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中国传统史学本章要点03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01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简史202中国传统史籍的主要体裁解析3
第一节
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简史历史文献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用以记载以往有关社会和自然情况的信息工具。中国传统历史文献的编纂,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萌芽时期、成熟时期、繁荣时期和总结时期。一、萌芽时期先秦时期是我国史学的萌芽时期。商朝的应用文字有甲骨文和铜器铭文(金文)。甲骨文中的“卜人”可能就是史官的一种。史官记载有丰富的史料。《尚书·多士》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卜甲
商王武丁时代商作册般青铜鼋一、萌芽时期周代(包括春秋、战国)约在公元前11世纪中叶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开始有完整文献史料传下来的历史朝代。“记言”的有《尚书》和《逸周书》,“记事”的有《春秋》,晋代出土的《竹书纪年》,是编年记事史籍。令彝铭辞竹书纪年一、萌芽时期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极大的时期。史官记载的名称也日益增多,如按王朝分别的《夏书》《商书》《周书》等名称出现,又如除“世”(如《世本》)、“谍”(如《谍记》)名称外,还出现了前面说及的“语”(如《周语》《齐语》《楚语》等,汇编为《国语》)、“志”(如《周志》《军志》等)的名称。对于编年纪事书,各国用了各自不同的名称,鲁叫“春秋”,晋叫“乘”,秦叫“记”,楚称“杌”,《墨子》称之为“百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除了《战国策》和诸子著作,还有《周礼》和《禹贡》《山海经》《穆天子传》《逸周书》《甘石星经》《楚辞》等古籍。
二、成熟时期(一)编纂水平的提高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文献的成熟时期。不仅编纂水平有所提高,史学理论有所发展,史籍数量也有大幅度增长。体裁创新·出现纪传体:《史记》《汉书》等。详今略古·在《尚书》《左传》中便有所体现,在《史记》中反映得更为典型。融会古今典籍《史记》和《汉书》的内容丰富,与它博采众家史料有直接关系。综合古今学术·如《史记》,不仅写政治,而且写学术,开启了学术史的先河。
二、成熟时期(二)史学理论的发展史学理论是史家编纂历史文献的指导思想,因而,史学理论的高下直接影响着史籍编撰水平。与先秦相比,这一时期史学理论有显著的进步。例如,为什么要编纂历史文献?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正一代得失”。
二、成熟时期(三)历史文献的增多秦汉以后,文献持续增长。西汉以后史籍猛增,至隋代时已达874部,16558卷之多(《隋书·经籍志》)。这一时期,史家辈出,竞相著述。主要原因:·有前人的借鉴。·自由竞争的学风。·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纸的发明及广泛应用。
三、繁荣时期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时期是中国史学的繁荣时期。(一)史籍数量的增长如前所述,隋代全国史籍总计不过部“凡史类二一四七部,四三一百九卷。”(《宋史·艺文志》)
三、繁荣时期(二)史籍规模的扩大·编年体:荀悦《汉纪》唯30卷;司马光《资治通鉴》凡294卷。·纪传体:司马迁《史记》130卷;《晋书》130卷;《宋史》496卷。·政书:杜佑《通典》200卷;郑樵《通志》200卷;马端临《文献通考》348卷。·类书:唐虞世南《北堂书钞》170卷;宋代李窻《太平御览》1000卷。王钦若、杨亿等编《册府元龟》1000卷。
三、繁荣时期(三)编纂水平的提高隋唐以来,史家从各方面将编纂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创立新史体·出现了新史体:史评体、政书体、纪事本末体等。改进编年体·起居注&实录:唐以前原始、粗糙,犹如流水账簿。唐代因出自令狐德、吴竞、刘知几、韩愈等名家之手,在编写过程中吸取了传统编年体、纪传体之长,文献质量大大提高。·传统编年体史籍东山再起:宋代编年体再度活跃于史坛,盛况空前。总结前人经验·唐刘知几写出中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史通》,对古代以来史学成就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探讨和总结。
四、总结时期明清时期,中国史籍在前期繁荣兴盛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迈进了一个新的时期———总结时期。(一)整理旧籍增王钟麒主编《二十五史补编》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辑吴琯《古今逸史》屠乔孙《十六国春秋》范钦《今本竹书纪年》《永乐大典》辑出佚书590种……考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赵翼《廿二史札记》……改吴任臣《十国春秋》柯劭忞《新元史》邵远平《元史类编》魏源《元史新编》……
四、总结时期汇编类书和丛书,明、清以前已屡见不鲜,但就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内容之富、体例之精,则明清两代堪称其冠。(二)汇编类书和丛书类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丛书俞鼎孙《儒学警悟》陈继儒《宝颜堂秘籍》张潮《昭代丛书》纪昀总纂《四库全书》……
四、总结时期用力较勤、影响较大者首推学案、方志和历史地理方面的研究。(三)纂修专史学案黄宗羲《明儒学案》《宋元学案》万斯同《儒林宗派》江藩《汉学师承记》徐世昌《清儒学案》朱彝尊《经义考》章学诚《史籍考》……方志章学诚《修志十议》……历史地理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钱邦寅《历代舆地征信编》……16
第二节
中国传统史籍的主要体裁解析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一向引人注目的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政书体的著述,是颇具代表性的文献。这几种重要的文献不仅各擅所长,分别侧重于时间、人物、事件和典制,而且它们中的任何一类文献,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存有大量的典籍,都可以从一个侧面系统地、详备地揭示中国古代的历史。17一、纪传体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先秦《世本》孕育了纪传体雏形,鼻祖当推《史记》,班固《汉书》创立了纪传体断代史。纪传体的基本体例:·本纪,也称作“纪”。它表面上是专记帝王的,而实际上是通过记帝王,大致以编年体的形式反映一朝国政大事。·世家,是记古代社会中一些特殊上层人物的体例。·列传,是记述除天子外各类社会人物的一种体例。上自公卿显贵,下至士农工商,都是列传的反映对象。列传主要有三种形式:专传,为某一特定人物所立的传记;合传,为两人或两人以上合立的传记;类传,为同一类人物或同一类事物合立的传记。18一、纪传体·史表,首创于司马迁《史记》,是通过表格形式勾勒历史轮廓和历史线索的体例。·志,亦称“书”,或称“书志”“史志”,首创于《史记》,是用以反映典章制度及自然、社会历史的专篇。·论赞,是纪传体中评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一种体例。19一、纪传体纪传体史书的代表作有廿六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旧五代史》《新唐书》《五代史记》《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新元史》。20二、编年体编年体史籍几乎是一切文明古国最早出现的一种史书形式。·商朝:甲骨文中干支纪日,以时系事的编年特征已明显具备。·殷商以降:编年体文献在遗存典籍中已有准确记载。·东周:编年体史籍相当流行。·两汉:续有发展。传统编年体史籍及起居注、实录等,都有一定特点。·隋唐:由于文化专制的加强和纪传体被列为正史,编年体逐渐衰落。·宋元明清:编年体史籍繁荣兴盛。继《资治通鉴》之后,“通鉴体”一时蔚为风尚,遂形成所谓“通鉴学”。21二、编年体《四库全书总目》中正式著录的便有38种:·《竹书纪年》: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战国时期魏襄王二十年(前299)。·《资治通鉴》: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大事记续编》:上自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下至宋恭帝德二年(1276)共计1365年。·其他:《中兴小记》记南宋,《汝南遗事》记金朝,《皇明大政记》记明朝,《明季北略》记清入关前后50年历史,《明季南略》记南明历史,《国榷》记元文宗天历二年(1328)至南明弘光元年(1645),而详于晚明70年。22二、编年体《资治通鉴》对编年体史籍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科学的编纂方法·编排程序:编制丛目——组织长编——全书统稿。·正辅之作。·追叙法与并叙法。借鉴、吸取纪传体写人物的特长,尤其是运用追叙法、并叙法,非常成功。·详今略古。23二、编年体(二)珍贵的史料价值·考证审慎。据有关文献记载,当司马光把数千万字的史料凝结成300万字的作品后,仅仅残存在西京洛阳的各种底稿就堆满数屋·保存史料。《资治通鉴》取材广泛,网罗宏富。孙志钧、王海滨绘国画《司马光著资治通鉴》24二、编年体起居注、实录与传统编年体史籍同源而异流,也属于编年体文献。起居注是记录在位皇帝的言行录,实录则是综记皇帝在位期间的大事记。·起居注:最早见于著录的当推《隋志》中的《穆天子传》。自西汉以后,起居注续有所作,例如汉武帝《禁中起居注》,后汉明德马皇后的《明帝起居注》等。魏明帝太和年间,设著作郎,于掌修传统史籍之外,兼修起居注。两晋南朝大抵如此。而北魏朝廷设立起居注令史,以二人专修起居注。从此之后,历代多加效法,设立专官,明确职守。25二、编年体·实录:其出现晚于起居注。最早产生于南朝萧梁时期,见于著录的有周兴嗣记梁武帝之事的《梁皇帝实录》三卷,谢吴记梁元帝之事的《梁皇帝实录》五卷等。唐代,随着官修史书制度的确立和健全,实录的修撰也开始有定规:前代皇帝去世,后嗣之君必定诏令史官为先君撰实录。自唐以后,历朝视实录为必备之作。26三、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是古代传统历史文献重要体裁之一,它是以事件为纲,分类编排,每事自立一个标题,并且每事有首有尾。·先秦时期:萌芽时期。记述不唯简单,多以单篇形式散见于他书。·汉、唐时期:基本确立阶段。东汉学者袁康《越绝书》和赵晔《吴越春秋》,是当时纪事本末体发生重大转变的中介和桥梁,书中的绝大部分篇章都已经采用了纪事本末体的形式。·隋代:纪事本末体专著已经形成。王劭的《隋书》是我国古代史上第一部纪事本末体专著。《河洛春秋》《安禄山事迹》等也是用纪事本末体裁写成的。·宋代以后: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以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的问世为标志。27三、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史籍大体可以划分为两大类:·朝代纪事本末体史籍:有写多朝的,如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清人马《绎史》;有写一朝的,如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和《元史纪事本末》等。·专史纪事本末体史籍:以政治领域某一重大事件为题材。富有代表性的著作如清杨陆荣的《三藩纪事本末》,钱名世的《四藩始末》,勒德洪的《平定三逆方略》,温达的《亲征平定朔漠方略》,来保的《平定金川方略》,傅恒的《平定准噶尔方略》等。28四、政书体又称典志体,指那些专详文物典章制度的文献。·先秦时期:学术领域无政书之名,但有关典制方面的内容已在一些文献中反映。《周礼》及《礼记》的《王制》《月令》《明堂位》诸篇,反映了先秦时期的一些礼仪典制。·秦代以降:政书在诸多史书中屡屡出现,且内容也更加丰富,更加条理化。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八书”,分记天文、地理和典章制度。班固以后的各家断代史多沿用“八书”之体,专以史志反映各种典章经制。·唐代:政书进入辉煌发展时期。杜佑《通典》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典制史。29五、其他常用体裁除四大史学体裁外,还有一批文献以其信息量大、应用面广、知识性强,在史学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史,如舆地书、方志、类书、丛书、史考、史评诸体。·舆地书:专详一地地理或其沿革变迁的史籍。如《山海经》《禹贡》《水经注》《天下郡国利病书》《元和郡县图志》等。·方志:地方志的简称,是以一定地域为中心的一地全史,是地方性的百科全书。包括区域志、专志、杂志。30五、其他常用体裁·类书:博采群书有关资料,依照类别或韵部组织而成的史书。如《皇览》《北堂书钞》《白氏六帖》《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丛书:将群书汇合为一,并冠以总名。如《古今说海》《百川学海》《儒学警悟》《四库全书》《百子全书》等。·史考体:通过对前人有关记载的探碛索隐,以求得到正确而明晰的记录或答案的一种史体。如《古史考》《史记》“三家注”等。·史评体:宋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将史籍分为正史、编年、实录、杂史、伪史、史评、职官、仪注、刑法、地理、传记、谱牒、目录13个类目,最早为史评体史籍立类。古代史评体史籍,主要分为评史事、评史书、评史学。31
第三节
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罗马、古印度、古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在这五个世界文明发源地中,古希腊罗马哲学、古印度哲学、古中国哲学是世界的三大哲学传统。以下概述的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征,希望能给大家提供比较三个哲学传统的中国哲学视域。32一、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概述传统史著存在严重缺陷,最突出的一点为仅注重政治,于民生、文化、风俗、宗教等多所忽略。到了近代,中国传统史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新史学”初起阶段:着重于对传统史学的批判,破坏远大于建设,影响也限于学术圈内。梁启超发起“史学革命”,指斥传统史家“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所撰史书“能铺叙而不能别裁”,“能因袭而不能创作”。33一、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概述·五四时期进化史观在历史学界成为主流:转为以建设为主,为史学的科学化、学科化建设作出了不懈努力,完成了从传统史学到新史学的转变。何炳松在《史地丛刊》的发刊辞中曾描述当时情况:“自十九世纪以来,社会科学,日新月异,而要以进化二字为宗。”34二、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及创造五四时期,西方学说汹涌而入。举其要者,有德国李凯尔特的新康德主义、杜里舒的新生机主义,英国罗素的社会改良主义,法国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美国鲁滨孙的综合史观、杜威的实验主义,以及唯物史观等。影响最大且经久不衰的当数因胡适大力提倡实验主义而形成的实证史学。在胡适倡导下,史学界从注重史观、探讨治史目的及史学功用等问题转而注重方法。受胡适影响,傅斯年、顾颉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史学流派:“史学派”“疑古派”。此外,比较重要的还有以何炳松为代表的“新史学派”、以柳诒徵为代表的“信古派”、以王国维为代表的“释古派”等。35二、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及创造(一)傅斯年“史学派”傅斯年要求“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从此观点出发,傅斯年再三强调:史学本是史料学。他提出了极其细密的八种比较史料的方法,以用于“科学的研究”,即直接研究材料,“照着材料出货物”,不越出史料一步,反对掺以己意的疏通方法。傅斯年36二、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及创造(二)何炳松“综合史观派”以何炳松为代表的综合史观派认为,只有综合利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成果,尤其是利用心理学的方法,从文化、风俗、经济、制度等多方面进行考察,才能正确认识历史。在具体研究中,虽然极力主张新式通史,但又“不敢唱变更纪传体例之高论”,致使理论与实践均陷入自相矛盾。越全面的方法越难践行,这也许是新史学派未能光大的重要原因。何炳松37二、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及创造(三)顾颉刚“疑古派”以顾颉刚、钱玄同为代表的疑古派从怀疑古书到怀疑古史,提出了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并作了较全面的论证。他们认为文献记载的古史与客观的古史是不同的,前者有撰写者的主观因素在内。这种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黄河上游建筑方案设计
- 实时自动化营销技术方案
- 知名咨询公司客服方案
- 咨询方案的构成
- 2025年秋季初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冲刺试题试卷
- 战略联盟协议的法律构架
- 麻醉药品处方权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高职单招预测复习必考题附答案详解
- 2025法院司法辅助人员能力提升B卷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4-2025学年计算机二级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趣”破“蛐蛐”小妙招社交魔法课主题班会
- 《数据分析与决策》课件
-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
- YY/T 1686-2024采用机器人技术的医用电气设备术语、定义、分类
- 职业素养 课件 专题七 主动 给自己创造机会
- 住宅小区保洁服务合同范本
- 《护士输血流程》课件
- 小学英语“have”和“has”的用法(附练习题)
- 《股骨干骨折骨折》课件
- 生产车间5S样板蓝图规划
- 一年级行为好习惯养成教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