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三铰拱弯矩影响线的图解法(1082510112).doc_第1页
小议三铰拱弯矩影响线的图解法(1082510112).doc_第2页
小议三铰拱弯矩影响线的图解法(108251011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议三铰拱弯矩影响线的图解法摘要:三铰拱弯矩影响线的一种图解方法。关键字:三铰拱 弯矩影响线 图解法问题解决方法(图解法)第一步:如图2(a),过A和C做一直线,与过B做的铅垂线正交于E;同样,过B和C做直线,与过B的铅垂线相交于F;过D做一铅垂线交AE于H交BF于G.AF=a,BE=b,HD=v,DG=v,根据拱轴线方程及几何关系可以方便的求出v和v。 第二步:做三铰拱ABC内D截面的弯矩影响线。如图2(b),作出基线AB,并分别对应地作出D、C两点,过C、D分别作出CR、SD(如图所示)垂直于AB,使SD=vn/a,CR=-vm/b;顺次连接AS、SR、RB,折线ASRB为所求D截面的弯矩影响线。SR于基线AB交于T,T点为中和点,当单位荷载移动至T点对应位置时,D点弯矩=0。图解法证明证明BC段影响线(1)求A点支座反力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A点支座反力不按传统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正交分解,而是将A点反力进行非正交分解,即沿AC连线方向分成R1,沿AB连线方向(水平方向)分为R2。(2)求反力R1单位无量纲值在CB之间移动,以x表示其距B支座的水平距离,x为0到m之间的任意数。令AE与水平线AB之间的夹角为,tan=f/(L-m).根据平衡方程,有R1bcos-x*1=0 (1)解得:R1=x/bcos(由A指向C)(3)求反力R2当单位荷载置于CB段内时,AC段内无荷载,此时AC杆为二力杆,由此得R2=0(4)计算 (2)其中,所以在0和vm/b之间线性变化,负号表示AC杆D点上边缘受拉。据此BC段得以证明。证明AD段影响线将单位荷载置于AD段内,以支座B为研究对象,支座反力以同样的方式进行非正交分解,沿BC方向为R3,AB方向为R4。同理可得此时D点下边缘受拉,为正号,据此AD段得以证明。证明DC段影响线根据机动法可方便地证明DC段影响线SR。SR交基线AB于T,当单位荷载移至T点对应地位置时,=0,T点成为中和点。结论 由作图方法及证明过程不难看出:(1)概念清晰,解题简便,该方法原理概念清晰,容易领会,作图方便简捷。(2)通用性强。该方法虽然以对称的三铰拱为例,但是同样适用于非对称不等高的三铰拱,且图解步骤完全相同。(3)注意点。此方法只能求解三铰拱的弯矩影响线,但对包络图绘制及结构分析有着很大的帮助。(4)证明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