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重点字词、重点句子和文学(文体)常识、文言文第1课藤野先生一、重点字词藤(tng)野 发髻(j) 芦荟(hu) 畸(j)形 和蔼(i) 不逊(xn) 诘(ji)责烂(mn)漫 (n)匿名 (pi)瞥见 解(p u)剖 订正(dng) 绯红(fi) 标致(zh) 托辞(c) 抑扬顿挫(cu) 杳(yo)无消息 深恶(w)痛疾 油光可(jin)鉴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藤野先生作者鲁迅,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学期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散文诗雪,选自他的诗歌集野草。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对于自己的老师,作者只写过三个人,分别是寿镜吾、章太炎和藤野先生。点拨:寿镜吾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章太炎是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写的。第2课我的母亲一、重点字词庶(sh)祖母 吹笙(shng) 抽屉(t) 舔(tin)(mn)蛮(pi)赔罪 文绉绉(zhu) 绰号(chu) 气量(ling) 佃户(din) 眼翳(y) 责罚(f) 质问(zh) 广漠(m) 宽恕(sh) 牢骚(so) 侮辱(w)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作者胡适,字适之,是现代著名的学者。他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2人物传记分为自传和小传。自述生平的文章是自传;记述他人生平的文章是小传。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一、重点字词掺(chn)和 马鬃(zng) 磨蹭(cng) 盈(yng)眶 塾(sh)师 (wng)枉读幽默 (yu m) 凄惨(qcn) 奥秘(am) 翻来覆(f)去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 一、重点字词胡髭(z) 长髯(rn) 一绺(li) 鬈(qun)发 粗糙(co) 轩(xun)昂甲胄(zhu) 戳(chu) 粲(cn)然 剑鞘(qio) 失调(tio) 禁锢(jn g)黝黑(yu) 滞留(zh) 愚钝(dn) 犀(x)利 侏儒(zhr) 酒肆(s)尴尬(gng)锃亮(zng) 崎岖(qq) 粗鄙(b) 粗制滥(ln)造 藏污纳垢(ngu)器宇轩昂(xun) 郁郁寡欢(gu) 鹤立鸡群 正襟(jn)危坐 颔(hn)首低眉 诚惶(hung)诚恐 无可置疑(zh) 黯(n)然失色 广袤(mo)无垠(yn)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广袤无垠:广阔无边。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国家)的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2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国)的雕塑家、画家。3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白夜、罪与罚、白痴、卡拉玛佐夫兄弟等。第5课再塑生命一、重点字词搓(cu)捻(nin) 绽(zhn)开 譬(p)如 觅(m)食 栖(q)息 小憩(q)枝桠(y) 困(hu)惑 穿(su)梭 企盼(pn) 繁衍(fnyn) 迁徙(x)油然而生(yurn) 花团锦簇(c) 美不胜收(mi b shng shu) 不可名状(mng) 落英缤纷(bnfn) 期期艾艾(i) 冥(mng)思遐(xa ) 想(hung)恍然大悟(1)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完全不同。(2)不可名状:不可用言语来形容。(3)恍然大悟:突然醒悟过来了。(4)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本文中这位为她“再塑生命”的老师是莎莉文老师。 2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是威尼斯商人。第6课雪一、重点字词磬(qng)口 凛(ln)冽(li) 花(bn)瓣 褪(tu)尽 褪尽(tu) 凛冽(lnli) 脂粉奁(lin) 胭脂(zh) 朔方(shu) 目光灼灼(zhuzhu)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雪选自他的散文诗集野草。2散文诗,它既有诗歌的特点,讲究押韵和节奏,又有散文的特点,比较有气势。第7课雷电颂一、重点字词伫(zh)立 睥(p)睨(n) 犀(x)利 眩(xun)目 稽(q)首 迸(bng)射 忏(chn)悔木梗(gng) 鞭挞(t) 罪孽(ni) 污(hu)秽 驰(chng)骋踌躇(chuch)污秽(whu) 迸射(bng) 虐(nu)待 雷霆(litng) 拨弄(bnng)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雷电颂选自历史剧屈原,作者郭沫若,我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第8课短文两篇一、重点字词旸(yng)谷一撮(cu)灰皓(ho)月姮(hng)娥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第9课海燕一、重点字词呻(shn)吟(yn) 飞窜(cun)胆怯(qi) 翡翠(ficu) 蜿蜒(wnyn)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海燕选自高尔基全集,作者高尔基,前苏联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2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第10课组歌(节选)一、重点字词炽(ch)热 礁(jio)石 馈(ku)赠 真谛(d) 翱翔(oxing) 酷肖(kxio)执拗(zhni) 憔悴(qiocu) 馈赠(kuzng) 璀璨(cucn) 镶嵌(xingqin) 长吁短叹(x) 盛气凌人(lng) 千山万壑(h)执拗ni: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长吁x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第11课敬畏自然一、重点字词鲲(kn)鹏 斥鴳(yn)深邃(su) 混淆(xio) 幼稚(zh) 蓬蒿(pngho) 咫尺(zh) 狼藉(j) 呐喊(n) 相形见绌(ch) 精巧绝伦(ln) 美味佳肴(yo) 鲲鹏(kn)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敬畏自然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重点字词张骞(qin) 庇(b)护鹭鸶(ls) 萧瑟(xios) 和煦(x) 干涸(h) 吞噬(sh) 裸露(lul) 戈(g)壁滩 沧海桑田(cnghi sngtin)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作者吴刚。 2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本文主要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第13课旅鼠之谜一、重点字词徘徊(pihui) 幼崽(zi) 迷惘(wng) 收敛(lin) 笃(d)信 眺(tio)望 滑稽(j)歧(q)途 庞(png)大 啮齿(ni) 媲美(p) 挑衅(tioxn) 鼠目寸光(shm cngung)第14课大雁归来一、重点字词雾霭(i)蹼(p)顾忌(j) 缄默(jinm) 狩猎(shuli) 凋零(dio) 滑翔(huxing) 目空一切(mkng yqi)第15课喂出来一、重点字词贪婪(ln)棘(j)手 履(l)行 哂笑(shn) 牟(mu)取 莫衷一是 (mzhng ysh) 一视同仁(ysh tngrn) 众目睽睽(ku) 铆(mo)钉(1)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2)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3)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4)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喂出来选自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第16课云南的歌会一、重点字词迤(y)西 糯(nu)米忌讳(hu)柞(zu)木林蹲踞(dnj) 酬和(chuh) 熹微(x) 譬喻(p) 淳(chn)朴 即物起兴(xng) 引经据典 龙吟(yn)凤哕(hu)(1)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2)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云南的歌会选自沈从文散文选,作者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学家,代表作边城。第17课端午的鸭蛋一、重点字词粽(zng)子车胤(yn) 腌制(yn) 门楣(mi) 苋菜 (xin) 籍贯(j) 城隍庙(hung)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nngyng)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端午的鸭蛋选自汪曾祺全集,作者汪曾祺,现当代作家。第18课吆喝一、重点字词铁铉(xun) 钹(b) 秫秸(shji) 萧乾(qin) 招徕(li) 荸荠(bq) 囿(yu)于 饽饽(b) 随机应变 合辙押韵 油嘴滑舌2解释下列词语。(1)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2)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3)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吆喝选自北京城杂忆,作者萧乾,作家、记者、翻译家。第19课春酒一、重点字词薏(y)草 煨炖(widn) 枸杞(guq) 斟(zhn)酒 家醅(pi) 八面玲珑 ( lnglng) 第20课俗世奇人一、重点字词发蔫(nin) 擅(shn)长 蘸(zhn) 阔绰(chu) 撂(lio) 怵(ch) 抠(ku)看风使舵 左右逢源 孤陋寡闻 人情练达 逢场作戏 第21课与朱元思书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从流,随着江流。从,顺,随。),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水皆缥碧(青白色),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毫无障碍)。急湍(急流的水)甚箭(比箭还快。甚:比得过),猛浪若奔(飞奔的马)。夹岸(两岸)高山,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形容树绿而密),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负,依凭。竞上,争着向上。竞,争。),互相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形容很多)成峰。泉水激石,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作响(发出声响);好鸟相鸣(互相和鸣),嘤嘤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韵,和谐的声音)。蝉则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叫声)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停止)。鸢飞戾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鸢,一种凶猛的鸟。戾天:到天上;戾,至)者,望峰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息:平息);经纶(筹划、治理)世务者,窥欲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柯(k),树干。上,在上。蔽,遮蔽。),在昼犹(好像,如同)昏;疏条交映(互相掩映),有时见(同“现”,显现,显露)日。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一、重点字词急湍(tun) 缥碧(pio) 轩邈(xunmio) 泠泠作响(lnglng) 嘤嘤成韵(yngyng)鸢(yun)飞戾(l)天 经纶(jngln)事务 横柯(k)上蔽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解题:“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三、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3)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4)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5)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6)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7)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8)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9)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对偶句) (10)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四、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五、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风烟俱尽,天山共色。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6、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7、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8、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 窥谷9、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4分)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也是本文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第22课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地方)人也(倒装句。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亦不详(形容词作动词,详细地知道)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把)为号焉(省略句。应为“因以之为号焉。”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闲静少言(说话),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每有会意(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意旨),便欣然忘食。性嗜(爱好,喜欢)酒,家贫,不能常得(省略句。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亲(形容词作动词,亲戚)旧(形容词作动词,朋友们)知其(代词,他)如(像)此,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造饮(到别人家里去喝酒。造:到、往)辄(就)尽,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已经醉了便回家,没有留恋之情。“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留;表现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环堵(周围环着四堵墙)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不蔽风日;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打补丁),簟瓢屡空,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如:的样子.)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凭借)此自终。赞(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今常用于“赞美”、“夸赞”等义)曰:“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不戚戚(忧愁的样子)于贫贱,不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富贵(倒装句。“于贫贱”“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其(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言兹若人之俦(类)乎?衔觞(酒杯)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的)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一、重点字词嗜(sh)酒晏(yn)如 辄(zh) 短褐(h) 箪(dn) 黔娄(qinlu) 俦(chu) 觞(shng)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用原文填空并翻译。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译: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陶渊明,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诗人,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本文选自陶渊明集。2、人物欣赏:(1)五柳先生的形象: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2)从三方面描写其形象的:一是: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二是: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三是: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的追名逐利,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可令另一方面他逃避现实,隐居起来,不去撞击社会矛盾的思想是消极的。 (4)本文与,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同是嗜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 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是与民同乐。四、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五、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平和、旷达的性格。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自得其乐,淡泊名利。4、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第23课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即使)有名马,袛(只是)辱(受屈辱而埋没才能)于奴隶人(指马夫。奴隶,仆役)之手, 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于槽枥(喂牲口用的槽)之间, 不以千里称(著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吃一顿。食,吃)或(有时)尽粟(小米,泛指粮食)一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食(通“饲”,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通“饲”,喂)也。是(这样)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且(犹,尚且)欲与常马(一般的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达到),安(怎么)求(要求)其能千里(日行千里)也。策(鞭打)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食(通“饲”,喂)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本领),鸣之而不能通(通晓,懂得)其意,执(拿,握)策(马鞭)而临(面对)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难道)真无马耶(通“耶”,吗)?其(恐怕)真(果真)不知(识别)马也!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一、重点字词相(xing)马祗(zh) 骈(pin)死 槽枥(l)不外见(xin)粟(s)石(dn) 一食(sh) 食(s)马者 而食(s)也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译: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2写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译:只能屈辱于低贱人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饲马者对千里马不公正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鞭打它不能按照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喂饱它而使它的才能施展出来,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三、阅读探究1本文的体裁是“说”。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2表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挥依靠伯乐。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从第1段看是:伯乐不常有;从第2段看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第2段看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从第3段看是:其真不知马也。4第1段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命运)的语句是: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直接表明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句子是:不以千里称也。5第1段伯乐不常有的深刻含义是:统治者缺少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含有愤世嫉俗之意。6第2段是从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7说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定的语气,增强了否定的力量。8第3段痛斥食马者愚妄、浅薄(列出了“不知马”表现)的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9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10本文托物寓意,表明了怎样的见解?统治者应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11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揭露了统治者不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社会现实;说明封建统治者只有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才能发挥他们的才干。12第2段连用四个“不”字,表明了食马者的无知,第3段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不”字可见作者的郁愤之情。13、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4、本文写法: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15、本文段意:一段: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三段:总结全文,写食马者的愚妄。16、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7、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8、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作用: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19、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0、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21、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2、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23、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4、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25、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6、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7、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8、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30、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哪一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3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32你如果是千里马该怎样做?是“食马者”该怎样做?我如果是千里马,我会挣脱缰绳,摆脱“食马者”的束缚,主动寻求碧绿的草地,使自己膘肥体壮,再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超凡本领,相信会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的。我如果是“食马者”,我会平等对待所喂养的所有的马,使它们有强壮的身体,各尽其能。33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当今是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社会竞争强烈,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的人才。国家应该创造宽松的人才环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积极主动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起其用,促进多出人才、人尽其才。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韩愈,字退之,唐代(朝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酷爱读书。嗜,喜欢,特殊的爱好。)。家贫,无从致(得到。这里是买的意思)书以观,每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于藏书之家,手自(亲手、亲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不)之怠(懈怠,放松)(弗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录毕,走(古义:跑。今义:步行)送之,不敢销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逾:越过,超过。)。以是(因此。以,因为。)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已经)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冠,帽子。),益(更加)慕(仰慕)圣贤之道(思想、学说。)。又患(忧虑)无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名人与游(交游,交往。),尝(曾经)趋(快走)百里外,从(跟从)乡之先达(学术界的前辈)执经(拿着经书。执,拿。)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德,道德。望,声 望。隆,高。尊,声望、地位高。),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未尝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语言和脸色。)。余立侍(侍侯)左右,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俯身(弯下身子)倾耳(侧着耳朵。倾,侧斜。)以请(请教);或(有时)遇其叱咄(训斥,呵责),色(表情)愈恭(恭顺),礼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回复,回答。这里指辩解);俟(s 等到)其欣悦(高兴),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终于)获(收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小箱子。曳,拖,拉。屣,鞋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隆冬,深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而不知。至舍(这里指学舍,书馆。),四支(支:通“肢”,肢体)僵劲(僵硬)不能动,媵人(这里指服役的人)持汤(古义:热水。今义:做菜的汤汁。)沃灌(浇洗),以(用)衾(被子)拥(围裹)覆(盖),久而乃和。寓(寄居)逆旅(旅店。逆,迎。),主人日再(古义:第二次;两次(本文)。今义:指重复。)食(提供伙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被:通“报”,穿着)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挂在腰间)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烨(光彩照耀)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处其间,略无(毫无)慕艳(羡慕。慕,羡慕。艳,欣羡。)意,以(因为)中(心中)有足乐者(事),不知口体之奉(衣食的享受。奉:供养)不若(不如)人也。盖(大概)余之勤且艰若此(就是这样)。译文: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一、重点字词逾(y)约 既加冠(gun)媵(yng)人 绮(q)绣 烨(y)然 怠(di) 叱咄(chdu)俟(s) 负箧曳屣(qiyx) 皲裂(jn) 锦衾(qn) 缊(yn)袍敝衣 容臭(xi) 被(p)绮(q)绣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抄完后,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期限。因此人家都愿意借书给我,我才有机会博览群书。(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到了成年时候,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请教,(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我心中有自己读书的乐趣,不感到衣食条件不如他人。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是明朝初期的文学家。序,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两种,本文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序。 2送东阳马生序从得书之难、求师之难、道路之难、生活之难等四方面,叙述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成就。四、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五、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在年轻时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的?(1)幼时求学的艰难: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2)成人后求师的艰难:a.叩问之难。b.旅途之难。c.生活之苦。2作者“因得遍观全书”的原因是什么?爱好读书,克服家贫和自然条件的恶劣,借书苦学。3、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4、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5、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6、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说明了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的道理。7、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借书之苦。求教之难。8、“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得到知识,明白道理。9作者用大量的文字书写求师之艰的目的是什么?拿自己的艰苦求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10作者写赠序的目的是什么?勉励马生努力学习。11、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演变过程
- 贵州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 【资源】大学体育在线视频系列课程(山东联盟)知到智慧树答案
- 幸福心得体会15篇
- 网络直播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件 总复习 第3课时 统计与概率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10以内数加与减 第5课时 小鸡吃食
- 永动机课件教学课件
- 智算中心硬件设备选型方案
- 福建省福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 2024-2025学年重庆市万州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 2025年乒乓球二级裁判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完整)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考试必考多选题库及答案(共300题)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2024年自投光伏安装合同范本
- DB11T 1581-2018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能力评估规范
- 汶川地震波时程记录(卧龙3向)
- 吴迪完胜股市学习笔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