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山东省考必背行测常识.doc_第1页
2013山东省考必背行测常识.doc_第2页
2013山东省考必背行测常识.doc_第3页
2013山东省考必背行测常识.doc_第4页
2013山东省考必背行测常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域教育-全国十大教育集团2013山东省考行测之必背常识第一章 自然与科技常识 一、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天文观测记录我国古代无论是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还是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观察仔细、记录精确、描述详尽、其水平之高,达到使今人惊讶的程度,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天文现象的记载。这表明远在公元前14世纪时,我国的天文学已很发达了。举世公认,我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更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 历法我国古代历法其起源之早、种类之多可算是世界之最。据历史记载,我国早在商代就有了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知道了一年有366日,战国时期有了24节气,这在世界天文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公元前5世纪初,我国已经开始使用“四分历”,即规定一年为365.25日,与今天的测得值相差11分14.53秒,这比古希腊早了100多年。南北朝(公元420年579年)时期的祖冲之改进了观测技术,把一年定为365.2428日。南宋时期的“统天历”(1199年制定)把一年定为365.2425日,与今天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历(1528年定)所用的数据相同。元代的郭守敬(公元1231年1316年)用自制的高4丈的巨大圭表,证实了太阳的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测量数值。欧洲采用这一数值比我国晚了400年。明代的邢云路把圭表加高到六丈,于1608年测得的回归年长度为365.242190日,与当今测得的365. 242193日相差只有0.2592秒。我国古代对月亮的运行情况也有精确观测。具体反映在历法的制定当中,所以我国实际的历法是阴阳历,即年为阳历,而月为阴历,以月亮的圆缺,即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由于两者之间的运行周期不等,故而出现了闰月,即有些年份不再是通常的一年12个月,而是13个月。闰月法至迟出现在商代,因在甲骨文中早已有闰月的记载。明代崇祯之前,我国历法采用大统历,崇祯年间作了修订,即崇祯历法,共130卷。该历法一直沿用了300年。 天文观测仪器东汉时期,张衡(公元78年139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天文观测仪浑天仪,其精确程度很高,从而达到自动地、近似地正确演示天象的目的。观测人员只要在房间里观看仪器的转动,就可以知道任何一颗星体的东升西落情况。另外他还制作了地动仪和候风仪。唐代僧人一行(公元683年727年)于公元721年制作了黄道游仪和水运浑天仪,前者用于测量天体位置,后者用于演示天象和报时。宋代的苏颂和韩公廉等人设计建造的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最宏伟、最复杂的天文仪器,同时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在它的传动机构中采用了最先进的擒纵机构。元代的郭守敬对浑天仪进行了一次大改造,制成了简仪,其设计和制造水平领先世界300年。另外,他发明的景符对精确测量太阳回归年的长度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若需更多中域测试题,请中域李腾飞或者私信中域李腾飞。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天文物理成就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了天体运行论,在其中提出了与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不同的日心说体系。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在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论原因、本原和统一等书中宣称,宇宙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太阳只是太阳系而非宇宙的中心。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天文望远镜,1610年出版了星界信使,1632年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对其师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的研究,在1609年的新天文学和1619年的宇宙谐和论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判定行星绕太阳运转是沿着椭圆形轨道进行的,而且这样的运动是不等速的。在物理学方面,伽利略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抛物体和振摆三大定律,使人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他的学生托里拆利经过实验证明了空气压力,发明了水银柱气压计;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发现液体和气体中压力的传播定律;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发现气体压力定律。笛卡尔运用他的坐标几何学从事光学研究,在屈光学中第一次对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论上的推证。他还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动量守恒定律:物质和运动的总量永远保持不变。笛卡尔对碰撞和离心力等问题曾作过初步研究,给后来惠更斯的成功创造了条件。三、遗传与变异 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遗传物质的特点: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储存遗传信息);能够复制,保持上下代的连续性(传递遗传信息);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表达遗传信息);能够引起可遗传的变异(改变遗传信息)。 伴性遗传伴性遗传是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特例。伴性遗传也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但是,性染色体有同型和异型两种组合形式,因而伴性遗传也有它的特殊性:在XY型性别决定的雄性个体中,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同理,反之亦然,从而使得在杂合子内的单个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体现(如XbY)。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该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联系在一起,在写表现型和统计比例时,也一定要和性别联系起来。在分析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两对及以上的遗传现象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按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则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基因突变(1)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由CCTCAT),其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由谷氨酸改变为缬氨酸。(2)基因突变的本质。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改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突变一般是一个“无中生有”“偶然出现”的过程。(3)特点:普遍性、随机性、自然突变率低、有害性和不定向性。(4)时间:DNA复制的时候,即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5)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翔实的原材料。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包含: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连锁互换、重组DNA技术、转基因、基因导人以及肺炎链球菌的转化等都属于基因重组。除了基因工程以外,通常考虑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只是使母基因的性状重新组合。 四、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综合,生物圈包括岩石的上部、水圈、大气圈的底部,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工程,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太阳能是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动力,自给自足的物质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生物圈保护能量(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物质生产(建立无废料生产体系,实现物质的循环再利用)、生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地球全部生物所拥有的基因)、物种多样性(地球上全部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工程)。生物多样性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潜在使用价值。 我圆生物多样性概况特点:物种丰富、特有和古老的物种多、经济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威胁:物种灭绝速度加快,草原退化,天然林面积减少,湖泊围垦等。面临威胁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五、医学常识 (1)在服药前半小时最好不要吃水果,因为有些水果中含有可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使药效降低。 (2)洗衣粉所含成分中表面活性剂会破坏皮肤角质层,使皮肤变粗糙;增白剂是一种有毒物质;助洗剂对人的肝脏也有所损害。 (3)蜂蜜最好用60度以下温开水冲服,以免其营养成分被破坏,尽量不和性凉的食品同时饮用,以免引起腹泻。 (4)往温水里加点柠檬汁,或是在水中放入两片柠檬,然后将洗后的白色衣服浸泡十分钟,就能变得亮白如新。 (5)如果吃盐过多,体内钠离子增加,导致面部细胞失水,从而造成皮肤老化,时间长了就会使皱纹增多。 (6)煮饭不宜用生水。因为生水中含有氯气,在烧饭过程中,它会破坏粮食中所含的维生素B,应用开水煮饭。 (7)芦荟素有美颜功效,配上青苹果炖制,滋润清甜,又具补中益气,生津健胃,养颜养生,清肝热。 (8)吃素的人最有可能出现维生素摄入不足,因为维生素的最佳来源是肉类,尤其是肝、牛奶和鱼类。 (9)睡觉前不宜吃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肠胃和增加其负担,影响睡眠质量。 (10)水果长时间泡在水里,可能导致农药残留物、微生物、细菌等有害物质渗入到果肉里,不仅达不到清洗目的,而且不利于健康。六、物理常识 (1)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2)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到100为止。 (3)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4)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5)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6)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7)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8)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把汤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若需更多中域测试题,请中域李腾飞或者私信中域李腾飞。 七、化学常识 (1)用来制取包装香烟、糖果的金属箔(金属纸)的金属是:铝。 (2)黄金的熔点是1064.4,比它熔点高的金属很多。其中比黄金熔点高约2倍,通常用来制白炽灯泡灯丝的金属是:钨。 (3)有较强的腐蚀性,由浓盐酸和浓硝酸混合而成的能溶解金的液体是:王水。 (4)黑白底片上的黑色物质是:银。 (5)很多化学元素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缺少它们,人将会生病。例如儿童常患的软骨病是由于缺少钙元素。 (6)在石英管中充入某种气体制成的灯,通电时能发出比荧光灯强亿万倍的强光,因此有“人造小太阳”之称。这种灯中充入的气体是:氙气。 (7)在紧闭门窗的房间里生火取暖或使用热水器洗澡,常产生一种无色、无味并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 (8)地球大气层被破坏则形成臭氧层空洞,致使作为人们抵御太阳紫外线伤害的臭氧层受到损坏,引起皮肤癌等疾病的发生,并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氟利昂泄漏。 (9)医用消毒酒精的浓度是:75%。 (10)医院输液常用的生理盐水,所含氯化钠与血液中含氯化钠的浓度大体上相等。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0.9%。 (11)发令枪中的“火药纸”打响后,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 (12)萘卫生球放在衣柜里变小,这是因为:萘在室温下缓缓升华。 (13)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发痒或红肿,简单的处理方法是:擦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 (14)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者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燃烧燃料释放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造成的。 (15)在五金商店买到的铁丝,上面镀了一种“防腐”的金属。它是:锌。 (16)全钢手表是指它的表壳与表后盖全部是不锈钢制的。不锈钢锃亮发光,不会生锈,原因是在炼钢过程中加入了:铬、镍。 (17)根据普通光照射一种金属放出电子的性质所制得的光电管,广泛用于电影机、录像机中。用来制造光电管的金属是:铯。 (18)医院放射科检查食道、胃等部位疾病时,常用“钡餐”造影法。用作“钡餐”的物质是:硫酸钡。(19)现代建筑的门窗框架,有些是用电镀加工成占铜色的硬铝制成,该硬铝的成分是:铝、铜、镁、锰、硅。 (20)氯化钡有剧毒,致死量为0.8克。不慎误服时,除大量吞服鸡蛋清解毒外,还应加服一定量的解毒剂,此解毒剂是:硫酸镁。 (21)印刷电路板常用化学腐蚀法来生产。这种化学腐蚀剂是:氯化铁。 (22)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 (23)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若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改烧液化石油气,应采用的正确措施是: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液化气进入量。 (24)装有液化气的煤气罐用完后,摇动时常听到晃动的水声,但这种有水声的液体决不能私自乱倒,最主要的原因是:这种液体是含碳稍多的烃,和汽油一样易燃烧,乱倒易发生火灾等事故。 (25)我国古代书法家的真迹能保存至今的原因:使用墨汁或碳素墨水,使字迹久不褪色,这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6)在字画上常留下作者的印鉴,其印鉴鲜艳红润,这是因为红色印泥含有不褪色、化学性质稳定的红色物质,它是朱砂(硫化汞)。 (27)黄金制品的纯度单位用K表示。24K通常代表足金或赤金,实际含金量为99%以上。18K表示含金量为75%,金笔尖、金表壳均为14K,它们通常的含金量为:不低于56%。 (28)潜水艇在深水中长期航行,供给船员呼吸所需氧气所用的最好物质是:过氧化钠。 (29)变色眼镜用的玻璃片在日光下能变深色,是因为:在玻璃中加入了适餐的卤化银晶体和氧化铜。 (30)铅中毒能引起贫血、头痛、记忆减退和消化系统疾病。急性铅中毒会引起慢性脑损伤并常危及生命。城市大气铅污染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八、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将开辟广阔的前景,因此越来越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界所关注,与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并列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是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 遗传工程遗传工程的研究发展,为器官移植提供了一个很有前途的新手段利用动物的器官代替人的器官。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异种器官移植,猪较为合适。首先猪器官的大小与人的相当,生理上也比较接近;其次猪在无病原体条件下比较容易饲养和容易保证无病的供体;此外猪的繁殖率高,每窝可产十几只猪崽,存活率也较高。为了保证植入的器官不被排斥,生物学者正在培养具有人的基因的新型猪,这种猪叫转基因猪。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21世纪国际生物技术的又一个热点。基因治疗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载体导入人体内并在体内(器官、组织、细胞等)表达,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基因治疗开辟了医学预防和治疗的崭新领域。自从1990年临床上首次将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导入患者白细胞,治疗遗传病重度联合免疫缺损病以来,利用基因治疗的手段治疗囊性纤维化(CF)、血友病,还扩大用于治疗肿瘤和艾滋病的临床试验已数以百计,基因治疗将引起临床医学的一场革命,将为治疗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手段的大部分遗传病、重要病毒性传染病(如各型肝炎、艾滋病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病等开辟了十分广阔的前景。可以比较乐观地认为,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即将到来,人类23对染色体大约60亿个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被测定,人类基因组所包含的约3万个基因中与人的重要生命功能和重要疾病相关的基因将不断被发现,6000多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和一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基因病(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将有可能由此得到预防、诊断和治疗。基因治疗的研究将从过去的盲目阶段进入理性阶段。基因治疗有可能在21世纪20年代以前,成为临床医学上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人类很多目前无法治疗的疾病将通过基因治疗手段而获康复。农业生物技术在农业生物技术中,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最为突出。1983年转基因植物问世,1986年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根据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APHIS)的数据,截止1997年1月31日,美国已批准的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达2584例。近年来,抗除草剂的大豆、抗病毒的甜椒、抗腐能力强、耐贮性高的番茄、具有高含量氨基酸的马铃薯等转基因植物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第一批成果;转基因的瘦肉型猪、高产奶的奶牛和能从奶中提取药物的转基因羊等也将进入实用化阶段。未来农业的模式将是:农业工厂化,按人类要求高水平的控制环境因素,实现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产生质量稳定、供应稳定、价格稳定、营养丰富的农业产品;安全的转基因动植物投放市场;具有营养保健、医疗功效的猪牛羊、蔬菜水果等转基因食品大批走向餐桌。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在我国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用花药培养、染色体工程等育种技术培养出水稻、小麦、油菜、橡胶等一批作物新品种、新品系、新种质。其中较突出的有京花3号、小偃107号小麦和中花10号水稻等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抗盐碱等特性,已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我国转基因技术在家畜及鱼类育种上也初见成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世界上率先进行转基因鱼的研究,成功地将人生长激素基因、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育成的当代转基因鱼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快,并从子代测得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为转基因鱼的实用化打下基础。海洋生物技术随着海洋生物学的发展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海洋生物技术兴起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开发领域。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广泛,发展迅速。其中包括探索、开发和利用有价值海洋生物,优良养殖品种的培育和病害防治,海洋生物天然产物的利用,海洋特殊功能的阐明和利用,海洋生态系统的阐明和利用,海洋生物利用系统和辅助系统。海水养殖、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生物技术是三大研究热点。1996年,我国政府已将海洋生物技术列入863计划,主要方向是大规模发展海水养殖。并已初见成效。海水养殖总产量、簿藻、贝类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对虾产量也曾一度居世界首位;裙带菜无性繁殖系、三倍体扇贝和牡蛎的培育,都已列入国家“攀登计划”正在组织实施;山东省海藻养殖和海藻化工已成为世界上该领域第一大产地。此外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成功了海带的单倍体育种技术、紫菜的体细胞育苗技术、对虾的三倍体与四倍体育苗技术、对虾精荚移植技术等;在海水鱼、贝类的三倍体育苗技术和鱼类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九、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等内容。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信息传递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各种通信技术都属于这个范畴。广播技术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技术。由于存储、记录可以看成是从“现在”向“未来”或从“过去”向“现在”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因而也可将它看作是信息传递技术的一种。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有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信息施用技术信息施用技术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它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十、新材料 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分界,新材料在传统材料基础上发展而成,传统材料经过组成、结构、设计和工艺上的改进从而提高材料性能或出现新的性能都可发展成为新材料。 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21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同传统材料一样,新材料可以从结构组成、功能和应用领域等多种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之间相互交叉和嵌套,目前,一般按应用领域和当今的研究热点把新材料分为以下的主要领域: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材料等。 在20世纪初,人们所指的建筑材料是木材、水泥和钢铁;二战后出现了新三材,指的是人工合成的塑料、橡胶和纤维,而80年代以来大量高新材料纷纷涌现。高新材料从使用的角度说可分为传递、记录或存储的信息材料;耐高温结构陶瓷、非晶态材料和超导材料的新能源材料,特别是超导材料80年代中期以来有突破性进展;高性能结构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和新型合金材料为主要内容的特殊结构材料和新功能材料,如高效能的陶瓷材料、有机氟材料、高功能的黏合剂等。从材料的构成来说可以分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陶瓷材料三大门类。近些年来,出现了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及复合材料竞相发展的趋势。一些新兴金属材料在科技革命的大潮中应运而生。传统铁、铅、锌、铝等金属更新品种,与宇航、电子、原子能等高新技术联系密切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他新型高性能金属材料出现了如快速冷凝金属的非晶体和微晶材料、纳米金属材料、有序金属间化合物、定向凝固柱晶和单晶合金等。纳米材料具有许多潜在的新用途,它是一门用单个原子和分子建造事物的科学,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微型化。 十一、空间科学 空间科学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人类进入空间,在那里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无限的空间资源,定居、旅游,以致建立起空间文明,这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将依赖于空间技术的进步。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应用卫星的广泛应用,人类开创了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勘测和空间科学、军事应用等前所未有的新领域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于广播电视、远距离通信、气象预报、资源普查、导航定位、农业生产、救援救灾、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发挥了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 空间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开发和应用空间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国空间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航天器发射场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中国正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同时,中国还将在天津新建总装场。 航天测控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载人航天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 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