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三单元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 学案(鲁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和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各种地表形态的方法。2.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3.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要领和绘制方法。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1山坡缓坡:等高线分布_,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小。陡坡:等高线分布_,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大。2脊谷山脊:等高线由_向_凸出。山谷:等高线由_向_凸出。3鞍部:两侧等高线_,且_相等。4陡崖:若干条等高线_在一起。二、地形图的判读1盆地:等高线闭合,_高_低,四周有山岭环境的地形。2丘陵:地面有起伏,但是海拔_,坡度又比较_的地形。3沙丘:各地点之间_很小,地势较_,小圆孤指示沙丘的_。4岭谷相间地形:_和_相间分布的地形。三、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1要判断地形剖面图是根据哪条剖面线所绘,首先抓住几个重要点位,起点、_、_、_、转折点,然后进行比较检验确认剖面线。2绘制剖面图的基本步骤(1)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确定_,图中上半部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阴影部分是海洋。MN横线是要切开地表的剖面线。(2)然后确定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一般与等高线水平比例尺相同),纵坐标(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大几倍,以便形象看出地势起伏状况)。(3)确定剖面图上的基准线MN并在两侧标出高度与深度。(4)把等高线图中剖面线上各点高度转移至下图相应的高度上,用_连接各点,就得到相应剖面图。我的疑惑1_2_3_探究点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探究材料】材料一教材P72图341缓坡与陡坡,图342山脊与山谷,图343鞍部与陡崖。材料二教材P73图344地形景观与等高线。1什么样的图叫地形图?什么样的图叫等高线地形图?2怎样用等高线表示缓坡和陡坡、山脊和山谷、鞍部和陡崖?【规律总结】1不同等高线地形图的表示方法,列表如下:地形地貌等高线图(单位:m)等高线特征景观图缓坡与陡坡缓坡等高线分布稀疏,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小陡坡等高线分布密集,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大山脊与山谷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中部海拔较两侧高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中部海拔较两侧低鞍部与陡崖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陡崖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考例探究1】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m),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A东北西南向 B东西向C西北东南向 D南北向(2)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A上、下部均陡峭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上、下部均平缓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探究点二地形图的判读【探究材料】材料一教材P73图345盆地等高线,图346丘陵等高线。材料二教材P74图347沙丘等高线,图348岭谷相间地形等高线。1如何依据等高线图判定地形?2在沙丘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确定风向?【规律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地貌类型判断依据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面广阔平坦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为“V”字形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面有起伏,相对高度较小,一般在100米以下,坡度较为和缓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内小外大,中部稀疏,边缘密集高原地面坦荡开阔,海拔较高,但相对高度较小,等高线边缘密集、中部稀疏沙丘各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很小,地势比较平坦,等高线的小圆孤指示迎风坡岭谷相间山岭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岭和山谷相间分布【考例探究2】读“等高线图”,回答(1)(2)题。(1)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A40H41 B49H50C59H60 D60H61(2)图中反映的地貌类型是()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沙丘探究点三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探究材料】材料一教材P75图349地形剖面图判读和图3410地形剖面图绘制。材料二教材P76的活动内容。1如何判读地形剖面图?2如何绘制剖面图的水平基线?3确定垂直比例尺时需考虑哪些因素?4地形图的应用十分之泛,目前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规律总结】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确定水库库址与大坝坝址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这些地区库容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如上图中甲处)。水库坝址则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的最窄处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的出口处(如上图中乙处),确定坝高时应依据出口处等高线的高程(如图中应选择200米高程),坝长可依据比例尺计算得出。(2)确定交通线路一般交通建设的线路选择要求坡度平缓、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断崖、陡坡等,如下图所示:从A处修铁路到C处,经过B处坡度较缓,施工较易;而经过D处则坡度较陡,施工不易,增加建设费用,故应选择图中的虚线线路。【考例探究3】读“某沿海地区等高(深)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E点的海拔为()A100米 B010米C1020米 D1010米(2)图2中地形剖面图与图1中相对应的剖面线是()APE线 BEF线CMP线 DLN线【反思小结】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认识等高线地形图缓坡、陡坡、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等基本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及判读方法是基本的考查点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方法是重要的知识点,特别是剖面线的确定,纵坐标比例尺的选择和特殊点的选择都是试题的切入点参考答案课前准备区稀疏密集高处低处低处高处闭合数值重叠外内不高和缓高差平坦迎风坡山岭谷地终点最高点最低点剖面线平滑曲线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1地形图是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把真实地形地貌描绘在平面上的一种地图,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它能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和起伏状况,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2缓坡部位等高线分布稀疏,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小,陡坡部位等高线分布密集,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大;山脊部位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海拔较两侧高;山谷部位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低;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陡崖部位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考例探究1(1)A(2)B第(1)题,山脊处的等高线向地势较低(等高线上的数字注记较小)处凸出,可先据此确定山脊,然后根据一般的定向方法确定其走向。第(2)题,等高线密集,表明坡度陡峭;反之比较平缓。图示山体西北坡等高线上密下疏。探究点二1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特征进行判定,如等高线闭合,数值外大内小,中部稀疏,边缘密集的地形图为盆地。2沙丘迎风坡的坡度小,背风坡的坡度大,据此可知等高线分布密集的为背风坡。考例探究2(1)C(2)D解析流动沙丘的地貌类型类似丘陵,但其外部造型非常独特,如“新月”形,并且其相对高差较小,海拔较高,在计算相对高度时可借鉴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并且在应用时要注意起点和止点之间要先连一线段,然后观测此线段经过的等高线条数,它类似于陡崖处消失的等高线条数。探究点三1判读地形剖面图要抓住几个关键点:起点、终点、剖面线经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以及经过的转折点等。2所绘制的剖面图为水平比例尺与等高线图相同,画一条与剖面线等长的线段作为剖面图的水平基线。3(1)剖面线所穿过地区的等高线的高差大小。(2)考虑绘图的图幅范围大小。(3)需规定剖面图水平基线所代表的高程。4等高线地形图可用来选择水库坝址、居民总位置、公路、铁路建设线路以及合理的旅游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智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筑材料供应与服务协议
- 2025年绿色能源项目员工劳动合同及知识产权全面保护合同
- 2025年石材开采与加工安全风险防范责任书
- 2025年度幼儿园安全防范体系构建与实施服务合同
- 2025年幼儿园保育员聘用合同及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服务协议
- 2025年企业内部研发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及许可交易合同
- 2025年度五星级酒店食材冷链配送服务合同
- 2025年高效能钣金喷漆企业绿色生产合作协议
- 2025年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数据共享与合作开发合同
- 口咽拭子采样培训课件
- 借款转为租金合法合同范本
- 2025年国企融媒体考试题库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云南-云南药剂学(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套题【单选100题】)
- 2025年度铝合金门购销及节能技术合同
- 心源性休克的护理个案
- 2024年10月19日北京市下半年事业单位七区联考《公共基本能力测验》笔试试题(海淀-房山-西城-通州-丰台-怀柔)真题及答案
- 《中国动态血压监测基层应用指南(2024年)》解读 2
- 2025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
- 企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
- DB13T 5545-2022 选矿厂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 探索语文学习的有意义情境任务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