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知道的84个文学常识.doc_第1页
中学生应知道的84个文学常识.doc_第2页
中学生应知道的84个文学常识.doc_第3页
中学生应知道的84个文学常识.doc_第4页
中学生应知道的84个文学常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必须知道的古代文学知识时间:2010-11-17 来源:http:/1/201011/9718.html1. 殷商时,天下土地均为天子所有,天子再分封土地给宗族、亲戚、功臣和古代旧有的国家,这些土地其后成为国家或采邑/采地,家便是指这种采邑而言。土地的收入大部分为被封者所有,一部分向天子纳贡。2. 凡邑,有宗庙先王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是古代庶民聚居之所,只是有一些田地罢了。3. 中的天有三种意思:一是自然之天,一是主宰或命运之天,一是义理之天。自然之天仅出现了三次。古代所讲的天道一般是指自然和人类社会吉凶祸福的关系。4. 孔子虽不信鬼神,但主张祭祀,因为藉以稳定统治者的政权。5. 春秋时代的礼包括礼仪、礼制、礼器等。6. 殷商时是奴隶社会,那时有以活奴隶殉葬的风气,其后改为用木偶人、土俑代替,但春秋时秦穆公也曾以活人,甚至是当时的贤良三兄弟殉葬。其实春秋时期一般人都不会以活人殉葬。7. 春秋时齐都临淄西面城门叫稷门,在稷门外建了不少学舍,优厚供养四方学者,让他们辩论和著书,当时称这班被供养者为稷下先生。8. 孔子开私人讲学之风,打破贵族垄断,学费只是十条肉干(束修),用作见面礼。修是干肉,又叫脯,每条脯叫一脡,十脡为一束。9. 的论是论纂之意,的语是语言之意,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10. 的篇章排列并无一定意思,即使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关连。而且这些断片的篇章絶不是出于一人之手,而是当时孔门弟子,甚至是再传弟子(曾参的学生)之手,所以弟子间各有记录而汇集成书(着笔始于春秋末,成书于战国初),因此出现了不少重复的章节。而这些作者的年代相差不止三、五十年。11. 和是汉朝初学者先读之书,然后才学五经。12. 君子可指有德者或在位者。13. 未之有也是未有之也的倒装。古代句法中凡是否定句,宾语若是指代词,这指代词的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14. 古代用四匹马拉兵车。春秋时代,打仗用车子,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春秋初期,大国都没有千辆兵车。15. 古代的人有两种意思:广义的指一切人群,狭义的指士大夫以上各阶层的人。16. 弟子指年纪幼小的人或学生。17. 古代凡是做过大夫的可以被称为夫子,孔子曾是鲁国司寇治理刑事之官,所以被称为夫子,后来沿袭以称呼老师。18. 臣下对答君上的询问一定用对曰。19. 古代用牛力的车叫大车,用马力的车叫小车。两者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那横木,大车上的叫鬲,小车上的叫衡。20. 人初死,陈设饮食以安其魂,叫做奠。21. 八佾,古代舞蹈奏乐,八人为一行,一行叫一佾,八佾为64人,只有天子才能用,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22. 古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否则便是僭越。23. 中的文献二字包括历代的历史文件和当时的贤者两项。24. 祼,音贯,祭祀的一种。古时用活人代受祭者,这活人便叫尸。一般用幼小的男女。第一次献酒给尸,使他/她闻到郁鬯(一种用香料煮成的酒)的香气,叫做祼。尸位素餐25. 屋内西南角叫奥,弄饭的设备叫灶,古代都以为那里有神,因而祭它。26. 射不主皮中,皮代表箭靶。古代箭靶叫侯,有用布做的,也有用皮做的。当中画有各种猛兽或者别的东西,中心叫正或者鹄。27. 古人称凡是过分以至于失当地步的叫淫,而淫祀是指不应该祭祀而去祭祀的祭礼。28. 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古代祭土神,要替他立一个木制牌位,这牌位叫主,而这一木主,便是神灵的凭依。如果国家有对外战争,必须带这一木主而行。29. 塞门,用以间隔内外视线的一种东西,作用与今日的照壁相同。30. 反坫(音店),用以放置器物的设备,用土筑成,形似土堆。31. 大(音泰)师,乐官之长。古代乐官一般用瞎子充当。32. 中的见字,从前都读去声,音现;请见是请求接见的意思。33. 木铎,铜质木舌的铃子。古代公家有甚么事要宣布便摇这铃,召集大家来听。34. 古代法律制度写作刑,刑罚则写作刀井。后来都写作刑了。35. 瑚琏,即簠簋,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皿,方形的叫簠,圆形的叫簋,是相当尊贵的。36. 古代一县的县长叫做宰,大夫家的总管也叫宰;贵客叫宾,一般客人叫客。37. 孔子是古代文化的整理者和传播者,文章指有关古代文献的学问而言。38. 古代人把大乌龟叫做蔡(见)。大蔡,元龟之所出地名,因名其龟为大蔡。古人迷信卜筮,卜卦用龟,龟愈大愈灵,筮用蓍草。39. 山节藻棁节,柱上斗栱;梲,音啄,梁上短柱。40. 古代在下的人杀掉在上位的人叫做弒。41. 伯夷、叔齐,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了,互相让位,都逃到周文王那里。周武王伐纣,他们拦住车马劝阻。周朝统一天下后,他们耻吃周粟,饿死于首阳山。42. 中若单用侍字,便是孔子坐着,弟子站着;若用侍坐,便是孔子和弟子都坐着;至于侍侧,则或坐或立,不加肯定。43. 古代也知坐北向南是最好的,所以也以这个方位最为尊贵。古代卧榻一般设在南窗的西面,国君来,从东边台阶走上来。44. 粟,是指未去壳的谷粒,去了的就叫米,但在古书中也有把米叫做粟的。古代以谷米为俸禄。45. 釜,古代容量名,容当时六斗四升,古代以十斗为斛(音浩);南宋时改五斗为一斛,一石两斛,沿用到民国初年。46. 孔子时穿著大袖子宽腰身的衣裳不便于骑马,直到战国时的赵武灵王才改穿少数民族服装,骑马射箭。47. 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48. 大红色叫朱,红和紫都属尊贵之色,不用作平常家居服饰的颜色。周朝以赤色为贵,所以祭祀时也用赤色的畜牲。古代祭祀时不用耕牛,甚至耕牛之子也不配作犠牲。49. 古代酿酒,因不懂蒸酒的技术,所以酒精成分很低,而升的量又少,两三升酒是微不足道的。50. 古代逝字和往字不同,往而不复返才用逝字。51. 中庸,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折中和平常的东西;忠恕是其中心学说。52. 根据,有两种人拿着皮鞭,一种是代天子以及诸侯出入之时,有二至八人拿着皮鞭使行人让道,另一种是市场的守门人,手执皮鞭来维持秩序。53. 古代六尺约为今日138厘米。一般指十五岁以下的人。七尺为一仞。54. 始是乐曲的开端,古代奏乐,开始叫做升歌,一般由太师演奏;乱是乐曲的结束,由始到乱,叫做一成。乱是合乐,等如今日的合唱。55. 冕,古代大夫以上的人的帽子,后来只有帝王的帽子才叫冕。56. 上为衣,下为裳;古代男子上穿衣,下穿裙。衣裳不相连。57. 周制,诸侯中的大国可以拥有军队三军,因此用三军作军队通称。58. 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这罩衣叫做裼(音锡)衣。59. 古代大被叫衾,小被叫被。60. 帷裳礼服,上朝和祭祀时穿,用整幅布做,不加剪裁,多余的布做褶叠(褶叠古代叫做襞积),犹如今天的百褶裙。61. 古代用黑色作吉服,不能穿戴此色去吊丧。62. 鱼腐烂叫馁,肉腐烂叫败。63. 割指宰杀猪牛羊时肢体的分解。古人有一定的分解方法,不按此法的叫割不正。64. 古代的大夫、士都有助君主祭祀之礼。天子诸侯的祭礼,当天清早宰杀牲畜,然后举行祭典。第二天又祭,叫做绎祭。绎祭之后才令各人拿自己带来助祭的肉回去,或者又依贵*等级分别颁赐祭肉。65. 古代没有椅和櫈,都是在地面上铺席子,坐在席子上。坐法有几种:恭敬的是屈膝,膝盖着地,而足跟承着臀部,作客和见客时必须如此。居家不须如此,省力的坐法是脚板着地,两膝耸起,臀部向下而不贴地,和蹲一样。最不恭敬的是臀部贴地,两腿张开,平放而伸直。像箕一样,叫做箕踞。孔子平日的坐式可能像蹲。66. 停放灵柩叫殡,埋葬也可以叫殡。古代大官棺木至少用两重,里面的一重叫棺,外面的叫椁。67. 堂是正厅,室是内室。先入门,次升堂,最后才入室,比喻做学问的阶段。入室犹如到家之意。68. 财货的缺少叫贫;生活无着落,前途无出路叫穷。69. 古代的使节只接受使命至于如何去交涉应对,只能随机应变,独立行事,更不能事事请示或者早就在国内安排好一切。这叫做受命不受辞,亦即是专对。同时,春秋时的外交酬酢和谈判,多半背诵诗篇来代替语言,所以是外交人才的必读书。70. 筲(音梢),古代的饭筐,能容五升。斗筲譬如度量和见识狭小。71. 古代以禳祷之术替人治疗的叫巫医。72. 好好先生但没有是非标准的,孔子叫他做乡愿,是足以败坏道德的小人。73. 古时国君死了,继承的君王三年不问政事,各部门的官员听命于宰相。74. 士有时指有一定修养的人,有时指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75. 柳下惠,鲁国贤者,本名展获,字禽,又叫展季。柳下,可能是其居所,因以为号;据,惠是由他的妻子的倡议给他的私谥(不由国家授予的)。76. 萧墙是鲁君所用的屏风。人臣至此屏风便会肃然起敬,所以叫做萧墙(萧字从肃得声)。77. 古代对于在高位或有道德的人叫大人,圣人则指有道德的人。78. 书写的竹简不过八寸,短者每章一简,长者一章数简,没有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