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将往哪里去.doc_第1页
教改将往哪里去.doc_第2页
教改将往哪里去.doc_第3页
教改将往哪里去.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改改往哪里去? 多年来的语文考试,不仅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实际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科教学的实际效果,而且严重扭曲了语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也阻碍了语文教改的顺利进行。不科学的考试制度及其导致的应试教育和语文科考试存在的种种弊端,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两大病根。陶本一先生曾说过:“语文教育受应试教育的毒害可谓深矣,但语文教育并不反对测试评价,相反,正确的认识和使用教育评价的工具,可以改善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认识考试和怎样考试。首先,我们不能反对考试本身。到任何时候,即使到了高考制度取消的那一天,考试也是不会取消的。因为,考核本身就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只要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测评价,就离不开考试这种手段。更何况就目前中国的现状看,升学要考试,竞争上岗也要考试,职务晋升更要考试。因此,考试制度本身的存在是无可非议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批判应试教育。教与考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的统一体。教的好坏要通过考试来检验,而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更好地教。为了达到某个教学目标来应付检测这个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考试,又有什么不对呢?所以,关键的关键是怎么考试的问题。也就是尽快理顺教与考的关系,寻求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以适应学生的认识规律,这自然就包括语文科的考试规律。如果,语文教学与语文考试包括升学考试都能以同一依据规范自己的行为,都能按自身的规律进行,那么,对立便会走向统一。当下阶段,我省高中语文教学怎样改革才能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想借用一位资深教育专家的话:“教学改革,最终还得取决于考试的改革。如果这个关键的评价体系不变,教改仍是白费力气。”我对此是极其赞同的。我省的教改方向一定要淡化考试对教学的束缚,我们的试题方向不应只是为了淘汰大部分学生而故意去刁难学生,古文翻译字扣句啄,诗歌鉴赏发问和答案似是而非,教师都不好琢磨把握,遑论学生呢?我想既然是考汉语,那试卷上就该反映出汉语独具的特质和美感,让学生体会到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感知力,而不是考倒学生的试题就是好试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参看一下台湾的几道高考国文试题: 1、“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则广告标题,如单就文字意义,寻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则最不恰当的组合是:A、请庄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B、请子路代言“心动不如马上行动”。 C、请苏秦、张仪代言“做个不可思议的沟通高手”。 D、请司马光、王安石代言“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2、罗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幕。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对联该如何送才恰当?(甲)大启而宇,长发其祥(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A、甲送乔迁新居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B、甲送分店开幕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C、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分店开幕者D、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乔迁新居者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是一首汉代流行的歌谣,下列文句,与其意义最接近的是:(A)人弃我取,人取我予(B)入乡问禁,入境随俗(C)风行草偃,变本加厉(D)追求时髦,风尚互异4、下列各组语词“”内的字,所指颜色系相同或相近的选项是:(A)看朱成“碧”金魄“翠”玉(B)青红“皂”白“玄”端章甫(C)“缟”衣白冠玉貌“绛”唇(D)“丹”枫白苇“赭”衣塞路(E)“缁”衣羔裘“黔”首黎民5、沈德潜说诗晬语:性情面目,人人各具。读诗,如见其脱屣千乘;读诗,如见其忧国伤时。中的二位诗人,与下列选项所论诗人相同的是:(A)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B)读柳子厚诗,知其人无与偶;读韩昌黎诗,知其世不能容 (C)王右丞如秋水芙蓉,倚风自笑;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 (D)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黄庭坚)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6、阅读下列改编自庄子让王的漫画,选出最适合形容原宪品德修养的选项:(A)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 (D)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7、人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质素,而文人亦常在诗作中流露对人伦的真切感受。我国传统将人伦略分为五个层次: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为了更切合实际,可以稍稍改动为:(一)夫妻(二)亲子(三)手足(四)朋友(五)群己。下列诗篇,其内容符合此排序的选项是:甲、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南朝梁范云诗)乙、游人武陵去,宝剑直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唐孟浩然诗)丙、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唐杜甫诗)丁、一春檐溜不曾停,滴破空阶藓晕青。便是儿时对床雨,绝怜老大不同听。雁回杳杳浑无梦,鹊语啾啾似有凭。忽得远书看百过,眼昏自起剔残灯(宋刘克庄诗)戊、灯怯寒威焰不青,忽闻急雪打窗棂。宵深未敢抛刀尺,为伴孤儿课一经(清汪铃诗)(A)甲丙乙丁戊 (B)丙乙甲丁戊 (C)甲戊丁乙丙 (D)丙丁戊甲乙8、(甲)万古丹心盟日月,千年义气表春秋(乙)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军惊(丙)天意欲兴刘,到此英雄难用武 人心犹慕项,至今父老尚称王(丁)由仁居义,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 知言养气,充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上引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关羽扁鹊项羽孔子(B)关羽华陀项羽孟子(C)文天祥华陀刘邦孔子(D)文天祥扁鹊刘邦孟子9、下列各组文句中, 内连用数字的表达意义方式,前后不同的选项是:(A)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B)只嫌六七茅竹舍,也有两三鸡犬声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C)鬓毛八九已成霜,此际逢春只自伤溪回山石间,苍松立四五(D)美人二八颜如花,泣向花前畏花落非复三五少年日,把酒偿春颊生红10、文学作品往往呈现作者不同的思想倾向,下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A)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表达追求涅盘永生的佛教思想(B)生灭原知色即空,眼看倾国付东风,表达诸行无常的佛教思想(C)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表达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的道家思想(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民胞物与的儒家思想(E)梦想三山更五湖,新从世外得真吾,表达放心物外、崇尚真我的道家思想答案:1、B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A、B、D、E 5、答案:A5、题解析】题干语译:个性和表情,每个人不同。读李白的诗,就如同看到他在君王面前脱鞋;读杜甫的诗,就如同看到他忧心国事、感伤时局的样子。从脱屣千乘可知是李白;从忧国伤时可知是社会诗人,则选项中,(A)的杜甫最适当。6、答案:C【试题解析】题干语译:(1)原宪居住在鲁国,房屋狭小,屋顶是用茅草盖的,蓬草编成的门不坚固,用桑木做门枢、破瓮做窗子。(2)子贡骑着大马,高大的车子进不了巷子,只能用走的去见原宪。(3)子贡说:啊!先生有什么病呢?原宪说:我听说,没有钱财叫做贫,读书不能实践叫做病。现在我只是贫,而不是病。(4)子贡不安而感到羞愧。(A)意谓能看见自己的过错而自我反省。出自论语公冶长。(B)意谓聪敏且努力学习,不以向身分卑下求教为耻。出自论语公冶长。(C)意谓穿着破旧的衣服,和穿着貂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却不会觉得羞耻。出自论语子罕。(D)意谓不在乎穿破旧的衣服,而致力于礼制的推广;不在乎住的房子窄小,而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出自论语泰伯。7、答案:C【试题解析】甲、出自范云自君之出矣。翻译:自从你离开后,房里用丝罗作成的帷幕只能独自吞咽秋风。我对你的思念如蔓生的野草,连绵延长不断绝啊!乙、出自孟浩然送朱大入秦。翻译:游人朱大要到武陵去,分手时,我将价值千金的宝剑赠送给他,用以表达我平素对朋友的一片真心。丙、出自杜甫孤雁。翻译:孤雁不吃不喝饮清水,只是哀鸣着想找同伴。谁来可怜形孤影单,与雁群失散于云雾重重之中。同伴身影,似现天边,孤雁于是更努力地哀鸣,希望同伴能听见。偏偏林中的野鸦不知孤雁的心绪,犹自乱纷纷地鸣噪。丁、刘克庄和仲弟十绝。翻译:春天的时候,屋檐间流下的水滴,在台阶上滴答作响,让苔藓的色泽更加青翠。想起小时候常一起对床听雨,如今年纪大了却无法同听雨声,真令人感伤。雁鸟飞得不知去向,连梦中都不曾出现;但鹊鸟啾啾却又像是在诉说什么。突然接到你从远方寄来的信,忍不住翻来覆去地看了许多遍,那怕眼晴看花了,灯油快用完了,还是起身来把灯拨亮继续看。戊、出自汪铃夜课。翻译:灯火似乎也害怕寒冷而显得黯淡,忽然又听到一阵急雪敲打窗户。即便夜深,也不敢抛却手上的剪刀与尺,只因为要陪伴小孩继续读书。8、答案:B【试题解析】(甲)据说关羽喜读春秋,甚且到了一目了然的地步。(乙)出自王文濡题江苏扬州华佗庙联,未劈曹颅是说曹操有头痛的病症,听说华佗医术高超,便请他来为自己医病。华佗对曹操说必须将他的脑袋切开医治,生性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来杀害他的,一怒之下就下令杀死华佗。曾医关臂是说关羽手臂为箭所伤,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但每到阴雨天,还是常觉得骨头疼痛。华佗认为那枝箭头上有毒,毒已入骨。只有剖开手臂,刮去骨上的毒药,才能根除后患。关羽便伸出左臂,让华佗剖割。(丙)出自江苏无锡项王庙联,刘是指刘邦,项指项羽。(丁)出自乾隆题山东邹县孟庙联,由仁居义、知言养气、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皆为孟子的学说主张。9、答案:C【试题解析】文句中若有数字相连的情形,其关系大致为相除、相乘与分立三种关系。(A)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出自孟子滕文公,语译为:对农业征收十分之一的税率,免除关卡和市场的赋税,这些政策今年不能做到。可见什一为十分之一之意,为相除关系。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语译为:即使有披甲雄师百万之众,只要征调关中人民百分之二就可抵抗。可见百二为百分之二之意,亦为相除关系。(B)只嫌六七茅竹舍,也有两三鸡犬声出自杨万里至节宿翁源县与叶景小酌,语译为:只有六七间用茅草竹木所建的屋舍,还有两三声鸡犬的叫声。故六七为分立关系,即六或七之意。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出自杜甫无家别,语译为:前后左右邻居有什么,只有一两位年老守寡的女人。故一二亦为分立关系,指一个或两个。(C)鬓毛八九已成霜,此际逢春只自伤出自陆游春日杂赋,语译为:鬓毛大半已灰白,此时遇到春天只是更加感伤。八九有大半、接近全部之意。溪回山石间,苍松立四五出自苏辙吕希道少卿松局图,语译为:溪流在山石间回转,四五棵青松矗立在那里。故四五为分立关系,是四棵或五棵之意。(D)美人二八颜如花,泣向花前畏花落出自苏轼辘轳歌,语译为:十六岁的美女容颜像花朵般美丽,在花前哭泣,怕花掉落。二八为十六之意,为相乘关系。非复三五少年日,把酒偿春颊生红出自黄庭坚戏答王定国题门两绝句,语译为:不再是那十五岁的少年时,可以把酒迎春,喝得两颊绯红。三五为十五之意,亦为相乘关系。10、答案:B C D E【试题解析】(A)出自李白游泰山。翻译:如何找到长生不死之药,然后展翅高飞飞向仙山蓬莱与瀛洲这样的人间仙境。这是道教思想,而涅盘是佛教修行者的终极理想,意译为灭、灭度、寂灭,指灭一切贪、瞋、痴的境界,因为所有的烦恼都已灭绝,所以永不再轮回生死。(B)出自陈宝琛的落花诗。翻译:在生灭之间早知万物万象是一场空,眼看春花都要交付给东风。(倾国是借代,本来指的是美女,在这里指花。)在这首诗里作者充满了人生的问题,透过诗词,以及对佛教真实智慧的开悟,把它表达出来。(C)出自陶潜饮酒。翻译:这样的生活中有着真淳朴实的意境,我已经了然领悟,心想辨明分说,却一时不知如何表达。忘言出自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妄言。据此,诗中陶潜要表达的是,他在与大自然景物融合之中已经体会领悟到一种人生的况味(得意),达到了忘言的境界。人间词话称此诗已入无我之境。(D)出自杜甫茅屋为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