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地图1.doc_第1页
第二部分 地图1.doc_第2页
第二部分 地图1.doc_第3页
第二部分 地图1.doc_第4页
第二部分 地图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 地图1一、地图上的比例尺1: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注意:距离单位要一致且分子要换算成1)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比例尺是个分式,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反之比例尺愈大,如1/1001/1000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尽。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尽;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3: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N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N+1)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到(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二:等值线图的判读1:知识体系构建:定义:等值线图是将某种地理事物或某种地理现象取其数值相等的点在图上的连线图。分类: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震线、等盐度线、等太阳辐射线、PH值线、等噪声线、等压面、等温面、等物候线、等融冰线、等结冰线、等太阳高度线等。共同特牲(除等太阳高度线外) 等值线是某些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等值线图是在一定区域内的若干条等值线表示某地理现象的数值分布状况。:等值线的延伸方向 表示该等值线的走向,与等值线垂直方向是该等值线最陡的方向,如果是等高线,则是水流方向。极值:等值线闭合,其线内值的特点是“大于大者,小于小者”。等值线弯曲处:向低值弯曲为高值区域,向高值弯曲为低值区域,即“高低低高”规律,弯曲处是该区域的极大值或极小值。梯度值全图一致:某等值线的值与相邻等值线的值之差只能是0或相差一个梯度值。两条等值线之间的某点,如果两条等值线的值有大小之分,则可根据该点在过该点且与等值线垂直有线段的相对位置来估算。如等值线相等,根据总的变化趋势,非大即小(幅度在一个梯度值内)。位于不同等值线内的两点间的值差为:(X-1)*HL(X+1)*H (X表示两点间有几条等值线,加1表示它们的最大相对值,减1表示它们的最小相对值,L表示差值)。等值线的疏密:等值线疏,则表示等值线差值小,地区差异小,影响因素单一;等值线密,则表示等值线差值大,地区差异大,影响因素较多。观察等值线时既要看走向,又要看数值大小及变化,有时数值大小有着特定的含义。2:等高线的判读 应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牲数量上的特牲: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海拔高度可换算温差,以两地的水平距离测算地面的实地距离。形态上的特征: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会以不同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陡缓,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要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的关键。同线等高,即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0米.一般情况下,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如相邻等高线值相同,则等高距为0,这是一种特殊情况)。等高线为闭合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两条等高线绝不能相交,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等高线疏密反映了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则为凸坡。等高线与山脊或山谷线垂直相交,山脊线是该处两侧最高处(分水线),山谷线是该处两侧最低处(集水线)。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由一对表示山脊和表示山谷的等高线组合而成)为山岳鞍部。示坡线表示坡降的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如果等高线小于200米,且等高线稀疏,比例尺较小为平原;如果等高线大于200米小于500米,且等高线较稀疏,则为丘陵地区;如果等高线大于500米,中高四低,等高线密集,比例尺较大,为山地;如果海拔较高,四周等高线值较大且密集,而中间等高线稀疏,比例尺较小的为高原;如果等高线值四周高,中间低,等高线四周密集,中间稀疏,比例尺较小的为盆地。注意一些特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如新月型沙丘、火山、梯田)。:地形基本类型及常见地形类型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计算的问题:确定等高线的值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值为0或一个等高距,只要知道某条等高线的值和等高距,就可以推算出该图上其它等高线的值。:确定相邻两条等高线间某一点的海拔高度该点的海拔高度值在与该点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值之间: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值的确定:依据周围等高线值变化趋势,运用“大于大者”或“小于小者”的规律判定。:计算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包括陡崖、水库大坝的高度)公式为:(X-1)*HL(X+1)*H (X表示两点间有几条等高线,加1表示它们的最大相对值,减1表示它们的最小相对值,L表示差值)。:计算两点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另一地与该地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0c/100m),可以计算两点间的气温差异:T=0.6H(H代表两地的高程差)。计算两点间的地形坡度:=arctan a/b (反正切函数)a为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可据图上距离与水平比例尺计算得来),高差为b米(可据图上等高线计算得来)。 :在计算位于不同等高线间两点的距离时,要注意不仅要据比例尺算水平距离,还要考虑到两点的高差,因为二者之间是一条斜线。确定等高线值大小的变化:A:根据河流流向来判断:因为河流是由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且河流所在位置一般为山谷,所以河流流向及所处位置为低势较低处;也可据河流干支流流向来判读,河流汇入干流方向为地势降低方向;还可据两条或多条平行状的河流来判断,两条河流之间地势较高,为分水岭。B:根据缆车路线判断:缆车路线经过处一般为地势高低明显处或过山谷上空。C:根据观测点位置判断:观测点一般位于山脊或山顶,观测线路一般从地势高处指向地势低处,不能越过山脊,可越过山谷上空。D:可根据地质作用方式来判断:如以流水侵蚀为主,地势相对较高;如以流水沉积为主,则地势相对较低。E:根据某地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的合理出现或布局来判断:如以河流流向、风向、气温、降水等地理要素的特点判断,某一污水企业布置合理,据此可判断河流流向与地势高低及风向,河流两岸的城市分布越向下游就越密集。可判断河流流向及地势高低。F:根据等潜水位线数值大小变化判断:数值越大,一般地势越高。:不同等高线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在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如水平距离相同,则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根据等高距的大小判断:如水平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反之则越小。:根据比例尺判断:在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反之越小。: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与运用地形对气候的影响A:地形对降水的影响:随海拔升高,降水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阳坡蒸发旺盛较干燥,阴坡蒸发较弱,较潮湿。B: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坡向对气温的影响:阳坡气温偏高,阴坡气温偏低;冬季风迎风坡气温偏低;背风坡气温较高,形成焚风效应。C:地形对光照的影响:阳坡光照条件好于阴坡,阳坡种喜光植物,阴坡种喜阴植物。:与地质图结合进行判读:在等高线图上同时绘有地层界线,一般要求根据等高线数值及比例尺大小判断地形类型及地势起伏状况;或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岩层是否缺失等判读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及其成因。同时注意海拔较高处较低处的土壤贫瘠,地下水位较深。:地形对河流的影响A: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处点的连线为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河流流向.B:地形影响河流的水系特征河流放射状、向心状、树枝状、对称状、扇状的形态特征受地形的影响所致。河流流量还与流域面积和所处的迎风坡、背风坡位置相关。河流流出山口后常形成冲积扇,而在入海口常形成冲积平原。:影响河流性质:山地型河流,如日本、台湾的山脉临海,河流短急水力资源丰富,但航运价值、灌溉等水利效益低;而平原型河流,如亚马逊河,流速缓慢,水量稳定,航运灌溉价值高,但水力资源不很丰富。D:地形对水力资源的影响水力资源的大小受河流流量的多少与落差大小影响,河流流量越大,落差越大,水能资源越丰富,反之则越少。流量大小又受气候、流域面积大小、支流多少影响;落差大小则受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影响。E:地貌对地下水的影响有些地貌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地质构造控制,进而影响地下水的储存和运动状态。盆地是地下水储存的理想场所;山地地表水运动快;喀斯特地貌地下水特别丰富。F:地形影响河道状况上游段:(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多流经山区,坡陡落差大,流速大,冲刷强,河道狭窄,多峡谷,呈“V”字型,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中游河段:(以搬运作用为主)落差、流速减小,冲刷淤积不严重。下游河段:(以沉积作用为主)地势低平,河道展宽,呈“U”字型,多曲流,以淤积为主,利于航运、灌溉。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山地紧逼海岸,造成河流流程较短,落差较大,水能丰富,但不利于航运、灌溉。G:地上河:如果河流处的等高线向低值弯曲,则此处是地上河。:地形对自然景观的影响A:垂直方向: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自然带也相应发生变化。B:坡向差异:阳坡自然带的数量多于阴坡、背风坡;同类自然带的上界海拔高度,阳坡、迎风坡高于阴坡、背风坡;雪线的高度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一般而言,朝阳坡雪线分布较高,背阴坡雪线分布较低,迎风坡雪线往往比背风坡雪线低,理论上的山体按朝阳坡和背阴坡的雪线分布来判断,涉及到某座具体的山岭,我们要两方面都考虑,特别是对低纬地区的山脉,如珠穆朗玛峰和乞力马扎罗山等,要着重考虑迎风坡与背风坡雪线分布规律,即迎风坡雪线的分布比背风坡低。: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A:“选点”:要根据题意要求考虑点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环境,如选择气象观测站,就要选择地势适中,地面较开阔,周围没有或很少有其它地理事物屏障的地点较为合适。(注意:仅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通视,原因是两地间可能有山脊存在或虽没有山脊存在,也要通过地形剖面图确定是凹坡还是凸坡,一般情况下凸坡不能通视)。B:“选线”:交通线、引水线、输油管线 交通线: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路线较好,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呈“之”字型。基本要求是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短、坡度、少建过河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避免经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这样做的好处是工程量小,造价低,路面平缓,坡度较小,道路质量好。 引水线路:关键是要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 输油管线: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古代城墙常在山脊上修筑,这样可以居高临下,便于防守。C:选面:梯田、水库、港口、农业生产的布局 梯田:梯田一般也沿等高线修筑,一方面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另一方面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但坡度大于250的地区不宜修梯田,应植树种草,发展林牧业,以保持生态平衡。 水库:水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要注意库区应避开喀斯特地貌区与断层。大坝建在峡谷地区的好处有:水库上游有较多支流汇集,水库有充足水量,峡谷段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大坝建在峡谷地区,工程量较小,费用较低。 水库大坝的计算:坝顶海拔的计算,处在与大坝相连的最大的等高线数值与坝体不相连且距坝体最近的等高线的海拔之间,在大坝低于此高程的地区将被淹没,如有居民则需要移民。:坝身高度的计算:略 港口:应选择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同时要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避免造成航道淤积。D:农业生产的布局:根据等高线反应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发展林业与畜牧业,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在低山丘陵地区,坡度大于250时易发生水土流失,一般应考虑发展林业,不适合发展种植业,缓坡可以安排果园、村庄,也可以考虑建设梯田,平坦地区则布局耕地为好。E: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外,往往也要考虑水源条件、地质条件、农业条件等情况。:绘图:绘公路图:路线尽可能平行于等高线。:绘河流图:先要在图中确认山谷,再将河流绘在表示山谷的等高线的最大弯曲处。:绘大坝图:在选好坝址后,应垂直于河流,按题目要求绘至两端相应等高。:绘水库库区图:要根据大坝及与大坝相交的等高线所围出的区域来确定水库的最大库容。:绘水库的集水范围图:即画分水线,线条应沿水库库区四周的山脊线画。:绘制等高线图:根据图上给出的各高程点,先找出最高或最低点,画出封闭的线条,再向外依次将数值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各高程的线条应封闭或画到图框边。:绘制地形剖面图(与地质剖面图、锋面剖面图、等压面剖面图、等温面剖面图相比较):3:等深线的判读:等高线是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而等深线则是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如果等深线以0为起算面,且等深线数值的标注带“负号”,其判读方法与等高线的判读方法相同,有关等值线的其它规律皆可适用于等深线相关内容的判读,判读的关键在于确定0米等值线。判读内容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底山脉、海峡、海湾、海岛(要注意海岛与海底山脉的区别在于海岛的海拔高度必大于0米,而海底山脉必小0米)三:潜水等水位线图的判读、潜水、潜水等水位线图的含义1、潜水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潜水的自由水面,因地形的高低起伏而略有起伏,即地势高,潜水水位高;地势低,潜水水位低。有关潜水的几个基本要素如1图所示,潜水面即潜水的自由水面(B);潜水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的垂直距离(h);潜水位即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海拔(H);潜水含水层厚度即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垂直距离(m)。2、潜水等水位线图 潜水等水位线图是潜水面的等高线图,就是潜水面各点水位高程的等值线图。(如2图)潜水等水位线图一般绘制在地形力上。它的绘制以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为依据,然后分别将其中水位标高相同的各点相连而成。由于水位随时间不同而变,故应选用同一日期的资料,并应在图上注明测定该水位的日期。在同一地区,如有不同时期的潜水等水位线图,通过互相对比,便可以从中了解潜水面的变化情况。、潜水等水位线图的判读及应用1潜水的流向图3潜水是一种重力水,它的流动性主要是因受重力作用而形成的,其在流动时。总是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且沿最大坡度方向流动。所以潜水的流向就是与潜水等水位线垂直且由潜水位数值大处指向潜水位数值小处,如图3中的箭头指向。2潜水的埋藏深度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地面到潜水面的垂直距离。因为等高线的数值代表该线上各点对应的地面海拔高度,等潜水位线的数值代表该线上各点对应的地下潜水面的海拔高度,因此,任一地点潜水的埋藏深度即是当地等高线数值和等潜水位线数值的差值,即埋藏深度一某点地面标高一潜水位。一般来说,地势越高,潜水的埋藏越深,如图3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5米,Q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10米。3潜水的流速因为潜水是一种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其自由水面称潜水面,所以潜水的流速取决于潜水面坡度的陡缓。在同一幅等潜水位线图中,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速越慢。4潜水与地表水(如河水)的补排关系对于河流与等潜水位线的分布有三种基本关系(图4)根据河流与等潜水位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判断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在A图中河床两侧潜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潜水流向河流,因此河流两侧的潜水补给河水;在B图中河床两侧潜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水流向潜水,因此河水补给两侧的潜水;在C图中右岸潜水面高于河面,左岸潜水面低于河面,因此河流右岸潜水补给河水,左岸河水补给潜水。对照图示观察,若潜水等水位线图上的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月水水位低于潜水水位,潜水补给河水;相反,河水水位高于潜水水位,河水补给潜水。也可以通过确定地表水附近潜水的流向来确定彼此的补排关系,方法是在图上按潜水位数值从大到小方向作潜水等水位线的垂线,若垂线指向河流,说明潜水补给河水;若作出的垂线偏离河流,则说明河水补给潜水。5水井位置的选择井是开采地下水的管状垂向集水工程的设施。为增加开采补给量,保证水源地的长期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