掌握15个文言虚词 教学重难点:掌握15个文言虚词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而 一、第二人称代词,可译成“你”“你的”。 某所,而母立于兹。 二、连词。表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 1、蟹六跪而二鳌表并列 2、骊山北构而西折表承接 3、泉涓涓而始流表修饰 4、敢怒而不敢言表转折 5、学而时习之表递进 6、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先移兵击之。表假设 7、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表因果 三、语气助词。 1、与“已”连用,表示一种限制语气。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与“既、俄、已”连用,表示较短的一段时间。 既而儿醒大啼。 2、乎 一、形容词词尾,作词缀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二、句尾语气词,表反问或感叹。 1、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 其孰能讥之乎? 3、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 例: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三、句中语气词。 知不可乎骤得 四、介词。用法相当于“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王变乎色,曰: 3、其 一、代词 二、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祈请或命令等语气。 1、表反问 其孰能讥之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表揣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表选择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4、表商量 吾其还也。 5、表期许、强调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三、连词,表假设,可以成“如果”“假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低下)。 四、形容词词头 神乎其神微乎其微 第二课时 4、且 一连词,表递进,可以成“尚且”,“并且”,“而且”“况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二、副词。 1、暂且,姑且。 苟且偷生 2、将近。 不出,火且尽。 年且九十。 5、所(以) 一,表根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二、表原因。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三、表方式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6、为 一、动词。(wei) 二、介词。(wei) 1、表示对象。译作:“给”、“替”。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为国捐躯 3、表目的,可译为“为了”。 为之一振 各为其主 4、表被动。(wei)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过?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三、句末语气词,表反问、感叹。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第三课时 7、焉 一、形容词词尾,作词缀。 硿硿焉 盘盘焉,囷囷焉 二、兼词。相当于“于何”、“于此”。可译为“在哪里”、“在那里”。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如乐作焉。 三、代词。 1、那。 微波入焉。 2、疑问代词。“何”。 焉用亡郑以陪邻? 四、语气词。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8、也 一、句尾语气词。表判断,表肯定或否定语气。 莲,花之君子也。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二、句末语气词。与“何”等词相应,表疑问语气。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三、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常用在单句的某一成分后或复句的某一分句后。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9、以 一、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译作:“拿”、“用”、“凭”、“依照”。 敢以烦执事 以乱易整,不武 请以剑舞。 以衾拥覆。 以五十步笑百步。 以告,则杀之。 2、引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把”、“跟”、“与”。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举以予人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表示原因。译作:“因为”、“由于”。常“是以”连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表示凭着某种资格、身份或地位。译作:“用(凭)资格(身份)”或“用(凭)名义”。 生以乡人谒余。 5、表示时间。译作“在”、“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二、连词。连接前后两个词或分句,表示并列、承接、目的等关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日削月割,以趋于王。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阙秦以利晋 第四课时 10、因 一、介词。 1、依靠,凭借。 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2、趁着,趁机。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3、沿袭。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4、因为。 因小失大、因祸得福 5、由,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二、副词。于是,就。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11、于 介词: 1、引进动作的处所或环境。可译作:“在”、“到”、“从”、“在方面”。 例:A、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而聆之。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青取之于蓝 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2、引进动作的对象。译作:“给”、“跟”、“向”、“对”、“对于”。 例:赵尝五战于秦。 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引进比较的对象。译作:“比”。 苛政猛于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师不必贤于弟子 4、表被动。有时与“见”连用。 受制于人 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5、引进动作发生的时间。“于”后的宾语是表时间的词。译作:“到”。 例:积于今六十岁矣。 6、“于是”连用。有两种解释: 其一,“于+是”,译作:“在这”、“从此”。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余有叹焉。 其二,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于是怀石,遂投汨罗以死。 12、与 一、动词。参与() 二、连词。和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三、介词。和、跟、同 1、跟,同。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2、给,替。 与人佣耕。 四、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写作“欤”。 岂非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第五课时 13、则 一、名词。“准则”、“规则”。 以身作则 二、副词,表判断,相当于“是”。 此则寡人之罪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三、连词。用在对比句中,表示对比,可译为“就”。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四、连词。表示复句关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表假设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转折 临视,则虫集冠上。表承接 14、之 一、动词。可译成“到,往” 杳不知其所之也。 辍耕之垄上。 二、结构助词 1、“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 2、宾语前置的标志。 夫晋,何厌之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定语后置的标志。 石之铿然有声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5、补足音节。 填然鼓之。 三、代词。 1、代物 人非生而知之者。 2、人称代词,“他”。 吾从而师之。 3、指示代词,“这”。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15、者 代词 1、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情况”、“的事情”等。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用在数词后面,可译为“个”、“样”、“种”等。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逻辑性测试题及答案
- 年产20万台套旋翼式无人机及1万台套固定翼无人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申报用
- 2025江苏宿迁沭阳县司法局招聘人民调解员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密卷含答案详解ab卷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包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b卷)
- 公共基础知识三支一扶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强化训练题型汇编附完整答案详解(全优)
- 医疗领域反腐败专项整治个人自查自纠报告(范文)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13-2022年上海市近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二记叙文篇目及考点
-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风险点清单
- -成长型思维课件
- 技术标(银行装修)
-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课件
- 2020~2022年新高考全国卷Ⅰ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汇总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个案护理
- 李中莹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 PMC部门运作流程对下达的生产计划任务合理性负责
- 软件系统运维方案
- 防止电力电力建设施工安全事故三十项重点要求考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