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刍,让“春风”又绿“语文岸”摘 要: 本文从剖析当前语文教学的误区,到著名学者于丹的读书心得,艺术大师林懋义的精妙阐述,将“反刍”引进语文教学。笔者在实践中,倡导素读,引领反刍,努力地让“绿色语文”唤醒语文教学的春天。关键词: 绿色语文 反刍 “说起来,我读书,读的数量不是最多、品质不是最精,但我读书的秘诀就是反刍。”于丹新课改已实施好多年,在新课程理念的浸润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再不乏味与沉闷,但是在异彩纷呈的背后我们却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浮躁与迷失:人文性有了,工具性却缺失了;综合课变多了,学科性却丢失了;课堂变得热闹了,语文味却变淡了。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走出了一个陷阱却又钻进了另一个死胡同:从浅尝辄止到肢解文本,从信马由缰的个性化解读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多元化解读在反反复复的厚此薄彼中彷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早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摈弃,但为数不少的老师却又无可奈何地选择了“中庸”之道。语文教学当真是“愈搞愈糊涂”?时下正流行绿色:绿色食品,绿色起居,绿色人际,绿色,“绿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在各行各业都倡导“绿色”的今天,那能不能来个“绿色语文”?一、牛吃草的启示反刍,原是生物学的名词,指牛、羊等动物在采食过程中,未经充分咀嚼,就匆匆将食物吞咽入瘤胃,在瘤胃内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和软化,再经过逆呕返回口腔,重新咀嚼并混入唾液,重新咽下。经过反复,粗食草料,变成可吸收的营养。牛羊进食尚能反刍,我们应当比牛羊更聪明,也应当学会“反刍”。反刍读书法是指在读书中对知识反复理解、消化和吸收的一种阅读方法。因央视百家讲坛而声名鹊起的学者于丹笑称自己的读书过程是“老牛吃草”:“有时间、年轻的时候把自己懂的、不懂的全部吞进去,当自己真正想到用的时候调出来。说起来,我读书,读的数量不是最多、品质不是最精,但我读书的秘诀就是反刍。”无独有偶,著名艺术大师林懋义在诗的反刍及其它中写道:“幼年读书,老师是不讲解的,像唱歌一样,跟着老师读,读到琅琅上口背口念过了关。随着年龄、经历的增长,时或有意无意中反刍,逐步嚼出味来,竟是一种享受”在这篇文章里,这位年迈的学者善意地点出了反刍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在文章的最后,又善意地提出了批评:“我想,课堂教学,何必急于求成。揠苗助长,一时安慰的是表面现象。”其实语文就是一个“长线工程”,是一个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细活”。牛吃草,能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启示呢?还得先从当今语文教学的误区谈起。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一)越俎代庖,揠苗助长由于传统文化“传道、授业、解惑”使然,恐怕要数中国的教师最“尽责”。对学生的学习可谓是“无微不至”。更由于应试教育的“如火如荼”,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达到所谓的知识点目标,抛却“酝酿”,拒绝“等待”,纷纷“越位”,揠苗助长。让我们走进一位三年级语文教师执教的揠苗助长的课堂:师:“学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生:“禾苗不能拔,拔了会死的。”师:“再往深处想一想,你再想想。”生:“”师等不及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急于求成,反而做不成事情,有时还会把事情弄糟。”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点,而让三年级的小学生说出含义深刻的寓意,实是教学的一大难点。禾苗长高、长大需要一个过程,要耐心一点,就像我们学生一样,不也是一天天慢慢长大的吗?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思索、探究,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剥夺了学生自由“生长”的权利,也是“揠苗助长”啊!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就是对语文的一种误读,甚至是一种伤害。(二)庖丁解牛,肢解文本苞丁解牛,技惊天下。时下,文本细读的“泛滥”,令不少语文教师效法庖丁,将文本视作“刀下的标本”。其中,器官的功能取代了机体的活力,局部的锐化消解了整体的丰富,个别的单调性肢解了完整的立体感。有的老师热衷于寻找破译文本的所谓“密码”,津津乐道于纯属巧合的“独家发现”。他们以机械化、程式化操作极其残忍地肢解美文,倾力于支离破碎的知识点,生生割裂了浑然天成的审美境界。很多美妙绝伦的文章只要经了他们的“砧板”,就全成了细碎的“肉末”,这些“肉末”,已完全没有了当初的“味道”,没有了“嚼头”,更没有了可供反刍的“原生态”。这是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课堂实录:生一:我最喜欢孔隙这一部分。师:你准备用哪种方式来交流?生:我准备用朗读的方法来交流。生交流。师:读了这部分你有什么感受?生:我感觉孔隙又窄又小。师:从哪可以看出孔隙很小呢?生: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课件:将此句划线)师:谁还有?生补充: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课件:划线)师:找得非常准确。你是通过读体会出孔隙又窄又小的特点。师:谁还想来交流这一部分?生二:我们组是以画图的方式来介绍这一部分的。(实物投影)大家看,我把由外洞进入内洞上面的石头画得这么低,是因为孔隙很窄小,高度大概只有从人的腹部到臀部的距离。船很小,只能并列躺着两个人。船两头都系着绳子,从内洞里拉动绳子,船就进来,再从外洞向外拉绳子,船就出去。多么有趣啊!我想这大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式吧!师马上带头鼓掌:你是通过画图来体会的。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孔隙的动画)请看。这两位游客上船了,刚才通过朗读、画图,我们知道了孔隙又窄又小。现在谁能把这一整段课文读一读?(出示此段的字)师:先自己练练。谁来试试?你来。(生读)师:他读得怎么样?生:读得不好。师:哪儿不好?你能把这儿读一读吗?(生读)读得很好。你再把这一段读一读。乍一看,文本是多么的“细读”呀,可冷静一想,孔隙的“又窄又小”是多么的一目了然!我想,课文读通了,读顺了,学生也就理解了,腾下宝贵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不是更好吗? “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学生读懂的过程,就是感悟体验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学生对语文的“悟读”越到位,语文教育教学的“绿色”含量就越高。(三)热衷“对话”,漠视“静思”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认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在思考这面超艳的旗帜下借助语言文字进行聚会的活动。”从这一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基于文本的阅读教学不应以“完成单篇文本的教学”为结束,而应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聚会。然而,有相当多的教师打着“对话”的旗号,热衷于教师、学生、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挤压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和空间。一堂课下来,读的少,聊的多;对话的多,想的少。这样的课堂,的确是热闹的,但热闹过后必然是思维的冷却。这是一节公开课的课堂:师:现在看黑板上三个人,我们首先来好好研究一下白骨精。课文中是怎么形容白骨精的?生:课文是这样形容白骨精的:白骨精专门残害百姓,诡计多端,善于变化。(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师:大家看这个词“诡计多端”,一齐读一遍(齐读“诡计多端”)师:这个“计”是指什么?生1:这个“计”是指计谋。生2:三十六计。师:原来白骨精也要先学三十六计,她才能吃唐僧肉。那诡计是指什么样的计谋?生1:很阴险。生2:很恶毒。生3:很欺诈。师:到课文中找一找,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用了哪些诡计?生1:变成各种人物,但被孙悟空看出来,为了赶跑孙悟空,挑拨孙悟空和唐僧之间的关系。生2:调虎离山之计。师:这虎是指谁呀?生2:孙悟空。生3:挑拨离间之计。师:解释一下。生3:使两个原本联结起来的同谋分裂,一个个攻破。师:挑拨谁与谁之间的关系?生3:挑拨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师:白骨精把这些计谋用在对付生:孙悟空和唐僧。师:对付好人身上,你说恶毒不恶毒?师:白骨精为什么变成村姑呀?为什么不变个壮小伙?生1:唐僧就不会起疑心。生2:为了迷惑唐僧。生3:白骨精用了美人计。生4:用了苦肉计。师:白骨精用了那么多阴险、狡诈的计谋,所以我们说她真是生:诡计多端。 对话很精彩,可精彩的背后能带给学生多少人文的沉淀,很值得我们深思。“羚羊挂角,无迹可寻”,阅读规范、对话技巧应当融入到我们的阅读意识中,成为我们内在的阅读品质,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是哗众取宠般的表面喧闹。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要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和空间。 三、反刍,让“春风”又绿“语文岸” (一)倡导素读,完成反刍前的原始积累牛吃草,首先是吃饱肚皮。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首要的是要有一定的阅读量。这里不得不提到“素读”,“素读”是日本人对我国古代私塾授课方式的定义:不追求理解的深刻,只是朗朗诵读,直至将所读内容烂熟于心,脱口而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陈琴老师,近几年来一直大力倡导“素读”,为流行于私塾时代的“素读”法赋予了新鲜的元素和内涵。陈琴老师认为“素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所读的书籍必须是经典文集,是足具“种子能量”的文字(卡尔维诺语);二是对诵读的内容不求深刻理解,但求熟读成诵;三是不求急功近利,但求储备充裕。因此,“素读”在技法上要求反复朗读响亮地、清晰地、字正腔圆地读;目标上追求大量积累经典文字,力求完整地、熟练地记诵。厚积薄发,笔者是这样指导学生完成反刍前的积累的:课本上的每篇经典课文,必须提前两天背上;课外通读爱的教育、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上下五千年、昆虫记等古今中外近30本名著。这些具有 “种子”力量的经典作品,一旦扎根于学生心底记忆的土壤,假以时日,恰逢温和的阳光、温润的雨露,能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吗? (二)回归简单,让反刍“嚼”得“津津有味” “在我看来,现在的问题,至少以白话课文而论,不是讲得太少,而是讲得太多。”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对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讲解,见解独到。 现在的课堂,教师或适应于考试,或作秀于公开课,将课文逐段肢解,“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的现象十分严重,以致本来容易理解的课文,学生反而不理解了,把学生的“胃口”倒了。这种趋势愈演愈烈,笔者很是担忧。让“简单”回归简单,在笔者的课堂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做了大胆的尝试。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时,由于我班学生都已熟读了西游记,完成了反刍必需的原始积累,我只简单地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1)故事会,比比谁讲的“三打白骨精”最好听,最吸引人。在这个环节里,笔者让全班四个组通过自己的方式各推荐一名选手,选手们轮流上台讲,全班同学根据选手的神态、动作、语句、感染力等方面打分,评出最优。(2)课本剧,让经典的场景再现。每个学生必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细细揣摩角色的心理、动作、语言。(3)讨论会,原著里的“三打白骨精”近3000字,课文只有几百字,你能说出其中的奥妙吗?笔者设计的三个环节,实现了“简单”的回归,整篇课文的教学,几乎没有讲解。是啊,西游记,早已扎根于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土壤;三打白骨精,早已流淌于龙的血脉。教师的三言两语,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三个环节走完,学生岂止“反刍”了一回,个个是“嚼”得“津津有味”。诚然,语文教学的改革非一蹴而就。但是,语文教学呼唤返璞归真,不加雕饰。倡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理想的风筝读后感700字(7篇)
- 企业人才储备及发展路径规划工具
- 纪检业务实战培训课件
- 五子棋争霸赛250字12篇
- 2025年日语能力测试N1级词汇语法强化训练试卷
- 乡村集体经济合作管理合同
- 2025年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社会工作评估实务(中级)试卷
- 宁德三年级数学试卷
- 鄱阳二中数学试卷
- 邳州初中考数学试卷
- 质量信得过班组申报材料
- 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化验检测及临床意义
- 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治-2
- 酒店客房样板间装修验收记录表
- 2024高钾血症急诊处理专家共识要点
- 2024年高级统计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酒店行业前台接待礼仪与形象管理培训
- 体育开学第一课课件
- 失语症筛查评定表
- 浙江云格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年产6万台车载压缩机冰箱及制冰机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高考英语词汇词形转换之动词变名词清单(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