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学实录.doc_第1页
《囚绿记》教学实录.doc_第2页
《囚绿记》教学实录.doc_第3页
《囚绿记》教学实录.doc_第4页
《囚绿记》教学实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囚绿记课堂 实录执教:胥昌其 点评:胡昌兰导入:(投影在讲课的校园中拍下的花草植物图片,与学生互动说出花草的名称、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虽是秋日校园依旧充满生机。大家能介绍介绍校园的花草吗? 生1:花坛中这一片金黄的花叫万寿菊,耐旱,花谢后也不凋零,只是气味不佳,俗称臭芙蓉。 生2:这红艳艳的花是串串红,也叫西洋红,还有个喜庆的名字,叫爆竹红。 生3:这片花的花籽像地雷,俗称地雷花,因在晚饭时开放,还叫晚饭花,其实还有个娇媚的名字夜娇娇。 生4:这丛花叫八瓣梅,在西藏被叫作格桑花,花语是“怜取眼前人”。 师: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传达着生命的暗语,今天学目的囚绿记就是一篇人与植物的感人对话,我把课堂主题定为侦听自然的语言,让我们一同随着作者陆蠢倾听他与一株常春藤的对话,体会他用文字传达的暗语,感受他的内心情感,初步掌握阅读状物散文的方法。二、 整体感知,研习。(学生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完成两个问题:(1) 圈点勾画,标出不认识的或难以理解的字词;(2)课文哪几自然段是直接写“囚绿”的?在囚绿之前、囚绿之后还写了哪些内容?请你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来概括。学生根据要求阅读课文,老师先读文章,后个别辅导学生)(点评:尊重学习主体,扩展学习空间;“圈点勾画”,渗透学法指导;“短语概括”,显示整体感知。)生5:第五段“急不暇择”该如何理解?第七段“淅沥”该怎么读?师:哪位同学来帮忙?生6:“急不暇择”是“迫切,来不及选择”的意思,“暇”,空闲的意思。“淅沥”应读“xl”,模拟声音,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师:完全正确。还有不懂或不认识的字词吗?(见没有举手,稍停)不过,老师可要提醒同学们,页下注的几个词语都比较重要,建议大家读一读。(学生读)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谁先来回答。(点评:随文点拨,自然融入字词知识。)生7:我认为文章直接写“囚绿”内容的应该是第8段到13段,因为第8段开头是这样说的:“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这说明我已经开始囚绿了。而第14段则写我“离开北平一年”后对绿友的思念,属于“念绿”或“思绿”。生8:我觉得直接写“囚绿”内容的是第8段到11段。因为这几段写了我囚住绿色,绿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12、13段写的是由于时势的原因,我只得释放绿色,尽管不是我的主观意愿。生9:我也认为直接写“囚绿”内容的是第8段到11段。从情感基调来理解,前4段可用“溺爱”一词概括,后两段可用“无奈”一词概括;从内容上分析,前4段为“囚绿”,后两段为“释绿”师:原来如此,在“囚绿”之后,还写了“释绿”和“念绿”两部分内容。(板书:“释绿”“念绿”)那么,“囚绿”之前又写了哪些内容呢?(点评:不经意的一句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生10:我觉得写了两点内容。第1段是引出回忆,所以叫“忆绿”。其他几段都是写“爱绿”,因为爱绿而“终于选定了这朝东的房间”;因为“爱绿”,才默默地与“绿叶”对话;也因为“爱绿”,才含情脉脉地凝望着“绿友”。(板书:“忆绿”“爱绿”)生11:我觉得还可以用“赏绿”概括,作者“含情脉脉地凝望着”常春藤,就是在欣赏“绿友”。生12:我觉得用“赞绿”“颂绿”也行,因为第2到第7段,主要写的就是作者对常春藤的喜爱、赞美和歌颂。生12:我同意以上3种观点,但若能再细分一些更好,因为第2至4段是写选择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而第5至7段是写享受房间的绿色,所以,我更倾向于将第2至7段细分为“择绿”和“爱绿”。(点评: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既完整理解了文章内容,又注重作者情感脉络的梳理,实实在在体现整体性。)师:几位同学的回答都很正确,不仅紧扣课文概括内容,还能阐述理由,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其他同学也能这样学习语文。下面请同学们把文章的内容作一系统的梳理。生13:忆绿择绿爱(赏)绿囚绿释绿念(思)绿。(点评:“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老所言,指出了一条进入文本的路径。这一环节,就其内容而言,不外乎是概括大意,理清思路,把握情感基调,有落窠臼之嫌。然而细细推究起来,教者正是在看似平淡无奇之中来引领学生读懂文本,引导学生“自然”地绎出“忆”、“择”、“爱”、“囚”、“释”、“念”一组动词,即可窥见一斑。)三、 品读课文,选点突破师:阅读课文,不仅要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还得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选取课文的关键处、深刻处、知识内容丰厚处、手法巧妙处、意义隐含处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腻的解读。现在就请同学们品读课文,并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常春藤)在囚禁前的精神风貌的?从中你概括出这位绿友怎样的特点?(生阅读,作批注)(点评:两个问题具体明确,前后关联,层级由浅入深。)生14:作者在第7段具体描写了绿友的卷须(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嫩芽(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突出它的可爱。生15:我要补充两点,在第4段,文章描写了它繁茂的枝叶,而在第8段,还描写了它的柔条,浆液非常丰富。生16:第7段还写了它的声音和舞姿,声音是淅淅沥沥的,舞姿是婆娑的,婀娜的,非常动听,非常美丽。师:三位同学读书很认真,很仔细,把直接描写“绿友”的句子都找了出来。那么,透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描绘,又揭示了“绿友”怎样的品质呢?生17:活泼可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18:充满朝气,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师:既然“绿友”充满活力,活泼可爱,那么,我们该以怎样的语调、情感来表现它呢?生19:应该是带着轻松、愉快的情感朗读。生20:还应带着喜爱、欣喜的情感读。师:对,面对如此可爱的“绿友”,就要这样朗读。谁愿意范读?(两位学生读,老师点评)(点评:朗读是以直感的形式显示学生的理解,用心品味,加深感受。)师:刚才,同学们欣赏了“爱绿”部分的“绿友”,现在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囚绿”部分,请同学们品读课文,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绿友”的?此时的它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我们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朗读?(生读书,师巡视,小组合作交流)(点评:与上一环节相比,在容量上,增加了一个要求;在教学方法上,由“引”到“放”,继续提升层级。)生21:我们小组认为,对“绿友”的描写主要有3点:引绿入室,枝条依旧伸长、攀援、舒放,反而比外边长得更快;枝条执意向外,“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枝条衰败,“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师:概括不仅全面,而且很有条理,完全正确。那么,此时的“绿友”又具有什么性格特点?该如何读呢?生22:蓬勃向上,追求光明。生23:执着坚定,永不屈服。生24:应带着惆怅、忧伤的情感来读,因为被囚的“绿友”已经成了“病孩子”。生25:还要有点缠绵、深沉的语气语调,为不幸的“绿友”呐喊。师:那就请你通过朗读为“绿友”呐喊吧,行吗?生26:好的。(朗读,学生点评,老师小结)(点评: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兰在方法:天然之天性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涌现原则”及“约束原则”,创造性地指出整体不仅可以大于部分之和涌现原则,同样会小于部分之和约束原则。涌现原则要求我们在看待事物时将事物放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之中,用“复杂的眼光”来对待。我们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系统时,不仅要关注整体性的涌现,还应关注在约束、限制和束缚的作用下被压抑的部分。阅读感悟必须将个性化与规定性统一起来,导读文本,咀嚼精微,学生的自由度给足放宽,教师的教学位置又不能淹没或缺失,才能保证“三维”目标的达成。)四拓展迁移,升华主题师: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常春藤这位“绿友”活泼可爱,充满朝气;而囚禁后却成了“病孩子”,但即使这样,它仍然十分固执,永不屈服。如此强烈的反差,如此鲜明的对比,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常春藤”吗?是否还有别的用意?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能揭示写作背景的句子。生27:文章第13段有两处揭示写作背景的句子:一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二是“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这些句子告诉我们,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像常春藤一样,不畏强暴,永不屈服,肩负起抗日的重任。生28:开头“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一句,也揭示了写作背景,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年以前。师: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作者陆蠡的简介(发放事先准备的材料),并结合文章写作背景,从中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请说说你的探究结果。陆蠡(19081942),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1937年8月,陆蠡负责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几年时间,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押解到汪伪政府所在地南京,审讯时,敌人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是:“绝不可能!”7月21日被害时,年仅34岁。(点评:阅读教学,常常要介绍作者,但如何有效、合适、得体?仇老师的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范例。教学的适切性是教学智慧的显示。)生29:作者借景抒情,既赞美了常春藤的可爱可敬,又表明自己的志趣,要像常春藤那样,永不屈服于日寇的蹂躏和残暴。生30:通过对常春藤在自由环境中活泼可爱的情貌和被囚禁后反抗精神的细致描写,表明了自己的美好心境:热爱生命,追求光明,不畏强暴,渴求民族的解放。生31: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抒发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颂扬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达了敢于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生32:不仅描绘了常春藤的美丽,歌颂了常春藤的不屈精神,而且赞扬了中华民族渴求自由、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生33:我觉得作者与常春藤的命运非常相似,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时值日寇入侵,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作者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他愤怒、忧烦,他坚贞不屈、浩然正气,作者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就是表现这种正义感。师:同学们的肺腑之言道出了作者没有直说的爱国心。青年作家陆蠡不仅用文章表明了自己的心迹,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实现了自己诺言,为了祖国,为了民族,为了人民,他献出了年仅34岁的宝贵生命。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就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的陆蠡们,有了千千万万的爱国志士。(稍停)师:现在,老师忽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假如绿友常春藤确有灵性,充满智慧,或许还读了囚绿记这篇美文,又假如陆蠡真的与这位绿友见了面,此时此刻,还可能发生怎样故事呢?请同学们一起来续写一个结尾,怎么样?(点评:拓展探究,让学生诉诸笔端,从而有机整合阅读写作。)(学生思考,写作,交流,点评。以下是3位学生的习作)【习作一】再回来时,又是绿意盎然的夏季了。我走进曾居住过的小屋,看着绿友依旧动人的身姿,不由出口道:“嘿,老朋友,过得还好吗?”常春藤在微风中摇曳了一阵子,微微点点头,好像有很多话,却又咽了回去:“嗯,很好那个,那个,你的文章我看了,对不起”我一脸愕然:“朋友,这话从何说起。”常春藤轻声地嘟哝着,像个怕事的孩子。我木然了,凝望着他:“这话应该我说才对,当初是我自私妄为,若不是你的固执触动了我,提醒了我,如今唉,孰是孰非,又怎能说清?来,这次我们做个真朋友,如何?”常春藤眼眸子豁然明亮了起来,坚定地点了点头。微风中,绿色的身影伴随着我的衣角微微扬起。在夏日的阳光里,是如此坚定,如此美丽!【习作二】转眼又是一个夏天。陆蠡又回到了曾在北平居住过的公寓,找到了当初住的那个房间。他发现,纤细柔嫩的常春藤已变得枝粗叶茂。陆蠡不知如何是好,走了过去,轻轻地抚摸着它说:“老朋友,你还记得我吗?”常春藤抖了抖他的绿叶,坦然地说:“当然记得,就是你把我囚禁在黑暗的小屋里,让我失去了阳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润,怎能忘记?不过,我一直想念你,是你让我懂得了生命的可贵。”“谢谢你的宽容,是我对不起你!当初,正是你的不屈不挠,对光明的强烈渴求,才让我醒悟过来,明白了许多道理。”陆蠡虔诚地说道。常春藤接过话题:“我是为了自己,而你是为了祖国啊!我已经认认真真地拜读了囚绿记,写得真好,明的是写我,实际上写的是你的一腔热血,赤诚的爱国之心。”陆蠡深情地望着常春藤:“你不愧是我的绿友,你真正读懂了我,也读懂了我们可爱的祖国。”这是发自内心的对话,是两颗心之间的碰撞。【习作三】常春藤离开暗室后,渐渐恢复到了以前的容貌,依旧伸长,依旧攀援,依旧舒放。思念心切的陆蠡又来到了北平的居室。“常春藤,你可还记得我吗?”陆蠡的语气里透着激动。“当然记得,那时候,我整天见不着光,我拼命地想外逃,可你总拦着我,那时的我真是连死的念头都有了,”常春藤回忆起往事,深情地说,“但是,我丝毫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因为我知道,你是爱我的,只是没有考虑到我的感受罢了。”“真对不起,因为我的自私,害你受苦了。”陆蠡一脸歉意。“没关系,你看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常春藤想了想,又真诚地说道,“只要你和你的祖国也像我现在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我就心满意足了。”陆蠡显得很激动:“会的,一定会的,好日子很快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