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宣汉县“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宣汉县“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宣汉县“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宣汉县“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宣汉县“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第一章 前言1.1 规划背景“十二.五”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同时也是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时期。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成渝经济区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宣汉县大力发展资源性县域经济,实施工业强县计划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了厘清宣汉县工业发展的思路,明确工业发展的重点和任务,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根据宣汉县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宣汉县经济委员会编制了宣汉县“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1.2 规划期限和基准年 本规划以2010年为基准年,2015年为规划目标年。为了保持规划的连续性,部分规划目标定到了2020年。规划利用资料以2009年实际完成数,2010预计数和各部门企业的规划为基础。第二章 “十一五”工业发展回顾2.1“十一五”工业发展成绩“十一五”期间,宣汉县的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截止2009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工业企业1949户,实现增加值30.7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户,工业从业人员10308人。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总量为:原煤188.24万吨、洗煤162.94万吨、水泥10.55万吨、发电量1.88亿千瓦小时、大米2.74万吨、乳制品4.51万吨、铁合金26.58万吨、罐头1898吨、人造板4.29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4.17万吨等。实现工业总产值59亿元,同比增长35.4%;实现增加值19.95亿元,同比增长27.5%;销售收入55.5亿元,利税3.9亿元。工业占GDP的比例达到37.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8%,工业拉动经济增长53.3个百分点;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由2008年的36.8:32.7:30.5变为32.3:37.5:30.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全县工业企业税收净入库4.35亿元,占全县税收收入69.8%,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41.9%,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32.4%。具体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2010年规上企业56户,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0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增加值26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32%。2.2 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偏低 宣汉县现有近2000户工业企业,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49户。宣汉工业经济总量偏低、企业规模小、未能形成工业规模经济,尚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产品单一 宣汉工业仍以传统产业、简单加工型产业为主导,企业技术落后,设备老化、创新意识缺乏,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较低,缺乏高新技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资金与人才引进困难 宣汉县工业贷款数量极小,大多数工业企业、工业项目贷款难。工业技改建设资金和经营资金缺乏,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结构不够完善,难以引进高级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制约了宣汉县工业的发展。工业投入严重不足 “十一五”期间,尽管全县在抓项目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规划、储备并开工了一些项目,但是由于受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宣汉县争取到的国家投入偏少,加之企业自身实力有限,项目建设、技术改造较为缓慢,增量投入少。第三章 “十二五”工业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3.1总体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低碳”工业经济,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依托科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园区为载体,项目为支撑,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建立产业集群。争当达州市工业发展的排头兵,努力把宣汉县建设成为川东地区工业强县和中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3.2奋斗目标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县工业总产值超过294亿元,年均增长25.9%,实现工业增加值93亿元,年均增长15.1%;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90亿元,年均增长25.8%;工业企业入库税收超过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0户。2020年工业经济展望预计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6亿元,同比增长17.7%。实现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12.6%。实现利润8亿元,同比增长20%。工业经济增长目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工业总量进入全市前三位, 2015年达到93亿元以上,2020年达到15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11年达到300以上,2015年达到320以上,2020年达到350以上,工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同期全省中上水平。工业结构调整目标:优化工业布局,加快普光经济开发区建设,形成以天然气化工产业为主导,煤电冶产业为主体,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基础的工业结构新体系。到2015年基本建成中国西部能源化工基地县。强力推进煤电冶、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集群,到2015年新培育销售收入超5亿元企业2户,超亿元企业10户。技术创新目标:到2015年,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0. 8%;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0%以上;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新创省名牌产品5个,培育省级著名商标3个。工业园区发展目标:加快普光经济开发区及各个工业园建设,到2015年,工业新上项目、退城进郊、迁建企业全部进入各工业园区,柳池工业园成为川东北铁合金生产基地。工业园区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70%,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20%;工业废水重复利用达到7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过70%;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3人以下。信息化目标: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装备达到30%以上,20%以上的企业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50%以上的企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第四章 工业发展重点4.1天然气化工产业天然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清洁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占24%,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仅占3%,我国的天然气利用水平与世界水平相差较大。宣汉县有着十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已探明储量达15000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二,已探明开发储量达6000亿立方米,系西南地区天然气气田中心、国家西气东输工程重要基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天然气的发现为宣汉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百年难得”的机遇,如何在“气”上做好做足文章,从而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工业工作的重中之重。4.1.1天然气开采现状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已在宣汉县境内开采天然气。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负责宣汉上游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已探明罗家寨、渡口河、黄龙场3个整装气田和铁山坡、芭蕉场含气构造。共完成钻井19口,探明储量1077亿立方米。中石化西南分公司负责宣汉西部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普光气田是中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该气田累计探明储量已达4051亿立方米。普光气田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川气东送”工程首站,投入开发建设资金600亿元。该工程主体产能建设一期工程在2008年12月底正式投产,产能为20亿立方米。2006年3月,中石化普光天然气脱硫净化厂动工。该项目总投资163亿元,占地3400亩,规划建设6列天然气净化装置,单列装置净化能力为每天300万立方米天然气。计划2010年底建成投产,年净化气量可达120亿立方米,产硫磺300万吨。4.1.2天然气化工产业规划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及发展目标(1)指导思想1、以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的天然气开发为支撑,构建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区,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使宣汉成为独具特色和具有比较优势的天然气化工基地。2、重点围绕天然气、硫磺、富钾卤水与煤电多种优势资源进行产业链的构建。天然气产业链中主要发展乙炔、氢氰酸、醋酸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下游精细化工产品。结合天然气、硫磺与富钾卤水三种资源发展硫磷化工及高效氮磷钾复合肥。3、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坚持开放的建设思想,充分利用宣汉区位与资源优势、西部区域市场优势等有利条件,吸引有技术、资金优势的外地企业与宣汉地区的产业结合,实现宣汉化工产业的跨越式发展。(2)规划原则1、符合国家化工产业政策和四川省的总体发展规划,并与达州化工园区产业形成相互依存与互补关系;2、符合宣汉县总体发展规划;3、充分依托宣汉及周边地区现有的基础设施优势,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和潜力,发展市场容量大的产品。大宗产品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精细化工产品与周边地区形成差异化发展的格局。4、项目的建设要高起点,采用先进而适宜的工艺技术,实现相对小的投入,相对大的产出;5、选择能耗低、“三废”少的项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宣汉天然气化工产业工业增加值超45亿元,发展规划项目预计投资93亿元,主要包括化肥、甲醇、乙炔类项目和精细化学品(氢氰酸),涉及天然气化工、硫化工、磷化工、煤化工和水泥建材等产业。项目可分为四大产业链:(1)复肥产业链,主要包括尿素、氯化钾、磷铵(MAP)和NPK复肥等6个项目,投资约13.5亿元;(2)甲醇链,主要包括甲醇、甲醛和醋酸等5个项目,投资约35.5亿元;(3)乙炔产业链,主要包括1,4丁二醇、聚乙烯醇、醋酸乙烯等7个项目,投资约25亿元;(4)氢氰酸链,主要包括甘氨酸、草甘膦和蛋氨酸等4个项目,投资约18.3亿元。通过产业规划的实施,为宣汉化工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之成为带动宣汉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把宣汉化工产业园区建成西部重要、全国知名的天然气化工产业基地。4.1.3天然气化工产业发展规划(1)总体设计宣汉化工产业将围绕天然气、硫磺、富钾卤水以及煤等多种优势资源进行产业链的构建。重点规划了天然气化工产业链,并规划了配套的化肥产业链和煤化工产业链,各产业链之间相互关联、深度融合,形成以天然气化工为龙头、化肥、煤化工等并举的大化工产业集群。将主要发展高效氮磷钾复合肥、氢氰酸及下游产品、醋酸及下游产品、甲醛及下游产品、1,4丁二醇及下游产品。宣汉化工产业总体设计见图1,宣汉县天然气化工产业规划项目见表1。整个规划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需要天然气11.5亿方,其中近期项目需要天然气5.35亿方,硫磺24万吨/年,富钾卤水200万立方米,磷矿100万吨(按磷含量28%记),煤炭16万吨/年(按碳含量80%计) 图1 天然气化工产业总体结构示意图表1 宣汉县天然气化工规划主要建设项目表产业类别项目名称近期规划远期规划复肥产业链1年产35万吨合成氨项目17.5万吨/年35万吨/年2年产45万吨尿素项目22.5万吨/年45万吨/年3年产70万吨硫酸项目35万吨/年70万吨/年4年产17万吨氯化钾项目8.5万吨/年8.5万吨/年5年产20万吨硫酸钾项目10万吨/年20万吨/年6年产20万吨磷铵(一铵)项目10万吨/年20万吨/年7年产40万吨NPK复肥项目20万吨/年40万吨/年甲醇链1年产100万吨甲醇项目50万吨/年甲醇100万吨/年2年产50万吨甲醛项目近期项目3年产4万吨聚甲醛项目近期项目4年产3万吨多聚甲醛项目近期项目5年产40万吨醋酸项目20万吨/年40万吨/年乙炔链1年产9万吨乙炔项目近期项目2年产10万吨1,4-丁二醇项目5万吨/年10万吨/年3年产1.5万吨r-丁内酯项目近期项目4年产4.5万吨聚四氢呋喃(PTMEG)项目远期项目5年产4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脂(PBT)项目2万吨/年4万吨/年6年产18万吨醋酸乙烯(VAC)项目9万吨/年18万吨/年7年产4.5万吨聚乙烯醇(PVA)项目近期项目8年产9万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高压聚乙烯(EVA/LDPE)项目4.5万吨/年9万吨/年氢氰酸链1年产3万吨氢氰酸项目近期项目2年产0.5万吨甘氨酸项目近期项目3年产2万吨草甘膦项目近期项目4年产4万吨蛋氨酸项目近期项目(2)具体产业规划1、化肥产业规划天然气就地转化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符合国家发改委2007年8月30日颁布的天然气利用政策中天然气利用顺序的第二类(允许类)第9条,即“以不宜外输或上述一、二类用户无法消纳的天然气生产氮肥项目”,同时也符合四川省天然气化工产业总体规划。将以天然气为原料,采用联醇路线生产合成氨,进而发展高效氮肥尿素,并为生产高效磷肥磷铵和发展氢氰酸及下游产品提供原料氨。本规划合成氨、尿素的规模,近期17.5万吨/年合成氨、22.5万吨/年尿素,远期35万吨/年合成氨、45万吨/年尿素。以天然气净化产品硫磺为原料生产硫酸,并用于分解磷矿生成湿法磷酸,并以氨中和生产磷铵,这是硫资源利用最主要的途径,目前全球三分之二的硫资源用于磷铵的生产。本规划设计硫酸、磷铵(MAP)规模为近期35万吨/年硫酸、10万吨/年磷铵,远期70万吨/年硫酸、20万吨/年磷铵。以富钾卤水为原料发展钾肥(硫酸钾)。规划钾肥的规模,近期10万吨/年硫酸钾,远期20万吨/年硫酸钾。规划高效氮磷钾复合肥的规模,近期20万吨/年NPK复肥,远期40万吨/年NPK复肥。根据上述产业规划每年需要消耗天然气11.5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合成氨联产甲醇,用于合成氨部分的天然气为3.5亿立方米),硫磺28万吨/年,富钾卤水340万立方米,磷矿100万吨(按磷含量28%计),同时本规划副产磷石膏100万吨/年,副产磷石膏部分用于水泥生产,部分可用作建材原料。图2 NPK复肥产业链2、 醋酸及配套产业规划醋酸产业链以天然气为原料,采用联醇路线生产甲醇,再以甲醇、乙炔及一氧化碳为原料生产醋酸及下游产品,醋酸产业链见图3。由于在国家产业政策中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乙炔属于限制类,因此本规划所需乙炔源自煤化工,即以煤为原料首先制备电石,然后获得乙炔。电石生产中副产高浓度一氧化碳尾气,可以用于醋酸的生产。从电石制备乙炔副产电石渣又可以用于生产水泥。该产业链不仅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宣汉煤炭资源的优势,将天然气化工与煤化工有机结合。规划醋酸、醋酸乙烯、聚乙烯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高压聚乙烯的规模见表2。鉴于1,4丁二醇生产也需要乙炔,故规划电石及水泥的规模为22万吨/年电石、30万吨/年水泥。根据上述产业规划,每年需要消耗甲醇22万吨/年、煤16万吨/年、生石灰25万吨/年。表2 醋酸及下游产品规模项目名称近期规模远期规模醋酸20万吨/年40万吨/年醋酸乙烯9万吨/年18万吨/年聚乙烯醇4.5万吨/年乙烯-醋酸乙烯共聚/高压聚乙烯4.5万吨/年9万吨/年图3 醋酸及配套产业链3、甲醇及下游产品规划以甲醇为原料发展甲醛,甲醛是甲醇的最大用户,其消费量约占甲醇总消费量的3540。甲醛可以用于发展众多有机及有机精细化学品。本规划中甲醛一方面可用于生产1,4丁二醇,另一方面也用于发展聚甲醛和多聚甲醛,其产业链见图4。规划甲醛、聚甲醛以及多聚甲醛的规模,近期为甲醛(wt37%)50万吨/年、聚甲醛4万吨/年、多聚甲醛3万吨/年。建成后上述产业链每年需要消耗甲醇19万吨/年。图4 甲醇产业链4、氢氰酸及下游产品规划以天然气、合成氨为原料合成氢氰酸,再由氢氰酸、甲醛合成中间体羟基乙腈,然后由羟基乙腈和氨气生产甘氨酸,由羟基乙腈、氯气和黄磷合成草甘膦,由氢氰酸、丙烯醛、甲硫醇合成蛋氨酸,氢氰酸产业链见图 5。规划氢氰酸、甘氨酸、草甘磷、蛋氨酸的规模,氢氰酸3万吨/年、甘氨酸5000吨/年、草甘膦2万吨/年、蛋氨酸4万吨/年(均为近期项目)。上述产业链每年需要消耗天然气3万立方米、合成氨3万吨、甲醛5.35万吨。 图5 氢氰酸产业链5、1,4丁二醇及下游产品规划以乙炔和甲醛为原料生产1,4丁二醇,进一步发展下游深加工产品r-丁内酯、聚四氢呋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脂等。该产业链见图6。本产业链中甲醛来自甲醛产业链,乙炔源自煤化工。规划1,4丁二醇、r-丁内酯、聚四氢呋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的规模,近期为1,4丁二醇5万吨/年、r-丁内酯1.5万吨/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2万吨/年,远期为1,4丁二醇10万吨/年、聚四氢呋喃4.5万吨/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4万吨/年。上述产业链每年需要消耗甲醛6.7万吨/年、乙炔3.4万吨/年。图6 1,4-丁二醇及下游产品PAT-苯偶氮基三苯甲烷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脂6、硫磺产业链不溶性硫磺即聚合硫磺,是硫的长链聚合物,广泛用于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硫化。除子午胎必须使用外,其它的天然胶和合成胶高质量制品,如胶管、胶带、内胎、电线、电缆、绝缘胶件等都是不溶性硫的应用场合。不溶性硫还用于染料、纺织工业、杀虫剂生产以及重金属废水的治理等。目前国内市场需求量在4万吨以上,进口量超过2万吨。国际市场需求在160万吨以上。由于子午胎使用量不断上升,不溶性疏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技术来源:气相法生产不溶性硫的质量分数高达50%以上,工艺技术成熟,此法劳动保护要求高,投资大。国内外生产不溶性硫磺主要采用气相法。目前国内采用此工艺的主要有上海京海化工公司。其不溶性硫磺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2/3以上。较先进的熔融法目前国内仍处于小规模的工业模拟试验阶段。国际上三高产品(含量、高热稳定性、高分散性),国内技术竞争力较弱。有条件时可在国际上寻求技术如捷克不溶硫生产技术。硫化工产品品种较多,除硫酸产品耗硫磺量较大外,其他产品由于市场原因,相对规模较小,对消耗硫磺的量均不大。 表3 不溶性硫磺项目表项目名称建 设规 模(万t/a)项 目总投资(亿元)年销售收 入(亿元)年利税总 额(亿元)年利润总 额(亿元)硫磺用量不溶性硫磺33.03.92.1631.23万吨/年4.1.4宣汉天然气化工产业发展的效益分析宣汉天然气化工产业规划项目的建设,是宣汉县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宣汉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举措。天然气化工及配套化肥产业、煤化工等协调发展、耦合共生,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的积极保护,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1)经济效益分析天然气产业发展投资和效益分析如表4所示。本规划宣汉天然气化工产业发展项目21个,总投资约92.17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额93.51亿元,年利税19.925亿元。由此可以看出规划项目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多业并举、协调发展、共生耦合”则成为化工产业园区的鲜明特征。宣汉县通过天然气化工及配套化肥产业、煤化工等主导产业的规模发展,产业链延伸,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改善,产品规模扩大,大大提升了宣汉县天然气化工产业总体经济效益。(2)环境效益分析宣汉县将把化工产业园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对园区进行必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美化,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创造一个环境友好的生态园区。产业园区将通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淘汰污染严重的工艺,生产环境友好的产品,有效改善工业的环境影响。产业园区通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态工业链网络构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消耗和废物排放,相互充分利用产生的副产物和废弃物,减轻自然生态的制约影响,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如利用磷复肥生产中磷石膏,用于建材生产,可以大幅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消耗;煤化工中,电石尾气和电石渣的综合利用将实现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可消除废渣废气对环境的破坏,使废物得到了资源化利用,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这些都会极大改善园区和宣汉地区的环境状况。通过产品链、生态链的构建,充分利用产生的副产物和废弃物,化工产业园区每年可减少排放电石渣30万吨、磷石膏100多万吨、粉煤灰约3万吨等。经过以上措施和努力,宣汉县在“十二五”期间将全面达到国家化工行业“十二五”循环经济的目标。(3)社会效益分析本规划的实施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除了可以推动宣汉县经济迅速增长外,还将促进宣汉城镇建设、文教、卫生、交通状况和第三产业等的发展,可以为宣汉县提供数万劳动就业机会,部分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带动宣汉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宣汉天然气化工产业规划立足长远,天然气化工及配套化肥、煤化工等多业并举,避免经济发展对单一资源的依赖,为资源城市的发展提供经验。表4 宣汉县“十一五”天然气化工产业规划建设项目表产业类别项目名称规模投资年销售额年利税复肥产业链1年产35万吨合成氨/45万吨尿素项目17.5万吨/年合成氨/22.5万吨/年尿素8.625亿元4.275亿元0.855亿元2年产70万吨硫酸项目35万吨/年1.35亿元1.75亿元0.35亿元3年产17万吨氯化钾项目5万吨/年0.75亿元1.2亿元0.24亿元4年产20万吨硫酸钾项目10万吨/年3亿元116亿元0.174亿元520万吨/年磷铵(一铵)项目10万吨/年2.3亿元4亿元0.8亿元640万吨/年NPK复肥项目20万吨/年0.5亿元3.2亿元0.64亿元甲醇链1年产100万吨甲醇项目50万吨/年甲醇8.9亿元10.5亿元1.575亿元2年产45万吨甲醛项目近期项目2.5亿元4.95亿元0.99亿元3年产4万吨聚甲醛项目近期项目10.8亿元4.6亿元1.15亿元4年产3万吨多聚甲醛项目近期项目1.75亿元1.8亿元0.45亿元5年产40万吨醋酸项目20万吨/年11.5亿元5.6亿元1.12亿元乙炔链1年产9万吨乙炔项目近期项目5.45亿元3.78亿元0.756亿元2年产10万吨1,4-丁二醇项目5万吨/年4.5亿元6亿元1.5亿元3年产1.5万吨r-丁内酯项目近期项目2.4亿元2.4亿元0.6亿元44.5万吨/年聚四氢呋喃项目5年产4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脂(PBT)项目2万吨/年1.45亿元4.4亿元1.1亿元618万吨/年醋酸乙烯(VAC)项目9万吨/年3.8亿元4.68亿元0.936亿元7 4.5万吨/年聚乙烯醇(PVA)项目近期项目4.2亿元6.75亿元1.688亿元8年产9万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高压聚乙烯(EVA/LDPE)项目4.5万吨/年3.12亿元3.375亿元0.844亿元氢氰酸链1年产3万吨氢氰酸项目近期项目计入草甘膦中间产品计入草甘膦2年产0.5万吨甘氨酸项目近期项目0.68亿元0.65亿元0.187亿元3年产2万吨草甘膦项目近期项目2.6亿元4.4亿元1.1亿元4年产4万吨蛋氨酸项目近期项目15亿元15.2亿元3.8亿元合计95.175亿元95.22亿元20.209亿元4.2 煤-电-冶-建产业4.2.1煤-电-冶-建产业现状(1)煤炭工业现状宣汉县目前已探明煤炭储量1.61亿吨,保有资源量1.36亿吨,已开发利用量0.32亿吨,宣汉的煤碳煤质较好,为低、低中灰、部分为中富灰、低硫、低磷、中热值高热值煤层。煤种为贫煤、瘦煤、焦煤三种,焦煤占储量的70%以上。全县共有矿井41对,其中县管39对,生产能力193万吨。“十一五”期间共有27对矿井涉及资源整合,资源整合结束后,县管39家煤矿生产能力将达到330万吨。宣汉县煤炭90%以上销往县外,本地工业耗煤所占比例不到10%。全县共有煤炭洗选企业28家,煤炭洗选设计能力为251.7万吨,2009年实际生产能力为169.4万吨。(2)电源、电网现状至2009年底,全县发电企业有江口水力发电厂、宣汉县供电公司。至2009年底拥有大小水力发电站11座,另有宣汉发电公司并网小水电9座,总装机容量5.68万 kW,年均发电量2.765亿千瓦时左右。县境内有宣汉供电局和宣汉供电公司2家供电企业,电网覆盖率达100%。宣汉供电局现有柳池、普光220 kV变电站2座,主变4台,主变容量480 MVA。已建梁原、南坝、胡家、樊哙、东乡110 kV变电站,主变8台,主变容量320 MVA。规划建设的有丰城、清溪、普光110 kV变电站3座,主变3台,主变容量120 MVA。35千伏线路30条,总长324.49 km,10千伏线路总长2039.05 km。全县2009年底综合最大供电负荷为197兆瓦,供电量为7.79亿千瓦小时。(3)冶金工业现状宣汉县冶金矿藏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测到的主要冶金矿藏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铝、卤钾、石英石等。约有石英石3000万立方米,富钾卤水储量1.3亿立方米,硫磺矿867万吨,铁矿1800万吨等。冶金行业是宣汉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主要产业为铁合金,以矿产品的初级加工为主。现有铁合金生产企业5户(金鹰电化有限公司、远大铁合金有限公司、达泰铁合金有限公司、金源电化有限公司、金鹰工业硅有限公司),设计生产能力12万吨,2008年实际年产量10万吨,主要产品是高碳铬铁和硅锰合金,拥有矿热炉10座。2008年全行业实现产值20.3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48%,为宣汉工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4)建材工业发展现状宣汉县境内建材资源丰富,粘土、高岭土、膨润土、滑石、长石、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等都有较高的矿藏。利用这些资源,能逐渐培育出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产品质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骨干企业,涉及水泥、石膏板、陶瓷、新型建筑材料等领域。同时铁合金行业产生的废渣为新型建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原料。但目前,宣汉县建材行业基础薄弱,主要建材产品为页岩砖、混凝土、预制件等一些简单加工的产品。企业基本上一些小的乡镇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小。水泥:2008年全县水泥生产规模仅约为3万吨,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宣汉万象建材有限公司在宣汉县柳池乡柳坪村新建一条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项目总投资7106万元,占地约50亩。随着2009年该项目的投产,使宣汉水泥行业有了规模性生产企业。竹木建材制品: 全县以竹木为原料生产的建材产品主要有:竹胶板、木制型材及半成品等。全县竹木加工生产十分分散,基本上为个体加工户,设备投资在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大多数企业创新能力弱,缺少品牌意识,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缺乏竞争力。全县竹木加工业仍处于盲目重复建设,肆意消耗资源,污染损害环境,缺乏现代企业意识的低水平发展阶段。墙体材料: 宣汉的墙体材料以页岩砖等实心砖为主,生产企业众多,但产业集中度较低。缺少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企业。新型墙体材料是在传统砖瓦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品种较多,主要包括砖、块、板三类(品种如粘土空心砖、掺废料粘土砖、非粘土砖、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纸面石膏板、纤维水泥夹心板等)。4.2.2宣汉煤-电-冶-建产业的特点(1)结构矛盾突出首先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在煤电冶建行业中,煤炭和冶金行业占的比重大,建材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相关产业发展不均衡。其次是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缺少大企业、龙头骨干企业的支撑。再次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煤炭行业以销售原煤为主,缺乏深加工;冶金行业仅有少量品种的铁合金生产,建材行业以页岩砖为主。整个产业链的产品单一、附加值低、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大多数是初级产品和上游产品。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不强,新产品开发投入不足。(2)产业链关联度差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低,相互之间未形成明显的产业互补效应。煤炭仍以原煤销售为主,未能很好的为铁合金产业提供相应的资源,如高品质冶金焦。冶金行业尤其是铁合金行业,对电力的需求量很大,电力消费占生产成本的比重高。目前主要依靠小水电提供一定电力资源,实行的电价对铁合金行业的吸收力不强。发电量不足以支撑冶金行业的规模性发展。在煤电转化方面缺少相应的规模性企业。铁合金行业与电力的交叉度低。对铁合金行业产生的大量废气和余热未加以有效利用,如果采用余热发电既能提供一定的电力,又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建材业未充分利用上游行业产生的廉价资源,如冶金渣、粉煤灰、煤矸石等。从总体上说,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的完整产业链尚不具备雏形。(3)产业发展受宏观经济调控影响大从目前看,全县的产业以原煤采掘和销售、铁合金生产为主。作为以资源开采、开发和加工为重要产业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家提高行业准入条件,势必影响相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增加新上项目的难度。如铁合金行业、焦化行业、电石行业的准入条件的提高,使现有的企业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必须升级或淘汰,而新项目的建立又不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行业。严格的土地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直接影响一些还没有完全按照项目管理程序开工建设的项目,制约投资的增长。(4)生产技术落后,人才资源匮乏从整个产业链来看,生产技术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原煤开采多采用原始的开采方法,机械采掘占的比重很低。铁合金现有生产规模已经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而建材基本上为作坊式生产工艺。大多数企业人才不足,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奇缺,技术力量薄弱,尤其缺乏一批懂工业、善谋划、知识面宽、思想品德好、综合素质强的现代企业家队伍。(5)环境治理压力增大近十年来,全县煤电冶建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不断攀升,工业“废水”“ 废渣”“ 废气”排放量快速增加,致使人居环境进一步恶化。二是企业分散,能耗高、污染大、原材料消耗高、治污、节能等投入成本较大,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很少。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日益严格,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大。4.2.3煤电冶建产业发展思路、定位及目标(1)发展思路根据宣汉的县情和现有工业基础,坚持“做强煤业、拉动电业、壮大冶金业、发展建材业”的产业发展思路。煤业和冶金业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需要进一步做强做大。电力是工业发展的基石,为了做强下游产业,必须要增大电力的建设。建材产业目标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应着力培育和发展。(2)发展定位宣汉县煤电冶建产业的发展应充分依托当地丰富的煤炭、矿藏、电力资源以及区位优势,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产业关联度为纽带,形成以煤深加工、铁合金基地建设、培育和发展建材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链集群。通过产业规划的实施,把宣汉建成西部重要、全国知名的煤炭深加工、铁合金和新型建材产业基地。(3)发展目标完成煤矿的资源整合,实现煤炭生产能力330万吨。对煤炭洗选业进行整合,实现原煤入选率达到100%。按期建成葫芦颈电站(装机容量1万KW)和已经规划的4座小水电站:南坝茶河口大黑溪水电站(装机容量4000千瓦)、土黄镇马京滩水电站(装机容量6400千瓦)和龙泉染房河坝水电站(装机容量6400千瓦)。实现水电发电4亿度。初步建成2200MW煤矸石发电一期工程,实现煤矸石发电10.8亿度。建成7.5万吨硅锰合金及配套余热发电项目、年产10万吨铬铁合金及配套余热发电项目、年产60万吨焦炭及配套发电项目和30万立方米高强蒸压粉煤灰新型墙体材料项目。实现年产值约60亿元。到2020年,建成2200MW煤矸石发电二期工程,实现煤矸石发电10.8亿度。建成短流程10万吨不锈钢线材生产线、年产10万吨硅铁合金及配套余热发电项目、年产6万吨工业硅及配套余热发电项目、年产3万吨煤基活性炭项目、3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项目、3,000万平米纸面石膏板项目、20万立方米粉煤灰陶粒项目。实现年产值约95亿元。3、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煤炭:原煤330万吨,洗精煤280万吨电力:25.6亿度(不计铁合金生产过程余热发电和炼焦气发电)冶金:铁合金生产能力33.5万吨。不锈钢生产能力10万年。建材:30万立方米高强蒸压粉煤灰新型墙体材料,3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3,000万平米纸面石膏板,20万立方米粉煤灰陶粒,煤深加工:年产60万吨焦炭及配套发电,年产3万吨煤基活性炭。4.2.4宣汉煤电冶建产业发展规划(1)煤电冶建规划项目产业链本规划围绕煤炭、铁合金、建材进行产业链的构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主要考虑为下游产品提供必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主要发展煤矸石发电、焦电联产、活性炭。铁合金行业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利用上游生产的焦炭和电力资源发展铬铁合金、硅锰合金、硅铁合铁和工业硅等产品。建材行业充分利用上游产生的合金渣和粉煤灰发展新型建材行业:新型墙体材料等。本规划中各产业之间关系见图7,煤电冶建产业发展主要规划项目见表5。表5 宣汉县煤电冶建规划新增建设项目表序号产业类别项目名称投资额(万元)产值(万元)利税(万元)备注1煤炭深加工330万吨/年原煤洗选整合7000420004000近期规划2年产60万吨焦炭及配套发电项目6200011200018000近期规划3年产3万吨煤基活性炭项目14860180004730远期规划4电力2200MW煤矸石发电项目一期工程(200MW)980004860029733近期规划5电力2200MW煤矸石发电项目二期工程(200MW)980004860029733远期规划6冶金产业年产7.5万吨硅锰合金及配套余热发电项目300006000012315近期规划7年产10万吨铬铁合金及配套余热发电项目40000800008400近期规划8年产10万吨硅铁合金及配套余热发电项目45000600008600远期规划9年产6万吨工业硅及配套余热发电项目42000660009000远期规划10短流程生产10万吨不锈钢线材10000016000020300远期规划11建材产业30万立方米高强蒸压粉煤灰新型墙体材料项目400042001600近期规划123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项目360045002060远期规划133000万平米纸面石膏板15000150003000远期规划1420万立方米粉煤灰陶粒500030001300远期规划合计近期规划实施项目6项24100034680074048近期规划远期规划实施项目8项32346037510078723远期规划整个规划实施项目14项564460721900152771整体规划备注:近期规划:2011-2015年实施,远期规划:2016-2020年实施(2)煤炭产业项目规划本文主要着眼于煤电冶建产业链发展的需要,对煤资源的综合利用进行规划,实现煤资源的就地转化,由简单的原煤输出转变为高附加值产品输出,从而提高宣汉煤炭及相关产业的产业升级,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煤炭产业规划的项目链及煤炭供需平衡关系见图8。煤炭洗选是清洁煤技术的简单有效的途径。通过煤炭洗选可以减少煤炭的运输成本,除低废气的排放量,同时通过洗选得到的中煤和矸石可用于煤矸石发电。根据资源整合后的矿井情况,预计年产煤量将达到330万吨。现有煤炭洗选能力约为250万吨,但企业规模小,生产规模在5万吨以下的企业达18家,规模在6-10万吨的企业有5家。洗选技术落后,污染问题严重。因而需要对现有煤炭洗选企业进行整合,形成规模型煤炭洗选企业。将现有企业整合为3-5个年洗选能力在50-100万吨/年规模的企业,同时进行工艺升级,提升企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当煤炭开采量达到330万吨/年时,再新建一个约80万吨/年的煤炭洗选场。煤炭洗选是提高煤炭附加值的最简洁途径。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本规划提出拟投资7000万元左右,新增煤炭洗选厂一个(原煤入选能力80万吨/年)。煤深加工首先考虑为宣汉县本地的下游产品服务。而铁合金是目前宣汉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铁合金生产需要相当数量的焦炭和电力。因而本规划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规划建立一套60万吨/年焦化项目,为下游铁合金项目提供必需的焦炭资源。同时利用焦化过程产生的焦炉气发电,实现焦电联产,降低炼焦成本。用于炼焦耗煤约80万吨。为进一步提高煤炭的附加值,本项目规划建设年产3万吨活性炭生产项目。随着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相关制度日益严格。污水处理等领域中活性炭的应用具有重要地位。活性炭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用于制备煤基活性炭的煤耗量约为8.7万吨。在煤炭开采及煤炭洗选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泥煤、中煤和煤矸石。这些低热质煤如果不加以利用,既浪费了能源,同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占用耕地。而现在利用这些低热质燃料发电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发电可以为下游的铁合金行业提供充足的电力资源。因而本项目规划了一个煤矸石发电项目,配两台200MW机组。利用煤矸石发电会产生一定量的粉煤灰,同时在发电过程脱硫会形成一定量的脱硫石膏,必须为这些“废弃物”寻找到一定的用途,变废为宝。而这些固体废弃物正好是发展新型建材所需的廉价原料,因而将这些废弃物用于用于制备新型建材:30万立方米高强蒸压粉煤灰新型墙体材料、3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20万立方米粉煤灰陶粒、3,000万平米纸面石膏板项目。(3)电力工业规划1、电源规划利用煤炭开采及洗选加工过程中外排的固体废物等低热值燃料发电,实行热电联产,是能源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宣汉是煤炭产业大县,利用煤矸石发电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及煤炭行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规划2015年宣汉县建成煤矸石发电厂项目,预计装机容量2200MW,年发电量约21.6亿 kWh。另外,宣汉县境内有在建毛坝葫芦井小水电1座,己于2008年初动工建设,装机容量1万 kW(25000),年发电量5000万 kWh左右。另规划建设南坝茶河口大黑溪水电站、土黄镇马京滩水电站和龙泉染房河坝水电站。规划建设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68万 kW,年发电量约8000万 kWh。2、规划期内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电量平衡原则本规划是针对宣汉电网的电力电量平衡进行规划,因此负荷采用供电负荷,发电厂的发电出力是扣除厂用电后的供电出力。电力平衡分丰水期和枯水期,丰水期取8月份为代表,枯水期取12月份为代表。丰水期小水电站出力按装机容量的95考虑,枯水期按装机容量的40%考虑。小火电出力按装机容量的88考虑。 电力电量平衡结果及分析 从平衡结果可见,目前宣汉是一个以水电为主的电网,本地的装机容量不能满足自身负荷需求,需要国家电网提供大量的电力。2009年宣汉电网丰水期缺电132.4兆瓦,枯水期缺电163.7兆瓦,全年缺电量4.66亿千瓦时。由于本县水电资源开发有限,若不新增电源供电,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居民用电需求增长,电力电量缺额将逐年增加。规划建成2200MW煤矸石发电厂项目后,预计2015年丰水期电力缺电138.4兆瓦,枯水期缺电179兆瓦。至本规划期末,年发电量将达到25.6亿千瓦时。本规划执行期末年均电力供需状态见图6。由此可见,随着煤矸石发电项目建成投产,电力供应可阶段性满足县内工业生产需求,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天然气、冶金、化工、建材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至2020年止,宣汉电力供应仍有缺额,预计2020年宣汉电网丰水期缺电347.4兆瓦,枯水期缺电388兆瓦,全年缺电量4.8亿千瓦时,仍需国家电网提供电力。表 6宣汉电网电力电量平衡单位:兆瓦、亿千瓦时年份2009年2015年2020年项目丰期枯期丰期枯期丰期枯期一供电负荷197197395395780780二水电厂出力5422.770.029.470.029.4江口电站48.4520.448.520.448.520.4其他小水电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