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行的理解.doc_第1页
对发行的理解.doc_第2页
对发行的理解.doc_第3页
对发行的理解.doc_第4页
对发行的理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页 | 人文冰兄 | 波比动漫 | 波比文学 | 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Home首页 您尚未登录 注册 | 推荐 | 搜索 | 社区服务 | 银行 | 帮助 | 订阅本帖更新社区服务风格切换blackgraygreenmoonmoviewindwind5波比创意社区中国创意产业第一社区 创意产业 全面理解“发行”在出版企业中的意义 交 易 投 票窗体顶端本页主题: 全面理解“发行”在出版企业中的意义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陈益南 级别: 论坛版主精华: 41发帖: 1200威望: 2411 点波币: 14941 BB贡献值: 0 点在线时间:112(小时)注册时间:2006-01-25最后登录:2010-03-30 小 中 大 全面理解“发行”在出版企业中的意义 全面理解“发行”在出版企业中的意义 陈 益 南 / 文 发行,在图书商品化过程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呢?对这个貌似简单问题的回答,现在,不说全部,也不说绝大多数,至少,国内出版产业界相当多的人,我以为,认识都是较片面的。因为,人们往往只是将“发行”视为图书对外的销售管道,正如是工厂企业的销售科一样,而基本没有人会认为,出版企业的“发行”,其作用,远不是只有销售科的功能那样狭隘。 自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出版社的发行部门,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与发展。20 年前,即改革开放前,出版社的“发行科”,甚至连工厂企业销售科的意义都没有,也不需要。因为当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只有一个唯一销售管道与市场,即新华书店,出版社发行科的任务,当时仅仅只是一种出版社与新华书店发生配送、结算的转运功能,几乎是一种纯粹的事务性劳作,图书销得好不好,经济效益如何,都与发行科的工作关系不太大。 改革开放后,由于民营书业的迅猛发展,图书销售的市场化日益成熟,以及出版社之间的竞争日益突出,这时,出版社发行科的功能与地位慢慢变得重要起来。因为,由于信息沟通与交通发达日趋发展,民营书商的竞争压力,更使国内图书市场,已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整体,其对图书的品种、价格、进入市场的时间,与发行网点的多少强弱等,均逐渐有了日益趋强的选择,特别是对同类图书的选择,更是导致了在发行上从未有过的竞争;各出版社出版的同类图书,由于各社发行的能力不同,一本书,有的可以发行数万、数十万册,而有的则可能只能发行数千或上万册,从而也导致了经济效益的大不相同。这时,大约在1990 年代后期,出版社发行科的“销售”作用便变得很为重要起来,它已不再仅仅是事务性部门,而具有了经营性特点,它的成效,对推动出版社所创经济效益,变得有一些举足轻重的味道了。 但进入到九十年代末、特别是到本世纪初后,由于种种原因,出版业在出版环节的实质性改革还没有实现,市场化的民营书业,尽管此起彼伏,时有波浪,能做出一本本好书,从业者也能赚到一些钱,但终究没有能获得出版权而形成规模产业,没有能左右国内的图书市场,没有能导致图书行业的彻底市场化,因此,图书行业的竞争,便仍主要体现在已具一定市场因素的国内500多家出版社之间。但,这时的“发行”,虽然仍然具有很重要的“销售”功能,然而,由于500多家出版社对于发行销售的重要作用,已在这些年来慢慢都具有了共识,都大大强化了发行部门的销售手段与力度,从某种意义上说,现有的发行销售竞争水平,行业内基本都处于了相差不远的程度。因而,出版社之间的竞争、出版社与民营书业的竞争,都开始从市场网络等发行销售领域,逐渐转入到了经营领域的源头。 对于一般的工厂企业来说,经营领域的源头,就是你生产什么商品?一个工厂,不论你在整个经营领域中的其他环节(例如管理、销售),是多么的优秀,多么的出色,但是,你若没能生产出市场与消费者能够喜爱或接受的商品,那么,你这个工厂的前途,肯定是只有破产!相反,若产品对了路,适合了市场需求,那么,你甚至几乎不用花多大气力做营销,顾客就会找上门来。民营企业长沙远大空调,1992年凭几万元钱创业,研制生产不用电网的电、而采用内燃机提供动力的大型空调机,适合了那些年电力紧张的国情,结果很多单位抢着来订他们的货,预付30%的货款,还要排队等几个月后才能提到货。这样,远大空调的销售部门,在那些年,便几乎只须做发货与收款的事了,而根本不用费什么力去推销产品。同样,对于一个出版社来说,经营领域的源头,就是你出版什么样的书!对于出版社,虽然由于国家体制改革的步子,在出版领域尚未迈到全面放开之际,垄断性特许经营特点,还能使任何一家出版社不致破产而尚有利润可赚,但是,你若想要在国内几百家出版社竞争中拔取头筹、赢得冠军,那么,你仅仅凭借发行销售这个轮子的发力,是远不能适应这个已发生变化了的市场,而必须认识到出“好书”,即多多出有双效益的书,才是一个出版社在现阶段参入市场竞争赢率较大的关键切入点。 是不是说“发行”的地位下降,或应退后了?不是。恰恰相反,是应该对“发行”扩展其原有全部功能意义的时候了!“发行”,不应仅仅将它理解为“销售”,而应赋于其部分经营性作用了。因此,出版社所建的图书发行公司,不应该只视其为一个图书销售公司,而视为是一个图书经营公司。虽然,出版社整体就是一个经营企业,但“发行”则是连接出版社与市场的管道,在这个管道中,除了原有的图书与书款的对流外,还需加上市场信息的流入。而一个出版社,只有在真正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读者市场的需求信息,它才会具有编制适合市场卖点的好书,从而也才会让每一部书都为出版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为什么市场需求的信息必须由“发行”管道流入?而可不可以由编辑部门直接获得呢?不可以。 因为,第一,“发行”每天面对的是市场,只要他们是敬职的,他们便能感觉到市场脉博的跳动,了解到市场在一定时间需求什么样的书,也能看到什么样的书在市场会无人问津或购者寥寥;因而,从“发行”管道传递来的市场信息,可信度很高。第二,“发行”部门对一部书内容的本身,没有偏爱或不屑的个人情绪。在工作中,所有的书,对于他们来讲,只具有商品的属性,因而,他们对它只会关注其“好不好销?”这个经营关键,由此,“发行”反馈的市场信息,具有很高的客观性与经营价值,才会有益于提高企业的绩效。而绝大多数的出版人、编辑,由于其文化底蕴对其出版工作的不自觉影响,他们便常常会具有对某部书的自恋情结,从而使他们不能正确地接受或判断从市场传导过来的经营信息,他们总是容易从书的文化内容价值视野,来衡量一部书的价值,而不大会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待一部书的“好”与“坏”,因此,他们所传导的信息,往往不是市场信息,而是他们个人的偏好。另外,出版人、编辑们接触市场的时间与界面有限,也难于传导出市场实质性的信息。现在的出版界(包括书、报、刊)存在的最大误解,就是以编辑业务为中心,甚至以为编辑人员编辑业务可以替代“发行”(有些出版社就是让最差的编辑去做发行),而殊不知“发行”本身,是出版社一个不可缺少与不可随意替代的重要岗位。由于不知道不理解这个特点,所以,很多出版社是以编辑为中心来考虑图书的选题,而不是以“发行”为中心,来决定应该出版什么书。 所以,导致了今天的图书市场、新华书店中的图书,无论从琳琅满目堆集如山的陈列数量,从书籍的装帧、品种、内容范围等等,可以说,都是国内前所未有。但是,图书的销售册数却未同步上去,仍在65亿册上下,与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相同;而出版社创造的利润增量,基本上是书价上涨因素所致(另外一部分,是挤切了教材那个大蛋糕的结果),而不是多出了好书所带来的。也导致了出版社为图书的销售伤脑筋、而读者却又难于买到多少好书的矛盾局面。 民营书商却大都知道一部书好不好销,关键在书的内容,及那出书的时间,而不仅是在发行手段方面。在民营书商那里,编辑选题与图书发行是结合在老板一个人的手中,或者说,对图书的制作与对市场的了解,都是能集中在老板一个人心中,所以,他们往往能很快知道应该做什么样的书,才好发行。很多文化人常常讥笑民营书商,说他们甚至连自己做的书,读都读不懂,却敢做来出版发行。其实,这正是经营的诀窍:只用知道市场需要,能不能读懂那书并不重要,书商(包括出版社)都是商人,而不是学者!然而,这个图书行业独有的经营特点,在现在的各出版社中,却不仅没有因出版社的人才与财力之规模优势而强化,而是相反,却被对职能部门的认识与划分不当而分割,归终导致了出版社仍对市场信息反应的迟钝、麻木。 不过,没有出版权的民营书商即便不自觉地能运用经营之道,然而,现行出版体制却无法让他们能有一个真正的大舞台,让他们一步步创出事业,而只能赚一些钱而已。所以,这20多年来,中国各行各业都有了自己的民营企业巨头,而唯书业没有一个。国内这500多家出版社,实在应为自己现在尚存的制度性优势或垄断性特点高兴,不论是民营,还是外资,他们现在都还无法通过攻克出版权这一不可动摇的长城,而与自己进行全面的竞争,自己唯一要做的努力,便是争取战胜其他的出版社兄弟。而之中,出版社在经营中,便应充分理解、实行与发展民营书商正确做过的事,学会如何用出版社的大兵团方式,来实施进入编辑选题与图书发行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因此,认清目前图书市场的竞争特点,抓住问题的纲,全面理解“发行”的意义与地位,让“发行”不仅提升其地位,更要扩展其作用,充分发挥沟通市场、传导市场信息、甚至有决定何种图书进入市场权力的经营性功能,从而使出版社能多出符合读者市场需求的好书,那么,一家出版社便有大创辉煌的可能。当然,需要领会这些的,并不是出版社的编辑,而是他的当家人。 2006年7月6日修定Posted: 2006-07-06 15:38 | 楼 主 bobi 虚拟即现实级别: 管理员精华: 173发帖: 18757威望: 20169 点波币: 193093 BB贡献值: 0 点在线时间:2245(小时)注册时间:2006-01-11最后登录:2010-04-01 小 中 大 说得很好!有空再讨论。虚拟即现实 P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