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片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1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片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2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片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3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片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4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片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片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1某公司研制出了能辨别声音的信用卡,办卡时,只要主人输入一个口令,就能方便地使用了,即使这个口令被人知道,也不会被假冒,这主要是利用了不同的人说同一语言时声音的()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大小不同2如下实验,属于研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的一项是()a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听声音的不同b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慢慢抽出,听声音的变化c把塑料片以不同的速度从梳子上刮过,听声音的不同d吹哨子,把活塞向下慢慢拉动,听声音的变化3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4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5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市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a绿化居住环境b减少光污染c降低噪声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6赛场上,当运动员的肌肉扭伤时,医护人员常用沸点很低的氯乙烷作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a汽化吸热b液化放热c熔化吸热d凝固放热7如图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8如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铅水银酒精甲苯熔点/32838.811795沸点/174035778111a铅在350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c济南地区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d济南地区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温度9如图是对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b熔化过程持续了6分钟ccd段表示该物质处于液态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10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是:()a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b取出温度计;c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最小分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d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e读出温度计的示数,记录读数aabcdebabcedcacdebdcadeb11“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升华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12在100m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如果是在听到发令枪响才开始按表计时的,则记录下的时间比运动员所用的实际时间()a偏大b相同c偏小d都有可能13以下各例中,不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是()a验钞机可通过验证钞票上的荧光标记,来检验钞票的真伪b某种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的高温,达到攻击的目的c某种“夜视仪”可根据人体、岩石、坦克的温度不同,在夜晚观察和监视目标d火灾时利用安装在卫星上的探测器拍摄照片,从而使人们及时、准确地了解火场位置等信息14如图所示,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迎风招展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折射红色光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c士兵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是因为军徽是光源d士兵响亮的口号,说明声音的音调高15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abcd16保温瓶中装有1500克0的水,然后放进5克1的冰,盖好瓶塞,则()a有少量水会结冰b有少量冰化成水c冰、水质量比不变d冰、水温度无变化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7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的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8“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19发生地震、台风时,常伴随有(超声波/次声波)的产生频率高于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了20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这是现象,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21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把甲温度计放在电风扇下吹一会儿,发现它的示数,把乙温度计在酒精里蘸一下,再拿出来,发现它的示数,这说明22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热当水蒸气升入高空时,由于温度降低(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热又(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23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的水蒸气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很多热量,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24在装水的大烧杯中,浮着一个盛有适量水的试管,对大烧杯持续加热,大烧杯中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水的温度(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试管中的水沸腾(填“能”或“不能”)25水是生命之源,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生活用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请你写出两种节约用水的方法:,26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1)这种设计的原理是:当气温升高时,该材料热,使室内温度不致上升太高或太快;当温度降低时,该材料会热,使室内温度不致降得太低或太快(2)该材料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3)下列哪个图象能表示该材料放热降温的过程272009年,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商讨全球环境保护问题,最后就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达成了一致意见温室气体包含、甲烷、水汽等均能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通过,但却阻碍地表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这种作用就像玻璃温室一样,故称为温室效应请举出温室效应的一个危害:28如图所示,两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分别应该是甲:;乙:29光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约为m/s30在阳光下行走的人,出现人影相随是现象我们从电视中看到的五颜六色的画面都是由三种颜色的色光混合而成的31我国在研制舰载机时用到了先进的3d激光打印技术,包括打印钛合金机身骨架及高强钢起落架等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热量,成液态(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32“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请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蛙“观天”的最大范围(井中没有水)33庭浩同学用“可乐瓶”做小孔成像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的半透明纸上画出蜡烛ab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四、实验题(共29分)34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如图1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2)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79899979999(3)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分钟时的数据;此时水的沸点为;(4)请根据记录的数据正确地画出水的沸腾图象35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分钟(2)从图象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凝固点为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了(选填“高”或“低”)(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36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是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如下的探究(1)提出的问题:(2)猜想与假设: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纤维各一块,足量的水(4)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将现象记入下表布料种类涤纶麻棉杯中所剩水量最多较少最少布块所含水量最少较多最多(5)结论:;(6)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37光的色散实验(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白屏上,最上面是色光(2)若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插一块玻璃板,发现白屏上的各种色光分布没有任何变化,则该玻璃的颜色是(3)若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插一块红玻璃,则白屏上将会呈现光(4)如果(1)实验中在白屏上贴一张绿纸,我们 (选填“仍能”,“不能”)看到彩色光带(5)综合上述可知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6)一束红光照在香蕉上,我们看到的香蕉是 颜色38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的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表所示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cm203040506070黑板擦影子的高度/cm201714.513.51312.5(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变化的图象,由图乙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45cm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cm(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快/慢);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将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片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1某公司研制出了能辨别声音的信用卡,办卡时,只要主人输入一个口令,就能方便地使用了,即使这个口令被人知道,也不会被假冒,这主要是利用了不同的人说同一语言时声音的()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大小不同【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其中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这种信用卡,办卡时,只要主人输入一个口令,就能方便地使用,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区分的,这主要是利用了不同的人说同一语言时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音色、音调、响度的区分,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2如下实验,属于研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的一项是()a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听声音的不同b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慢慢抽出,听声音的变化c把塑料片以不同的速度从梳子上刮过,听声音的不同d吹哨子,把活塞向下慢慢拉动,听声音的变化【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轻敲和重击鼓面,振幅不同,可根据振幅与响度的关系进行解答【解答】解:a中小球弹起的高度不一样,说明振幅不同,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符合题意b为探究声音的传播;c和d为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所以只有a选项属于研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故选a【点评】应该掌握音调、音色、响度的区别;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3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考点】声音的产生 【分析】吹气球时,气球内的气体受气球的限制,气球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也正是因为这样,气球才能吹鼓当气球因某种原因爆破,气球内的空气在爆破的一瞬间迅速膨胀,与外界空气激烈碰撞,空气振动发出声音【解答】解:a、球皮被吹大时,由于球皮发生形变而引起球皮振动产生声音,但这种声音很小;b、吹气时,当气被吹进去以后,就会和球内的气发生碰撞振动产生声音,但这种声音也是很小;c、破裂时,球皮的形状会立即发生变化,恢复到原状引起振动产生声音,但不是“嘭”的一个大响声;d、球破裂时,球内的气体冲出来,与外界空气激烈碰撞,空气振动产生声音,发出巨大的响声故选 d【点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般试题中,往往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而这道题考查的是声音是由哪个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4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声音的产生 【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解答】解: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b【点评】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5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市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a绿化居住环境b减少光污染c降低噪声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分析】逐个分析选择项的内容,然后与题目中提到的措施:禁止鸣笛;安装隔音板去对应,从而可以得到答案【解答】解:a、汽车的禁止鸣笛与绿化居住环境没有必然的联系故a错误b、安装隔音板;城市汽车禁止鸣笛与减少光污染无关故b错误c、静止汽车鸣笛;安装隔音板;铺设沥青路面都是减小噪声的办法故c正确d、城市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这些措施与减少大气污染无关故d错误故选c【点评】题目中选择项提到的说法本身都没有错误,在此题中选择项是否正确,要看其与题目中的措施能否对应上6赛场上,当运动员的肌肉扭伤时,医护人员常用沸点很低的氯乙烷作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a汽化吸热b液化放热c熔化吸热d凝固放热【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应用题【分析】由题意知,液态氯乙烷蒸发快,蒸发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从而迅速降低受伤的皮肤温度,使皮肤麻醉;【解答】解:医生紧急治疗运动员肌肉扭伤时,常用蒸发快的液态氯乙烷做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液态氯乙烷急速汽化吸热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以及汽化吸热的了解7如图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物理常识 【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的升华过程是吸热的;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是放热的【解答】解:固态的干冰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因为干冰的升华过程需要吸热,所以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白雾”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8如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铅水银酒精甲苯熔点/32838.811795沸点/174035778111a铅在350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c济南地区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d济南地区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温度【考点】熔点和凝固点;温度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因此分析表中数据可知,350的铅是液态;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因此固态酒精与甲苯是晶体;晶体的熔点也是它的凝固点,因水银在38.8才凝固,所以在济南地域内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78的酒精已经沸腾,所以在济南地域内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温度【解答】解:a、由表知铅的熔点是328,此温度时的铅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b、由表知固态酒精与甲苯是晶体,故b错误c、由表知水银的凝固点是38.8,在济南地域内的气温不低于此温度,在济南地域内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故c错误d、由酒精的沸点可知,如果用酒精温度计测济南地域内的沸水温度,会把温度计胀破,因为在济南地域内沸水温度远远大于78; 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熔点凝固点及沸点的综合应用能力,是一道中考题9如图是对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b熔化过程持续了6分钟ccd段表示该物质处于液态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冰为晶体,从熔化图象可看出,0min对应温度为开始加热时温度,固态的冰升高温度,到第3min开始熔化,bc段为冰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对应的时间为熔化时间,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并存状态,需要吸收热量从第6min开始已经转化为液态了从c点到d点,是液态的水在吸热升温,第9min的开始是水达到沸点开始沸腾,汽化成的水蒸气到空中,容器中只是正在沸腾的水【解答】解:由图象可知:a、bc段为冰的熔化过程,该过程中,温度不变,需要吸收热量则bc段是一个吸热过程,故a错误b、熔化过程持续了6min3min=3min,故b错误;c、冰从第6min开始已经转化为液态的水了从c点到d点,是液态的水在吸热升温则cd段该物质处于液态,故c正确d、第9min开始时水达到沸点开始沸腾,de段是水的汽化过程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图象,通过图象得出物理信息:晶体的熔点、液体沸点、各段物质对应的状态等;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0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是:()a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b取出温度计;c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最小分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d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e读出温度计的示数,记录读数aabcdebabcedcacdebdcadeb【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实验题【分析】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注意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测量步骤、读数要求等方面的问题【解答】解: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应该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再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再让温度计液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再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最后取出温度计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解答时要从温度计的量程、测量方法、步骤、读数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1“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升华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根据我们对于液化和凝华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雾、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霜、雪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自然现象中雾、露、霜、雪的形成过程,判断物态变化,先看变化前后的状态,再根据定义确定12在100m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如果是在听到发令枪响才开始按表计时的,则记录下的时间比运动员所用的实际时间()a偏大b相同c偏小d都有可能【考点】声速 【专题】声现象【分析】根据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进行解答【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声音从起跑处传到计时员处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听到枪声才计时,计时员所计的时间偏小,故计时不准确故选c【点评】解题时必须理解整个物理过程: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已传播到人耳,此时运动员已跑了一段距离13以下各例中,不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是()a验钞机可通过验证钞票上的荧光标记,来检验钞票的真伪b某种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的高温,达到攻击的目的c某种“夜视仪”可根据人体、岩石、坦克的温度不同,在夜晚观察和监视目标d火灾时利用安装在卫星上的探测器拍摄照片,从而使人们及时、准确地了解火场位置等信息【考点】红外线 【专题】应用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具有较大能量,也有很强的穿透性,在医学领域有很多应用;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通常用在移动通讯等方面;荧光的重要组成是荧光增白剂,能在紫外线光照射下发出迷人的反光,验钞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快速分别纸张的;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装置【解答】解:a、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进行工作的,符合题意;b、某种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的高温,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强,不符合题意;c、某种“夜视仪”可根据人体、岩石、坦克的温度不同,在夜晚观察和监视目标,是因为温度不同的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数量不同,不符合题意;d、火灾时利用安装在卫星上的探测器拍摄照片,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工作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超声波和电磁波的特点及其生活应用,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解释14如图所示,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迎风招展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折射红色光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c士兵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是因为军徽是光源d士兵响亮的口号,说明声音的音调高【考点】物体的颜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光源;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其他综合题【分析】根据以下知识解题: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2、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4、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解答】解:a、红旗是不透明的,它能够反射红光,所以红旗呈现红色,故a错误;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故b正确;c、军徽自身不能发光,它不是光源;士兵帽子上的军徽之所以熠熠发光,是因为军徽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了出去,故c错误;d、口号响亮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自己不能发光但能够反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如太阳自身能发光是光源,虽然我们看起来月亮上有光向外传播,但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它的光是反射的太阳光,月亮不是光源15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abcd【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压轴题【分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解答】解:由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此题属于物理基础知识的应用16保温瓶中装有1500克0的水,然后放进5克1的冰,盖好瓶塞,则()a有少量水会结冰b有少量冰化成水c冰、水质量比不变d冰、水温度无变化【考点】熔点和凝固点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放出热量【解答】解:水温为0,当向瓶中放入一小块1的冰块后,冰块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但不会熔化;水温已经达到0、即其凝固点,再放出热量就会结冰所以会有少量水结冰,温度仍为0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晶体凝固的条件,知道晶体达到凝固点,再放热就会凝固,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7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固体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中最慢【解答】解:(1)悠扬的笛声,是由笛子内部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一些,即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答案为:(1)振动;(2)大于【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声音的产生条件物体的振动,和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知识点的了解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18“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分析】(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音调;空气;声源处【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19发生地震、台风时,常伴随有次声波(超声波/次声波)的产生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了声呐【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声现象【分析】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解答】解:自然界中的地震、台风会产生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破坏力;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了声呐故答案为:次声波;20000;声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和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同时需要了解两种声音的不同特点及其具体应用20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这是液化现象,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会变成小水珠,这种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成为液化;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取决于车内外空气温度的高低,当车内温度高附着在内表面,如车外温度高就附着在外表面【解答】解:(1)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凝结成小水珠,由气态变成液态,因此发生液化现象;(2)这些小水珠是车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因此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故答案为:液化;外表面【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化现象的理解,明确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应该出现在温度较高的那一侧是解答问题的关键21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把甲温度计放在电风扇下吹一会儿,发现它的示数不变,把乙温度计在酒精里蘸一下,再拿出来,发现它的示数下降,这说明蒸发吸热【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应用题【分析】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冷热程度的工具,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解答】解:电风扇吹温度计时,没有液体蒸发,所以温度不发生变化,温度计的示数不变;把乙温度计在酒精里蘸一下,酒精在常温下易蒸发,而蒸发从周围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所以包有酒精棉球的温度计示数会降低故答案为:不变;下降;蒸发吸热【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蒸发吸热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22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水蒸气升入高空时,由于温度降低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或凝华(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吸热又熔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考点】水的三态变化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大自然的水循环过程,即水先蒸发,后液化或凝华成云,云重到一定程度,下落,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解答】解:本题主要需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江、河、湖、海以及大地层中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断吸热蒸发,变为大量的水蒸气;大量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当重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就开始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小冰晶又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这就是水的循环过程故答案为:蒸发,吸,液化,凝华,吸,熔化【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循环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3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放出很多热量,使上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分析】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液化会放出很多热量据此分析回答【解答】解: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蒸笼盖,会变成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从而造成上面的馒头先熟故答案为:液化;放出;上【点评】从蒸馒头的物理过程入手分析,明确物态变化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4在装水的大烧杯中,浮着一个盛有适量水的试管,对大烧杯持续加热,大烧杯中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水的温度能(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填“能”或“不能”)【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根据水沸腾时的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解答【解答】解: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温度不变(此温度是沸点);继续吸热;当烧杯内水沸腾时,温度达到沸点,试管内的水与烧杯内的温度应该相同,因为达到了热平衡,所以试管内水温也达到沸点,但因试管内外水温相同,不能进行热传递,试管内水不能吸热,所以不能沸腾故答案为:能;不能【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沸点和沸腾的条件,是基础知识25水是生命之源,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生活用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请你写出两种节约用水的方法:用水完毕后关紧水龙头,使用节水型洁具【考点】有利于节约能源的措施 【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解答】解:生活上我们应该采取节约用水的方法有:用水完毕后关紧水龙头;一水多用(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水冲厕等);使用节水型洁具等故答案为:用水完毕后关紧水龙头;使用节水型洁具(合理即可)【点评】生活中的节约用水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26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1)这种设计的原理是:当气温升高时,该材料吸热熔化,使室内温度不致上升太高或太快;当温度降低时,该材料会放热凝固,使室内温度不致降得太低或太快(2)该材料属于非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3)下列哪个图象能表示该材料放热降温的过程d【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凝固需要放出热量(2)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3)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特点进行判断【解答】解:(1)当气温升高时,该材料吸热熔化,使室内温度不致上升太高或太快;当温度降低时,该材料会放热凝固,使室内温度不致降得太低或太快(2)该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也就是说该材料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在凝固时,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属于非晶体(3)a、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b、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c、是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d、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吸;熔化;放;凝固;(2)非晶体;(3)d【点评】(1)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特点和图象(2)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272009年,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商讨全球环境保护问题,最后就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达成了一致意见温室气体包含二氧化碳、甲烷、水汽等均能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通过,但却阻碍地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这种作用就像玻璃温室一样,故称为温室效应请举出温室效应的一个危害:海平面上升【考点】能源危机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能源的利用与发展【分析】根据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温室效应造成的后果回答本题【解答】解: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增多造成的,温室效应是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过多,这些气体能让太阳发出的热到达地面,但阻碍地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这种作用就像玻璃温室一样,故称为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温度升高,两极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城市,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反射;海平面上升【点评】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很多灾难,所以要减缓温室效应,人人有责,应做到:植树造林、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28如图所示,两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分别应该是甲:36.7;乙:4【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解答】解:甲图中,温度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37”在“38”的下方,液柱最高处略低于37,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为36.7乙图中,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末端在0左侧,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4故答案为:36.7;4【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读数,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包括体温计在内的各种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29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