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内容摘要:在化学教学中,结合基础知识的传授,根据化学史料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穿插一些化学故事,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德育效果。关 键 词:课堂教学 化学故事 激发兴趣 科学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结合知识的传授,根据化学史料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穿插一些化学故事,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就化学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些体会。 1、用于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它正如电影“序幕”一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故事导入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化学小故事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求知欲,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期。例如,“原电池”新课导入,我讲了一个“两颗假牙”的故事。在伦敦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幼年时曾掉了一颗牙齿。为了显示她的富有,格林太太特意装上了一颗假牙。不料,自此以后,这位夫人整日感到精神萎靡,找遍各大医院会诊也不见效果。后来是一位化学家开出了一张处方,为她解除了痛苦。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处方呢。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处方-“换掉一颗假牙!”为什么换掉一颗假莠就能解除格林太太痛苦呢?听到这里,学生一个个瞪大双眼,露出渴求知识的目光。故事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 2、用于教学过渡,设疑启智。 化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巧妙的过渡既是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同时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带入知识新天地。例如,讲完“硝酸跟金属反应”向“王水”过渡时,可以这样处理。设问“有没有比硝酸的氧化性更强,能氧化金、铂的溶液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例为证。我讲了一个“玻尔巧藏金质奖章”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占领了丹麦,下达了逮捕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玻尔的命令。玻尔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和防止诺贝尔金质奖章落入法西斯手中,他机智地将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特殊的液体中,在纳粹分子的眼皮底下巧妙地珍藏了好几年,直至战争结束,玻尔重返家园,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在学生惊奇之余,又反问:“你们知道这种能溶解金的溶液是什么吗?”故事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共鸣。“硝酸”“王水”的氧化性及“王水”的成份,这几个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用于结课,延展知识。 结课是一堂课的句号,更应成为另一堂课的逗号。科学成功的课堂教学结果艺术,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化学故事应用于课的结尾,能借此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使此课的“尾”成为彼课的“头”。例如,在“乙醇”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个“造酒不成变成醋”的故事。相传杜康是制酒的鼻祖。杜康之子黑塔子承父业,移居江苏镇江一带操起了造酒的行当。有一次,黑塔根据父传秘笈将谷物薰熟后放入酒窑发酵,后来有事外出,一去21天。回家后,方才想起先前的一坛酒,他想这坛酒肯定变质了,慌忙来到酒窑,揭起盖子,意外地发现,酒坛中飘出一股清香,酸中带甜,酒不仅没有变质,反而变成了另一种东西,黑塔就把它称为“醋”(意在“廿一日”加一个“酉”字),于是,具有特殊风味的调味品-醋就来到了人们的餐桌上。那么,为什么酒会变成醋?这中间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呢?这样的提问,自然就给学生留下一个强烈的悬念,促使学生课后自觉地、主动地去预习、去讨论、去探索,为下一次讲“乙酸”打下了伏笔。 4、用于理解知识,化抽象为形象。 学生往往埋怨化学知识抽象、难懂,认为化学反应看不见,摸不着。化学故事则可以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之具体、通谷易懂,让学生在故事中得到启发,加深理解。比如,讲解CaCO3与Ca(HCO3)2的相互转变关系时,教师可以辅助讲一个“屠狗洞秘密”的故事。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过这个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山洞就一命呜呼了。因此,当地居民称它为“屠狗洞”。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原来,这是个石灰岩洞,石灰岩洞是难溶于水的,但雨水中溶有少量的二氧化碳,于是就发生了下面的反应:CaCO3+H2O+CO2=Ca(HCO3)2。当溶解有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流进溶洞再钻出岩缝时,由于气温突然变化,又发生了以下反应:Ca(HCO3)2=CaCO3+H2O+CO2。这样,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很高,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它就聚积在地面附近,形成一定高度的二氧化碳气层。所以,当狗进洞时,狗被淹没在二氧化碳气气层里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这就是“屠狗洞的秘密”。这一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以下三个知识点:(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2)碳酸钙与碳酸氢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桂林岩洞中石笋、钟乳石形成的原理。 5、用于反馈练习,注重实际能力提高。 课堂反馈性练习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知识。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寓教于乐,教师不妨将化学的题隐含于化学故事中,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绍兴名酒女儿红”故事隐含了由淀粉转变为葡萄糖,葡萄糖转变为乙醇,再由乙醇和乙酸转变为乙酸乙酯的多个化学反应;“太阳神盐”故事说明了铵盐的分解;“浏阳焰火”说明了金属焰色反应原理;“波尔多城的怪事”说明了金属盐的特性;“油条中的化学知识”演绎了一连串化学方程式;“短命的游艇”故事嘲笑了不懂原电池原理设计高级游艇者的愚昧与无知在化学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侦探、医生、工程师、检验师、设计师等角色,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释故事中留下的种种疑问。 6、用于培养非智力因素,铸造科学精神。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在人类漫长的化学史河中不乏闪兴的瑰宝,它们给我们许多启迪。特别是化学家在探索科学的征途中体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毅力,一丝不苟的精神为我们大家树立了一块块历史的丰碑。我们不妨在课堂教学法中向学生讲述化学家的故事,展示他们的风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非智和结构。比如,“海带汤引出的发明”反映了池田菊苗敏锐的观察力;“酸碱指示剂的发明”反映了玻意耳坚韧的意志力;“炸药之父”故事反映了诺贝尔献身科学的伟大生命力;“元素周期表的发明”说明了“机遇偏爱思考者”的科学哲理;“居里夫人”故事反映了科学家特有的锲而不舍、甘于奉献、热爱祖国的优秀品格 总之,化学故事以它特有的魅力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大有可为。学生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智力和非智力营养,分享到科学研究的喜怒哀乐;领略到学习化学的无穷乐趣;经受献身科学精神的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学前儿童游戏指导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幼儿园教育基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小学科学教育-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国税制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央银行概论-幼儿园课程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G手机市场风险预警2025年研究报告
- 2025年空气过滤器项目申请报告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央银行概论-中国税制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保育师技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高清版)DB44∕T 1024-2012 《水性环氧防腐涂料(双组分)》
- 2025年纪委遴选笔试题及答案
- 玉露香梨树栽培管理技术
- 校园方责任保险服务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诺帝菲尔FCI-2000消防主机操作
- 2025年反洗钱知识竞赛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租房合同附带室内物品清单
- 2025年度枣庄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含答案)
- 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骨髓炎诊断与治疗
- “满鲜一体化”视域下“满鲜”商业会议所联合会研究(1918-192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