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结构张量的CT肺血管树增强.pdf_第1页
基于三维结构张量的CT肺血管树增强.pdf_第2页
基于三维结构张量的CT肺血管树增强.pdf_第3页
基于三维结构张量的CT肺血管树增强.pdf_第4页
基于三维结构张量的CT肺血管树增强.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 期 步蕊蕊 等 基于三维结构张量的C T 肺血管树增强 3 3 7 计n 用于图像角点检测 随后 B i g u n 1 等将其应用 在图像方向场和光流场的计算 Y o u 等n 通过使用基 于偏微分方程的各向异性扩散方法将结构张量的线 性滤波改成了非线性 提出两种不同的扩散张量构 建方法 边缘增强扩散 E d g e E n h a n c in g D i f f u s i o n E E D 和一致增强扩散 C o h e r e n c e E nha n c in g D iff u s io n C E D Me n d r ik 等 在前者基础上 将 E E D和 C E D通过连续转换开关进行结合 提出基于连续转 换 的混 合 扩 散 H y b r i d D i f f u s i o n w i th C o n t i n u o u s S w i t c h HD CS 目前 医学图像增强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视 网膜血管图像 脑部血管等造影图像上 对 C T 成像 的肺部血管增强研究较少 基于结构张量的图像增 强方法已成功应用于 C T下颌管n 和超声眼部图 像n 引 的增强 目前还未见应用在 C T 肺血管的增强 上 由于该方法是基于线形几何结构描述的 所以 比起经典的高斯滤波器 F r a n g i 滤波器及P M模型滤 波器等更适合血管图像的增强 本文根据C T 肺血 管树呈现管状结构的特点 提出用三维结构张量描 述肺血管树的几何结构 用结构张量的特征向量控 制扩散方向 用扩散张量的特征值控制特征方向上 的扩散量 达到肺血管增强的目的 用3 种扩散方法 E E D C E D和H D C S 分别对肺血管树进行增强实 验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 表 明基 于三维结构张量的扩散增强方法可 以有效地 增强肺血管树 不同扩散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增强 效果 基于三维结构张量的各向异性非线性扩散增强 方法包括3 个步骤 图1 第一步是用三维结构张量 描述 图像 结构 该结 构张量也 被称为 二次矩量 矩 阵 第二步是构建扩散张量 扩散张量特征值的选 择不同 扩散效果不同 重点介绍了3 种不同的扩散 增强方法 即针对边缘增强的E E D 线性纹理结构增 强 的 C E D及把 以上两种方法 结合起来 的 HD CS 最 后一步对由扩散张量和图像梯度组成的扩散方程进 行数值离散化 得到增强后图像 1 1三维结构张量 用甜 五 z t 0 表示C T 肺部序列图像 其 中 y 是像素坐标点 t 是扩散时间 三维结构张 量由图像梯度定义 表示局部区域的变化方向和沿 该方向的变化率 表达式为 水 V V u 1 式中 V 表示图像梯度 是标准方差为 P的高斯 Inp u t im a De s c rib e i ma g e b y s t ruc t u r e t e n s o r Ca l c u l a t e d i ff us i o n t e ns o r I N on lin ear an is trop y diff usi n I E E D l l C E D l H D C S R0 t a t i o n i n v a fi a n t d i ff u s i o n s c h e me O u tp u t im a g e 图1基于三维结构张量的扩散增强方法流程图 Fi g 1 W o r k f l ow o f d i ffus i o n e n ha nc e me n t me t h o d s b a s e d o n 3 D s t r u c t u r e t e n s o r EED Ed g e e n h a n c i n g d i ffu s i o n CED Co h e r e n c e e nh a n c i n g d i ff us i o n HDCS Hy br i d d i ff us i o n wi t l l c o n t i n u o us s wi t c h 3 D Th r e e d i me n s i o n a l 函数 是卷积算子 通过高斯卷积处理 J O T u 综合 了其它领域像素的信息 比梯度表示法更好地体现 方向信息和边缘信息 并且 V V 是一个 3 3 的 对称半正定矩阵 避免 了平滑梯度产生的消除效 应 对结构张量进行特征分析 0 0 T l u t t t 11 0 0 H 移 l 2 1 0 0 3 f f 式 2 中 特征向量 13 给出三维 图像 的局 部 方向信息 t U I3 其中 代表具体坐标值 用特征向量对应的特征值 z 来描述这些方 向上灰度变化的平均对 比度n C T 肺部血管树由不同粗细和长短的血管构成 血管的几何描述可以是不同直径和长度的管状结 构 如图2 c 对于血管这类管状的几何结构 指 向沿着血管变化的方向 即线性纹理的走向 此处的 灰度变化率最小 而 和 秽 彼此正交并且垂直于血 管表面 即指向梯度方向 此处的灰度变化率最大 综上所述 特征向量和特征值可以给出比梯度更丰 富的图像结构信息 更适用于检测图像的边缘等几 何结构 对图像进行方向估计和结构分析 1 2三维扩散张量 在过去几十年间 扩散滤波从高斯滤波发展为 各向异性非线性扩散滤波 扩散方程为 3 3 8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第3 3 卷 S 1 l c t l l r le Ei g e n v e c t o r Ei g e n v a l u e Uni f o r m l 2 3 0 0 a a r ea b P l a t e 1 2 3 0 c T lu b e 1 2 3 2 z 3 0 一 0 图2不同情况下结构张量特征向量与对应特征值的关系 Fi g 2 Re l a ti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e i g e n v e c t o r s a n d c o r r e s po n d i n g e i g e n v a l ue s o f s t r u c t ur e t e n s o r i n d i f f e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s d tu V D V 3 为图像 V 是散度算子 7 是图像 M 的梯度 a 是 扩散时间 t 内图像 的灰度变化率 D是一个 3 3 的扩散张量 控制整个扩散过程 定义如下 l 11 l 2 D 1 3 l D lD D D I 且D A 4 1 3 D2 3 D3 可见扩散张量和结构张量具有相 同的特征向 量 所以可以通过控制扩散张量的特征值 A A A 来控制特征向量上的扩散率 对于血管这类管状结构 可以通过减小 t 和 方向上的灰度变化率 A 和 A 来抑制垂直于血管表 面上的扩散 同时通过增加 方向上的灰度变化率 A 来增强沿血管走 向上的扩散 目前 已有多种特征 值的计算方法 比如直线拓展增强和平面拓展增 强n 以及 接下来介绍 的E E D C E D和 HD CS 3 种 扩散方法 I 2 1 E E D 当使用E E D 做扩散增强时 特征值定义为险 A 1 I v u l 0 1 e 坤 A A 1 其中 表示图像 u 经过核为 的高斯平滑 阈值参 数 C 3 3 1 4 8 8 n A 是平面结构对比参数 E E D 是各向异性扩散的碟状增强 在滤除均匀区域噪声 的同时增强碟状结构 如图2 b 所示 特征向量 13 指 向灰度变化最快的方向 即垂直于碟面方向 和 移 与 13 是彼此正交的 所以平行于碟面方向 为增强 碟状结构 需要在 和 方向上进行扩散 而 13 方 向的扩散主要依赖 于图像梯度平方 的大小 当 f 7 u I A 时 执行各向异性扩散 对 碟面进行增强 如图2 b 2 2 C E D 当使用 C E D做扩散增强时 特征值定义 如下 A A I 1 Iv u I 0 r A 1 一 1 一 oO e x p r 1mUl tiv l 0 一 其中 0 0 0 1 是经验值n A 是管状结构对比参 数 K 当检测到管状结构 如图2 c 时 值变大使 方向上的特征值增大 即沿着管状 结构走向的灰度变化率增大 使管状结构得到增强 同时 0 0 0 1 取较小值 保证 和 方向上的灰度 变化率较小 抑制梯度方向上的扩散 所以像血管树 这类具有一致性走向的管状结构图像适合用E E D方 法进行增强 当检测到球状结构 如图2 e 时 K 值 相应变小 所以 c 值 的大小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 扩散 1 2 3 H DCS 医学 图像结构复杂 包括不同形状 大 小和对比度的组织器官 E E D可以滤除图像噪声并 保护碟状结构 比如器官的边界 C E D可以对血管进 行扩散滤波 但是不能很好地滤除图像噪声 图2 d 所示情况是管状结构向球状结构的过渡 将E E D和 C E D相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这就推出了基于连续 转换的混合扩散H D C S 该扩散既可以平滑噪声又可 以增强血管结构 H D C S 的特征值是E E D和C E D扩 散张量特征值的线性结合 A 1 一 A A 7 式 7 中 是一个权重值 控制 E E D和 C E D之间的 连续转换 当 一 1 时 A 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