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生的个案研究.doc_第1页
农村留守学生的个案研究.doc_第2页
农村留守学生的个案研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留守学生的个案研究 当前,在我镇农村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在外经商,出现了大量由别人代管的留守学生。仅在我任教的小学5(2)班50多人中,就有30多名留守学生。然而仅在这30多名留守学生中就有11名学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较差,甚至在一些的眼里渐渐变成了“学困生”、“问题儿童”等的代名词。下面我就本班案例作些介绍、分析与探究: 姓名:崔超 性别:男 年龄:11 基本情况: 父母在他七岁时就离异,家中只有爷爷、奶奶和他三人。其中爷爷、奶奶都已是年近七旬体弱多病的老人,父亲常年在上海打工,数年回来一次,平时只是给家里寄点微薄的生活费,母亲自从离异后,未曾与家里有过任何形式的联系。年幼的他在不知不觉中便无形的承担着一部分生活的担子,然而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落在他脆弱的双肩时,无疑使他变的更加脆弱。特别是当生活的遇到困难时,当面对爷爷、奶奶生病自己无能为力时,当自己的学业遇到障碍跟不上班级时,他多么需要帮助和渴望倾诉呀!但是父母的远离使一切变得遥不可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他身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缺乏竞争意识,很自卑。主要表现在课堂和各种活动中,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薄,不大合群,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一起交往的迹象,但总显得不知所措。甚至有时做些怪动作或怪叫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反而大家更不喜欢他了。 通过我的观察、交谈、家访,我发现他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特殊家庭因素,从小缺少父母的关怀、呵护和严格的监督,爷爷奶奶进行的隔代教育,家庭给予的只是物质上的需求,而其中的一部分都是自给自足,精神和学业还是一片处女地。 辅导方法: 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爷爷奶奶进行了多次交谈,让他们明白孩子正直天真无暇时期,却承受着同龄孩子无法承担的生活担子,应该多给他精神上的激励与安慰,正确面对生活,还他该有的童年生活。并通过电话与他父亲进行了沟通,让他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严重性,应当同样给予他精神上的激励与安慰。在学校我与学生约定,用爱心感染他,细心照顾他,耐心帮助他,他的缺点要包容,帮他克服困难,对于他的任何进步都不要吝啬我们的微笑与掌声。 反思: 像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据调查,留守学生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这些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就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或被寄养在亲戚家或独自在家,与父母很少有沟通和交流。因此或多或少存在某些心理障碍。 我班大多数留守学生都是隔代抚养,因此代沟较大。他们缺乏同祖辈们的有效沟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僻暴躁的性格,甚至产生了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面对外面的一切都漠不关心。此案例中的小波就患了“失爱症”,“双压”下的他内心深处渴望得到爱,“甚至有时做些怪动作或怪叫来引起大家的注意”来唤起大家对他的重视。惟有真爱,才能唤醒爱的意识;惟有真爱,才能开启尘的心灵; 惟有真爱,才能抚平心灵的创伤。通过“真爱”帮助,现在的崔超愿意参加各种活动,喜欢和同学一起嬉戏,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了。 从以上孩子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给孩子关心、沟通、呵护等就是给了孩子走向成功的钥匙。这让我联想到了高尔基曾说过的一句话:“爱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的事,但是要善于教育他们,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留守学生”的教育成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