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的运用.doc_第1页
典故的运用.doc_第2页
典故的运用.doc_第3页
典故的运用.doc_第4页
典故的运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妙在何处?空,白白地。槛外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空”与上句相呼应,建阁之滕王(帝子)已经死去,从中表现了盛衰无常之叹,寄意遥深。典故的运用1贾生晚唐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才调:才气。【韵译】: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评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贾生:其时,贾谊不过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但以见识和议论赢得博士中年长者的尊敬,受到文帝的重视,不到一年,被擢升为太中大夫。贾谊的才华和文帝对他的信任,引起了一部分朝臣的妒忌。结果文帝将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2冯唐3李广4梁鸿汉诗梁鸿五噫歌 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巍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这首诗是梁鸿过洛阳时所作,他见到帝王的奢侈,嗟叹人民无尽期的辛苦。章帝对于这首诗甚为不满。梁鸿因此改名换姓,避居齐、鲁之间。梁鸿,汉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王莽末,梁鸿幼年,随父寓居北地(在今甘肃庆阳西北)。东汉初,曾入太学受业。学毕,在上林苑牧猪。后归平陵,娶孟氏女子,有德无容,为她取名孟光,字德曜。后共入霸陵山中隐居,耕织为业。汉章帝时,因事出函谷关,经过京城,作五噫歌讽世,章帝闻知,不悦,下诏搜捕。于是改姓运期,名,南逃至吴,为人作雇工。东家见孟光进食举案齐眉,认为妻子对丈夫如此敬重,可见并非一般佣工,乃礼遇之。梁鸿遂在吴闭门著书。死后葬于要离墓旁。一明用:1贾生、冯唐、李广、梁鸿:诠释了“人类普遍的文化心态”: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借怀才不遇之人,表达有志难伸之痛。二暗用: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涸辙之鲋: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 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庄子外物:“周昨来, 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由于这个故事,后来人们比喻极度穷困,急待救济,就叫“涸辙之鲋”(涸,水干;涸辙,干了水的车轮沟)。也叫“车辙鲋鱼”,或简作“涸辙”、“涸鲋”。如唐朝李白的诗:“涸辙思流水,浮云失旧居。”南朝庾信的诗:“涸鲋当思水”。涸辙之鲋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注释贷借贷。诺答应的声音。好、可以的意思。哉文言语助词。呢、吗的意思。激引导。邑金封地上所得到的财产收入。肆卖东西的铺子、商店。(1)说出字面意义。(2)联系语境,写出语境义。三正用: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孟尝四反用: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蔑视礼教,尝以白眼看待礼俗之士;后期变为“口不臧否人物”,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阮籍传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兗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英豪翘首,俊贤抗足。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而下走为首。昔子夏在于西河之上,而文侯拥篲;邹子处于黍谷之阴,而昭王陪乘。夫布衣韦带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礼下之者,为道存也。今籍无邹、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见采择,无以称当。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余税。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谬恩,以光清举。”初,济恐籍不至,得记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高贵乡公即位,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恆游府内,朝宴必与焉。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时人叹为两得。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籍能属文,初不留思。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文多不录。 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怀本趣也。 子浑,字长成,有父风。少慕通达,不饰小节。籍谓曰:“仲容已豫吾此流,汝不得复尔!”太康中,为太子庶子。王勃之背景资料: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请结合课文注解。方法:如何理解典故在具体文中的含义与作用?其他典故1终军请缨2班超投笔从戎3宗悫: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少文高尚不仕,悫年少,问其所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少文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劫相拒,十馀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少文既高尚,诸子群从皆爱好坟典,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知。 译文:宗悫的字是元干,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跟着他喜好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故而默默无闻。4谢玄5孔鲤论语秀氏:“孔子尝独立,鲤趋(快走)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 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译文】“孔子曾经一个人站在庭中,孔鲤恭敬地走过,孔子问道: 学诗了吗?孔鲤说:没有。孔子便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孔鲤退下后便学起诗来。又有一天,孔子还是一个人站在庭中,孔鲤恭敬地走过。孔子又叫住我问:学礼了吗?孔鲤说:没有。孔子便说:不学礼,就无法立身。孔鲤退下后便学起礼来。”【读解】过去很多文化人家的厅堂里都挂着“诗礼传家”的匾额,这 来源大概也就起于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了吧。而我们看到,孔子对于儿子学诗学礼的要求,的确也不 是什么与众不同的教育。在泰伯篇中,孔子就曾经说过:“兴 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阳货篇中,孔子又要求学生 们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 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所以,要求 学诗也好,学礼也好,都是对学生们的普遍教育,而不是什 么家传秘诀。这一点也再次证明了圣人“有教无类”(卫灵公) 的教育方针。回到诗和礼本身的重要意义上来看,诗就是诗经, 由孔子删削编定,在孔子看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为政)不仅,思无邪”而且“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在当时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无论是外交谈判还是社交场 合,引诗蔚为风气,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至 于说礼的重要性,那就更是不言而喻的了,礼是社会成员共同遵 守的行为规范,古代的礼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法。所 以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礼既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一个不学礼,不懂礼的人怎么 能够在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