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的沿革.doc_第1页
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的沿革.doc_第2页
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的沿革.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的沿革 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隶属于中国作物学会,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卜慕华研究员等发起成立的。中国农学会在1980年召开会议时将开展大豆学术活动作为1981年的中心工作内容之一,并委托副秘书长卜慕华进行学术活动的筹备。卜慕华研究员除与各重要产区的大豆科研、教学单位洽商外,还在1981年3月举行的全国大豆品种生态试验第二次总结会议上提出具体会议安排意见。此项计划得到中国农学会的同意,并获得中国农学会学术部的赞助。1981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了全国大豆研究会,隶属于中国农学会。大豆研究会成立之后,一直挂靠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在1985年3月中国作物学会提升为一级学会之前,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称为全国大豆研究会。 1第一届理事会1981年11月712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第二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以1963年在徐州召开的全国豆类学术讨论会为第一届),共有157位代表参加。会议一致同意成立全国大豆研究会,并通过了研究会章程。会议推举中国农业科学院金善宝教授为名誉理事长,东北农学院王金陵教授为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卜慕华研究员(常务)、南京农学院马育华教授、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张子金研究员为副理事长。理事有卜慕华、马世钧、马育华、王彬如、王金陵、王国勋、付子礼、张子金、赵学林、赵经荣、周教廉、费家马辛、屠家骥等13人。康筱湖(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姚振纯(黑龙江省农科院)、胡明祥(吉林省农科院)3人担任秘书。 同时举行的大豆学术讨论会,采取大会宣读论文、小组(学组)讨论和出墙报三种形式进行了学术交流。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96篇,会后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邹林坤先生汇编成论文集,刊载于农牧情报研究1982年第20期。第一届理事会还曾于1984年11月,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举行理事会会议。 第一届理事会在中国农学会学术部的支持下, 组织了几次大豆科学研究与大豆生产考察。 东北春大豆考察:1981年由各地的大豆专家组成了考察团,先后考察了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春大豆科学研究与大豆生产。 黄淮海流域夏大豆考察:1983年8月20日25日,由26位大豆专家组成了考察团,由卜慕华副理事长主持,考察了黄淮海地区的河南、安徽、江苏三省的夏大豆科学研究与大豆生产情况。 南方春大豆考察:1984年6月24日27日,由28个单位的34位大豆专家组成考察团,考察了南方春大豆的科学研究与生产情况。 此外,还曾组织了湖南秋大豆、广东冬大豆等考察。通过以上几次全国性的考察,对中国大豆科学研究与大豆生产的进展和存在问题,取得了具体认识并分别向有关的领导单位提出了建议,对推动大豆科学研究和大豆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2第二届理事会 1985年5月16日一21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举行第三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这次大豆学术讨论会共有来自24个省(市、自治区)110个单位的195位代表参加,共收到论文196篇。 学术讨论会一致通过了向国家提出的“关于迅速发展我国大豆生产和科研的建议”,针对我国大豆科学研究与生产情况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加强我国大豆科学的各学科间相互协作,对重点科研项目和生产问题各学科进行协作攻关,以便产生突破性的进展; 加强大豆品种资源研究,在各大区设立品种资源贮存中心; 在品种选育方面,加强提高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品质育种; 大豆加工利用研究应引起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应得到加强,以利改善我国的食品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成员名单:名誉理事长:金善宝;顾问:马育华、马世钧;理事长:王金陵;副理事长:卜慕华(常务)、张子金(学术)、盖钧镒(国际交流);理事(15人): 卜慕华、王金陵、王 钧、王国勋、冯紫琅、刘支胜、何志鸿、张子金、周教廉、赵经荣、费家马辛、常汝镇、盖钧镒、董钻、戴瓯和;秘书长:常汝镇(兼);副秘书长:杨庆凯、郝耕、胡明祥。1988年3月18日,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了该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理事长王金陵教授主持了会议,副理事长盖钧镒教授,理事冯紫琅、何志鸿、董钻、赵经荣、王国勋、刘支胜,理事兼秘书长常汝镇出席了会议,副秘书长胡明祥、杨庆凯、郝耕列席了会议。会议决定1989年6月23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大豆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 3第三届理事会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于1989年11月3日7日在贵阳举行了第四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到会代表179人,收到论文182篇,论文集6册。在大会上,有6位专家分别就贵州省大豆生产和研究、大豆高产栽培、大豆根瘤菌研究进展、大豆国际贸易、大豆育种新进展和第四届世界大豆研究会会议情况做了交流。此外,还分为品种资源,高产与品质育种,植保与抗病育种,栽培、生理和加工四个组进行了交流。会议产生了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 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名誉理事长:金善宝;顾问:马育华、张子金、马世钧、费家马辛;理事长:王金陵;副理事长:盖钧镒、孙寰、常汝镇;理事:王金陵、王国勋、孙寰、冯紫琅、刘支胜、田佩占、李莹、朱文英、杨枫、杨庆凯、何志鸿、许忠仁、陈恒鹤、张仁双、张孟臣、周教廉、郝耕、胡明祥、康筱湖、赵经荣、徐树传、凌以禄、常汝镇、盖钧镒、董钻、戴瓯和、薛应离;秘书长:常汝镇;副秘书长:郝耕、胡明祥、杨庆凯。 4第四届理事会由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和山东省农科院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5月18日至21日在青岛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豆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了会议。第三届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金陵教授在大会上做了第三届大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会议期间,代表们通过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了大豆科研、生产的成果和经验。大会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王连铮研究员当选为理事长,常汝镇为秘书长,郝耕等为副秘书长。 5第五届理事会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主办第六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于1997年8月26日29日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99名大豆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王连铮研究员和南京农业大学盖钧镒教授分别作了上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大会总结报告。会议期间改选了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王连铮研究员任主任委员,盖钧镒教授、孙寰、常汝镇、许忠仁、刘忠堂研究员当选副主任委员,杨庆凯教授任秘书长,韩天富(常务)、邱丽娟、邱家驯、田佩占、孟祥勋任副秘书长,王小波等40人当选理事。本届理事会分别组织了第12届(黄山,1998)、第13届(郑州,1999)和第14届(黑河,2000)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 6第六届理事会第七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于2001年5月1923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区)、62个科研院所、16所大专院校、8个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个种子管理站、4家跨国公司、4个专业杂志社的共计22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前收到论文240余篇,编辑出版了论文摘要集,分发与会代表。会议期间大会交流论文40余篇,分组交流60篇,内容涉及大豆育种、栽培、植保、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土壤肥料、农业机械、产品加工、市场与贸易等。与会代表提出了振兴中国大豆产业的建议。会议期间还改选了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王连铮研究员任名誉理事长,常汝镇研究员当选理事长,盖钧镒、杨庆凯、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