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木体育馆[1].doc_第1页
代代木体育馆[1].doc_第2页
代代木体育馆[1].doc_第3页
代代木体育馆[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代木体育馆 5196字Part1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筑梦天下,我是周瑛琦。在本次世博会上有一座紫色的场馆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它就是日本馆“紫蚕岛”。紫色象征着高贵,而像蚕茧一样的外形,则暗含着蚕破茧而出、重获新生。或许,日本馆的设计,正反映出现在的日本想借这次世博会的机会像蚕破茧而出重振经济的美好愿望。就像日本近代史的许多事件那样,日本都是通过某次大型盛会一扫阴霾,而在此过程中,日本所兴建的建筑无疑首当其冲地扮演者一个象征、一把冲锋号的角色,比如说我们今天要说到的上世纪60年代作为东京奥运会主场馆的世界著名建筑代代木体育场。解说:它是二战后的产物,如武士般隐忍克制,却又像利刀般锋芒毕露,凝聚着大和民族复兴经济和国力的愿望。它聚集着世界友谊,如菊花般纤柔,却盛放激情和欲望。当战机呼啸富士山、当艺伎不再涂抹脂粉、当这片国土成为原子弹的试验场,这座历经过侵略与被侵略的孤岛,缘何能在藩篱推倒之后崛起、腾飞?37年前的一次盛开,又是如何能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转折点?筑梦天下,我们一起走进国立代代木体育场,触摸东京都的昨日黄昏与今日黎明。解说:1945年8月15日东京时间中午12时,日本军民都奉命聚集到收音机旁,以颂扬“万世一系”的天皇为主题的国歌君之代首先响起。接着,一个男声从收音机中传来这就是日本民众首次听到的“御音”。此刻,他们虽多不知公告内容,却明白一个事实:日本战败投降。解说:至1945年10月,东京人口下降到349万,仅是战前的一半。被战机轰炸一百多次的东京,大部分地方成为废墟,日本失去了近一半的国民财富,经济混乱,物价飞涨,失业率屡攀新高。解说:1951年,美国结束对日本的占领期,日本恢复了国家主权。在此之后,日本开始通过一系列措施,谋求经济和政治上的国际地位。然而当时在很多外国人的眼中,日本还是战后的一片废墟,MADE IN JAPAN也往往与“价格低、质量差”的印象联系在一起。日本强烈地意识到,必须改变国外的成见,而举办奥运会就是最好的宣言,日本人期盼奥运的相关建设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复苏。解说:1940年奥运会原本确定由东京承办,但推行军国主义的日本毁约弃权,导致那届奥运会流产;50年代,战后的日本申办第17届奥运会,结果败给罗马。但日本人却在申办路上越挫越勇,而他们的执著也终于取得了成果。继争取到1958年第3届亚运会举办权后,东京如愿以偿地获得了1964年奥运会的举办权,而这也是奥运会第一次走进亚洲。日本沸腾了。解说:该兴建怎样一座体育馆,以迎接这一次寄托日本人复兴厚望的奥运盛会?又有哪位建筑师,能够担此重任?全日本在期待。主持人:在体育界,日本人一向以机灵、执着著称。在上世纪20年代初的一次国际性运动会上,发生过一件趣事:在撑竿跳场地,日本选手佐向代富士开始试跳,他从容不迫地走近沙坑,把撑竿深深插入黄沙,紧接着四肢并用,像猴子一样迅速爬到足够的高度,越过横杆跳了过去。让所有人都莫名其妙,瞠目结舌。评委会经过商议,判定富士的成绩无效,并规定撑竿跳必须先有一段距离的助跑。谁知这同样难不倒这位日本选手,他按规定先朝沙坑加速跑,到了撑竿架前猛然止步,重新插好撑竿再次爬杆、跃过,让人们再次哭笑不得。通过这件奥运趣事,日本人的鬼机灵和执着可见一斑,而在奥运场馆的建设上,日本人也同样表现出了他们的机灵和执着。解说:日本获得1964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后,政府聘请当时日本最著名的建筑大师丹下健三Kenzo Tange,进行奥运场馆的设计。解说:丹下健三1913年出生于大阪,因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点原址建造了和平中心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日本政府想凭借这样一位本土大师的设计,在国际上彰显日本人的自信。解说:1964年东京奥运会将举行163项运动项目,东京必须为此建设五座体育场馆。在东京,有一片占地5万多亩的空地,二战期间,这里是日军的练兵场;1945年,美军占领日本,这里一度被美军接收,800多户美军家属居住于此,日本人不得入内。解说:但最终,日本政府坚持要把这里划为奥运场馆的修建地点,为此,还执着的跟美军交涉了两年,要回了这块土地的使用权。从那时起,许多日本人的心中,这块土地就被赋予了新的寓意:重生。丹下健三模拟配音:对于我来说一个大的转机时从1960年前后逐渐开始的。在研究新的工业化社会将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的时候,我发现建筑环境和城市环境都开始急剧地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建筑如何与之适应。解说:60年代,正是建筑界新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放眼世界,建筑的天空满布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呼声,而日本向来以强烈的民族性著称。那么,在这次寓意深远的世界性体育盛会上,这个崇尚道法自然、以砖石土木建筑闻名的国家,将兴建怎样一座既拥抱未来、又彰显传统的主体建筑?丹下健三,将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寻一条通往民族复兴的建筑之路?主持人:(大屏幕)毫无疑问,丹下健三是20世纪日本最伟大的建筑师,受到当时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他的一生都热衷于勒柯布西耶倡导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丹下的创作活动始于日本最为艰难的时期,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日本当局开始奉行军国主义政策,使得丹下这样的日本现代建筑师受到了打压,“纸上设计”成为他们惟一的实践形式,因此,建筑的现代主义运动在日本并没有蔓延的太广。直到30年后的60年代,亟待复兴的日本社会无论政治、文化都在呼唤变革,一些新的建筑设计理念才得以进入日本民众的生活。正如此,奥运场馆注定是承前启后的建筑,在钢筋水泥的基础上,如何彰显日本传统建筑风格,又展示民族气节,还要成为日本腾飞的标志,丹下健三想破了脑袋。Part2主持人:武士、菊花和刀,日本的三件宝。大和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一直以来也深深影响着丹下健三。童年时代,他喜欢在木质的吊桥上玩耍,追逐和嬉戏,感受桥下流水潺潺、聆听鸟鸣啾啾。附近神宫的庄严映衬出桥桩的厚实、索道的优雅和桥面的坦荡,让丹下感觉到,这就像武士、菊花和刀,是真真切切的日本,一个刚柔并济、融合了自然与人文的日本。传统的木结构建筑,让他感受到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潜在的巨大力量。当丹下从记忆中走出来,他立即决定,以吊桥和神宫作为建筑蓝本,为世界展现一个饱含传统精神的现代日本。于是,他拿起笔,两座优雅的造型跃然纸上。解说:时间非常紧迫,从场馆设计到奥运开幕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丹下很快就拿出了设计图。解说:丹下设计的两座体育馆,大馆主要用于水上项目,小馆是个篮球场。在没有任何可借鉴的先例、没有任何可参考的理论的情况下,大胆设计出世界首创的柔性悬索结构,让两个形状不一的场馆看起来像是海边的贝壳,与当时建筑界流行的“国际风”不同的是,这两座场馆多了一份随意、轻盈,更像是日本传统的漫画。(插一段相关的日本动画)解说:大体育馆的设计看起来十分简单:就像是一块大空地,周围摆好看台和观众席后,在上面盖上了一个屋顶。流动的造型,让人多了一份水的轻盈。解说:用于篮球赛场的第二座体育馆规模较小,丹下采用了同样的建筑原理,用一根拉紧的钢索绕着一根桅杆,再把钢拱架固定在钢索上用来支撑整个房顶。丹下创造出一个新奇迹,在承受拉力最大的两大斜坡的交界处,他把两个承重钢索分开,以便减轻钢索的负荷,减少钢架的拉力,而室内,却没有一根支撑物。房顶形成一个圆形,就像固定在柱子上的一块布。(自拍:一人拿着一块大布类似于长袍,然后突然在身上围一圈,把整个人抱住,只留出眼睛)解说:当奥运场馆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日本政府耗资30多亿美元改造城市,场馆附近美军过去的老住宅楼被统一改造成奥运村,新干线正在修建,新的城市供水系统、高速交通网络等都在加紧建设。整个东京,生机盎然。(画面:新兴的东京与传统的人文交叉剪辑,令人兴奋的音乐。)主持人:代代木体育馆是上世纪60年代建筑技术进步的象征,柔性设计当时被视为最复杂的设计,复杂在于大跨度、大空间,让场馆及其他设施都被统一在了这个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屋顶结构之下,它脱离了当时勒柯布西耶推崇的柱式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所以它还没落成,人们就纷纷跑来猎奇,就好像今天的人们参观“鸟巢”、“水立方”一样,代代木体育馆一度人满为患。如同奥运对于日本的意义,这座建筑对于日本的意义,日本人不言自明,而作为建筑师,丹下健三在国人中的受欢迎程度更是到达了顶峰,就像是高迪之于西班牙、阿尔托之于芬兰一样。丹下健三,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新的日本。解说:在日本人群策群力、励精图治之下,丹下设计的两座体育场馆在短短的18个月内得以顺利完工,30多天后,人们翘(qio)首期盼的东京奥运会终于到来。解说:而奥运会开幕前10天,新干线开通,以全新的速度感把世界的目光聚集到了东京。1964年10月10日,阴沉了一个星期之久的东京突然放晴。一名19岁的学生高举火炬进入东京国立体育场,点燃了第18届奥运会的主火炬。这位青年出生于1945年的8月6日,正是广岛原子弹爆炸的那一天。解说:开幕式后,各类比赛开始展开竞技,在代代木体育馆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中,人们越来越深的感受到这座建筑的魅力。解说:场馆内,两座建筑里没有一条直线,天花板的斜坡、圆形流畅的看台、呈梯形排列的观众席、窗户所刻画出的动感,与运动员竞赛时所呈现的动感融合一体,一切都呈曲线,一切都像在动,整个场馆与当时的日本一样,朝气蓬勃。(画面过渡到东京的城市建设,最后落到代代木体育馆)丹下健三模拟配音:我之所以选择流动性结构,是因为我看到了一种潜能,这就是,建筑应该与人融合在一起,这不仅仅是建筑设计上要考虑的问题,在体现运动本质、国家友谊、世界和平等方面也具有重大的意义。(画面:从代代木体育馆到奥运各项赛事的剪辑,要炫,还体现拼搏、不同国家选手之间的友谊)Part3解说: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被赋予了太多的象征意义。这是奥运会第一次在亚洲举办,也是日本战后第一次举办大规模国际盛会。新干线、彩电、卫星直播这一系列新事物的问世都与奥运密不可分,它们切实的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也改变了许多人对于日本的印象。而代代木体育馆则被认为是丹下健三、乃至日本现代建筑的一个巅峰之作,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它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当今天人们深究起这一时期日本经济起飞、日本企业国际化、日本城市的变化的契机,都会不约而同的提到:东京奥运会。解说:在东京奥运会之前,面对人口日益膨胀的东京,政府开始大建住宅与商用楼。丹下健三在此基础纸上提出了著名的“都市轴”理论,都市轴把传统的点状市中心变成带状的市中心,在这个轴上集中了高速环状的交通系统,而代代木体育馆的选址,就定在了这个高速交通网上。解说:大馆能容纳13500名观众,在看台的两端,竖着一堵墙和一根钢筋混凝土桅杆,上面穿以冷热空调管道,据说这是唯一体现兽性派建筑艺术的地方。馆内配以了日本著名艺术家冈本太郎的现代主义作品作为装饰,极富日本魅力。解说:固定在两根钢索上的弯形金属横梁,焊接在房顶的钢板上,像叶子上的叶脉,高悬挂在水池的上方,偌大的房顶,室内却没有一根柱子支撑。这得不说是当时建筑界的创举。这种创举,似乎也预示着日本将有更大的、让世界为之惊叹的大动作。解说:代代木体育馆里的奥运赛事,通过卫星首次向世界进行彩色电视转播。在此之后,日本国民争相购买彩电,MADE IN JAPAN的电子科技产品开始世界大唱主角,1974年以1340.6万台的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4.9%。民间企业崛起,从本土走向世界舞台,开始了漫漫的国际化长路。(科技与人类生活的画面。如录像机、walkman)解说:1966年,日本追超英国,1967年追超法国,1968年追超西德,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美国,成为亚洲新巨人,引起全球经济界的注目,被称为“世界经济奇迹”。(紧凑的小景加漂亮的大景)解说:二十世纪日本一书这样评价这一细节的意义所在:“被孤立的日本回到世界。”主持人:东京奥运会是日本的一个转折点,之前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仅仅来源于报纸和书本,而奥运会提供了很多与外国人直接交流学习的机会,也让世界开始关注这个奥运会的举办地。所以有人就说,1964年的奥运会让日本人睁开双眼去看世界。经济的发展,建筑也就必然成为了一把标尺和一种见证。那届奥运会的美国游泳团团长甚至还说,他死后想把骨灰埋在代代木游泳馆跳水台的柱子下面。时过境迁,作为日本腾飞的号角,今天的代代木体育馆,又是什么样子呢?解说:大量国外游客的到来,让日本人开始睁开双眼,融入世界;而卫星直播时代的到来,也让全球各国的很多人从电视屏幕上惊奇地发现,日本不再是他们印象中那个一片废墟的战败国。如今,走过那些曾经记录辉煌历史的奥运场馆,已经全然不见当年的热闹景象,甚至显得格外冷清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