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综 历史部分.doc_第1页
高三文综 历史部分.doc_第2页
高三文综 历史部分.doc_第3页
高三文综 历史部分.doc_第4页
高三文综 历史部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综周练历史试题24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没有一种文明可以毫不流动地存续下来:所有文明都通过贸易和外来者的激励作用得到了丰富。”以下历史现象不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 B罗马万民法的出现C隋唐科举制度的建立 D晚清新思潮的萌发2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从秘密时期到公开时期,贫农都在那里积极奋斗。他们最听共产党的领导。他们和土豪劣绅是死对头,他们毫不迟疑地向土豪劣绅营垒进攻。” 据此可以判断,该文章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62011年1月11日,浙江东苕溪原始瓷窑址群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正式公布为2010年六大最新考古新发现之一。而南山窑址是目前已发掘的最早原始瓷窑址,无论是产品的胎、釉、成型技术,还是窑炉的装烧工艺,既有其成熟性,也有其原始性,具有瓷器早期形态的特征,是探索瓷器起源的重要实物资料。你认为该瓷窑最早可能建于A夏代 B商代 C秦朝 D东汉2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这三句引文表达了相似的人生追求,这种追求同下面哪一家学派或教派对人的要求是一致的: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佛教2819世纪30年代,人们普遍同意拉马丁“如果社会和政府不去探索和解决无产阶级问题,将会使这个问题成为当今社会中最可怕的爆炸性问题”的说法。“人们普遍同意”的原因可能是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A B C D29美国前驻中国大使洛德说,“九一一之前,中国取代前苏联,成为一个新的威胁。中美关系其实没有看上去那麽糟。九一一之后,中美开始在一些地区和国际事务上合作。但是中美关系也没有看上去那麽好。”以下对材料中美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九一一事件成为中国关系变化的一个契机两极格局解体后,中国的国际战略地位上升九一一事件后,双方的外交政策更加务实两极格局解体后,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 A B C D30.据史料记载,我国从“1923年至1936年十四年间,华商纱厂停工清理者有十三家,出售者有二十五家,破产归债权人接管者有十五家,出租改组者有三十三家。”导致上述时期民族工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压迫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近代民族企业的两面性 D国共两党的对峙与长期内战31.以下为19521959年我国总税收一览表(摘自罗布代尔文明史纲,以1952年基数为100)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195719581959税收100114128128145154206249 以下对表中数据出现的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 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与完成,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一五计划的有效实施,工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进展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对当时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A B C D32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措施是( )A土地革命B人民公社好 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D农民领取承包合同书33在战国诸子百家学说中,有“非儒即墨”之说。其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都顺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B在“有教无类”思想下,儒家与墨家都广收门徒 C两家思想代表了新兴阶层需要,社会基础较广泛D儒墨两家思想都符合当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34李鸿章曾在1881年撰文指出,“五年来,我国创设沿江沿海各省电线,总计一万多里,国家所费无多,巨款来自民间。当时正值法人挑衅,将帅报告军情,朝廷传达指示,均相机而动,无丝毫阻碍。出使大臣往来问答,朝发夕至,相隔万里好似同居庭院。”以下对该段材料所含历史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电报的作用已经显现在中国近代战争中 B电报的使用有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联系C通过电报传递信息在当时已走入寻常百姓家 D电报的使用有助于清政府及时了解国际动态35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在激烈的碰撞后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亚非拉文化逐渐取得了世界的承认。以下现象最能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点的是A海明威用“冰山原则”创作了老人与海 B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C出现了以柴可夫斯基为代表的“民族乐派” D鲁迅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40(37分)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海洋与中国历史发展命运之间有密切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海权应该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对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夺取制海权和打赢海上战争以及维护国家国际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汉及其海权论 材料二 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最为紧要”,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皆断不可少之物”。他分析了闽、沪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以中国造船之银,倍于外洋购船之价,今急欲成军,须在外国定造为省便”,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造工,并讲求驾驶操练之法,俟成部后,配齐地位,随船回华,庶有实济。”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材料三1912年12月,中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司令黄钟瑛病逝。有感于当时仍然严峻的海防形势,孙中山先生在其亲笔题写的挽联中发出了“伤心问东亚海权”的时代感叹。 近代中国海权问题的历史反思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如果说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构成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演变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海洋方向入侵与反入侵的军事斗争,则关系着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的胜负成败,从而也就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命运。 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材料四 21世纪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头号大国,陆地空间不足,资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必须依赖强大的海上力量作为后盾。中国自北向南,完全处在由岛链形成的半闭海状态,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无法保证安全的出海通道。海上通道和能源安全保障将是21世纪初叶我国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 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请回答:(1) 归纳材料一的主要观点,用世界历史知识举例加以论证。(6分)(2) 材料二中的“强敌”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归纳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主张。(15分)(3) 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权丧失的原因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加强海军建设的重要意义(16分)42、(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为使节气与月份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二节气历法。这种历法可以说是历法史上带有革命性的创意。它完全以太阳视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定历,即简便易算,又有利于农事活动的安排。但由于这种纯阳历否定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阴阳合历,不可避免的招致怪怨攻骂而难以实行。可是,沈括满有信心的说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很相似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9分) 文综周练历史 答案 2435 C A B B A B A D B C C B40、 海权是指国家的海上实力总和,海权对国家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3分)英国在1588年击败西班牙,后又经英荷战争、英法战争,成为海上霸主,有利其对外殖民扩张,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世界霸主。(3分)(举出其他国家的例子,言之有理,皆可给分) 强敌是指英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3分)主张:海防重点应该在京畿地区;应该建立铁甲舰的近代海军,完善海防体系;舰只向外国购买;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培养海军人才。(12分)西方帝国主义海军实力强大,对中国侵略;清政府统治腐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