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诗歌鉴赏题型训练(包含文学常识).doc_第1页
最新诗歌鉴赏题型训练(包含文学常识).doc_第2页
最新诗歌鉴赏题型训练(包含文学常识).doc_第3页
最新诗歌鉴赏题型训练(包含文学常识).doc_第4页
最新诗歌鉴赏题型训练(包含文学常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诗歌鉴赏题型训练(包含文学常识)最新诗歌鉴赏题型训练(包含文学常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解: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这是一首七言_,李白,字_,号_,被人称作_。 2、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_ 3、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_ 参考答案: 1、绝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人称作诗仙。2、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3、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一题。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1、秦观,_朝人,是_派的代表。 2、“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这两句透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3、请解释“门外马嘶人起”暗示出的内容。 参考答案: 1、秦观宋朝人,是婉约派的代表。2、漫漫长夜难尽,孤独、凄凉的愁绪如同如水的长夜一样排遣不去。 3、暗示出旅途跋涉,长路关山,白昼艰辛的生活又将开始。 三、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_ 2、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 _ 3、李商隐,与_齐名,被称作_。 答案:三:1、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夫妻团聚的北方(长安)。2、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长安)联结起来。3、与杜牧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水口行舟 宋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朱熹,宋代_家,有作品_等。 2、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_ 3、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_ 参考答案: 1、宋代理学家,有作品四书章句集注等。2、“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3、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不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五、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下面问题。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 1、 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 答:_ _ 2、 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 _ _ _ 3、 韩愈,字_,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领导了_运动。 答案:五:1、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2、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3、韩愈子退之,领导了古文运动。 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红叶 唐韩氏 行 宫 唐元稹 流水何大急,深宫尽日闲,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 两诗各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进行抒情?请简要分析。 答:_ _ _ 2、 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 答:_ _ _ 3、元缜,唐代诗人,和_齐名,被称作_,他的作品有_。 答案:六、1、韩氏诗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委婉、含蓄,与韩愈诗中“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的写法相近;元稹诗则采用了乐景写哀(反衬)手法写宫女命运,和陆游诗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写法相似。2、诗中表达思想感情不相同,前者表达了人物不甘寂寞,借红叶传情,传达自己向往人间生活的愿望;后者主人公比较消极,不知反抗,寂寞生活,无聊消极。3、和白居易齐名,被称作元白,作品有,元氏长庆集,莺莺传等。(填出一种即可) 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魏 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王昌龄,被称作七绝圣手,擅长写边塞诗,被称作_诗人。 2、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_ 3、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_ 参考答案: 1、边塞诗人。2、“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3、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八、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 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1、岑参,盛唐时代_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2、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_ 3、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 _ 参考答案: 1、边塞诗人。2、内容上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故乡的菊花,都写了重阳佳节的思乡之情。3、不同的思想感情:第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怀想和思归之情,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情怀。第二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园遭受战乱的痛苦之情,表现了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 九、登 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唐代三大诗人是_。杜甫的诗被称作_,人被称作_。 2、这首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请作分析。 _ 3、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景和抒情是怎样紧密结合的。 _ 参考答案: 1、三大诗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甫的诗被称作诗史,人被称作诗圣。2、这两句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俯仰结合,视野高远阔大;猿猴哀啸,飞鸟回旋,秋水清湛,沙洲灰白,动静相映,声色并茂,气韵生动。六种景物构成一幅苍茫寥廓的秋江山水图。 3、前四句描写了苍茫辽远,萧瑟衰飒的深秋景象,烘托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苦,忧国伤时的情怀,情与景和谐统一,创造出沉郁悲凉的意境。 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爰。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接舆,春秋时的隐士。五柳,指陶渊明。 1、王维,唐代诗人,是_诗派的代表,著名作品是_。 2、“寒山转苍翠”中“转”字在写景中的作用是什么? _ 3、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_ 4、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 参考答案:1、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著名作品有送元二使安西等。2、写出了山的颜色渐变的动态。 3、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都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选取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以上三点答对两点即可) 4、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丰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_首开诗话这一新题材。 2、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 _- 3、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 _- 参考答案: 1、六一诗话2、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或:这首诗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 3、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 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这是一首七言诗,分为_四联。 2、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_ 3、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_ 参考答案: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2、“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3、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十三、阅读下面两首元代贯云石的曲子,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 咏梅 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芳心对人妖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1、元曲包括_和_。小令是_中的一种。 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 _ 参考答案: 1、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小令是散曲中的一种。2、(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 十四、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鸣。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柳宗元,_代诗人,和_一起提倡古文运动,被称为_。 2、作者写“泉响”、“鸟鸣”、采用了什么艺术有法? _ 答:唐代诗人,韩愈,被称为韩柳。2、答案:用了反衬手法,以动衬静。 十五、临江仙 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老,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辛弃疾,_朝人,作品集子有_。 2、“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_ 3、有人认为“醉中浑不记”中的“醉”是“酒醉”,你怎样理解这个“醉”字? _ 答案:、1、南宋人,稼轩长短句2、花态度:一般花的鲜艳娇嫩。雪精神:梅傲雪耐寒的精神。3、并非酒醉,而是心醉于梅,不知不觉中天已向晚,足见探梅之时久,爱梅之意深。 十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 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 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1、寒山是个和尚,我们还应该知道一个和尚诗人,他是_。 2、迭字运用是本诗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这两句诗中迭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_ 答案:1、南朝的志南和尚。2、“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以抒写诗人的情怀作结。“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漠(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十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荠麦花如雪。 1、白居易的诗有_特点,他的作品集子是_。 2、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 _- 答:1、通俗易懂,百氏长庆集。2、孤独寂寞想排遣烦闷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感情的变化。 十八、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_ _ _ 答:(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 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 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 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 广陵何处在? 1、韦应物是_诗人,他的有名诗篇是_。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