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号:20105021149本科毕业论文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10级 姓 名 张聪慧 论文(设计)题目 论孙悟空形象蕴含的两大原型精神 指导教师 杨有山 职称 教授 2014年4月20日 目 录摘 要3Abstract3一、原型精神概述3二、西游记两大原型精神具体内容及成因4(一)两大原型精神与明代个性解放运动的关系4 (二)作家的政治态度.8三、两大原型精神的关系内蕴9参考文献11论孙悟空形象蕴含的两大原型精神学生姓名:张聪慧 学号:20105021149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杨有山 职称:教授摘要:孙悟空的形象原型问题是上世纪初被提出来的,但到现在为止仍没有人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孙悟空作为一个极度追求自由的化身,必然会受到社会秩序的制约和限制,因此而沦为一个受约束的自由者.体现了出生不凡(高贵的血统)-追求非凡自由(个人极度自由)-受约束或惩罚(历险取经)-悲剧性的永生(成佛)的原型模式.现实生活中,像孙悟空这样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追求极度个人的自由的人必然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限制和约束。关键词:孙悟空;原型;母题;个性自由;集体无意识;心学Abstract:The image of sun wukong prototype problem was raised at the beginning of last century, but until now still no one can give a convincing answer. Sun wukong as the embodiment of an extreme pursuit of freedom, is bound to be restricted by the social order and limits, thus becoming a constrained freedom. Embodies the born uncommon (noble descent) - the pursuit of extraordinary freedom extreme freedom (personal) - constrained or punishment (adventure scriptures) - tragic life (Buddha) the prototype of the model. In real life, like the Monkey King FuQiLin governs, v phoenix tube, and fell on the throne by it, extremely individual freedom must be restricted from all sides and constraints.Keywords:sun wukong ; prototype motif ;freedom of personality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the philosophy of the mind一、 原型精神概述倘若问文学为什么会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能深深打动世世代代人的心灵世界,我的回答是文学中包含了某种可以引起人们共鸣的某种普遍性的原则。正如万有定律之于自然万物,理念世界之于现实世界。人先天的继承着“种族记忆,”文学从它的渊源和流变中也秉承了人类的文化符号,潜藏着无限的“原型”意象。那么什么是原型呢?原型是人类沉思的结晶,是体验的凝结,是永不褪色的记忆。在荣格看来,原型是个人的情结,又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种族心理积淀”。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一书中,把原型视为反复重现的神话和仪式的基本形式。原型批评理论的集大成者弗莱认为,原型就是“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指在文学中反复使用,并因此而具有了约定性的文学象征或象征群。”对于一部文学作品来说,它有体现为一种规律性的因素。可以是情节、人物、意象母题,可以是结构单位。只要是通过文学这种特殊样式,得以不断反复和重现的文学因素都可以称之为“原型”。在社会形态的历史性嬗变中,它是历经文学发展变迁而相对稳定的文化始基。这种文化始基能够把无数的文学作品联成一个整体。二、西游记中的两大原型精神具体内容及成因从外观上看,西游记与神话相比可说是同中有异。它的神话题材,它的各种神祗形象及其生存的光怪陆离的世界,无疑都带有浓重的神话色彩,具有浓重的脱胎于神话的痕迹。但无论是与中国古代神话,还是外国神话相比,它都显示出人类成年时期的成熟。因为它是自觉的,而不是朦胧的;是系统的,而不是零散的;是文学的,而不是神话的。这同中之异,正是我们挖掘这部小说的文化价值及其根源的韵味所在。西游记在生动有趣的动物神话背后,隐含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以不自觉的方式缓慢形成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即原型精神。作品前后分为两大部分,正好构成了具有人类普遍精神的两大母题,即原型一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和原型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这两种原型精神的形成有深刻的原因。(一)两大原型精神与明代个性解放运动的关系明代建国以后,进一步巩固并发展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专制主义,大力提倡程朱理学,采用八股取士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束缚了文人的思想,对文学的创作极为不利。明代中叶,社会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趋向尖锐、激化;在经济上,城市商业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在思想上,前期的控制有所松动,启蒙思潮开始兴起,出现了王阳明的心学、王艮的泰州学派等与理学相抗衡,这些都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末年,随着国事多艰,经世实学思潮抬头,部分作家又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开启了清代文学思潮的转变。明中叶以后明代的思想文化领域呈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特别是王阳明的心学几乎占据了整个明代中晚期的社会思想领域,其势力更是遍及全国,对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和程朱理学产生巨大的冲击,对明代中后期以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明清之际以来的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明代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最后成熟时期,正是阳明心学崛起和鼎盛时期,阳明心学对西游记的创作影响是可以预见的。翻开历史,西游记的诞生过程与中国哲学史上“心学”的发展历程同步。从学术史角度而言,西游记的产生、发展、完善过程与“心学”紧紧相连。从宋明理学的概貌来比照,其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深深影响到西游记的哲学思想的总体框架。衡量一部作品的哲学思想基础,必须联系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或云:“三教合一”思想潮流震撼了作品;或云:王阳明的学术思想是作品的精神支柱;或云:西游记是形象化的“心学”。众说纷纭,显示了学术界、思想界对这部作品的关注程度。这促使我们寻根究源,以求得科学、客观的阐释。通观西游记,满篇充斥着“心”之概念、思想。据初步统计,涉及到“心”字眼的回目共计二十九个,如第一回“心性修持大道生”、十四回“心猿归正”、十九回“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五十回“神昏心动遇魔头”、五十四回“心猿定计脱烟花”、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七十六回“心神居舍魔归性”、八十八回“心猿木母授门人”等等,几乎涵盖了全篇主要内容,起到点明题意、提纲挈领的作用。再从基本章节看,开篇所云“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即“心”之别称,悟空修心之所原来正在此地,多么巧妙的设计。当悟空“大闹三界”失败被绑赴斩妖台之时,书中写道:“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观音见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便叹惜不已,作诗一首:“堪叹妖猴不奉公,当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搅乱蟠桃会,大胆私行兜率宫。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自遭我佛如来困,何日舒身再显功!”后悟空表示:“知悔了。”又有一诗:“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别开生面的“紧箍咒”又名“定心真言”。作品处处以“心”为媒介,巧为经营,妙作安排,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人物、情节组成美妙动听的故事。第五十回写孙悟空划圈让唐僧坐中间,一再叮嘱:“若出圈子,定遭毒手。”八戒不以为然,挑动唐僧走出圈子,进入一座大楼,桌上三件纳锦背心,八戒、沙僧穿上,却被“背剪手贴心捆了”,惊动了魔头,又遇一难。可谓“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事后,孙悟空对唐僧说:“只因你不信我的圈子,却教你受别人的圈子。”两个圈子,正是“心”的两种反映,原来是圆心圈子护住唐僧,让师徒三人守心待命,勿生二心,而八戒却生二心撺掇沙僧、唐僧走出心圈,误入魔心之圈。二心相斥,终让三人蒙难。而这一难则显系唐僧、八戒、沙僧生出二心所致,“心”意油然而生。第五十八回,二个孙悟空的故事,耐人深思,书中写道:“悟空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师徒都面是背非”,正由此“二心”遂生出六耳猕猴假冒孙悟空打伤唐僧,并导出“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的美妙故事。作者并赋诗一首:“人有二心生祸灾。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细心品味,这与“心学”之关联是十分紧密而明显的。第十七回,观音收黑熊精,书中道:“那黑熊才一片野心今日定,无穷顽性此时收。”均明白无误地说明,修心才是人生最佳的选择,最理想的途径。众所周知,陆王心学在明中叶前后十分风行,“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其教大行,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无复凡人矣。”(明史儒林传)曾几何时,宋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为理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理学家朱熹在宋代理学的基础上潜心研求,终于建立起系统的理学体系。由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抹杀人的个性,遭到宋代陆象山等人的反对,陆象山倡“心学”,提出“心即是理”的命题。明代王守仁在此基础上发展、完善了“心学”体系。尽管二者的争论仍属于理学内部派别之争,但“心学”以“心”反理这一点,在理学统治十分严酷的情况下,却给了反对这种统治而主张“人”的解放的进步思想家以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明中叶,王艮等创立的泰州学派,给明叶文艺思想界吹进一股清新之风。王艮传人有颜山农,颜山农有传人罗汝芳、何心隐,罗汝芳有弟子汤显祖。而李贽曾师事王艮之子王襞,与罗汝芳有交往。李贽宣扬“童心说”在某种意义上正得益于“心学”之启迪。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洪流在冲击传统封建礼教、思想的潜滩下深深烙下了“心学”之印迹。固然,王阳明的本意是“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传习录),试图将已经松动的封建纲常礼教的精神绳索更好地勒紧,岂知“致良知”本身就蕴含着一些冲决礼教纲常的叛逆意识,以致王艮、何心隐、李贽等人便形成一股“非名教之所能羁络”(明儒学案)的“异端”势力,对封建纲常礼数禁欲主义和偶像崇拜进行了有力的抨击。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是“圣人之道”,何心隐证明“心不能以无欲也”,李贽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这些富有个性解放意识的思想为明中叶新兴市民的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此之下,西游记、牡丹亭、金瓶梅、“三言二拍”应运而生并非偶然。作为中世纪同理学派相抗衡的代表,陆九渊批判地融合了孔孟儒学、老庄道学、释氏禅学等思想,创建一种新兴的“心学”。明代王阳明在此基础上,批判了朱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即主观与客观、认识与修养的矛盾,强调“心即理”,合人性与天理为一,达到“物理”与“吾心”的统一,知行合一,用“知行本体”论证知不离行,强调“践履”“笃行”。力主“致良知”,说明“知善知恶是良知”,以善念支配道德行为,提出“格物致良知”的修养方式。从而建立起“心学”的系统的思想体系。在学术上与朱熹相颉颃,在思想上,曾启发他的后学反对封建礼教、抵制和否定封建道德,客观上对明中叶的摆脱封建束缚、发展个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其后学弟子将其学说概括为四句话:“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传习录下)李贽承继了王阳明“心学”和禅宗思想,树立起了“童心说”的反道统大旗,其主要批判锋芒,是指向封建主义的教条统治所造成的无处不假的社会风尚和文坛风尚,以及对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扼杀,而要求思想解放,要求独创,主张文学应该表现作家的真情实感。”吴承恩百回本西游记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从其中充斥的谈禅论道、说“心”言情的诗文中可看出“心学”对它的影响、作用。倘若寻求西游记思想意蕴的直接联系,阳明心学便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儒道释三教思想相争相融体现于西游记中,释是西游记明言标榜的思想意识,道是西游记批判的对象,那么,儒学则是西游记之骨核心。传统的“格物致知”、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儒学思想仍是作品赖以存在之基础。花果山、西天毕竟是作者理想的“桃花源”、“天国”,而实现理想的途径仍在脚下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的经历正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二)作家的政治态度吴承恩从小天资聪明,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多方面的才能。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可是事实恰恰相反,他在科举场上极不得志,考了多少次竟连个举人都没考中,直到45岁才考上一个岁贡生。由于科场失意,境遇不好,生活贫困,他曾遭到势利之行徒的笑骂。这种种遭遇使他加深了对封建官场、科场的腐败以及社会上的炎凉世态的认识,心灵里埋下了不平和反抗的种子。 吴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刚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屡试不第,很可能与他不愿作违心之论以讨好上官有关。他厌恶腐败的官场,不愿违背本心,对黑暗的现实持否定态度。他在二郎搜山图歌一诗中写道:“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惜。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认为“民灾”的形成,社会现实的丑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用人不善,让“五鬼”“四凶”那样的坏人当道。他想“致麟凤”,行“王道”,扭转乾坤,但是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只能空怀慷慨,抚事临风叹息。 西游记虽然是吴承恩晚年写成的,但却作了毕生的准备。小时候,吴承恩经常跟从父亲遍游淮安近郊的古寺丛林,听来许多优美神奇的神话故事。他从小就有好听奇闻的习性,在读私塾时,经常瞒着父亲和老师,偷偷地阅读“野言稗史”。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 吴承恩曾写过一本志怪小说禹鼎志。他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他的志怪小说、神话小说,写的虽是神仙鬼怪,其实着意的还是在于“人间”,为的是寄托他的政治理想,鞭笞邪恶势力,使读者“悚然易虑”,并非无为而作,或搜奇猎异以资谈笑。他创作西游记,目的也是如此。在西游记四十五回中,写到孙悟空布置自然之神布云、打雷、下雨时,特别命令雷公邓天君说:“老邓仔细替我看那贪赃坏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几个示众!”孙悟空最恨的是“贪赃坏法之官”,这与吴承恩在许多诗文中所表现的特别仇视贪官污吏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在西游记的神话世界里,处处有人间的影子:神圣的天宫表面气派不凡,至高无上的玉帝却贤愚莫辨,十分昏庸,天庭和人间的王朝相仿佛;地府森严,官官相护,贪赃枉法,无辜的人有冤难伸,和地上的衙门并无两样;妖魔鬼怪杀人吃人,贪财好色,仗着魔力法术称霸一方,无恶不作,简直是人间恶霸、官僚的化身。西游记还写到了一些人间国度,那里的统治者大多是“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的”,这同样是明朝廷君臣祸国殃民罪行的写照。吴承恩塑造的孙悟空,嫉恶如仇,神通广大,一切称凶逞狂的妖魔鬼怪在它的金箍棒下都推动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或一命呜呼,或束手就擒,这都反映了吴承恩扫荡社会丑恶现象和丑恶势力的强烈愿望,也是西游记民主性精华之所在。 吴承恩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除了西游记和前面提到的禹鼎志外,他还写了许多风格清逸的诗歌,收集在射阳先生存稿中。三、两大原型精神的关系内蕴诚然,孙悟空身上那种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的确是明代中后期社会新思潮的集中体现。但这种新思潮从它产生那天起,就无法回避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这就是这种新的社会思潮的最终归宿是什么?一个封建社会对这样的思潮是否能够容忍,容忍到什么程度?如果无法容忍的话,它将对新思潮采用什么办法?西游记中两大原型的并立,正是试图从正面回答这些重大的社会问题。西游记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于这种矛盾提出了新的看法。比如观音对孙悟空使用紧箍咒,目的就是不想将其置于死地,而是在对其进行限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孙悟空的一技之长来造福人类和社会。当人们把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倒向孙悟空一边时,实际上就已经陷入了个人与社会这一对难解难分的矛盾之中。孙悟空的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固然是美好和正当的,可如果全社会的人都像孙悟空那样发展自己的个性,到处“大闹天宫”,那样不仅会把一个社会搞成无政府主义的混乱局面,而且也会对他人的个性自由构成伤害。这就说明人的个性自由要受到社会的一定限制。可另一方面,社会在对个人拥有了限制权力之后,又容易把对这种权力的使用推向极端,从而使人感到没有个性的生存空间。过去人们完全以非此即彼的对立观点来观察和处理二者的矛盾。然而西游记却从一个新的视角对于这种矛盾提出了新的看法。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从个人与社会的矛盾角度看,这个紧箍咒的确有双重的属性:从个性方面看,紧箍咒是压制个性自由的社会强权意志的象征,因此应当否定;从社会方面看,紧箍咒又是限制个性无限膨胀,保证他人个性与生存自由的有效措施,因此应当肯定。不过在西游记中,紧箍咒却起到了化解个性自由与社会意志之间矛盾使个性自由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积极作用。两大原型精神还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它对困扰在人们头脑中的个人自由和社会意志这一难题做出了解答。对个性而言,它既肯定了个性自由的价值,又指出了它得以升华的价值和途径;对社会而言,它既指出了社会限制和规范过分的个性自由的必要性。在作者看来,取经故事并不意味着对个性价值的取缔,而是在充分肯定个性价值基础上对个性的升华由对个人自我解放的渴望而上升到对全人类利益和价值的追求。从大闹天宫的故事中已经分明可以看到作者对个性自由的蹈扬和礼赞,但一个人如果把个性自由作为生命价值的全部,那就不仅有些狭隘和局促,而且也会造成对他人个性自由的阻碍。所以便需要用紧箍咒对其进行限制。但从西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得十分清楚,观音对孙悟空使用紧箍咒,目的决不是将其置于死地。而是在对其限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孙悟空的一技之长来造福于人类和社会。这就是作者将这两个原型合而为一的用意所在。即如果将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大为全人类的解放,那才是最彻底的解放。西游记结尾写到唐僧师徒功德圆满他们完成了造福人类,追求探索的光荣使命时,被封为“斗战胜佛”的孙悟空这才想起自己个人的解放问题,他对唐僧说:“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什么紧箍咒儿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咒儿,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不想唐僧回答他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孙悟空“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从大乘佛教所讲的“自未度,先度他”,以达到上求菩萨,下化众生的理想境界,到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木烟灰缸加工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木材加工技术培训中心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住房买卖协议合同模板
- 保密协议劳动合同范本
- 位转让二手房合同范本
- 空调电路控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保安项目出售合同范本
- 企业不签用工合同范本
- 体育产品销售合同范本
- 企业与社区帮扶协议书
- 菜鸟驿站转让合同协议
- 国企财务测试题及答案
- 第章直升机飞行操纵系统南通航运课件
- 胫骨骨折中医护理查房
- 数据及其特征课件-2024-2025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 供应链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概述
- 会计师事务所公司质量控制制度范本
- 2025年西班牙语DELE考试真题模拟试卷(C1)
- 《四川省汉源县岩窝沟铅锌、磷矿勘探实施方案》评审意见书
- 冬季非煤矿山安全教育
- 车位转让 协议 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