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春毗卢镇学校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手册.doc_第1页
2012春毗卢镇学校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手册.doc_第2页
2012春毗卢镇学校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手册.doc_第3页
2012春毗卢镇学校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手册.doc_第4页
2012春毗卢镇学校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毗卢镇学校教师微型科研课题管理手册 毗卢镇学校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手册问题即课题 对策即研究 收获即成果感悟“微型课题研究”单 位 泸县毗卢镇学校 姓 名 邓德海 教 研 组 理化生教研组 主研人员 邓德海 泸县毗卢镇学校教科室制2012年3月1日一、课 题 来 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困惑在理化生教学中,学生谈到实验高兴得不得了,但当动手时却犯难了,大部分学生根本不能动手,从而直接导致对结论的理解存在似懂非懂。慢慢地就对理化生科不感兴趣。也给教学带来相当 的麻烦。国内相关研究的动态与资料正近年来,在国际中学生物理、化学等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我国中学生屡屡捧回这代表着世界中学生学科最高水平的金牌、银牌,世界叹服,国人自豪。然而欣喜之余,却发现我国选手与外国选手相比,在实验测试上有所差距,这些全国中学生中的“佼佼者”尚且在实验动手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全国中小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整体状况如何呢? 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对我国中小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进行了全国首次大规模的调查,历时4年。 此次调查全国共有10个省市参加,共抽样10621名高中、初中、小学的毕业班学生,对初高中学生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小学生自然学科的实验动手能力亟待提高拟定的解决路径措施中学理化生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给学生搭建动手平台,让学生在动手中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去探索知识的奥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独立地研究问题的初步能力,只有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才能够产生实效。所以本课题将从理科教师实验课的教学引领和学生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1、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2、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3、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4、培养动手能力对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5、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研究。6、探索有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模式,特别是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和课外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研究。二、课 题研 究课题以“动手”激发“动脑”提高学生兴趣研究时间 2012春实施研究的途径实验是理化的灵魂,离开了实验,理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理化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理化概念,获得理化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一. 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实验教学二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激发学生动手兴趣三做好分组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四提倡家庭小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预期达到的效果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2、论证好实施方案,落实子课题研究项目。3、制定课题管理制度、理论学习、阶段总结、成果评价、经费保障等制度。4、配置一流的实验载体。学校科技大楼已经投入使用,理化生实验室各三套,具备了较好的硬件条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将投入较多资金,增添实验仪器,保证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100%。5、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展示实验探究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情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激发求知欲,并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培养团队精神。6、开发校内外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互联网等,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将课堂与课外结合,把实验教学延伸到社会,充分利用学校所在的社区资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检 索 与 课 题 相 关 的 资 料上网查阅(网址、名称)/Article/meed/meed200707/meed20070702.html/journal/article.php?id=CJFDTotal-QQHB199203023】/?uid-7572-action-viewspace-itemid-100737/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9202阅读的相关书籍中学物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新课程中学物理教材教法与实验-(第三版) 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物理教学丛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学化学新课程与教学研究特级教师解读新课程初级中学课本化学课堂教学参考书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四、研 究 的 典 型 故 事 (1)时间2012.5.15地点9.3情景描述或事件简述物理中有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课后小实验起到了联系物理内容与日常生活的作用,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如:小实验“纸锅烧水”,在没有做实验之前,有的学生认为纸容易燃烧,用纸锅不可能把水烧开。多数学生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对该实验比较感兴趣,课后都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不但证明了用纸锅能把水烧开,观察了水沸腾时的现象、理解了液体沸腾的条件,而且加深了对燃烧的条件之一“着火点”的认识。自己总结出在常压下水沸腾时温度为100,而纸的着火点为183,达不到着火点,因而纸不燃烧。明白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增加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思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愿望,增强了学习的兴趣。研 究 的典 型 故 事 (2)时间2012.4.3地 点8.3情景描述或事件简述讲授大气压的内容时,教师先给学生做一个“水杯厚纸”的实验。当教师介绍完实验的装置并要动手实验时,学生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看老师怎样用一张纸托住一杯水,怎样把水泼了一地,前排的学生身体向后倾,以防溅了一身水。当他们看到一张纸竟然托住了一杯水,并且一滴水也没漏出来,对于出乎意料的事实,自然萌发出“我也要试一试”,要弄个“明白”的强烈愿望,把一般的兴趣提高到学习的愿望和动力的层次。教师要因势利导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反思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满足其好奇心。有演示实验教学内容的,一定要做;无演示实验教学内容的,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做,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学好物理知识。并且让学生课后自己动手做一做,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研 究 的 典 型 故 事 (3)时间2012.3.23地点8.4情景描述或事件简述在压强一节的引入中,教师请一位男生和一个女生帮老师钉木板,老师提问:“谁会钉得快一点?”学生笑话老师“无知”。结果相同时间内,女生钉好了,但男生失败了。当想象与实际形成巨大反差时,最容易使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男生回座位时丢下一句话“不公平、”老师及时抓注这句话,提问”男生说,不公平、除了男生比女生力气大不公平之外,其他同学想一想还有什么可能不公平?”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师:“起初大家认为男同学会毫无疑问地胜出这个比赛,主要原因是基于什么考虑?”。生:“男生力气大!”师:“也就是说,压力的作用效果,从大家常识来看是与什么有关系?”生:“力的大小、”最后老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两个同学所用的钉。老师提问:“男生说不公平.,是因为他用了哪口钉?”引发学生对铁钉的观察。师因势利导“压力的作用效果,除了普遍认为与压力大小有关系之外?还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呢?”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观察,学生提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反思在课堂中请部分同学上台演示实验既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当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极大的提高。五、课 题研 究 小 结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方式,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发现,提出和检验都离不开实验,如果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挥“教师精心指导”作用,将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挥“教师的精心指导”作用1、通过改进实验器材,挖掘学生的创造力。2、将部分固定步骤的测定性实验变为开放性实验3、注重主体参与,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将演示变为学生随堂实验。(1)对于操作简单的小型演示实验,师生共同参与,做到人人动手。(2)把物理教学中的某些演示实验变为探索性学生实验。二、开展课外实验,丰富学生动手内容课外实验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发展他们的爱好和特长,使他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课外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