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晏子使楚文言文复习.doc_第1页
八年级上册晏子使楚文言文复习.doc_第2页
八年级上册晏子使楚文言文复习.doc_第3页
八年级上册晏子使楚文言文复习.doc_第4页
八年级上册晏子使楚文言文复习.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晏子使楚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晏子春秋.杂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名婴,字平仲,夷维人(今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二、重点解词:1、.缚者曷为者也。“曷”同“何”什么2、圣人非所与熙也。“熙”同“嬉”开玩笑3.谓左右曰 对说 4、齐之习辞者也 善于辞令习:熟练辞:言辞5、今方来 将要 6、何以也 用什么办法7、为其来也 相当于“于”,在 8、何为者也 做9、何坐坐盗 犯罪 10、吏二缚一人诣王 到11、齐人固善盗乎 本来 12、晏子避席对曰 离开座位13、叶徒相似 只 14、楚王赐晏子酒。 赏赐15、酒酣 高兴 16、其实味不同 它们的果实17、所以 然者何? 表原因 这样 18、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莫非19、寡人反取病焉。 辱 20、圣人非所与也。 才德极高的人三、重点句子翻译: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译:晏婴是齐国一个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2、王曰:“何坐?”曰:“坐盗。”译:楚王说:“犯了什么罪?”说:“犯了偷窃罪。”3、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译: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两地的水土不同啊。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译: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5、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译:楚王笑者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6.齐人固善盗乎?译:齐国的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四、课文理解:1、根据文中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可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人?晏子:才思敏捷机智勇敢 能言善辩善不卑不亢 不辱使命 顾全大局维护国家尊严,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骄傲自大 有自知之明知错就改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3、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4、楚王与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来侮辱晏子的?(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5、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晏子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从而说明齐国人在齐国不盗入楚则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问题来嘲讽还击楚王,是楚王最终无言以对,自取其辱。6 晏子的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7、晏子用什么方法维护国家尊严的?晏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地借用“南橘北枳”的说法,寓刚于柔,不卑不亢,既保全了楚王的面子,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八年级上册晏子使楚复习题班级: 姓名: 得分: 一、文学常识过关落实(1)、晏子使楚选自 ,是后人搜集 编辑而成。(2)、晏子,名 ,字 ,春秋后期著名的 家, 家。以有 、 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二、生字过关(听写或给加横线字注音)赐 ( )酒 酒酣( ) 缚者曷( )为者也 吏二缚( )一人诣( )王 橘生淮( )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三、解释下列重点词1、重点实词:(1)、使楚:- (2)、谓左右曰:-(3)、齐习辞者也:- (4)、今方来:-(5)、何坐:- (6)、诣王:-(7)、齐人固善盗乎:-(8)、晏子避席对曰:-(9)、叶徒相似:- (10)、得无 :-(11)、寡人反取病焉:-2、一词多义为: 为其来也( ) 生于淮北则为枳( ) 何为者也( )使:晏子将使楚( )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之:楚王闻之( ) 齐之习辞者也( ) 吾欲辱之( )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古今异义词 何坐 今: 其实味不同 今: 古: 古: 寡人反取病焉 今: 所以然者何 今: 古: 古: 4、通假字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同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 同 5、词类活用善:齐人固善盗乎 四、 翻译下面的句子(1)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 (2)齐人固善盗乎? (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五、课文内容理解1、根据文中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可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人?晏子: 楚王: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 4、楚王与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来侮辱晏子的? 5、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 6 晏子的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不卑不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 7、晏子使用什么方法维护国家尊严的? 人琴俱亡复习题(一)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子猷( )2、 病笃( )3、索舆( )4、 奔丧( ) 5、掷琴( ) 6、恸绝( )7、亦卒( ) 8、不调( ) 9、了不悲( )二、填空1、本文选自 ,是记载 的 小说。作者 ,南朝宋文学家。2、这则故事写了 ,表现了 。三、解释加粗的字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2、子猷问左右( )3、何以都不闻消息( )4、 此已丧矣( )5、语时了不悲( )6、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 ) 7、便径入坐灵床上( )8、子敬素好琴( )( )9、弦既不调( )( )10、因恸绝良久( )( ) ( )四、翻译下列句子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3、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4、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5、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6、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五、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六、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是什么?七、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八、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 九、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 、 、 。十、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诗句: 谚语: 十一、说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十二、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 十三、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十四、对这篇文章的解释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子猷和王子敬都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人琴俱亡这则故事,写王子猷对哥哥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哥哥的深厚情谊。B子猷由于听不到一点子敬生病的情况,推测子敬已死,坐着轿子去悼念他,一点都不悲伤。这是因为他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子敬在九泉下相见了。C子猷开始是“了不悲”“都不哭”,后来见到“人琴俱亡”,就“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说明子猷的死,一是病重,二是过分悲伤所致。D课文的语言十分简洁。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生动具体,感情真挚。人琴俱亡复习(二)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子猷(yu) 病笃(d)B径(jng)入 琴弦(xin)C掷(chng)地 悲恸(tng)D卒(z) 不调(tio)二、为下列加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一项1何以都不闻消息( )A总,竟 B全部 C已经2语时了不悲( )A结束 B可能 C完全3子敬素好琴( )A白色 B向来 C本来的,原有的4便径入坐灵床上( )A小路 B径直 C直径5弦既不调( )A协调 B调解 C调弄6因恸绝良久( )A隔断 B绝对 C极7便索舆来奔丧( )A轿子 B地图 C舆论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_?_。”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1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原句。2说说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_(2)语时了不悲_(3)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_3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都不闻消息 B何以都不闻消息C何以都不闻消息 D何以都不闻消息4对这一段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