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文章3.doc_第1页
摄像文章3.doc_第2页
摄像文章3.doc_第3页
摄像文章3.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影日记 评论时间:2006年6月13日 11时0分 正因为特写镜头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受,因此特写镜头不能滥用,要用的恰到好处,用得精,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滥用会使人厌烦,反而会削弱它的表现力。尤其是脸部大特写(只含五官)应该慎用。电视新闻摄像没有刻划人物的任务,一般不用人物的大特写。在电视新闻中有的摄像经常从脸部特写拉出,或者是从一枚奖章、一朵鲜花、一盏灯具拉出,用得精可起强调作用,用的太多也会导致观众的视觉错乱。如果形成一个“套子”就更不高明了4、景别处理(1)确定画面的景别要有一个整体观念。正像法国电影理论家享利?阿杰尔说的,景别的不同表现构成对“现实的真正的交响乐式的安排”。景别的选择和组接,既取决于要表现的内容及作品的风格,又取决于导演的独特的艺术处理。秋菊打官司为追求一种纪实风格,全片只用了一个特写镜头,似乎和景别的功能不太附合,但却表现了很强的纪实风格。一般来讲,中景镜头多起描写作用,叙事作用,交流作用。而特写和远景则带有较强的情绪色彩,有着特殊的表现力。例如俯摄的大远景,人物往往被“物化”,显得非常渺小,这样的远景既能表现孤独、迷茫的消极情绪,又能表现豪迈自由的积极情绪。因为不同景别的表现功能带有不确定性,必须结合具体情节才能确定。特写镜头长于通过人物细微的面部表情变化来刻划人物内心活动。包括眼睛的闷动、睫毛的颤抖,面部肌肉的颤动等等。(2)确定镜头画面的景别,是主创人员的创作过程,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从形式出发追求离奇效果。必须结合画面要表现的内容,结合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觉规律准确地选用。景别的运用是衡量一个摄像师、导演创作水平的重要因素。苏联早期影片圣女贞德导演和摄影师为了强调人物内心活动80%用的是特写,使影片形成独特风格,但这样做缺乏环境感不能不说是一个缺点。在影视作品中,叙事、讲故事主要靠中景来完成。因为中景既有环境特点又具有表现人物动作的能力,相对来讲,远景特写多用于渲染气氛,制造意味,表现情感。如果中景过多,叙事情楚,但往往缺乏艺术感染力。缺乏气氛和情感的表现。观众就不会被感动。(3)景别的组接最早人们安排画面组接,多以观察事物的视觉习惯为根据。一般是先看全貌(全景)再看细部(特写)为了过渡顺畅中间再加一中景,形成全-中-近-特的组合。这就是所谓的前进式的句子。后来人们又考虑到人们的心理活动以及作者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又创造了近-中-全的组合(所谓后退式句子)。现在人们为了强调艺术表现效果,又发现了两极镜头跳接的方法。 如影片垂廉听政导演为了强调宫庭的宏伟规模拍了许多壮观的全景和远景,而且常常略去中景直接跳接特写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4)一般情况下,不能把既不改变景别又不改变角度的同一对象的画面(三同镜头)组接在一起,不然会产生视觉跳动。如果作为一种特殊手段硬要把同一景列,同一角度,同一对象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属于特殊技巧,但要用的确切。(5)长度的把握远景容量大,景物多,长度一般不少于5秒。特写要短些。(6)注意事项电视屏幕较小,而且受观赏时间的限制,画面要注意简练,不能试图在一个画面里把景物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来。远景要抓住主要的线条,影调和色调,近景特写构图要饱满,注意质感表现。拍摄人物特写为避免变形一般用中长焦镜头拍摄,但焦距太长的镜头会影响图像质量。运用广角镜头近摄人物特写则会使人物面部透视变形(近大远小),丑化人物形象。这点对初学者应十分注意。第五节 拍摄角度一、角度的意义拍摄角度又称摄像角度、画面角度、镜头角度。拍摄角度指摄像机和对象之间形成的方向关系、高度关系和远近关系。我们把这种关系称做几何角度。除此之外,角度还有主观角度、客观角度和主客观角度之分,这是从心理上区分的。也叫做心理角度。拍摄角度,按方向关系可分为正面角度、侧面角度、前侧角度、后侧角度和背面角度等几种。(如图所示) 平面角度示意图 垂直角度示意图 按高度关系分为平角度、稍俯、稍仰、大俯、大仰等几种,其中平角度和稍俯稍仰是常用角度。大俯大仰则属于两个特殊角度。选择确定拍摄角度,是摄像师在拍摄现场必须作出的一项重要工作。角度的不同直接影响对画面主体的表现。(1)角度决定画面构图,角度变构图变,角度新构图新。(2)角度直接影响人物造型效果,角度的变化影响画面的光线效果和感情色彩。同一对象用不同角度拍摄可得到不同的造型效果,从而产生不同的画面表现力。(3)角度不仅是有力的造型元素,它还是摄像造型的表情元素。拍摄角度用的恰当可以产生褒贬含义。研究拍摄角度的造型功能及艺术表现力用是摄像造型的重要课题。在电视剧拍摄现场,导演、摄像师、美术师等主创人员总是反复观察、琢磨、认真选择能正确表达戏剧内容、场面调度的合适角度。对于拍摄角度的重要性,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这样写道:“方位和角度足以改变影片中画面的性质:振奋人心或富于魅力,或冷漠无情或充满幻想与浪漫主义色彩。角度和方位的处理对导演、摄影师的意义,犹如风格对于小说家,因为这正是创造性的艺术家最直接地反映他的个性的地方。”(电影美学26页)二、不同拍摄角度的造型特点及其功用平面角度:1、正面角度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正面特征,用正面角度拍摄人称肖像,能表达人物的本来面貌。正面角度有利于表现景物的横线条,可以营造庄重、稳定、严肃的气氛。其缺点是缺乏立体感和空间透视感,若用的不当容易形成无主次之分,呆板无生气的画面效果。2、侧面角度有利于表现运动对象的方向性,线条富于变化,多用于对话、交流、会谈、接见场合,有平等的含义。其缺点是不利于立体、空间表现。 3、斜侧角度斜侧角度包括前侧和后侧,是一种最常用的角度。在拍摄两个人时能分清主次。比如采访摄像,以记者的后侧为前景,拍摄被采访者的前侧,并使其位于画面中间,把视觉重点置于被采访者身上,主体突出并且有深度感,画面有变化。采用这种角度拍摄的镜头画面,叫做过肩镜头。 4、背面角度用背面角度拍人物,被摄人物所看到的空间和景物也是观众看到的,所以这种角度拍的画面有把观众带到场面的纪实效果,有身临其境的参与感。 比如背跟拍摄记者的镜头,就有这种效果。大型纪录片望长城中主持人焦建成寻找陕西民歌手王向荣的段落,用了很多背跟角度拍摄记者寻找王向荣的经过,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突出了该片跟踪纪实的风格,增强了作品表现力以上是平面角度,以下介绍垂直角度的造型特点及其功用。垂直角度:垂直角度分平摄、俯摄和仰摄三种。1、平摄角度平摄角度指机器的高度位置与被摄对象同等高度,对人物来讲摄像机高度位于肩部称为平摄角度,简称平角度。平角度具有 以下造型特点:由于机位处于人眼高度,画面具有平视平稳效果,是一种纪实角度。垂直形态的对象能得到正常再现,水平线条则容易重叠。透视关系正常不变形(用中焦镜头)适合拍摄图案、照片。平摄,前后景物容易重叠而看不出前后景及背景的景次关系,故不利于空间层次、空间深度的表现。平角度适合拍摄人物近景特写不变形。如果追求构图平稳,不要大的透视关系,用平角度拍摄最为合适。2、俯角度(俯摄)的造型效果及其功用(1)有利于表现对象的立体感。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关键是表现其多面关系。平面拍摄可以表现物体的正面侧面二个面,俯角拍摄可以表现正、侧、顶三个面,从而增强了物体的立体感。(2)俯角可以增强平面景物的线条透视。俯角度离镜头近的景物降底,远处景物升高,从而展视了视野,增加了空间深度。比如列队行前进、车队的奔驰、草原的羊群以及展示纵横线条的场景,大多采用俯角拍摄,其目的在于表现多景次的地面景物。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就是这个道理。 (3)俯角可以渲染情绪。造成压抑的气氛。根据规定情景和人物的情绪,采用俯角处理 ,能使地面扩大,人物变小,还可以使人物压缩变形,产生萎缩、矮低的视觉效果,造成一 种情绪上的压迫感。 俯角度用于拍摄人物,可以美化人物面部特征,也可以丑化人物的形象。如果标准镜头 ,稍俯的角度,可使圆脸,高颧骨,胖脸型,得到适当拉长和校正,在肖像摄像中经常用这 种角度稍许改变人物的脸型。 (5)俯角度(俯摄)经常用于交待地理位置。在拍摄战斗场面第一个镜头常常是用大俯角拍摄远景画面,用来确定敌我双方地理位置及双方的运动方向。3. 仰角度(仰摄)的造型效果及其功用摄像机高度处于人眼以下位置或低于被摄对象的位置进行拍摄称为仰摄,仰摄的镜头称为仰视镜头。(1)仰摄前景升高、后景降低,有时后景被前景所遮挡看不到后景。如果前景是主体, 仰角有实出主体形象的作用。在外景用仰角拍摄以天空做背景可以净化背景,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2)仰摄垂直线条的景物,线条向上汇聚,有夸张被摄对象高度的作用,从而产生高大、挺拔、雄伟、壮观的视觉效果; (3)由于仰摄能形成高大挺拔、雄伟的视觉效果,因此仰摄经常带有褒意,往往用赞颂、敬仰英雄人物;但是俯摄、仰摄的贬褒含义的感情色彩不是绝对的,在运用时不能做另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文革时期在电影界流传的“敌俯我仰”的固定模式是完全错误的。(如下组图) 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内窝表现英雄人物的牺牲,就是利用大俯角度来表现的,在赞颂英雄之死的同时,表现了人民对英雄的悼念。 (4)仰摄拍摄人物既能夸张人物形体及面部特征,又能校正人物面部缺陷。比如身材矮小的可以显得高些,消瘦的脸可以显得胖一些;对于脸颊(腮帮子)宽的脸型,如采用仰角会使两颊更宽大,从而夸大面部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