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866实验教学教案20080504修改.doc_第1页
XC866实验教学教案20080504修改.doc_第2页
XC866实验教学教案20080504修改.doc_第3页
XC866实验教学教案20080504修改.doc_第4页
XC866实验教学教案20080504修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 自动化工程 学院实验教学教案汇总(实验)课程名称 XC866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实验一 认识实验平台一开发板介绍本实验平台由两块实验板构成。其中蓝色的一块为英飞凌公司提供,称为开发板1,如图11所示。图11 开发板1在该开发的正中央是XC866单片机,左下角是扩展的由P3口控制的8位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由一片74LS244驱动。在发光二极管的正下方紧挨着的是一个跳线,其控制着74LS244的使能与否。当跳线短接时,P3口的状态可以通过8个LED的亮灭来进行表示。板子下端有两个串口,用于程序的下载和串行通信使用。板子的右下角是电源输入端子,由外部的9V变压器的输入经过板子上的芯片进行电压转换,产生单片机所需要的5V及3.3V电压。蓝色的复位按钮位于电源端子右上角。每次按下该按钮将使单片机复位。板子右边是标号为OCDS的JTAG插座,仿真器通过它和单片机进行连接,可以实现程序的下载和在线调试。在使用串口进行程序的写入时,J2跳线开关的下面两位需要短接,写入完毕需将其断开。XC866的所有I/O口及电源端口都通过引脚引出,便于开发者根据需要进行连接使用。绿色的一块称为开发板2,为自主开发的电路板。两块电路板通过一个带状扁平电缆连接。开发板2上主要有一下5个单元:电源模块(LM7805)、44按键(ZLG7290)、液晶显示模块、温度传感器LM35、简易信号发生器单元(DAC0832),外部还有一个用于实验一的灯条,用白色灯管封装。二开发软件环境本实验利用Keil vision3 作为软件开发环境。该开发环境功能强大,代码编译效率高,可支持多种器件并支持软件仿真及在线调试等功能。双击桌面上的Keil图标,打开软件界面如下图所示:点开上端的Project下拉菜单,选中其中的New Project选项来建立一个新的工程项目。此时会弹出对话框来提示用户输入新项目的名称及保存目录。填写完毕后选择OK,软件会显示一系列的公司的产品型号供用户选择。选中本项目所使用的单片机型号:Infineon 公司的XC866单片机,点击OK,新项目建立并保存到指定地点,然后自动打开一个空白的项目界面。器件的选择也可以在以后来进行修改,可通过ProjectSelect device for target来进行设置。在空白的项目界面中,选择FileNew ,则自动生成一个空白的页面,在该页面中可以进行程序的输入。如果使用的是C语言,则需要以 .C为后缀保存该文件;如果使用汇编语言编程,文件的后缀应为.asm。编写完毕并保存过后的文件如果要被当前工程所使用,必须将其包含进来,步骤如下:在Group名上点击右键,在弹出的选项列表中选择Add Files to Group,则刚刚编辑的文件出现在Group下面。这时可以对该程序进行编译、链接并生成可执行代码。对整个编程环境的设置可以通过在Target上单击右键,选择Options for target来进行修改,在弹出的页面中包含着所有和该工程有关的设置项。为了生成可写入Flash的十六进制代码,需要在OUTPUT选项里选中Creat HEX Files选项。经过编译和链接后,项目文件夹中会出现以HEX为后缀的可执行文件。对新编写的程序进行编译后,相关信息会显示在窗口下端的消息栏内。如果程序有误则需要返回开始步骤进行修改,直到提示没有错误为止。编译好的程序可以通过串口写入到单片机内部,过程如下:1 将串口线和计算机及单片机的串口连接起来。2 将开发板1上J2下端的两个跳线头短接,双击打开桌面上的Infineon Memtools 4软件,出现操作界面。3 点击界面下端的connect按钮进行连接,成功后可进行FLASH存储器的擦除、写入等操作。4 选择左端的Open File按钮 ,在选择框中找到所生成的后缀为HEX的文件,点击界面右端的Program按钮,文件被写入到Flash中。5 选择Disconnect断开串口的连接,将J2的跳线断开,按下复位按钮,可以观察程序运行情况,根据显示情况对程序进行相应的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实验二 光彩工程LED显示一、实验目的:1、掌握串口方式0的原理及使用方法。2、掌握8位移位寄存器4094的结构及使用方法。3、了解霓虹灯的变化原理。4、通过程序的修改,改变灯光显示的颜色、频率、方向等。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利用单片机的I/O口模拟串口的方式0的工作原理。三片移位寄存器4049顺次级联,构成了24位的移位寄存器。由单片机的P0.3、P0.4和P0.5做为时钟信号、移位输出端和锁存信号。当时钟的上升沿到来时,将数据线上的值输入移位寄存器的最低位,高次位依次向上移动。每个发光点都由红、绿、蓝三个发光二极管组成,每个发光二极管都由移位寄存器的一位来进行控制,因此可以混合出8种不同的颜色,使其连续不断的显示则可以实现霓虹灯的显示效果。其连接原理图如图21所示。4094(1)3*8 24 个发光二极管4094(3)4094(2)866单片机I/O 口图21 移位寄存器原理图由于发光二极管需要较大的工作电流,所以在输出端采用NPN三极管9013进行驱动,保证发光二极管的可靠工作。移位寄存器的输出脚接到NPN三极管的基极端。当输出为高电平时,三极管导通,电流流过发光二极管使其发光。单个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如图22所示。图22 驱动电路通过向移位寄存器不断写入显示值,控制霓虹灯进行有规律地显示。三实验步骤1、连接好电源线,用串口线把XC866开发板和计算机的串口相连。2、把霓虹灯条的五针排线连接到实验板的Interface连接端子上。2、打开Keil vision3开发环境。3、编写程序并修改,编译链接,生成HEX文件。4、打开Memtools4软件,将HEX文件下载到单片机中。5、将J6断开,并按下XC866开发板上的复位按钮,观察灯条上的显示情况。6、根据显示情况对程序进行修改,使灯光能够往左移、往右移,能显示红、绿、蓝及其混出的各种颜色,修改程序,改变灯光显示的频率。四参考程序本实验程序由系统初始化子程序、延时子程序、显示子程序组成。系统初始化子程序完成定时器0、P0口的初始化,延时子程序采用定时器0。显示子程序采用P0口模拟4094时序,P0_4模拟4094的DATA口,P0_5模拟4094 CLK时钟,P0_3模拟4094的STR锁存信号。在866单片机数据存储区开辟8个地址空间,每个字节的低三位对应三个发光二极管。改变这8个地址空间的数据,再把数据移位到4094的并行输出口上,即可达到控制发光二极管的目的。下面为详细的显示子程序说明:display_clr:存放显示数据的缓冲区, num为数据缓冲区长度。void display(ubyte display_clr,ubyte num) ubyte i,j,k,m; for(i=num-1,j=0;jnum;i-,j+) /送8个数,从最后一个到第一个送 k=display_clri; for(m=0;m1; /循环三次 P0_3=1;P0_3=0; /产生下降沿锁存信号(4094 STR) 详细的实验程序清单如下:#include MAIN.H#include IO.H/函数声明void display(ubyte display_clr,ubyte num);void device_init(void);void delay(ubyte t);void qisetiao( void);void qisezhui(void);void lbzj(void)void zjlb(void)void qhzhui (void);bool time_flag=0;void main() ubyte store_clr8;/存放显示数据的数组 ubyte a,b,c,d; device_init();/定时器0、P0口初始化 while(1)void qisetiao( void);void qisezhui(void);void lbzj(void)void zjlb(void)void qhzhui (void);void device_init(void) SYSCON0=SYSCON0&0xfe; PORT_PAGE=0x00; / 0 页 P0_DIR=0xFF; / 输出 P0_DATA=0x00; SFR_PAGE(_pp1, noSST); / 1页 P0_PUDSEL=0xff; / 配置上拉下拉寄存器 P0_PUDEN=0x00; SFR_PAGE(_pp2, noSST); /配置为GPIO P0_ALTSEL0=0x00; P0_ALTSEL1=0x00; SFR_PAGE(_pp3, noSST); /一般输出 P0_OD=0x00; SFR_PAGE(_pp0, noSST); /操作口地址模拟4094时序 TMOD=0x01; /定时器0,初始化 TL0=0x01; TH0=0x01; EA=1;/开中断,开定时器0中断 ET0=1; TR0=1;void delay(ubyte t)/延时子函数 ubyte i; i=0; while(it) while(time_flag=0); time_flag=0; i+;void time0_service(void) interrupt 1/定时器0中断服务程序 time_flag=1; TL0=0x01; TH0=0x01; void display(ubyte display_clr,ubyte num)/显示子程序 ubyte i,j,k,m; for(i=num-1,j=0;jnum;i-,j+) /送8个数,从最后一个到第一个送 k=display_clri; for(m=0;m1; /循环三次 P0_3=1;P0_3=0; /产生下降沿锁存信号(4094 STR) void qisetiao( void)for(b=0;b8;b+) /七色跳变 for(a=0;a8;a+) /存显示数据store_clra=b; display(store_clr,8); /调用显示函数 delay(50);/调用延时函数 void qisezhui(void)for(b=0;b8;b+) /七色追光 for(a=0;a8;a+) store_clra=b; /存显示数据 display(store_clr,8); /调用显示函数 delay(10);/调用延时函数 void lbzj(void)for(b=0;b8;b+) /两边往中间 for(a=0;a8;a+) store_clra=b;/存显示数据 store_clr7-a=b; display(store_clr,8); /调用显示函数 delay(10);/调用延时函数 void zjlb(void)for(b=0;b8;b+) for(a=0;a8;a+)/两边往中间 store_clra=b;/存显示数据 store_clr7-a=b; display(store_clr,8); /调用显示函数 delay(20);/调用延时函数 b+;/改变颜色 for(a=4,d=3;a8;a+,d-)/中间往两边 store_clra=b;/存显示数据 store_clrd=b; display(store_clr,8); /调用显示函数 delay(10);/调用延时函数 void qhzhui (void)for(b=0;b8;b+) for(a=0;a8;a+)/追过去 store_clra=b; /存显示数据 display(store_clr,8); /调用显示函数 delay(10);/调用延时函数 b+;/改变颜色 for(a=7,d=0;d8;a-,d+)/追回来 store_clra=b; /存显示数据 display(store_clr,8); /调用显示函数 delay(10);/调用延时函数 五实验报告要求:1写出霓虹灯显示的原理2修改例程中的相应代码,改变灯光显示的颜色、方向及频率。通过灯条观察实际结果。3编写自己设计霓虹灯显示程序,根据自己预先设定的规律控制霓虹灯的显示,观察并给出显示结果。实验三 液晶显示一实验目的掌握利用液晶屏进行字符显示的原理及方法,通过实验能够自如地在液晶屏上的任何位置显示需要的内容。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中所使用的液晶屏是12864点阵的显示屏,自带汉字库,可以显示几千个汉字、符号及图形。其各引脚的功能如表3-1所示。表3-1 SG12864液晶屏引脚说明该液晶屏有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两种方式,当使用并行数据传输模式时,需要将PSB引脚接高电平。本实验中采用的是并行的传输方式。其中DB0DB7双向传送数据或指令,利用RS、R/W、及E三个信号对数据及指令的传送、读取来控制。其写显示数据的时序图如图31所示:图31 写资料时序图其中RS为高电平表示读写的是指令,低电平为数据; R/W为高电平表示读操作,低电平表示写操作;E信号为芯片使能端,可以通过其下降沿将数据写入或读出。将需要显示的数据传送到SG12864显示存储器内,根据写入显存的地址显示在液晶屏的响应位置上。液晶屏的控制指令如表32所示。本实验中,利用XC866的P3口做为液晶显示屏的数据接口;利用P1口的P1.5做为RS控制信号线、P1.6做为RW控制信号线;P1.7做为E信号线来实现对液晶屏存储器的写入控制。在显示内容前需要先对12864进行初始化设置:对12864写入初始化指令:令RS为低电平表示数据线上出现的是指令,R/W信号为低电平表示需要进行的是写操作,然后从P3口输出指令到数据线上,由E信号的下降沿将数据打入到液晶屏的显存中。初始化完毕后,可以向显存中写入需要显示的字符内容。此时,需要将RS信号线拉高,其他的操作和写指令相同,只是这时P3口上出现的是数据信号而已。表32 液晶屏控制指令三实验步骤:1设置P1口和P3口的输入输出属性。2对SG12864进行初始化。3输入需显示的内容,并在液晶屏上观察结果。四参考程序液晶显示子程序:SFR_PAGE(_pp1, noSST); / switch to page 1 P1_PUDEN = 0x1F; / load pullup/pulldown enable registerSFR_PAGE(_pp0, noSST); / switch to page 0 P1_DIR = 0xE0; / load direction registerSFR_PAGE(_pp1, noSST); / switch to page 1 P3_PUDSEL = 0xBF; / load pullup/pulldown select register P3_PUDEN = 0x00; / load pullup/pulldown enable registerSFR_PAGE(_pp0, noSST); / switch to page 0 P3_DIR = 0xFF; / load direction registerint i,j;ubyte cmd,zht,disdata;ubyte zifu1=自动化工程学院;ubyte zifu2=英飞凌单片机实验;ubyte zifu3= ;ubyte zifu4= ;写指令子程序:writecommand(ubyte cmd)P1_5=0;P1_6=0;P3_DATA=cmd;/输出要显示的内容。P1_7=1;delay();P1_7=0;/E的下降沿将数据打入寄存器中。写数据子程序:writedata(ubyte disdata)P1_5=1;P1_6=0;P3_DATA=disdata;/输出要显示的内容。P1_7=1;delay();P1_7=0;/E的下降沿将数据打入寄存器中。显示内容子程序: writecommand(0x30);/选择8位操作界面,基本指令集 delay(); writecommand(0x0E); /整体显示打开,游标不反白显示 delay(); writecommand(0x02);/DDRAM的位置计数器清零,游标回到起点 delay();writecommand(0x06);/位置计数器增模式 delay();writecommand(0x01);/地址计数器归零 delay(); writecommand(0x80); delay(); for(n=0;n=13;n+) writedata(zifu1n);/顺次显示半宽字型符号。 delay();/重复5次 writecommand(0x90); delay(); for(n=0;n=15;n+) writedata(zifu2n);/顺次显示半宽字型符号。 delay();/重复5次 writecommand(0x88); delay(); for(n=0;n=5;n+) writedata(zifu3n);/顺次显示半宽字型符号。 delay();/重复5次 writecommand(0x8D); delay();for(n=0;n=5;n+) writedata(zifu4n);/顺次显示半宽字型符号。 delay();/重复5次 / USER CODE END五实验报告要求1简述液晶屏SG12864的显示原理及操作步骤2编写程序,在液晶屏的第一行显示“英飞凌单片机实验”,在第二行显示学生姓名、学号,第三行显示年、月、日。3给出实验体会。实验四 键盘扫描一实验目的了解I2C总线协议的内容、了解ZLG7290的工作原理、掌握利用单片机I/O口进行协议模仿的方法、掌握I/O口设置方法、理解键盘扫描的其他方式。二实验原理ZLG7290ZLG7290 是专用的数码管显示驱动及键盘扫描管理芯片。能够直接驱动8 位共阴式数码管(或64 只独立的LED),同时还可以扫描管理多达64 只按键。其中有8 只按键还可以作为功能键使用,就像电脑键盘上的Ctrl、Shift、Alt 键一样。另外ZLG7290B 内部还设置有连击计数器,能够使某键按下后不松手而连续有效。采用I2C 总线方式,与微控制器的接口仅需两根信号线。该芯片为工业级芯片,抗干扰能力强,在工业测控中已有大量应用。其引脚图如图41所示,引脚说明如图42所示。图41 ZLG7290引脚图引脚中:SASF和DIG0DIG5连接键盘的行和列,ZLG7290定期对键盘进行扫描。当有按键按下时,在INT引脚产生低电平的中断信号,提示控制器件读取键值。按下的键值保存在其键值寄存器中,需要单片机通过I2C总线读取。由于其最大可连接的按键数为88,而本实验只使用了44的键盘,因此其行线和列线各使用了4根。RC积分电路用来提供上电时的复位信号,其低电平持续时间图42 ZLG7290引脚说明应大于4.7ms。7290的典型应用如图43所示:图43 ZLG7290典型应用电路图I2C总线是较常用的串行互联总线。它使用两根信号线:SCL和SDA进行设备的互联通信。其协议规定如下:当SCLK信号线为高电平时,SDA的下降沿标志着一次传送的开始;当SCLK信号线为高电平时,SDA的上升沿标志着一次传送的结束。因此,SDA信号只能在SCLK的低电平期间才能变化。在SCLK信号的上升沿,SDA线的信号被锁存。当一个字节的数据传输完毕后,需要由接收方提供一个低电平的ACK信号。由于I2C总线上可以挂多个设备,因此每个I2C设备都有自己的地址码。7290的地址码为70H。开始一次传送时,先传送地址信息,然后再传送数据信息。一个完整的I2C传输波形如图44所示:图44 I2C总线时序图由于XC866单片机没有I2C功能,因此利用其通用I/O口来模拟I2C协议。利用P0.0做为SCL,P0.1做为SDA,P0.2作为INT信号。三实验步骤1、按下按键,观察7290各引脚的状态改变。2、利用示波器观察I2C总线的协议格式。3、通过修改程序,改变液晶屏上显示的内容。4、利用ZLG7290的指令译码方式编写程序,完成对键盘的扫描。四参考程序1I2C启动子程序:sbit SDA=P0_DATA1; /*模拟I2C数据传送位*/sbit SCL=P0_DATA0; /*模拟I2C时钟控制位*/void Start_I2c() SFR_PAGE(_pp0, noSST); / switch to page 0 P0_DIR = 0x03; SDA=1; /*发送起始条件的数据信号*/ delay5us(); SCL=1; /*起始条件建立时间大于4.7us,延时*/ delay5us(); SDA=0; /*发送起始信号*/ delay5us(); /* 起始条件锁定时间大于4s*/ SCL=0; /*钳住I2C总线,准备发送或接收数据 */ delay5us();2I2C传送字节数据子程序void SendByte(uchar c) uchar BitCnt; SFR_PAGE(_pp0, noSST); / switch to page 0 P0_DIR = 0x03; for(BitCnt=0;BitCnt8;BitCnt+) /*要传送的数据长度为8位*/ if(cBitCnt)&0x80)SDA=1; /*判断发送位*/ else SDA=0; delay5us(); SCL=1; /*置时钟线为高,通知被控器开始接收数据位*/ delay5us(); SCL=0; delay5us(); SDA=1; /*8位发送完后释放数据线,准备接收应答位*/ delay5us(); SFR_PAGE(_pp0, noSST); / switch to page 0 P0_DIR = 0x01; SCL=1; delay5us(); if(SDA=1)ack=0; else ack=1; /*判断是否接收到应答信号*/ SCL=0; delay5us();3显示按键程序:参考第三章液晶显示部分内容。五实验报告要求1、按下按键,观察7290各引脚的状态改变。2、利用示波器观察I2C总线的协议格式。3、通过修改程序,改变液晶屏上显示的内容。4、利用ZLG7290的指令译码方式编写程序,完成对键盘的扫描。5、简述键盘扫描的其他常用方式。实验五 AD转换器的应用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XC866单片机中AD转换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温度的计算方法。二实验原理XC866单片机内部自带有10位的AD转换器。XC866开发板上的LM35温度传感器可以将温度信息转换成为电压信号,AD转换器采集该电压信号并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电压关系,经过运算得到温度值,并在液晶屏上显示。LM35是集成的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其输出电压和环境温度的关系为: Vout0mv10.0mv/度利用此关系式可以通过采集其输出电压来获得温度值。XC866内部的ADC 模块的功能包括: 带有各自独立寄存器的两个不同的(串行或者并行)转换请求源。请求源用来触发由外部事件(与PWM信号同步)、序列方案等引起的转换。 仲裁器规则的扫描请求源,以确定下次对优先级最高的通道进行转换。每个请求源的优先级可单独编程设定,从而具有高度灵活性,可覆盖期望的应用领域。 八路通道中每路的控制寄存器定义了每种模拟输入的行为(例如中断行为,结果寄存器指针,通道级别指针,等)。 输入综合控制寄存器给出总的通道控制信息(采样时间)。 四个结果寄存器(并非每路模拟输入通道对应一个结果寄存器)用来保存转换结果并控制数据压缩。 转换结果的抽取阶段,将新的转换值累加到目标结果寄存器所保存的转换结果上,从而即使CPU 低频工作,仍可快速、连续进行转换而且没有数据损失的危险。AD转换器结构如图51所示。图51 AD转换器结构框图三实验步骤1、根据电路板的连接方式,编写AD转换的程序,并用下载工具写入到单片机中。2、调试显示程序,使液晶屏能正常显示数据。3、根据显示的结果调试数据采集部分程序,使采集到的值和现实环境温度相符。4、改变环境的温度值,观察液晶显示屏上温度值的变化趋势是否正常,检查温度值是否和实际值符合。四参考例程AD转换器初始化程序:SFR_PAGE(_ad0, noSST); / switch to page 0 ADC_GLOBCTR = 0x70; / load global control registerADC_PRAR = 0x94; / load Priority and Arbitration register SFR_PAGE(_ad1, noSST); / switch to page 1ADC_QMR0 = 0x00; / load queue mode registerADC_CRMR1 = 0x01; / load conversion request mode register 1 SFR_PAGE(_ad0, noSST); / switch to page 0 ADC_GLOBCTR |= 0x80; / turn on Analog part开始采集子程序:void ADC_vStartParReqChNum(ubyte ubChannelNum) SFR_PAGE(_ad6, SST1); / switch to page 6 ADC_CRPR1 |= ubChannelNum ; / requested channel number SFR_PAGE(_ad0, RST1); / restore the old ADC page / End of function ADC_vStartParReqChNum获得结果子程序:uword ADC_uwGetResultData0(void) uword uwResult = 0; SFR_PAGE(_ad2, SST1); / switch to page 2 if ( ADC_RESR0L & 0x10 ) / if Result Register0 contains valid data uwResult = ADC_RESR0H; / 8-bit resolution (without accumulation) SFR_PAGE(_ad0, RST1); / restore the old ADC page return(uwResult); / End of function ADC_uwGetResultData0五实验报告要求:1改变环境温度,观察输出温度值是否正确。2画出温度电压关系图,看是否和LM35的温度电压公式相符。3读例程,对程序进行解释。实验六 简易信号发生器一实验目的掌握XC866单片机P3口的使用方法,掌握DDS信号源的原理及实现方法,了解DAC0832芯片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DDS信号源的原理是:将需要产生的信号的波形在时间上进行离散化,以获取其幅度值,经过量化后保存在单片机内部存储器中。当需要产生该信号时,按照不同的速率将通过XC866的P3口将幅度信息输出到开发板上的DA转换芯片DAC0832,经过转换产生需要的模拟波形。改变波形的数据就可以改变产生波形的类型。DAC0832是8位的DA转换器,其结构如图61所示:图61 DAC0832结构图由于其输出电流和输入值成正比,因此需要在其后端接一运放,将电流输出转换为电压输出。DAC0832芯片内部集成有反馈电阻,因此只需要将运放的输出端连接到其RFB端即可。其连接图如图62所示。图62 IV转换电路图XC866的P3口是其唯一一个双向的I/O口,其结构如图63所示。图63 P3口结构图在使用其之前需要对其I/O方向及上拉下拉设置进行选择。本实验的例程给出了产生正弦波的程序,可以修改波形数据来产生需要的任意的波形。三实验步骤1、打开例程,通读程序并了解DDS产生信号的原理。2、将程序写入单片机,并运行,观察DAC0832所产生的正弦波。3、修改程序以改变该正弦信号的频率。4、修改程序,改变产生信号的初始相位。5、编写产生三角波的程序,并观察信号波形是否达到预期效果。6、编写产生方波的程序,考虑是否还有别的产生方式。7、产生自己想要产生的任意波形。四例程正弦波产生程序:void main(void) int i;ubyte pdata a= 0x80,0x83,0x86,0x89,0x8D,0x90,0x93,0x96, 0x99,0x9C,0x9F,0xA2,0xA5,0xA8,0xAB,0xAE, 0xB1,0xB4,0xB7,0xBA,0xBC,0xBF,0xC2,0xC5, 0xC7,0xCA,0xCC,0xCF,0xD1,0xD4,0xD6,0xD8, 0xDA,0xDD,0xDF,0xE1,0xE3,0xE5,0xE7,0xE9, 0xEA,0xEC,0xEE,0xEF,0xF1,0xF2,0xF4,0xF5, 0xF6,0xF7,0xF8,0xF9,0xFA,0xFB,0xFC,0xFD, 0xFD,0xFE,0xFF,0xFF,0xFF,0xFF,0xFF,0xFF, 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E,0xFD, 0xFD,0xFC,0xFB,0xFA,0xF9,0xF8,0xF7,0xF6, 0xF5,0xF4,0xF2,0xF1,0xEF,0xEE,0xEC,0xEA, 0xE9,0xE7,0xE5,0xE3,0xE1,0xDE,0xDD,0xDA, 0xD8,0xD6,0xD4,0xD1,0xCF,0xCC,0xCA,0xC7, 0xC5,0xC2,0xBF,0xBC,0xBA,0xB7,0xB4,0xB1, 0xAE,0xAB,0xA8,0xA5,0xA2,0x9F,0x9C,0x99, 0x96,0x93,0x90,0x8D,0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