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7孔孟论学习学案北师大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7孔孟论学习学案北师大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7孔孟论学习学案北师大版.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7孔孟论学习学案北师大版- 1 -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论语(ln)不亦说乎(yu)学而不思则罔(wn) 思而不学则殆(di)不悱不发(fi) 举一隅(y)奕之为数(y) 辟若掘井(p)鸿鹄(h) 流杵(ch)2读准多音字(1)好之者:ho其他读音:ho组词:好人(2)重问:zhng 其他读音:chng 组词:重复3找出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解释:高兴、愉快.(2)是知也“知”通“智”,解释:聪明.(3)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原”通“源”,解释:水源.(4)一日暴之“暴”通“曝”,解释:晒.(5)今夫奕之为数“奕”通“弈”,解释:围棋.(6)辟若掘井“辟”通“譬”,解释:比方.(7)掘井九轫而不及泉“轫”通“仞”,解释:古时的长度单位.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罔:迷惑而无所得.(2)殆:疑惑.(3)悱: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样子.(4)隅:角落.(5)顺成:顺利成功.(6)谋:商讨,交谈.(7)通国:全国.(8)弗若:不如.(9)弃井:废井.2一词多义辨析(1)故(2)为(3)以3词类活用解释(1)不耻下问解释: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解释: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3)十日寒之解释: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寒.4古今异义区分(1)可以为师矣古义:是两个词,“可”,能愿动词,可以;“以”,介词,把.今义:一个词,表示可能或能够,或表示许可.(2)取二三策而已矣古义: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今义:计谋;谋划.三、文学常识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修订.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3孟子(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被称为“亚圣”.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四、古文翻译方法1翻译原则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2翻译方法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调(调整倒装句语序)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通假字)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1理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点拨: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2本文十三则孔孟名言,从哪几个方面谈了读书之道?点拨:从以下十个方面谈了读书之道:(1)温习的重要.(第一、二则)(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第三则)(3)虚心好学.(第四、五、八则)(4)情感、态度对学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第六则)(5)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习主体的第一性原则.(第七则)(6)学习经典是与大师、先贤对话、交流.(第九则)(7)学习、深造的正确途径是依靠自己主动学习,主动获得.(第十则)(8)学习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第十一则)(9)做学问要有成就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第十二则)(10)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精神.(第十三则)3核心图解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学而不思则wn()思而不学则di()不fi不发()举一y不以三y反()()掘井九rn()流ch()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学而时习之()(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3)与古人居()(4)深造之以道()(5)资之深()(6)以至仁伐至不仁()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C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1)_,可以为师矣.(2)受学重问,_?(3)尽信书,_.(4)自得之,_;_,则资之深.5翻译下面的句子.(1)诵诗读书,与古人居.(2)何其血之流杵也?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使奕秋诲二人奕()(2)非然也()(3)思援弓缴而射之()(4)为是其智弗若与()7翻译下面的句子.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8选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类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论语四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注: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便辟(pin p):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便佞(pin nng):用花言巧语奉迎人.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择其善者而从之()(2)学而不思则罔()(3)可谓好学也已矣()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2)思而不学则殆.11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4题.(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敧(q):倾斜.宥(y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恶(w):哪里,怎么.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知之为知之()(2)是知也()(3)满则覆()13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与_应该相结合.14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表达交流】15请仔细阅读下面论语两则,谈谈你读后的感悟.(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体验中考】16(20_天津中考)请从下面的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的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 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参考答案: 1. 答案:罔殆悱隅隅轫杵2. 答案:(1)按时(2)爱好(3)生活在一起(4)正确的方法(5)积累(6)极3. 解析:A项,“说”通“悦”;B项,“是知也”的“知”通“智”;C项,“原”通“源”.答案:D4. 答案:(1)温故而知新(2)孰不顺成(3)则不如无书(4)则居之安居之安5. 参考答案:(1)诵读诗书,好似和古人生活在一起.(2)怎么会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6. 参考答案:(1)教导(2)如此(或“这样”)(3)拿,拿来(4)认为7. 参考答案:秋这个围棋手是一国中擅长下围棋的人.8. 参考答案:学习要专心致志.9. 参考答案:(1)听从(或:采纳)(2)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3)喜爱(或:喜好、喜欢)10. 参考答案:(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会迷惑而无所得.11. 参考答案: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择友之道12. 参考答案:(1)是(2)这(3)翻倒13. 参考答案:态度学思14. 参考答案: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敧器)的特点.15. 答案示例:我们要善于以别人为师.别人的长处优点,我们要向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