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区域地球物理场(重磁)特征、分区及地质解释(一)我国东南沿海重磁场特征1. 物性特征与物性层划分(1)密度特征由表1可知,浙闽粤三省各地层和侵入岩的密度参数主要有两个特点 表1 密 度 参 数 表地层岩性浙江福建广东本报告中生界白垩系2.502.612.552.50侏罗系2.592.602.58二叠系2.672.622.65古生界三叠系2.662.642.64石炭系2.672.65泥盆系2.622.62志留系2.572.65奥陶系2.672.62寒武系2.692.63元古界震旦系2.702.65前震旦系2.752.662.71沉积岩2.642.622.65火山岩2.612.612.532.58变质岩2.752.642.652.71酸性侵入岩2.592.572.652.58中酸性侵入岩2.592.652.65中性侵入岩2.702.792.70基性侵入岩2.942.912.722.90资料来源浙江省物化勘查院 (1990)福建省物化探大队(1989)广东省物探大队(1983)密度参数单位:g/cm3 新老地层的密度值有明显的差异,地层时代越老,其密度值越大。平均密度值在地层学的“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应形成4个大的物性层。新生界密度值最小约2.3g/cm3;中生界内部白垩与侏罗系之间也存在一密度界面;古生界内部志留系为一低密度层。具有较为明显密度差异的层位有:a 以元古界变质岩为主的层位,密度值在2.71g/cm3左右;部分岩性密度值低,接近古生代沉积岩的密度值;b以古生界沉积岩为主的层位,密度值在2.65 g/cm3左右;c本区地表大片分布的中生界侏罗系火山岩密度值在2.58 g/cm3左右;白垩系是本区密度值较低的地层,其密度值在2.50 g/cm3,但方岩组密度值比较大,由于其分布范围有限,对重力区域场影响不大。变质岩和古生界地层以及中生界潜山常形成局部正异常。侵入岩的密度值差异也较大。一般是来自地壳深度较大的侵入体密度值较大,而浅成侵入体密度值较小。如基性侵入岩的密度值为2.90 g/cm3左右,中性侵入岩和中酸性侵入岩的密度值分别在2.70 g/cm3和2.65 g/cm3左右,酸性侵入岩的密度值在2.58 g/cm3左右。(2)磁性特征(表2图1)表 2 磁 性 参 数 表地质时代岩性岩 类浙 江福 建广 东KJrKJrKJr以中生代为主火山岩玄武岩168222341970404017903970安玄岩20249安山岩3044263690574033801420英安岩490376195011000流纹岩835595011507902660熔结凝灰岩1461438712365凝灰岩3916197231550260沉凝灰岩1222.4以古生代为主沉积岩灰岩3.60.40377003880044400028000白云岩3.30.6(其中145块标本有磁性,484块标本无磁性)(其中1593块标本有磁性,11045块标本无磁性)泥岩183.0砂岩552.5砾岩1915硅质岩5.00.3以元古代为主变质岩混合岩270.98502808339片岩230.35501080片麻岩5442.31360790角闪岩1034.7大理岩421.000石英岩1.50.6变粒岩628.21040250浅粒岩5.10.3为 主以燕山期侵入岩酸性8516550706070中酸性4651991980410700670中性11991623420201022101860基性630124625030408026601940浙江省物化勘查院 (1990)福建省物化探大队(1989)广东省物探大队(1985)单位:K10-64si、r10-3A/M73 以中生界为主的火山岩,除部分火山沉积岩外,大部分基性、中性和酸性火山岩有较强的磁性,并以有较强的剩余磁性为特征。 以古生界为主的沉积岩,除部分受矿化蚀变影响的岩石有一定磁性外(如角岩化),大部分沉积岩没有磁性或仅有微弱磁性。 以元古界为主的变质岩,除部分大理岩,石英岩,浅粒岩等岩石有微弱磁性外,相当一部分变质岩有一定的磁性,并以剩余磁性较弱,磁化率相对较强为特征。 侵入岩中除部分酸性侵入岩磁性较弱外,其他侵入体都有一定的磁性,基性、中性侵入岩的磁性最强。 根据物性资料较详细的浙江地区按地层顺序编制的磁性参数变化曲线中也可以看出,有磁性的地层主要分布在中生界的侏罗系和白垩系,古生界的磁性很弱,元古界有一定的磁性。由此形成一个时间顺序上,新、老地层磁性强,新、老地层之间的中间地层磁性弱的特性。这一特性对从磁场信息中提取隐伏于火山岩下古生界沉积岩分布与厚度信息是重要的依据。(3)磁性、密度参数的综合特征为了研究不同地层和岩石的磁性与密度参数之间的关系,根据浙江较详细的物性资料,编制了各类岩石磁性、密度参数关系图(图2)。 图中可见岩石类型从综合参数可分为五类。基性侵入岩是磁性和密度参数值最大的物性体,很容易与其它物性体加以区别。古生代沉积岩是弱磁性、中等密度的物性体。元古界变质岩中和中酸性侵入岩体都是具有中等磁性中等密度的物性体,两者的差异是变质岩磁性弱一些,密度高一些,中酸性侵入岩磁性强一些,密度小一些。中生代火山岩和酸性侵入岩都是有一定磁性而密度值较低的物性体,两者很难区分,说明两者在成因上有密切的关系。它们磁性变化很大,从弱磁性到强磁性的都有,而密度值变化不大,一般在2.58 g/cm3左右;部分火山岩和酸性侵入岩由于磁性较弱,常常与沉积岩不易区分,表明它们在成因的性质和物质的来源上与沉积岩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关性。2. 重力场特征东南沿海浙闽粤地区,位于我国大陆大兴安岭、太行山、武夷山重力梯级带东侧重力场相对升高区的东南部。在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新编1:400万布格重力异常图上,布格异常展布特征是:铜陵到湖州一线以北为正异常,杭州至上饶、南昌至吉安分布有两个鼻状重力高,二者之间被黄山重力低分割;井岗山至南岭一带分布有重力低。浙闽粤布格重力异常几乎全为负值(图3),重力异常的主体部分(区域重力场)外形似船状,北东、南西场值高,中间低。正异常从北部余姚、宁波、象山始,经浙闽粤三省沿海至广东大鹏湾和东莞惠州东西向异常带一起从北、东南三面包围全区。布格异常强度从沿海向内陆,从浙东北、粤西南向连城龙泉方向降低。分别在连城至大田及庆元、龙泉、泰顺形成两个大型重力低。布格异常强度在平潭岛附近达35mgl,浙西南-55mgl,变化幅度达90mgl。和平漳州以南的广东部分,丽水临海一线以北的浙江部分表现为负异常中的相对升高场。即使在布格异常图上亦可看出在粤境内存在龙川梅县南靖;河源揭西;惠州陆丰三条相对升高的走向近东西的异常带,它们是南岭纬向构造反映的一部分。浙江仙居盆地一带,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呈北东东向拉伸,丽水盆地也呈现相对升高的重力场。沿海重力梯级带内陆一侧,由临海经平阳、福州至漳州一带,有一平均宽达60km的布格异常缓坡带。浙西南和福建大部分被-40mgl等值线围限,是研究区内重力场强度最低的地区。上虞、龙泉、政和、建瓯、南平、漳平、戴云山东等地分布有一些局部重力高,其中以南片异常面积最大。浙闽粤布格异常强度一般在-20毫伽。宏观上看,南部广东异常走向近东西向,福建、浙江作北东向分布。重力场的另一特点是浙闽粤沿海分布着一条长达800km非常醒目的梯级带。上面提到的重力低(高),展布面积一般在5000km2,甚至上万平方公里。很明显,这一尺度的布格异常除了反映基底构造外,还蕴藏着深部构造的地球物理信息。对于华南的重力负异常背景,王懋基(1986年)用地壳花岗岩化来统一解释,我们赞成这一论断。此外临海、庆元、宁德、永泰、漳平、云霄等处展布着规模较大的环形重磁异常。浙江象山港、仙居、丽水一线北西,正异常外形多不规则。该带中的低缓异常前已述及推测系陈蔡群变质岩引起。章镇、李宅出露的变质岩与异常吻合甚好提供了佐证。龙泉云和青田一线0100nT的微弱正异常,推断它们是龙泉群、鹤溪群变质岩分布范围的显示。叠加的次级异常多数与燕山晚期火山岩、火山构造相关联。研究区及邻区主要梯级带有两条,均呈NE向展布: 三门黄岩温州长乐南澳梯级带(即东南沿海重力梯级带);(徐克定) 绍兴江山梯级带。后者在武夷山、仙霞岭北侧展现为密集的梯级带,金华南部因与北东东向的构造叠合,变化率最大可达1.75mgl/km。过金华后大致在北纬29东经120交汇处分叉,一支沿会稽山向北东延伸,另一支通往新昌、奉化方向,第三支通往天台。浙闽粤重力场结构是南北分块,北东成带,除连城、庆元重力低外,剩余重力异常主要有: 龙川梅县漳州泉州正异常带 河源揭西诏安正异常带 东莞惠州陆丰正异常带 上杭汕头异常带 定南南靖负异常带 新丰云霄负异常带 博爱普宁负异常带 沿海异常带 永定温州正异常带 永安宁波正异常带仅就与浙江省有关的几条异常带简述如下:沿海异常带从象山福清约500km长度范围内,展布着10个近似等轴状异常。其中以椒江(海门)北异常和三都岛东侧异常强度最高。极大值分别达10mgl、8mgl,其余局部异常极大值在36mgl。“重磁同高”的有象山、椒江、温州、文成东、连江、福清、永泰南异常,推测它们是中酸性或复式岩体的反映。两个实例如下:椒江重力高:南北长40km,东西宽30km左右,面积约1200km2。航磁异常的展布形态与重力异常基本相同,只是在重力异常南部航磁似存在一近东西向的叠加场,极值300nT。出露地表的康谷岩体位于重力异常北西角,面积70km2。岩性为细粒石英二长岩,向南过渡为石英闪长岩,向北演化为二长花岗岩。康岩体的T异常特征是“北弱南强”,与岩体从北而南由酸性演变到中基性一致。重磁异常的西南角黄土岭已见辉绿岩出现。推断这个重磁同现的异常是由复式岩体引起,岩体从北而南由酸性向中基性演化。黄岩幅1:5万区调报告(宁波地质大队,1992)认为,岩体从地表向深部往基性、超基性岩方向演化。福清重力异常:面积约1000km2,呈等轴状,极大值6mgl,对应部位有航磁异常,叠加的二级异常呈十字形(重力低缓异常也存在此现象),局部极大值400nT。异常区主要分布下白垩石帽山群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异常中心有具磁性、高密度的石英闪长岩出露地表。且重力异常等值线向北西端突出部位地表也见到石英闪长岩,故推断该异常为其引起。永定(坎市)温州正异常长530km,宽约50km。于坎市、漳平、戴云山北东,闽清北西、宁清西、南雁荡山东部、泰顺东直到温州形成8片正异常。该带中相当一部分正异常与中酸性岩体或复式岩体有关。例如泰顺东、宁德西异常均是重磁异常同高,推断它们分别是仕阳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引起的。负异常主要是燕山晚期花岗岩、晶洞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引起,如福鼎南、福安西(周宁)、屏南南部的异常等。带中漳平异常规模大、完整,岩浆活动不强烈。漳平异常位于一个大型环状构造的北东端,面积近900km2,极大值3mgl。航磁异常穿越异常的北半部。重力异常区内广泛分布T1T3地层,并见零星泥盆、石炭、二叠纪地层。下三叠统溪口组及中三叠统安仁群在大田漳平等地最为发育。溪口组为一套浅海相的含钨砂页岩,所含化石是我国南方早三叠常见的标准属种为格氏克氏蛤、蛇菊石等。基于上述情况,同时考虑到该异常在向上延拓的物探图件上仍有清晰的显示,说明沉积岩地层有较大的厚度。永安宁波正异常带于三明、南平、建瓯和龙泉、丽水形成两个面积较大的面型正异常区。在缙云仙居临海和东阳余姚展布着NEE与NE向两个条带状异常。南屏异常外形不规整,面积约6500km2。由建瓯经南屏至三明方向存在次级叠加异常,剩余重力异常极大值8mgl。异常区内上震旦至下古生代变质岩广泛出露,建瓯至顺昌东重力高值异常范围内并见麻源群地层,岩性为石英片岩、变粒岩等。南屏片所见重力异常即为Z2P21地层引起,高值部分是麻源群地层的反映。与重力异常对应航磁呈050nT的微弱正磁场背景异常,属变质岩典型磁场类型,麻源群地层分布地段T异常达100nT。此外,政和附近分布一个走向近南北的局部重力异常,极大值6mgl,面积800km2。航磁异常强度200nT左右,异常区主要分布上侏罗系火山岩和沉积岩。异常南端及北部有早震旦世和晚震旦世至早古生代地层出露,推断该异常亦是由高密度的变质岩引起。丽水片异常由丽水、遂昌东、松阳、龙泉四个正异常组成。丽水异常呈环形,面积约6400km2。异常中心为一零等值线围限的负异常。东半环(缙云正南方)展布一条近南北向长50km的条形正异常,极大值2mgl。异常区地表所见岩性主要是燕山期安山岩、流纹岩及火山碎屑岩。燕山期流纹斑岩等浅成侵入体星罗棋布。花岗岩及复式岩体(梅溪)也有出露。推测这个重磁同现的环形异常是深部中基性火山岩的反映。而背景异常可能是变质岩的显示。遂昌东异常走向SEE,长50km,南北最宽处30km。面积约1200km2。极大值1mgl。异常区出露燕山期火山岩外,异常西端(治岭头)见陈蔡群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在松阳东出露晋宁期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混合花岗闪长岩)。零乱航磁异常是中生代火山岩的反映。该重力异常推断为陈蔡群变质岩引起。松阳南西异常面积较小,约200km2。极大值2mgl。异常中心出露龙泉群变质岩,周围是中酸性火山岩。航磁T零值线穿越重力异常南北边界,对应重力异常为030nT的局部磁异常。推测这个重力异常由分布在高亭北东之龙泉群变质岩引起。龙泉异常呈不规则等轴状,面积900km2。NW端等值线作东西向拉伸,高值部分主体呈NW走向,(北纬28附近)异常的西南部等值线呈NE向。从北纬28浙闽交界线至云和南10km处,航磁展布050nT的东西向面型微弱正异常面积约3000km2。龙泉北西,云和县城南北两侧叠加有次级异常,极值100200nT。异常区主要出露是侏罗系大爽组、高坞组、九里坪火山岩类。推测重力异常系由潜伏于薄层火山岩之下的龙泉群变质岩产生。龙泉西南NE向条带状异常可能是类似小梅、查田出露的具磁性的龙泉群中的含铁片岩的反映。云和南部的磁力高可能是强磁性侏罗系熔结凝灰岩或岩体引起。东阳余姚异常带,异常形态不完整。零等值线圈定的长度约170km,带中章镇南、东阳东面各分布一个局部重力高,章镇南异常极大值6mgl,东阳3mgl。异常带中,章镇南和东阳李宅陈蔡群变质岩已出露地表,异常无疑是高密度、弱磁性变质岩的反映。缙云临海异常带,走向北东东,长约130km,由缙云东和仙居两个异常组成,-1mgl等值线把它们连成一体。缙云东部的异常,外形不规则,等值线往东南方向拖 ,西南宽度大,北东呈窄条状,极大值2mgl,面积约1200 km2。T呈负磁场。仙居重力剩余异常呈眼镜状,极大值3mgl。星点状T叠加异常呈环状,极大值200nT左右。推断这条异常带(重力背景场)由深部变质岩引起,仙居重磁同现的异常是中酸性岩体的反映。3.邻区航磁场的展布特征在中国及其毗邻海区航磁异常图上(地矿部航空物探总队,1989年编),南京南昌郴州梧州一线以东,与其西部相比为一高值磁场区,强度在50NT以上,长度在800km甚至上千公里的宏伟正磁异常条带很引人注目,局部极大值在300nT以上。东南沿海异常带与平远温州异常带最为醒目,在上延10km在异常图上,几乎只剩下这两条宏伟的异常带,表明磁性体延伸较大。陆域部分,磁异常各带的走向总体上以北东向为主,东西向异常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佛山汕头一带),往北,东西向异常逐渐消失,转为北东东向。三组北东东向的线性异常带,分布在梧州新丰江蒲田;韶关北南平(南部)福安;萍乡上饶象山。北西向串珠状异常带亦多处见及,如黄山温州,吉安泉州等。因缺乏台湾海峡航磁资料,仅就陆域而言几组不同方向正磁异常带似都 “切”在沿海磁异常条带上。磁异常条带反映了华南及邻区线性构造的轨迹,客观上显示了基底构造的轮廓。中国东南部航磁异常图像是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结果的记录。磁异常条带以北东向为主。其应力机制,显然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推挤有关。T磁异常轴向分布图示于图5。(浙江省物化院 1992年) 我国东南沿海浙闽粤三省从南至北,于上杭云霄一线与兴宁潮阳一线之间;祟安云霄与沙县蒲田之间以及金华温州和龙泉福鼎之间,形成三块北西向展布的杂乱正异常区块。这三块正异常区在航磁上延10km导数图上仍有清晰的反映。 在上述区块内重力局部异常也相应集中些。研究区内航磁异常的分布特征可概括为:NE成带SN成块的格局。与全国重力场有一定相似性。就背景场而言,测区西南广东一带较高,东北浙闽两省负异常分布明显增加。环状航磁异常大量分布则是闽浙地区的另一磁场特点。浙闽粤三省磁场大致可分为广东异常区与闽浙异常区。 广东省展现为100nT以下的微弱正磁场,其上叠加有NEEEW向排列的次级异常。福建省由北西至东南,正负相间展布着三组北东向的异常带。三条正异常带是:长汀建瓯异常带;平远温州异常带;潮安平潭异常带。浙闽粤东部地区航磁异常细分之航磁正异常区(带)有: 东山漳州正磁异常区 上杭大田北东向(正)磁异常带 福州浦田异常区 政和宁德北西向异常带 古田福安三沙异常带 温州丽水泰顺异常区 象山椒江异常区负磁异常区主要有: 龙岩德化闽清负磁异常区(三个负心) 龙川漳州异常区 惠州梅县异常区 东阳负异常区仅就与浙江有关的平远温州异常带简述如下:平远温州异常带:南端交会于定南(江西)焦苓(广东)东西向磁异常带。作北东向延伸,经龙岩、漳平、龙溪、福安,迄于温州。异常带平均宽50km,长逾600km。该带西南段(龙溪平远)异常呈平稳场,强度050nT,叠加的次级异常强度在100nT。东北段(龙溪温州)异常杂乱强度大。叠加的异常,磁场强度一般在200nT,福鼎北温州南局部异常极大值有的达到400 nT以上。该带中多处见元古代与古生代地层出露,如上杭南西、屏南市东部见晚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地层出露,漳平至大田一带分布有上泥盆统至中三叠统,福鼎附近有石炭纪地层出露。推测这条异常是古生代、元古代地层的反映。就目前资料和认识水平看,该带是筛选浙闽粤油气靶区的条带之一。 线性构造 浙闽粤重磁线性构造有北东、北西、北东东、东西、南北五组方向,共30条,多是隐伏断裂的反映(图6)。涉及浙江的主要有:象山南澳、青田南靖、余姚海丰、温州和平(广东)。图6 浙闽粤东部重磁推测断裂带及环状构造略图1-深断裂及编号;2-大断裂及编号;3-一般断裂(未编号);4-环状断裂及编号(张春林、朱苏浙 1992年)环形构造我国大陆东南部是中生代陆相火山岩重要的分布区,火山构造十分发育。在余姚海丰与象山长乐南澳深大断裂之间,分布着12个大型和巨型环状构造(直径多在70160km)和部分中小型环状构造(直径在50km)。显见火山岩盖层中的环形构造受基底区域性大断裂控制(图6及表4)。这些环型构造在重磁图土的反映都比较清楚,其位置与卫片解释结果大致相应,惟范围形态上略有差异。重磁反映的环状构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周边为重磁力低,中心为重磁同源的正异常。按其地质意义又可分为两个亚类即;A环体中心重磁同源的正异常,是代表古生代地层或变质基底分布区,周边由岩体产生的重力低组成环状。这类环体构造的实例有丽水环、漳平环、龙川环等。B环体中心重磁力高是代表中基性岩体的隆起区,地表常可见到复式岩体。这一类环体的代表以温州环为典型。 第二类周边为重磁力高,中心为重磁力低,或呈正负异常镶嵌状态,它们是负向火山构造的反映。研究区内多数环体属之。如括苍山环、宁德环、安溪环等。括苍山环代表了一个大型破火山构造,宁德环中心的永泰环则反映了一个构造火山洼地。(二)浙江省重力、航磁场特征(图7、图8)重力、航磁、化探资料展示的区域场面貌,是各个地质历史时期构造岩浆活动(包括侵人、火山喷发及变质作用)所共同导致的结果,间接地反应了我省地质构造的格局。各个大地构造单元内地质情况的差异,决定了各自独特的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场特征。虽然由于方法的原理不同,重力、航磁、化探反映的深度有深有浅。但对比我省物化探图件,很容易发现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的共同地质问题常有惊人的一致性。因此,利用这些区域物化探资料显示的信息,进一步确定基底构造,圈定火山机构和岩浆岩的分布,分析区域场与矿产分布的关系,既是成矿区划的基础,同时也将为我省基础地质的研究提供一些深部依据。 1. 浙江省重磁场特征 重力场特征全省重力场以负值为主,正异常分布范围很小,并呈“N”字形展布千杭州湾两岸和东部沿海及大陆边缘地区。布格异常的强度由北东往西南作阶梯状降低,从东向西重力高与重力低相间排列。负异常中心位于泰顺、庆元一带,极小值达-55毫伽。极大值分布在海宁、嘉兴附远(约+40伽毫伽)。省域范围内,南北重力差值近100毫伽。全省重力场明显分成五大块(图7)。浙西下扬子板块上重力场以正值或相对升高场为特征。浙东华夏微板块上分布的是强度较大的负异常。实测布格异常图上浅部构造反映清楚,可与省局研究所编的构造体系图对比。众所周加,重力异常是深部构造(主要指莫霍面的起伏)与地壳上部构造岩浆活动的综合反映。小范围(如百平方公里)的异常主要决定于盖层界面的变化。据密度标本统计结果。本省表层的密度界面主要有两个,一个在新生界与中生界之间,密度差0.22g/cm3。另一是中生界与古生界之间密度差0.10.22g/cm3。浙西北古生界内部二迭系到中石炭统与下伏地层(CS)之间还存在一个负的密度界面,密度差在0.1g/cm3。不同时代的岩浆岩以花岗岩的密度最为稳定,普遍在2.552.58g/cm3。可见变质岩残块和古生界地层的隆起、第四系覆盖下的中生代潜山将形成局部重力高,而中生代的局部凹陷与规模较大中酸性岩体则往往形成自行圈闭的重力低。根据重磁推断的浙闽粤东部中大型环形构造列于表4表4 浙闽粤东部重磁推断大型环形构造特征表编号直径(km)环形构造名称地 球 物 理 特 征H180象 山周围有象山港南、河头、椒江重力低、磁力低。周边局部异常为复式岩体和火山构造引起。环体可能反映花岗岩穹窿。H2120括苍山四周分布有仙居、椒江、温岭、温州重力高.航磁对应有斑点状正异常,环体中心为重磁负异常。地质定名为括苍山火山穹窿,物探定名为括苍山破火山口。H3140丽 水周边为一圈重力局部负异常,环体中心为重磁弱正异常,周围负异常由岩体引起,中心为变质岩分布区。H4120温 州环体内部为重磁同高的异常区。航磁极大值在400nT,重力异常极值6mgl。在矾山、平阳、温州分布有条剩余重力负异常,温州湾西岸重磁环状异常为大罗山破火山构造。整个环体可能为一中基性岩体与火山构造的反映.H5100泰 顺环体周边为一圈串珠状T“斑点状”正异常,西南半环强度多在100nT,北东半环多在200nT以上。周边重力为负异常,环体中心福鼎西侧有重磁同高的局部异常,可能由花岗闪长岩类引起。这个环体是文成、三门盆地与矾山等火山构遗的综合反映。H6140宁 德环体东南半环三都岛至连江为重力高,极大值8mgl,对应分市有较强的磁异常.极值300nT以上。推测其为闪长岩类反映。环体中心宁德附近为强度较弱的重力高,强度-2mgl,正磁异常明显,推测为花岗闪长岩的反映。西北半环为磁高重力低,应为中酸性杂岩体引起。宁德环是一复式环,中心又有屏南、罗源两个环形构造。宁德环代表了个由酸性中酸性可能还包括部分基性侵人体(加福宁湾闽江口一带的深部)共同组成的岩浆岩群。H7160戴云山环体周边分布一圈重磁同现的正异常。东南半环单个异常强度高,面积也较大,剩余重力异常值达6mgl。北西半环异常幅值低,单个异常规模也较小。环体中心表现重磁负异常,仅于永泰、戴云山峰北东,分布有两局部重力高,除永泰北东有火山岩磁场显示外,T异常总体呈负值,推断为T-Pz2地层引起。这个环体和中心的主体部分磁力低(内环永泰环)相当前人划分的永泰火山构造洼地.H8120漳 平沿环体周边分布一圈局部剩余重力负异常,环体中心分布六个大小不等的重力正异常,以分布在漳平文宾山一带的重力高规模最大。航磁在环体周边分布零碎的局部正异常。环体中心有一条宽40km的北东向带状异常穿过,局部极值达100nT左右。 环体北西、南东的负异常亦呈北东向展布。H9100安 溪周边为重力正异常,环体中心为重力负异常,航磁T异常在环体中心呈正负磁场镶嵌的面貌。H10110云 霄周边分布五个局部重力高。局部极大值达8mgl,环体中心在负异常背景土展布两个面积很小的正异常。云霄环航磁T异常零乱。环体中心尚分布有椭园形的南靖环。航磁极大值达200nT。H1170焦 岭周边由局部重力高组成,环体中心为重力低,上杭南西叠加一个小型重力高。航磁异常环体由100-200nT局部异常构成。环体中心呈磁力低,极小值-59nT。H12105龙 川周边分布有河源、揭西、五华、龙川重力高,环体中心为紫金重力低、航磁呈现微弱正磁异常。航磁特征大致以江绍断裂为界分为浙西、浙东两个磁场区。浙西磁场区在负背景场上展布着湖州千里岗、嘉兴建德、海盐兰溪、江山上虞几条北东向的正异常带。且在千里岗一带出现大面积的低缓正异常。浙东磁异常整体呈杂乱形态。又以温州建德一线为界分为两个磁场亚区:北东亚区(宁波临海一带)异常以正负跳跃变化剧烈为特征;西南亚区(丽水、龙泉、泰顺、平阳一带),面积较大的低缓正异常增多。此外,江山郭巨普陀一带之南存在一特殊航磁异常区,将在后文伤叙述。2. 区域重磁场分区航磁场的分布总的格局基本与重力场相呼应,其展布特征无论浙北、浙西,或是浙东部都对应良好(如浙东重力场显示的几个NE向阶梯,航磁亦有显示)。只是航磁更清楚的反映了燕山中晚期构造岩浆强强烈活动的面貌而已(图8)。其中两条燕山中晚期火山活动带(天目山杭川湾;遂昌宁海)和一个园饼状燕山晚期火山活动区(临安永嘉)在航磁图上展示得特别醒目,将在后面专门叙述。以实测重力异常为主,结合航磁资料,并参照滤去表层构造影响的滑动平均(1010km2)布格异常图,将全省重磁场分为6个区16个亚区(图9)。 浙西北异常区 皖浙边界异常区:(1)天目山莫干山亚区;(2)昌化柯桥顺溪亚区;(3)开化亚区; 浙北异常区:(1)嘉兴金山亚区;(2)余杭杭州亚区; 浙西异常区:(1)东阳诸暨亚区;(2)建德一金华亚区;(3)衢县常山亚区; 浙东异常区:(1)舟山亚区;(2)宁海象山亚区;(3)宁海嵊县亚区;(4)丽水临海亚区;(5)遂昌庆元亚区; 沿海异常区:(1)渔山列岛亚区;(2)台州湾亚区;(3)温州南麂山亚区就陆域范围而言,、异常区构成了我省的主体,尤其是浙东异常区(V)占到全省面积的一半以上。图9张春林、陈维君,1982年 (*等值线代表地壳厚度 单位:公里) 图9-1 浙江重力场分区示意图 (王兴鑫,1986年) 图9-2 浙江省航磁磁场分布略图(何宜治、何长友,1987)省内各异常分区的基本特征(1) 浙西北异常区()该区位子浙江西北角的长兴至牛头山附近,省内分布面积很小,约1600km2。重力场强度+10mgl左右,在4040km2滑动平均布格异常图上,呈一等轴状半封闭异常,开口端在太湖西侧江浙两省交界处。这一场区的地壳厚度约2930km,为一上地幔隆起区。本区航磁异常以平静负磁场为主,中部展布的一条近东西向正异常带,推测是隐伏岩体及白垩系火山岩的反映。该区为古生代三迭纪的凹陷带,构造线方向多为近EW向。大地构造分区属下扬子台褶带的范畴。 (2)皖浙边界异常区()该区位于吴兴、临安、建德、开化一线以西到皖浙省界的范围内。东部边界因受后期北东东向、北北东向构造岩浆活动迭加的影响,显得很不整齐。区内重力场值均为负值,走向NE,强度在-5-35毫伽,昌化开化一线以西负值更大一些。从北东至西南分布着三个明显的局部重力低,分别称为天目山莫干山亚区(1)、河桥一顺溪亚区(2)、开化亚区(3)。每个亚区内存在两个负心,负心的强度可达-30-35mgl。亚区之间皆为NEE或EW向的条带状重力高阻挡。东西向的重力高有一定的规模,如建德凸起长度达80km。初步认为这些凸起主要是古生代沉积加厚所致。那些封闭半封闭的重力低(位于天目山、莫干山、六亩山尖(昌化河桥镇东南)、学川、芙蓉山(衢县北面)、开化石耳山等地),都分别展布着燕山期或雪峰期的岩体,推断这些重力低主要是反映了三个大型的隐伏岩体。其次,尚与晚侏罗世火山洼地的分布有联系,例如天目山重力低。该区的重力场实质是安徽绩溪凹陷东缘的反映。地壳厚度在31km左右,为一地幔凹陷区。本区的航磁场,以一条贯穿全省宽窄不等的正异常链为主,从吴兴到马金全长270km。在昌化普陀断裂之北,该带磁场呈斑点状异常群,其南磁场转为平稳。临安西分水,新安江水库开化一带,分布有微弱的区域正磁场。局部异常一般都小于500nT,主要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角岩化的下古生界地层以及元古界上墅组地层有关。对应于局部重力低或者分布有片状低缓航磁异常,或在其周边的内侧附近,常出现众多的局部T异常,它们系岩体接触带磁黄铁矿化、磁铁矿化、角岩化的反映,是找矿重要标志之一。,同时这也从航磁的角度证实了几个重力低反映的岩浆室的存在。区域平缓正磁场则主要反映了磁性变质岩隆起的分布。 (3)浙北异常区()北抵江浙省界,南达昌化余姚一线,西界为湖州德清临安,东部以上虞江山断裂为界,面积约一万平方公里。该区重力异常皆为正值,是本省陆域范围内强度最大的地段,局部极大值可达40mgl(1010km2平均异常图上25mgl)该区另一特征是隆凹相间,布格异常呈NE、NEE和近东西向排列。航磁异常的特点是在负磁场背景上迭加有片状、团块状正磁场,规摸较大者与重力异常大体吻合。乌镇、嘉兴、嘉善、金山几个重力高为古生界隆起的反映;相应的航磁异常多由上迭在古生界隆起上的中生代火山岩引起。少数与元古界上墅组具磁性的浅变质中基性火山岩有关,如乌镇西栅、顾家桥异常。这些多已为钻井资料证实。区域负磁场是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反映,其周边孤峰状、线性异常则多与凹陷内白垩系中基性火山岩的存在有关。有些异常如赵家桥等由白垩系中次火山岩(安山玢岩)及个别喜山期玄武岩引起如海宁郭店。郭店负磁异常由反磁化的玄武岩引起。杭州嘉兴异常区,为一地幔隆起区,地壳厚度约29km以内,两个亚区的不同之处在于:嘉兴金山亚区物理场反映的构造线以东西向为主,余杭杭州亚区构造线以NE向为主。 (4)浙西异常区()该区位于杭州嘉兴异常区南侧。它的东缘被江山绍兴超岩石圈断裂围限,西迄杭州常山一线,北部宽西南窄。其范围大致与平均布格异常-10mgl的等值线相当,面积约15000km2。本区重力场以负背景场中的相对升高场为其显著特征,布格异常强度在-10+15mgl范围内。重力场面貌较为杂乱,不同走向的局部正负重力异常殊多。富阳上虞、桐庐诸暨方向等值线扭曲得特别厉害,由衢县往西南常山方向重力场变得平静。对应金衢盆地展现一个近东西向的椭园状异常。区内航磁异常以平静负磁场为主,只在奉贤衢县、上虞江山两条断裂带上出现了条带状正异常,并于漓渚、诸暨芙蓉山、浦江、兰溪北、桐庐、江山附近迭加一些杂乱的磁异常群。漓诸铁矿、闲林埠铜、铁、钼多金属旷、富阳岩体,航磁图上均有清晰的异常显示。浙西异常区,区域负磁场是古生代地层的反映,正异常条带系由沿断裂分布的磁性岩石引起,主要由中基性火山岩(安山玢岩、安山玄武岩、玄武岩等)产生。 不论4040km2的平均布格异常,或是上延10km的重力异常图,都可以看出从北东至西南方向存在四个隆凹相间的亚区。浙西异常区整体形态反映了一地幔鼻状隆起区。 (5)浙东异常区(V) 这一异常区总体走向N50E,重力场强度从西南庆元-55mgl至北东舟山方向逐步增高到+25mgl。其间存在非常明显的五个阶梯,反映了奉化庆元幔槽由西南向NE逐级翘起的趋势。这在平均异常图上反映得更加清楚。遂昌庆元亚区走向NWSE,重力等值线呈肾形,极小值-55mgl莫霍面深度3033km,均为全省之最。该亚区还可进一步划分出两个小区,遂昌龙泉凸起(V29)与庆无泰顺凹陷(V30)。区内分布着大小不等数量众多的燕山期岩体。本区航磁为平静磁场区。在负背景上,于遂昌西南云和龙泉分布有近东西向的升高场,强度一般在200nT以下,它与龙泉群等变质岩有关。局部异常为燕山期中酸性侵人岩(出露或隐伏的)引起。庆元亚区内,上侏罗统火山杂岩以裂隙式喷发为主。从磁场强度显著减弱,龙泉群等变质岩广泛零星出露看,推测火山岩的厚度不会很大。局部正磁异常与火山机构中的燕山中晚期安山岩、中酸性火山岩有关。 丽水临海亚区:该区平均重力场强度比庆元亚区高出一倍以上。进一步细分还可划为四个小区:丽水凸起V26,青田文成重力低V27,黄岩永嘉重力低,仙居凸起。丽水凸起(凹中之隆),面积近6000km2占丽水临海亚区一半的范围。场的升高可能是客观地反映整个亚区的上地幔埋深较庆元亚区抬升了一公里。青田文成重力低极小值-40mgl,认为是指出一个岩浆室的存在。区内航磁异常具典型的火山磁场特征,分属遂昌宁海杂乱异常带及临海永嘉园饼状异常区。嵊县宁海亚区重力场平均强度较之丽水临海亚区增强了15mgl友右。细分之,北部(上虞江山断裂与观城东阳断裂之间)为一个过渡区,重力场强度大于-10mgl,内有变质岩形成的局部重力高(如章镇等地)。南部有天台重力低及临海凸起。区内磁场正负交织呈现一片杂乱的图景。其中12、13属上虞义乌变化磁场区。这一磁场区甚为醒目,但形态很不规整,在区域正磁场的背景上,有一系列近于平行的北东向和北东东向的异常带。该区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夏褶皱带的北段,南侧被NEE向的遂昌象山断裂带所围限。西部在中生代火山岩覆盖下多处见到前泥盆系的变质基底,属地质上的陈蔡隆起,是该场区的主体部分。往东至沿海一带,燕山晚期以来的构造岩浆活动更为强烈,磁场强度相对减弱,但变化剧烈。在构造相交处常构成中心式火山喷发通道,形成一些孤岛状强异常。区内异常主要是磨石山群及下白垩统中酸性火山岩的反映。局部地段如诸暨芙蓉山一带磁异常,不但受火山构造的制约,且与零星分布的石英闪长岩、前震旦系变质岩有关。区内北西向分布的杭州宁海正异常条带反映了深大断裂带的分布。宁波一象山过渡区;重力场等值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与两侧的重力场轴向近于正交,并且布格异常在北东侧为正,南西侧转负,形成一个隔挡区。它是否秦岭造山带东南延伸的所在,值得注意。航磁异常比较杂乱,该区处于NW、EW、NNE向构造交汇部位,局部异常多呈EW向分布,但仍可看出其总体走向和布格异常一致。区内重力场似反映了一个地幔坡。该区以嵊泗庆元断裂为界,北西侧为前震旦系变质岩基底隆起区。航磁异常多与沿断裂构造分布的晚侏罗世白垩纪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及闪长岩类有关,个别为超基性岩体引起。南东侧为晚中生代断陷区,其中宁波盆地断陷幅度达3000余尺。区内呈片状分布的低缓异常,与盆地边部隐伏分布的白垩纪中基性火山岩及变质岩有关。盆地东侧磁异常多由晚侏罗世晚期环形火山沉陷构造中的中基性火山岩所引起。舟山亚区重力场等值线被+20毫伽的等值线所围限,内部场值降低,周围强度大,形成一个断陷的面貌,外形呈梯形。它既位于奉化庆元幔槽的走向延伸部位。又位干沿海正异常区的北端。该区地壳厚度约29km,比庆元一带升高了四公里.地质部航测909队在东海海域报告中称为“嵊泗大衢隆起”。地质构造分区相当“舟山断隆”。区内在大衢岛出露前震旦纪变质岩;广布燕山晚期钾长花岗岩,上构造层中有较多磨石山群大爽组及高坞组中酸性火山岩分布。 (6)沿海异常区()位于东福山泰顺断裂以东到海域东经12230目前重力资料已上图部分。粗略划了三个亚区,温州南麂山亚区;渔山列岛亚区;台州湾亚区。重力场除西南角平阳(凸起)附近为负值外,基本都为正值。极大值在南麂山东南侧55km处,达45mgl。在地质上属海西褶皱带的范畴。燕山中晚期火山活动相当发育。从近期区划实效着眼,我门只对大陆沿岸线至东福山泰顺大断裂之间的重力过渡区作较详细的划分,包括跨越舟山庆元异常区东界的几个小区在内总计19个小区,包括九个凸起,十个凹陷。在三门湾温州块段磁场正负变化剧烈,温州湾以南磁场显著增强。对应于重力的凸超、凹陷,斑点状的异常群组成环状分布,它们常是不同规模的燕山中晚期火山构造的反映,局部与火山穹窿构造相关。 3特殊的航磁异常区 天目山慈溪东西向异常带该带大致相当于地质部航测大队905队所划的余杭破碎带与天目山断裂所限的范围。其特点是在负磁场背景上星罗棋布着一些斑点状的正负局部异常,其总体排列近于东西向。间或有少量规模较大的异常出现。该带西段地表出露的中生代火山岩和燕山早期中酸性侵入岩均受EW及NE两组深断裂控制。后者多分布在火山岩盆地与下古生界地层交界处,接触带围岩蚀变强烈,有大量内生矿床(点)分布。岩体异常旁边的次级异常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如闲林埠铜钼铁矿。规模较大的磁异常与黄尖组中酸性火山岩有关,其次是燕山期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龙山东南有橄榄辉基岩引起的异常,可能属喜山期。这条航磁异常带的南部,重力异常的等值线明显呈东西向拉伸,是重力场分区的重要界线,它反映了昌化普陀深断裂的位置。 上饶象山正、负镶嵌异常带该带西起上饶,北东向普陀一带延伸,长度近450km,南北宽约60km,走向NEE。它反映了一条燕山晚期强烈的火山活动带,这一条异常带具有独特的磁场面貌:a北界以1040km长,磁场强度500r左右的狭长条带状异常呈雁行右行斜列。为以往称谓的J C3m、J d3m中酸性火山岩引起。具有裂隙中心式喷发的特征。b该带中心线在变化磁场背景上,又出现了近于等距、等轴状的强磁异常,如大莱、夏家畈、大皿、黄坦洋等异常。它们分别与产于火山沉积洼地中英安质晶屑凝灰岩,白垩纪盆地边部断裂构造附近火山通道相的晚侏罗世次火山岩、熔结凝灰岩,燕山晚期石英二长岩体有关。C该带南界以串珠状异常或较弱的正磁场镶边。亦反映了中心式活动的特征,如遂昌枫坪之间的石英斑岩引起的异常,永康柳城一带kC1m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及安山玢岩有关的磁异常。该活动带主要受NEE向的江山象山断裂,NE向的上虞江山断裂及近东西向的天台遂昌断裂联合控制,带内的白垩纪盆地及密集发育的火山机构总体呈NEE向展布。在大地构造上它横跨了华南褶皱系及东南沿海褶皱系二个一级构造单元。显示了晚期活动的特征。该带航磁背景场为负值。局部正异常呈等轴状、条带状或环状。这条独特的宏伟异常带的地质意义有4点:A代表了浙江白垩纪火山活动的磁场记录,反映了我省时代最新、规模最大的一个火山活动带。这条活动带对我省大型萤石矿田、金、银、铅、锌矿的富集形成提供了巨大的热源。以往地质上定的侏罗系地层可能应划为白垩纪。B 局部正异常是反映了近地表中心式,裂隙式火山活动等火山构造及岩体的分布;C 航磁区域负背景场表征该带内可能有沉积地层存在;D 江山象山港(F9)、遂昌天台(F10)两条断裂是这条宏伟异常带的南北界。北界江山象山断裂可能形成于白垩纪。推测其为浙东最晚一次推覆构造的前锋位置。 括苍山雁荡巨型环状异常区这个异常区的直径在140km左右,是浙江最大的一个环形异常,区内负背景场明显,斑点状的局部异常又组成了十多个环状异常群。局部正异常的强度一般在1000nT左右。异常的这种大环套小环的分布模式,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航磁异常区。就多数局部负异常而言,基本属正异常的伴生部分。该区在上延5km、10km的航磁图上均反映明显,且形成以临海为中心的负值区。区内火山机构发育。升高磁场与火山隆起构造相应(如仙居火山隆起构造)。环状异常反应了火山沉陷、火山构造洼地、火山沉积洼地。环状异常群周边上的局部异常直接与K2f英安质熔结凝灰岩、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K1c、N2玄武岩有关。与火山隆起中次一级火山构造有关的磁异常则多为J3mC、J3mD中的中酸性火山岩及次火山岩引起。磁异常的强度均较大,其分布受多组断裂构造交汇处控制。海门温岭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高尔夫球童培训知识课件
- 北京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趣味体态测试题及答案
- 安装预算考试题及答案
- 跆拳道裁判员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 精神问题测试题及答案
- 福田物业面试题及答案
- 探伤防护考试题及答案
- 幼教助理面试题及答案
- 岗位定级试题及答案
- 树木砍伐用工合同模板
- DB43T 1393-2018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验收标准
-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
- 医疗器械销售代表岗位招聘面试题及回答建议2025年
- 村庄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VTE防控管理相关制度(VTE患者管理与随访的相关管理制度)
- 小学班主任资料-家校联系本
- 2023年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阅读7篇
- 氧化铝制取全套教学教程整套课件全书电子教案
- 2024年资金分析师职业鉴定考试复习题库资料(浓缩500题)
- 项目部地震应急演练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