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结构的简介(1).ppt_第1页
城乡二元结构的简介(1).ppt_第2页
城乡二元结构的简介(1).ppt_第3页
城乡二元结构的简介(1).ppt_第4页
城乡二元结构的简介(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紫禁之颠 文峰医院内 城乡二元结构的简要概述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 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 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 城市的道路 通信 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 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 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 相对于城市 农村人口众多等 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 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城乡二元结构的由来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 城乡二元结构 的不平衡性 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从而 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妨碍着全国 三农问题 的彻底解决 阻碍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2001年全国人口中城市占37 66 农村占62 34 全国GDP中第一产业占15 2 第二产业占51 1 第三产业占33 6 相对而言 1999年全球城市人口占46 5 高收入国家占78 7 中等收入国家占49 5 低收入国家占31 2 按照国际一般规律 人口的城市化水平与其工业化水平应当相互适应 以此标准衡量 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15个百分点左右 如果每年城市化进展按一个百分点计算 我国城市化水平则落后15年左右 教育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实际上就是要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如同其他经济资源一样也是稀缺资源 所以必须对稀缺的教育资源进行选择 目前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可以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城乡教育资源总量短缺 结构失衡 第一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总量短缺 可以说教育投资短缺是个全球性问题 但在中国由于人口众多 穷国办大教育 的事实使教育投资短缺问题更为突出 可以从两个方面论证这个观点 首先 可以从公共教育经费总量得到说明 据杨东平的研究 近些年我国年度公共教育经费一直维持在170亿美元左右 约占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总数的1 5 而这1 5 比例的公共教育经费 却用于培养占世界20 的教育人口 即大约2 4亿全日制在校学生的教育 因此从世界角度来看 我们不可以不说我国是在以极不对称的经费维持着众多的教育人口 其次 可以从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得到说明 这一指标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整体水平 1993年制定的 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 提出 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本世纪末达到4 而实际情况是 据杨明研究 1992年发达国家除日本和西班牙外 公共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都在5 以上 其中挪威等均在7 以上 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 2 最不发达国家平均为2 8 而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为2 0 另外根据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的研究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 国内生产总值 的比例1991年为2 86 此后持续下降 最低为1995年的2 41 2002年回升到3 32 以后 又开始下滑 2004年下滑到2 79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调高了2 3万亿元 教育资源配置总量严重短缺是当前城乡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制约因素 现在我们出发点就是在这样的资源配置总量短缺背景下来考虑城乡教育资源的协调与优化 第二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失衡 这里讲的结构是指城镇与农村二元体系结构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失衡表现为重城市 轻农村的城乡分治模式 重城市 轻农村的城乡差异具体反应在城乡教育经费差距 城乡师资力量差异 城乡升学率差异 城乡辍学率差异 城乡教学仪器设备条件差异 城乡开课率差异等诸多方面 根据袁振国的研究 2001年生均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 我国城镇小学的生均经费平均为1484元 农村为798元 城镇是农村的1 86倍 初中的生均教育经费城镇平均为1955元 农村为1014元 城镇是农村的1 93倍 还有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城乡差异 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城乡差异 城镇均为农村的1 6 3 4倍之多 另外结构失衡也表现在初等教育 小学 中等教育 包括中学 中专 技校 职中 高等教育 大学 三级体系结构下的失衡 具体表现为这三级教育中重高等教育 轻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主要集中在城市 而基础教育按人口比例来讲大部分在农村 这样也就间接的造成了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 事例 凤凰琴 曾经感动无数人的影片 凤凰琴 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所偏远的学校 因条件差 一年就走掉8位教师 乡里实在派不来教师 只好请了一位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代课 当女大学生接到分配通知 含泪告别纯朴的山民走下山坡时 几十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 女大学生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 一干就是几十年 终于积劳成疾 然而 时至今日 农村教师的待遇又有多少改变呢 卫生 卫生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中国城乡卫生资源的配置差距长期以来就存在 从建国初至改革初 由于我国农村逐步覆盖了合作医疗制度 形成了三级医疗保健网 使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差距悬殊的局面得到较大扭转 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病床为例 1965年农村只占总数的40 短短十年后的1975年 这个比重已提高到60 以上 实际上 是制度保障和财政保障实现了城乡卫生资源配置的趋向均衡 但自市场化改革以来 城乡卫生资源配置的差距又被拉大 几乎又恢复到解放初差距悬殊的格局 就医疗保障看 1978年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城市人口和大部分农村人口 而到了1997年无论继续坚持还是努力恢复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1998年 全国农村居民得到某种程度医疗保障的人口只有12 68 同时 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不同程度地享受着社会医疗保障 相应地 在农村新生儿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孕产妇死亡率等都大大高于城市水平 就城乡卫生经费的分配来看 2000年 中国卫生总费用为4763 97亿元 其中城乡卫生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77 5 22 5 按当年全国城乡人口分别计算 占全国人口2 3的农村居民只拥有不到1 4的卫生总费用 而只占人口1 3的城镇居民却拥有3 4以上的卫生总费用 而且 农村卫生费用比例由1993年的34 9 下降到2000年22 5 七年下降了十多个百分点 就城乡居民的支付能力看 2001年 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纯收入的2 9倍 还要享受国家补贴的医疗保障 而农村居民收入低 增幅缓 又必须自费承担医疗保障 城乡卫生保健差异可见一斑 卫生费用方面的差距必然表现为卫生资源配置的差异 以床位为例 在1982 2001年间 城镇医院床位从83 2万张增至195 9万张 增幅为135 3 而农村医院床位反而从122 1万张降至101 7万张 降幅为16 7 同时 农村医院床位占全国床位总数比重由60 降到34 2 相比之下 农村卫生服务缺乏 城乡居民健康差距比较突出 社会保障体系 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不均等由于历史的原因 大部分城市沿用计划集体下的劳动用工办法 硬性规定使用本地工和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区别 碍于户籍制度的原因 城乡居民的就业制度呈现明显的不公平性 改革开放以来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冲破传统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 向城镇流动 形成规模庞大的 农民工群体 据2006年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2005年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 2亿 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 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人 他们与城镇常住居民之间获得的就业服务差距仍然很大 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 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工资待遇低 劳动保障差 子女上学难 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长期处于无序的流动状态 难以享受与城镇职工一样的就业培训机会 城乡二元结构的构危害 1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是长期的历史原因形成的 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社会问题 如贫富差距扩大 地区发展不平衡 城市文化素质差距的扩大等 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国民经济及现代化发展的障碍 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农产品市场难以扩张 农业生产难以持续增长 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 二元结构还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 农村消费品市场与城市消费品的等级也在不断拉大 城镇市场已趋于饱和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受农民收入下降的影响 无法向缺乏有效需求的农村市场转移 使农村的相当一部分潜在需求无法转为现实需求 农村需求结构得不到提升 必然影响与需求有关的供给结构 从而影响与供给有关的产业结构的发展 3 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 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资金 市场 技术 劳动力等壁垒 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交流 并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但旧体制依然存在 城市和乡村之间仍然存在着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或障碍 不仅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因此而遇到阻力 而且乡镇企业的产业升级和资产重组以及物流业的发展都会因城乡分割 工农分割现象的继续存在而受到制约 4 不仅如此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继续存在还带来了农村居民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造成了就业机会的不平等 而就业的不平等又造成了收入的不平等 这种情况持续下去 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下一代 再下一代农村居民生活的不平等 就业的不平等和收入的不平等 5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并导致中国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他强调 不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将无法实现生产要素和城乡人力的顺畅流动 6 城乡之间的生产和生活依然表现出明显的二元化和结构性的失衡状态 城乡之间的二元化不仅阻碍了国家统一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及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也造成城乡之间 工农之间 贫富之间 干群之间及国家与农民之间的矛盾 构成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中的结构性障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7 农村人多地少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了农业的低效益 农村经济的落后导致农村内需不足 进而也影响了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危害的途径 解决和突破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应是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走农村城市化道路 实现城乡良性互动 逐步减少农村人口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增加城镇人口 转变生产增长方式 提高劳动生产率 优化第一产业结构 促进第二 三产业的发展 从而提高农村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所以 城市化是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根本出路 1 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为解决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问题 即现有的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客观上要求必须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要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 优化区域和城乡结构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仅要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而且要立足于农业的长远发展 与食品消费结构多元化 高级化趋势相适应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也必须由以种粮为主和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产业结构 向多元化 高级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转变 农业产业化 通过一体化的利益机制 把贸工农连为一体 可以形成 龙头 在城镇 龙身 在农村的 龙形 经济 这无疑又有利于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要使农民收入继续有较快的增长 必须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扩大农产品市场容量及农业经营规模 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增加农民收 应逐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促进城乡居民在教育 医疗等方面的机会平等 2 繁荣农村经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繁荣农村经济 要架起农户和市场之间的桥梁 提高农产品质量 增强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但也带来了千家万户的农民如何和大市场连接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农产品生产 加工和销售连接起来 因而是将农民和市场连接起来的有效途径 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农民面对的是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 我国果品 蔬菜等园艺产品和畜产品在价格上是有竞争优势的 但在出口上也遇到了卫生检疫等绿色壁垒 提高农产品质量是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前提 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必须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 小城镇和大中小城市是一个体系 必须协调发展 并要促进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的结合 加快小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具体的实现路径上 在微观层面上要通过农民市民化 农业工业化 农村城市 镇 化这 三化 来完成城乡生产方式一体化 生活方式一体化 市场体系一体化 三化 中农民市民化是根本 上在宏观层面 要通过国家逐步改变对城乡的二元宏观政策 实现城乡平等的一体化宏观管理 只有这样 才能使市场经济体制的 组成要件 走向城乡一体化 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最终建立和完善 3 致力于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要消除城乡差别 纠正城乡失衡 不仅要清除不合理的制度 解决制度不公和失当的问题 也要进行制度创新 解决制度无力和失效问题 只有公正而有效的制度才能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根本性的保障 从目前来看 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必须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 就业 社保 教育 医疗 税收 财政和金融等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制度 实现政策的统一和制度的公平 必须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完善流动人口管理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 加强引导和管理 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加快城镇化进程 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业人口 可按当地规定在就业地或居住地登记户籍 并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 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