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教师版2014-11-4 (1).doc_第1页
高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教师版2014-11-4 (1).doc_第2页
高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教师版2014-11-4 (1).doc_第3页
高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教师版2014-11-4 (1).doc_第4页
高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教师版2014-11-4 (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检测试卷【语文】【教师版】(命题人:张红宇)【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要求:选择题答案一律按顺序(不按题号)涂卡,表达题答案一律按题号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语 文 试 题一、语言应用(10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写作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养成习惯,第二个层次是产生兴趣,第三个层次是有自己 的见解。写作不能总跟在别人后头 ,而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自己的眼光和见解。只要你的认识是持之有据而不是主观 的,是成 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就说明你的写作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A.独立 邯郸学步 臆断 系统 B.独立 人云亦云 决断 系列C.独特 人云亦云 臆断 系统 D.独特 邯郸学步 决断 系列1.C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朴学又称考据学。清代朴学的兴起,首先与清代文化的高度成熟关系密切, ,这种学术上的争论最终促进了朴学的繁荣。清代人认为宋明理学空谈义理,把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丢掉了,文化高度成熟的一个表现是图书典籍的极大丰富,要想真正把握孔孟的精神,只有回到儒家原典中去寻找依据,这直接带来了清代图书事业的繁荣,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反对,也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人专注于校勘、辨伪工作,从事文字训诂的学者越来越多,A BC D2.B.(结合材料的语境,注意前后语句的承接关系和对应关系。由前面的“文化的高度成熟关系密切”可看出应紧承其后,然后叙述“文化高度成熟”对图书事业的影响,由分号可看出下面将叙述另一个原因,由中的“宋明理学”和朝代先后顺序可得出紧跟其后,由中的“儒学”引出。)3.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分)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B.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D.“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3.D4.阅读下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2分)A.书读得再多,都需要扎实的基础。 B.灵魂在高处,方能宁静致远。C.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 D.站得越高,看得越远。4.B.(辨析漫画寓意一定要细心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以及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并发挥想象。本题中的漫画十分抽象,但大体可分辨出三个构成要素:画面的主体是一个人站在一摞书上,作瞭望之状;右下是一把梯子;右上是两朵闲云。A项就事论事,未能突出画面的寓意。C项未能突出漫画主体要素人,并且只是对部分内容的概括,以偏概全。D项忽略了一个细节“瞭望之状”,而且未能结合右上角“闲云”(象征淡泊、宁静的心灵)作解读。)5.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一组词语是(2分)溪涨清风 面,月 繁星满天。数只船 浦口, 声笛起山前。A. 拂 落 横 一 B.吹 落 泊 几C. 拂 园 泊 一 D.吹 圆 横 几5.A(“拂面”显出“清风”;“涨”与“落”相对;“横”与“起”一静一动,“一”声笛更显夏夜之静)二、文言文积累与阅读(24分)(一)选择题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谢:谢罪,道歉 臣以险衅 衅:征兆B 微指左公处 微:暗暗地顾视无可置者 顾:回头看C 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仍:沿袭 皆托忠烈之名 托:依托凭借 D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倩:央求 或劝以少休 少:稍微6.选C,托:假托、假借7.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造:建造 虏多且近,即有急 即:即使,如果B. 曾不知老之将至 曾:曾经 而后乃今培风 培:凭C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被:蒙受,遭受 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略:巡行,巡视D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面对着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 当:应当7.答案:C(解析:A 造:到去;B曾:乃,竟;D当:判决。)8.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B、至激于义理者则不然 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C、李广乃归其大军 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D、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8.答案C解析:A句末语气词,表疑问/动词,做;B介词,被/介词,在;C才;D表修饰/表转折,却(二)阅读题。司 成 公 家 传 (明)侯方域叔父司成公,讳恪,字若木。年二十四登第,不肯仕,更读书,为诗赋。三岁而方相国从哲贤之,以为翰林院庶吉士,然立朝论议,终不肯苟同方相国。天启间,公为编修,而宦者魏忠贤窃政,日杀僇士大夫不附己者。公心重杨涟,而与缪昌期友。涟指忠贤二十四罪,条上之,天子不能用,反为忠贤所害,昌期亦坐死。寻有言忠贤二十四罪章者,故昌期传趣公代具稿三。忠贤大怒,坐曲室中,深念欲杀公。而其假子金吾将军田尔耕,顾素知公,进曰:“是人颇以诗赋谬名公卿间,而能书米芾书,翁必无意曲赦之耶!”忠贤仰视罘罳,日影移晷,不语。良久,乃顾谓尔耕:“儿试为我招之!”尔耕退,诣公,话故旧,因佯言:“我之游魏翁者,欲为士大夫地也,非得已者。”公大悦,呼酒与饮,辄慷慨指当世事,尔耕默不得语。居数日,又诣公,则益为款言。伺公嬉笑饮酒酣,乃促膝附公耳言:“公且以杨、缪故,重得罪。我为公画计,某月日乃吾魏翁诞辰,公自为诗书之。”言未得竟,公大怒,推案起,酒羹覆尔耕衣上淋漓。尔耕低头惭恧,已而,乃大发怒去。适南乐魏广微者,亦忠贤之假子也,以大学士掌贡举,而公为其下校官。广微心嗛公,公所荐取士郑友玄、宋玫,辄有意摧抑之,以语挟公。公力与争曰:“人生贵识大义,恪岂恋旦夕一官,负天下贤才哉!”语侵广微。而忠贤里人子御史智铤,廉知之,乃力劾公,罢官。忠贤积前恨,更矫传上旨,夺所赐诰,而令公养马。公即日脱朝冠,自杖策出长安南门。公生平善为诗,每赋诗辄饮,而前后虑天下事,有不当意,则又感愤,日夜纵饮,久之积病,竟以卒,年四十三。天下皆以公有宰相器,深痛惜之。 (有删节)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昌期亦坐死 坐:获罪B. 我之游魏翁者 游:游说C. 适南乐魏广微者 适:恰好D. 以语挟公 挟:胁迫9.B.游:交往10.下列“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 良久,乃顾谓尔耕B. 伺公嬉笑饮酒酣,乃促膝附公耳言C. 某月日乃吾魏翁诞辰D. 尔耕低头惭恧,已而,乃大发怒去10.C(C项中的“乃”是表判断的副词,可译为“是”;A.B.D.中的“乃”是表条件的副词,可译为“才”。)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而宦者魏忠贤窃政,日杀僇士大夫不附己者。(3分)译文: 而宦官魏忠贤窃取朝政,每天杀戮那些不归附自己的官员。(2)人生贵识大义,恪岂恋旦夕一官,负天下贤才哉!(4分)译文: 人生一世,以识大义最为可贵,我怎么能够因贪恋这早晚间便会失去的一官半职,而辜负天下有才能的人呢?(3)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3分)译文: 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下狱受刑所遭受的侮辱,即使我千万次地遭杀戮,哪里还有什么悔恨呢?12.请简要概括司成公的优秀品质。(4分)答: 11.为人正直,守节不移,敢于舍生取义,不趋炎附势。我的叔父司成公,名恪,字若木。二十四岁考中进士,不乐意做官,喜欢读书,写诗赋。经过三年方相国认为他贤明,让他做翰林院庶吉士,但在朝中议论是,他终究不肯赞同方相国。天启年间,司成公任翰林院编修,宦官魏忠贤窃取朝政,每天杀戮那些不归附自己的官员。司成公心里十分敬重杨涟,同时又和缪昌期友好。杨涟指出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上书皇帝。皇帝没有采纳,杨涟反而被魏忠贤害死,缪昌期也受株连被处死。不久,有人说那篇指出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的上奏文章,本来是缪昌期催促司成公代替他写的底稿,魏忠贤大怒,坐在深邃的密室中,念念不忘地想杀掉司成公。而魏忠贤的养子金吾将军田尔耕平素却十分了解司成公,他进言说:“这人凭诗赋在公卿之间很有名,并且能写米芾的字,您无意于间接赦免他吗?”魏忠贤很久才回过头来对田尔耕说:“你试着为我把他招来。”田尔耕退下,到司成公那里说说过去的事,叙叙旧情,趁机假装说:“我与魏翁交往的目的,是想替士大夫占个位置,是迫不得已啊。”司成公十分高兴,摆设酒宴和他一起饮酒,总是情绪激昂地指点当世的政事,田尔耕一直沉默,没有机会说话。过了几天,田尔耕又到司成公那儿去,就更加细致地说话。等到饮酒到酣畅的时候,就靠近司成公,对着他的耳朵说:“您将因为杨、缪的缘故获很大的罪,我为您设计筹划一下,某月某日是我父亲魏忠贤的生日,您自己做一首诗,把它写下来。”话还没有说完,司成公大怒,推翻几案站起,酒和菜汤都倒到田尔耕的衣服上,一点一滴往下滴。尔耕低头惭愧,过一会儿,才发怒离开。正好南乐的魏广微,也是魏忠贤的养子,以大学士的身份主管官员的选举、推荐,而司成公做他下面的校官。广微心里恨司成公。司成公推举录取读书人郑友玄、宋玫等,魏广微就故意排挤、压抑司成公,用话挟制他,司成公竭力与魏广微抗争,说:“人生一世,以识大义最为可贵,我怎么能够因贪恋这早晚间便会失去的一官半职,而辜负天下有才能的人呢?”话语冒犯了广微。魏忠贤的同乡御史智铤廉察知这件事,于是立即揭发司成公的罪状,罢了他的官。魏忠贤积聚以前的怨恨,更假传圣旨,取消皇上的封赏,让司成公养马。司成公当天就脱去朝中的衣帽,自己拄杖出了长安城的南门。三、古诗词鉴赏(10分)13.读下面一首两首宋诗,回答问题。(10分)醉歌十首汪元亮(其三)淮襄州郡尽归降,鼙鼓喧天入古杭。国母已无心听政,书生空有泪成行。(其九)南苑西宫棘露牙,万年枝上乱啼鸦。北人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注】汪元亮,南宋末诗人。此诗是诗人游南宋宫廷南苑西宫后所作。(1)请简要分析“书生空有泪成行”中“空”字的作用。(3分)答: (1)“空”有“徒然”之义,(1分)写出了在国破家亡之时,饱读诗书的忧国儒生无力回天,只有长歌当哭的悲痛、悲凉和无奈之感。(2分)(2)第二首诗中写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答: 细节描写。通过一群北人在南宋宫殿的阑干旁边指指点点,把梅花误认为是杏花这一细节,(2分)生动地写出北人的无知和国破家亡后一切美丑善恶相颠倒的事实,也暗示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悲。(2分)(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的第二句的表达效果。(4分)答: 第一首:借景抒情。“鼙鼓喧天”,极写敌军的声势;“入古杭”之“入”字,则表明敌军如蹈无人之境,无交战的气氛。以上景象写出了敌军的嚣张气焰,也暗示了权臣误国的史实。(2分)第二首:融情于景。通过“鸦”在宫廷所种植的年代久远的树上“乱啼”这一景象,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2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91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2)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5)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6)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仰之弥高,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8)任凭弱水三千, !(曹雪芹红楼梦)参考答案:氓之蚩蚩 无以至千里 猿猱欲度愁攀援 奈何取之尽锱铢 不见曦月 千骑卷平冈 钻之弥坚 (8)我只取一瓢饮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老马走进屠场萧红老马走上进城的大道,“私宰场”就在城门的东边。那里的屠刀正张着,在等待这个残老的动物。老王婆不牵着她的马儿,在后面用一条短枝驱着它前进。大树林子里有黄叶回旋着,那是些呼叫着的黄叶。望向林子的那端,全林的树棵,仿佛是关落下来的大伞。凄沉的阳光,晒着所有的秃树。田间望遍了远近的人家。深秋的田地好像没有感觉的光了毛的皮革,远近平铺着。夏季埋在植物里的家屋,现在明显地好像突出地面一般,好象新从地面突出。深秋带来的黄叶,赶走了夏季的蝴蝶。一张叶子落到王婆的头上,叶子是安静地伏贴在那里。王婆驱着她的老马,头上顶着飘落的黄叶;老马,老人,配着一张老的叶子,他们走在进城的大道。深秋秃叶的树,为了凄厉的风变,脱去了灵魂一般吹啸着。马行在前面,王婆随在后面,一步一步屠场近着了;一步一步风声送着老马归去。王婆她自己想着:一个人怎么变得这样厉害?年青的时候,不是常常为着送老马或是老牛进过屠场吗?她寒颤起来,幻想着屠刀要象穿过自己的背脊,于是,手中的短枝脱落了!她茫然晕昏地停在道旁,头发舞着好像个鬼魂样。等她重新拾起短枝来,老马不见了!它到前面小水沟的地方喝水去了!这是它最末一次饮水吧!老马需要饮水,它也需要休息,在水沟旁倒卧下了!它慢慢呼吸着。王婆用低音、慈和的音调呼唤着:“起来吧!走进城去吧,有什么法子呢?”马仍然仰卧着。王婆看一看日午了,还要赶回去烧午饭,但,任她怎样拉缰绳,马仍是没有移动。王婆恼怒着了!她用短枝打着它起来。虽是起来,老马仍然贪恋着小水沟。王婆因为苦痛的人生,使她易于暴怒,树枝在马儿的脊骨上断成半截。又安然走在大道上了!经过一些荒凉的家屋,经过几座颓败的小庙。一个小庙前躺着个死了的小孩,那是用一捆谷草束扎着的。孩子小小的头顶露在外面,可怜的小脚从草梢直伸出来;他是谁家的孩子睡在这旷野的小庙前?屠场近着了,城门就在眼前;王婆的心更翻着不停了。五年前它也是一匹年青的马,为了耕种,伤害得只有毛皮蒙遮着骨架。现在它是老了!秋末了!收割完了!没有用处了!只为一张马皮,主人忍心把它送进屠场。就是一张马皮的价值,地主又要从王婆的手里夺去。王婆的心自己感觉得好像悬起来;好像要掉落一般,当她看见板墙钉着一张牛皮的时候。那一条小街尽是一些要坍落的房屋;女人啦,孩子啦,散集在两旁。地面踏起的灰粉,污没着鞋子,冲上人的鼻孔。孩子们抬起土块,或是垃圾团打击着马儿,王婆骂道:“该死的呀!你们这该死的一群。”老马棕色的马,它孤独地站在板墙下,它借助那张钉好的毛皮在搔痒。此刻它仍是马,过一会它将也是一张皮了! 王婆得到三张票子,这可以充纳一亩地租。看着钱比较自慰些,她低着头向大门走去,她想还余下一点钱到酒店去买一点酒带回去,她已经跨出大门,后面发着响声:“不行,不行,马走啦!”王婆回过头来,马又走在后面;马什么也不知道,仍想回家。屠场中出来一些男人,那些恶面孔们,想要把马抬回去,终于马躺在道旁了!像树根盘结在地中。无法,王婆又走回院中,马也跟回院中。她给马搔着头顶,它渐渐卧在地面了!渐渐想睡着了!忽然王婆站起来向大门奔走。在道口听见一阵关门声。 她哪有心肠买酒?她哭着回家,两只袖子完全湿透。那好象是送葬归来一般。 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门前,地主们就连一块铜板也从不舍弃在贫农们的身上,那个使人取了钱走去。 王婆半日的痛苦没有代价了!王婆一生的痛苦也都是没有代价。(选自萧红生死场,有删减)15.请分析文章第段景物描写的特色。(6分)选取深秋的黄叶、秃树等典型景物,(1分)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1分)由上而下,由近及远,(1分)营造了颓败、凄冷、肃穆的氛围。(1分)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悲怆,也凸显了浓郁的乡土气息。(2分)(解题时主要从选择的景物、手法、效果入手)16.文章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交代了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破败的乡村,犹如人间地狱。(2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状况,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农民的悲苦和人的生命的卑微。(2分)1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王婆这一人物形象。(4分)慈爱:对老马的爱,王婆用低音、慈和的音调呼唤。(1分)善良:想到老马要被杀,内心不忍,很痛苦,最后是哭着回家。(1分)易怒:因为苦痛的人生,王婆易于暴怒,用树枝抽打马儿。(1分)生活穷困:被逼着买马交租税,无奈看不到希望。(1分)(解答时,一是概括出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而是通过关键词来分析)18.作者在文末说“王婆半日的痛苦没有代价了!王婆一生的痛苦也都是没有代价”,请探究这句话的意蕴。(6分)从情节的角度:“半日的痛苦”指老马辛劳一辈子,最后却免不了被杀剥皮,在这半日中,王婆内心很痛苦;但是卖马换来的三张票子,刚到家就被地主使人取走了,所以说王婆半日的痛苦没有代价了。(2分)从人物的角度:卖马的王婆懂得,其实她辛苦一辈子也不过如老马畜生一般活着,付出了痛苦而没有任何回报,最后也难逃一死,所以说王婆一生的痛苦也都是没有代价的。(2分)从主题的角度:反映了那片土地上农民的贫穷与辛酸生活,一种几乎令人绝望的生存状态。(2分)(解答时,要从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入手)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1题。(18分)禅与文学浅说罗登廉禅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作为中国文明发展史的一部分,曾给多少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然而进入新社会,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对禅的了解却是茫然的,但禅机却悄无声息地融入古往今来的文人的字里行间。不管是古典诗文中所描述的那种禅境,还是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渗入的那种禅意,都提高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品位与审美意识。西方国家的作家对圣经 有不同的论释,创作了以圣经为题材或借圣经之意境的文学作品。他们认为圣经是上帝智慧的结晶,文学与它联姻,会产生高于艺术本身的艺术。虽然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对古代文人的牵制历史,但禅的出现其实是对儒家和道家的颠覆,使好多作家认识到,禅对文学这门艺术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基督教虽然与佛教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作为人的信仰,具有同样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信仰就不懂得敬畏,无论信奉哪一种信仰都凸显了一个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传说2500 年前的佛陀曾在菩提树下顿悟,真正悟到了人间的情势,坚定了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决心。那么佛陀到底悟到了什么呢?我们只能用心灵去体会。当我们内心充满适意与宁静、善良与诚朴时,我们便悟在其中。这也是一个作家写好文章的先决条件,当然,这里有先天因素,亦有后天修养。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看来,参禅是需要天分的,搞文学创作亦是如此。尽管有些人学问渊博,写出的文章却不堪卒读,这是因为他没有那种境界、气派与胸襟。有人出语成章,妙笔生花,这是因为他有禅的境界,有文字的般若。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不可强求的,刻意追求往往适得其反。如果说,我们在写某部作品时,一定要把它写成惊世骇俗的上品,可往往会事与愿违,质量平平。有时候作家随意写出来的作品,也许会流传百世。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并没有想过它会成为经典著作,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阴”, 可遇而不可求也。这也是缘分,似乎有一种宿命的味道。相对来说,禅并不是作家想介入就能介入的,它是心灵进入某种超常境界时的自然流露,是借助文学语言完成一种精神皈依的话语方式。我们再将历史追溯到唐代,那时到处是一片祥和欢乐的气象。禅在那里生存发展,枝繁叶茂。在那树阴的底下,生活着那个时代的善男信女。唐诗作为一种特殊生存环境下的产物,融合了当时的国家情结、家园情结及友谊情结,在种种文明的透视之下,用一种清淡、空旷、辽远的禅的话语方式,抒发了人们对生存的感悟。在浮躁的现实生活中,今人追逐得更多的是名和利,于是人们在患得患失的矛盾之中渴望精神上的飞翔,而文学正是那双赖以飞翔的翅膀。我想,文学与禅之所以能走到一起,那便是因为“悟性”这两个字-到生活中去悟,到大自然中去悟。 (有删改)19.文中提到佛陀顿悟的一事有什么作用?(6分)19. 紧扣文章谈佛陀的顿悟,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 拿佛陀顿悟和作家写好文章类比,说明搞文学要有禅意,也需要天分。 引用经典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6分,每点2分)20.本文作者认为作家怎样才能写出好作品?(6分)20. 要有信仰,要懂得敬畏。 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要有写作的天分,也要有后天的修养。 要把写作当成精神的需要,不必刻意追求写惊世骇俗的上品。(6分,写到3点即可)21.作者认为禅有怎样的价值?(6分)21. 禅给世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禅颠覆了儒家思想对古代文人的牵制。 禅给作家强大的精神力量,渗入作品的禅意提高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意识。(6分)七、作文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水从高原由西向东流着,渤海口的一条鱼逆流而上。它的游技很精湛,因而游得很精 彩,一会儿冲过浅滩,一会儿划过激流,它穿过了湖泊中层层的渔网,也躲过无数水乌的追 逐。它逆行了著名的壶口瀑布,堪称奇迹。又穿过了激水奔流的青铜峡谷,博得鱼们的众声 喝彩。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石隙,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却冻成了冰。全面把握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加试试题(满分40分,时间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并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10分) 南宋词人,白 石 有 格 而 无 情 剑 南 有 气 而 乏 韵 其 堪 与 北 宋 人 颉 颃 者 唯 一 幼 安 耳 近 人 祖 南 宋 而 祧 北 宋 以 南 宋 之 词 可 学 北 宋 不 可 学 也 。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23、 用斜线(/)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6分) 白 石 有 格 而 无 情 /剑 南 有 气 而 乏 韵/ 其 堪 与 北 宋 人 颉 颃 者/ 唯 一 幼 安 耳/ 近 人 祖 南 宋 而 祧 北 宋/ 以 南 宋 之 词 可 学/ 北 宋 不 可 学 也 。(一处1分)24 、文中的“白石”和“幼安”各指谁?(2分)姜夔、辛弃疾25 、王国维为何说北宋词不可学?(2分)因为北宋词的情韵、格调、境界,并非普通人轻易模仿可得。二 名著阅读(15分)26. 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 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丫鬟金钏投井一事而自悔,独在屋中垂泪,宝钗见状连忙劝慰她,并拿出自己新做的两套衣服给金钏做装裹用。B.红楼梦抄检大观园一回中,狗仗人似的王善保家的在怡红院和探春室内连碰两个钉子,甚至还挨了探春一记响亮的耳光。后来到迎春房中,却查出了外甥女司棋与潘又安的私情,这令王善保家的大为丢脸,而一旁的司棋也羞愧得撞墙而死。C红楼梦中,王熙凤为达到置尤二姐于死地的目的,先略施小计将其骗入荣国府,后借秋桐之手逼其吞金身亡,这件事充分表现了王熙凤的奸猾、歹毒。D.“现在我明白!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愤激的台词中,宣泄的是秦仲义对旧社会强烈的不满之情。E.茶馆中,松二爷懒散无能,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他只能靠卖菜为生,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饿着,一提到鸟就有精神,最终饿死。选BE,B,司棋不是死于抄检大观园之时,而是被撵出大观园之后,司棋恳求母亲成全她和潘又安,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司棋无法,便一头撞死在墙上;E,靠卖菜为生的是常四爷。27.名著简答题(10分)(1)(李纨与探春)刚吃茶时,只见吴新登的媳妇进来回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日死了。昨日回过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来。”说毕,便垂手旁侍,再不言语。探春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的,请简述。(5分)答案:探春先问李纨,李纨认为可以按袭人母亲去世的标准,给四十两银子(1分);探春却自有主见,她让吴新登的媳妇拿来往年旧账,查对后按账本上的旧例,决定给二十两(2分)。赵姨娘听说之后,便来大闹,探春为此气哭了(1分),后来,平儿来传达凤姐意见,此事才得以收场(1分)。(2)下面5句话是老舍茶馆中的人物的台词,请依次写出这些台词相对应的人物。(5分)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谁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卖青菜哪!铁杆庄稼没有啦,还不卖膀子力气吗?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庞太监秦仲义常四爷唐铁嘴王利发三 阅读下面的文本材料。回答问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830题。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