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复习 师说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圣明,愚人愚昧,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聚在一起嘲笑他。问他们(为什么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之道的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同行,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记都普遍学习,不被耻于从师的世俗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师说送给他。知识点:一虚词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同“逗”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5)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跟随、而且(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3.一词多义(1)师 a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c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d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 a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c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 a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c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4.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介词结构后置(1)而耻学于师。(2)师不必贤于弟子。3.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劝学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听的人听得更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舶楫桨的人,不一定善于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千里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雕刻一样物品但最后放弃了它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知识点:一虚词1.之(1)取之于蓝。代词,代青(2)水为之。代词,代冰(3)须臾之所学。结构助词,的(4)登高之博见。结构助词,的(5)锲而舍之。代词,代雕刻(6)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前置的标志(7)蛇鳝之穴。结构助词,的 2.而 (1)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2)水为之而寒于水。表转折(3)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4)知明而行无过。表并列(5)终日而思。表修饰(6)跂而望。表修饰(7)登高而高。表修饰(8)而见者远。表转折(9)顺风而呼。表修饰(10)而闻者彰。表转折(11)而致千里。表转折(12)而绝江河。表转折(13)而神明自得。表因果(14)锲而舍之。表承接(15)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3.于(1)取之于蓝。介词,从(2)青于蓝。介词,比(3)寒于水。介词,比(4)善假于物也。 介词,向,引出对象 4.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那里(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助词,表陈述二实词1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有”同“又”;“暴”同“曝”,晒干;(3)知明而行无过。“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2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把做成;今:认为(2)金就砺则利。古:金属的刀类;今:金钱,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广泛地学习;今:学识渊博(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检验;今:探究并领会(5)假舆马者。古:凭借;今:与“真”相对(6)而绝江河。古:特指长江与黄河;今:泛指河流(7)下饮黄泉。古:地下的泉水;今:阴间(8)蚓无爪牙之利。古:爪子和牙齿;今:比喻坏人的党羽或帮凶(9)用心一也。古:因为心思;今:读书用功或注意力集中(10)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寄身;今:托付(11)蟹六跪而二鳌。古:腿,蟹腿;今:跪下3.一词多义【一】 a骐骥一跃:数词,一 b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 【利】 a非利足也:形容词,敏捷,快 b金就砺则利:形容词,锐利 【者】 a不复挺者。语气词,表停顿 b见者远。 的人 c 闻者彰。 的人 d 假舆马者。 的人 e 假舟楫者。 的人 f 无可寄托者。助词,表判断4.词类活用(1)輮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其曲中规。(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 (4)知明而行无过矣。(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5)登高之博见也。(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6)见者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处;) (7)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 (8)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泳;) (9)积善成德。(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10)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11)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 青,取之于蓝。 冰,水为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省略句 輮以(之)为轮。 故木受绳(测)则直,金就砺(磨)则利。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3、状语后置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善假于物也。 4、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促织译文: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赌博,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公差。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也许还有万一找到的希望。”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最终没有成功。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合规格。县官定了限期,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这时,村里来了个驼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预卜凶吉。成名的妻子准备了礼钱去求神。只见红颜的少女和白发的老婆婆挤满门口。成名的妻子走进巫婆的屋里,只看见暗室拉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求神的人在香炉上上香,拜了两次。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他们祷告,嘴唇一张一合,不知在说些什么。大家都肃敬地站着听。一会儿,室内丢一张纸条出来,那上面就写着求神的人心中所想问的事情,没有丝毫差错。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案上,像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约一顿饭的工夫,帘子动了,一片纸抛落下来了。拾起一看,并不是字,而是一幅画,当中绘着殿阁,就像寺院一样;(殿阁)后面的山脚下,横着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长着一丛丛荆棘,一只青麻头蟋蟀伏在那里;旁边有一只癞蛤蟆,就好像要跳起来的样子。她展开看了一阵,不懂什么意思。但是看到上面画着蟋蟀,正跟自己的心事暗合,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交给成名看。成名反复思索,恐怕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吧?细看图上面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相像。于是他就忍痛爬起来,扶着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看到)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走,只见一块块石头,好像鱼鳞似的排列着,真像画中的一样。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针和一株小草似的;然而心力、视力、耳力都用尽了,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响声都没有。他正用心探索着,突然一只癞蛤蟆跳过去了。成名更加惊奇了,急忙去追它,癞蛤蟆(已经)跳入草中。他便跟着癞蛤蟆的踪迹,分开丛草去寻找,只见一只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扑过去捉它,蟋蟀跳进了石洞。他用细草撩拨,蟋蟀不出来;又用竹筒取水灌进石洞里,蟋蟀才出来,形状极其俊美健壮。他便追赶着抓住了它。仔细一看,只见蟋蟀个儿大,尾巴长,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把它看得比价值连城的宝玉还珍贵,装在盆子里并且用蟹肉栗子粉喂它,爱护得周到极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县里去缴差。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着告诉妈妈,妈妈听了,(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孩子哭着跑了。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话,再也没有了依靠。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气呆呆的,气息微弱,只想睡觉。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就急得气也吐不出,话也说不上来,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了,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他高兴得动手捉它,那蟋蟀一跳就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东张西望,四下寻找,才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成名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象先前那只。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成名)仍不住地来回寻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上了。再仔细看它,形状象蝼蛄,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像还不错。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是也没有人买。(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掩着口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并放着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少年坚持要斗,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象个木鸡,少年又大笑。(接着)试着用猪鬣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少年又大笑了。撩拨了它好几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斗起来,腾身举足,彼此相扑,振翅叫唤。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主人报捷一样。成名大喜,(两人正在观赏)突然来了一只鸡,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起来,幸喜没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远。鸡又大步地追逼过去,小蟋蟀已被压在鸡爪下了。成名吓得惊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脚,脸色都变了。忽然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世代做官的人家还阔气。异史氏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只有成名这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抚臣、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知识点:通假字1、昂其直(通“值”,价值) 2、手裁举(通“才”,刚刚) 3、两股间脓血流离(“离”通漓,淋漓) 4、翼日进宰(通“翌”,第二天) 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再) 6、而高其直(通“值”) 7、牛羊蹄躈各千计 (通“噭”) 8、复之以掌 (通“覆”,覆盖) 9、假此科敛丁口(通“借”) 10、而翁归(通“尔”,你) 11、取儿藁葬(通“缟”,用草席)二、一词多义1、责 (1)因责常供 要求,责令 (2)令责之里正 要求,责令 (3)每责一头 索要,索取 (4)以塞官责 责任,差使 (5)受扑责时 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 无,没有 (2)虫尽靡 败退 3、顾 (1)成顾蟋蟀笼 回头看 (2)徘徊四顾 看,环视 (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只是,但是 4、发 (1)窃发盆 打开 (2)探石发穴 掏 (3)无毫发爽 古长度单位,十毫为发,极言少 5、售 (1)久不售 考试中第,考取 (2)亦无售者 买 6、岁 (1)岁征民间 每年 (2)成有子九岁 年龄 (3)不终岁 年 7、故 (1)此物故非西产 本来 (2)故天子一跬步 所以 8、令 (1)令以责之里正 县令 (2)急解令休止 使,让 9、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上级 (2)上于盆而养之 放置 10、益 (1)死何裨益 好处 (2)成益愕 更加 11、掷 (1)帘内掷一纸出 抛,扔 (2)虫跃掷径出 腾跃 12、异 (1)宰以卓异闻 与众不同 (2)成述其异 奇特本领 13、过 (1)裘马过世家 超过 (2)未必不过此已忘 用过 14、强 (1)乃强起扶杖 勉强 (2)少年固强之 迫使 15、中 (1)又劣弱不中于款 符合,适应 (2)中绘殿阁 当中 16、然 (1)然睹促织 然而 (2)俨然类画 形容词词尾 (3)成然之 认为是对的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岁征民间 【每年 】 (2)得佳者笼养之 【用笼子 】 (3)早出暮归 【在早上、在晚上】 (4)取儿藁葬 【用草席(裹)】 (5)日与子弟角 【每天 】 (6)力叮不释 【用力 】 (7)民日贴妇卖儿【 每天 】 2、名词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 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 用杖打 (3)大喜,笼归 用笼子装 (4)上于盆而养之 装、放置 (5)儿涕而去 流着泪 (6)自名“蟹壳青” 命名 (7)细疏其能 陈述 (8)故天子一跬步 走半步一步 (9)裘马扬扬 穿着皮衣;骑着马 (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受穷;变富 (11)仙及鸡犬 成仙 3、使动用法 (1)昂其直 【使高,抬高 】 (2)辄倾数家之产 【使倾尽/竭尽 】 (3)而高其直 【使高,抬高 】 4、意动用法 (1)成然之 【认为是对的 】 (2)成以其小,劣之 【认为劣/差】 (3)益奇之 【认为奇特 】 5、形容词作动词 (1)薄产累尽 【赔尽 】 (2)近抚之 【靠近】 6、形容词作名词 (1)蟹白栗黄 【白肉 黄粉】 (2)成述其异 【奇特的本领 】 7、动词作状语 (1)啼告母 【哭着】 四、古今异义 1、游侠儿: 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2、少年: 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3 、久不售 售,古义:考取。今义:买 4、天出右者 右,古义:在上,古代以右为尊。今义:右,与左相对。5、户口:古义:老百姓。今义:户籍。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物故非西产 2、被动句 遂为猾胥报充里下役 3、定语后置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4、介词结构后置 掭以尖草 问者爇香于鼎 既而得其尸于井 5、省略句 令以责之(于)里正 (其妻)折藏之,归以(之)示成 又试之(于)鸡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廉颇是赵国的一名优秀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做赵国的大将,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凭借勇猛善战在各诸侯国闻名。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等各位大臣商议:想把璧给秦国,恐怕不能得到秦国的城,白白地被欺骗;想不给,就担忧秦国发兵打来。计策定不下,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过罪,私下里打算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劝阻我说:您怎么与燕王有交情?我告诉他,我曾跟从大王在我国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和你交个朋友,凭借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前往。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而您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要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反而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脱去上衣,伏在斧锧上请求处罚,或许侥幸 得以逃脱处罚。臣听从了他的计策,大王您也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适合做使者。”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换我的和氏璧,可不可以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他。”赵王说:“取得了我的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王请求用城换璧,而赵国(如果)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的话,理亏在秦国。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问:“谁可以出使呢?”相如说:“如果大王没有可做使者的人,臣愿意捧着和氏璧去做使者。城邑给赵国了,就把璧留给秦国;城邑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璧送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捧着和氏璧西行到秦国去。 秦王高坐在章台宫里接见蔺相如。相如捧着和氏璧进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宝璧传递给姬妾和左右侍臣观赏,左右的人都高呼万岁。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诚意把城交付给赵国,就走上前说:“这璧上有疵点,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递给相如,相如趁此拿过璧,后退几步站住,靠着殿柱,怒发冲冠地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把所有的大臣全都召集起来商议,都说:秦国向来贪婪,倚仗自己势力大,想拿空话来求取璧,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商议的结果都不愿把璧给秦国。我却认为普通人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 况秦是个大国呢?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不值得。赵王听了我的话,于是斋戒五天,才派我捧璧出使,在朝廷上拜送了国书。为什么这样呢?是为了尊重大国的威望,加深敬意啊。现在我来此,大王只在普通的殿堂里接见我,礼节甚为傲慢;拿到璧,又递给嫔妃们传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没有诚意把城交给赵国,所以我又重取回了璧。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颅今天就跟这块璧一起撞碎在殿柱上了!” 相如举着璧,斜视着殿柱,想要向殿柱撞去。秦王害怕他撞碎宝璧,于是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这样。召唤掌管版图的官吏查阅地图,指划着从这里到那里十五座城划给赵国。相如料想秦王只不过是用欺诈的手段假装要给赵国城邑,其实是不会得到的,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害怕你们,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您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设九宾大礼,我才敢献上宝璧。”秦王考虑这事,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安置相如住在广成宾馆。相如预料秦王虽然斋戒了,一定会违背信约,不愿把城给赵国。于是就派他的一个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着那块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秦王斋戒五天以后,就在大殿上设下九宾大礼,招请赵国的使臣蔺相如。相如到来,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二十多位国君,未曾有过坚守信约的人。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悄悄地回到了赵国。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只要派一个使者到赵国,赵国立即献璧前来。现在凭秦国这样的强大,要是先把十五座城割给赵国,赵国怎敢留下璧而得罪大 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该受惩罚,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只是希望大王您和各位大臣仔细地商量这件事!”秦王和群臣们听后,面面相觑,“嘻”地都发出惊怪声。左右侍卫有的想把相如拉出去处死,秦王忙说:“现在杀了相如,终究得不到宝璧,却断绝了秦国和赵国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地对待他,让他回赵国。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了相如,仪式完毕之后就送他回了赵国。相如回国之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能不受诸侯欺辱,就任 命他做上大夫。秦国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没有把璧给秦国。 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了石城。第二年秦军再次攻赵,杀了赵国两万人。秦王派遣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胆小。”赵王于是前往赴会,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辞别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前往渑池的路程和会见仪式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用来断绝秦国企图。”赵王答应了廉颇,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秦王喝酒喝到尽兴时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 与赵王会盟饮酒,让赵王弹瑟。”蔺相如走向前去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国的音乐,请允许我献上盆缶给秦王,借此互相娱乐吧!”秦王发怒,不答应。于是相如向前递上盆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演奏。秦王不肯击缶。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我要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秦王身边的侍从要杀相如,相如瞪大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退却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只好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相如回头召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众臣说:“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给秦王做贺礼。”蔺相如也说:“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做贺礼。”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也布置重兵来防备秦国入侵,秦军不敢有举动。 渑池之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次在廉 颇之上。廉颇说:“我是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凭着口舌立下功劳,他的位次却在我之上。再说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愿意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碰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跟廉颇争夺朝会的位次。不久,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于是相如的门客就一齐规谏说:“我们之所以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只是仰慕您的高尚的品格啊。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口出恶言,您却害怕他躲避他,恐惧得太过分了。就是平常人对 此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德,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相如说:“以秦王那样的威势,我却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相如虽然愚笨,难道害怕廉将军吗?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头啊。”廉颇听到这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通过宾客引导到蔺相如家的门前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两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结为生死之交。 知识点:一、通假字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 2.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3.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4.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5.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查、察看。 6.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9.为一击缶。 “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 二、一词多义1.负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2.使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乃使其从者衣褐(让)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3.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宴请)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4.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只,只不过) 5.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则幸得脱矣 (侥幸) 6.以 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凭借)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因为)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连词,连接“传”与“示”) 赵王以为贤大夫(把) 7.欢 逆强秦之欢 (欢心) 绝秦赵之欢(交情) 8.顾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回头) 顾吾念之 (只是) 9.因 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秦王因曰(于是就) 10.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11.书 拜书送于庭(国书) 秦御史前书曰(写 )12.乃 今君乃亡赵走燕(-却,竟然) 臣乃敢上璧(才) 乃使其从者衣褐(就 ) 三、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乃使从者衣褐(衣,穿)怀其璧 (怀,怀揣着)蔺相如前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都市青年夜间经济需求与公寓配套商业开发研究
- 2025-2030费托蜡改性技术研发动态与知识产权布局分析
- 2025-2030费托蜡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拓展与消费者接受度调研报告
- 2025-2030耳鼻喉显微镜图像导航系统精准度提升与临床应用报告
- 托育机构服务流程优化方案
- 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方案与工具
- 高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方案与安全管理
- 银行营销策略及客户维护方案
-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制度执行指南
- 职工劳动合同管理实务指南
- 2026中国移动校园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全国水利行业安全生产竞赛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 2025年全国质量月主题宣讲课件
- 施工升降机安全技术培训材料
- 安全培训反三违课件
- 石墨化工艺基础知识培训
- 刑事案件二次审判会见笔录范文
- 小学中段阅读教学讲座
- 土地属地管理办法
- (新教材)2025年秋期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核心素养教案(第2单元)(教学反思有内容+二次备课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