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河福寿螺的危害与调查.doc_第1页
小溪河福寿螺的危害与调查.doc_第2页
小溪河福寿螺的危害与调查.doc_第3页
小溪河福寿螺的危害与调查.doc_第4页
小溪河福寿螺的危害与调查.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属软体动物门。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台湾,1981年由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广东。1984年后,福寿螺已在广东广为养殖。由于过度养殖,加上味道不好,被释放到野外,进而繁殖危害。 一、形态特征 福寿螺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壳右旋,有45个螺层,多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有一个薄膜状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气后能使螺体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扰就会排出气体迅速下沉。 福寿螺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区别。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则为青褐色;田螺的椎尾长而尖,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福寿螺螺盖则偏扁。 二、生活习性 福寿螺喜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 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 三、危害与防治 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很强,又繁殖得快,其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有害动物,是中国南方水域的一大患害。 福寿螺能够咬断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导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达20%以上。除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外还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等疾病。人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会引起人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与脑膜脑炎,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瘫痪、嗜睡、昏迷等,甚至死亡。 水稻田福寿螺主要防治措施: 一是生物防治。福寿螺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鸭子的极好饲料,农民可以采取在稻田内养鸭的方法进行防治。 二是采用药物防治。可以采用6%密达颗粒剂500克/亩、或5%梅塔颗粒剂等杀螺药,与细沙搅拌均匀后再进行撒施,并保持寸水5-7天。 三是人工防治。即采用人工捡拾方法,将捡拾到的福寿螺进行集中填埋处理。要注意及时清除稻田边的各种杂草,将分布在田边由福寿螺产下的粉红色卵块进行集中踩杀。防治“福寿螺” 农技专家支招 福寿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上世纪80年代作为食用螺引入我国养殖,目前它已被国家环保局列为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 市农技推广中心农艺师徐大连:福寿螺它主要是水生动物,它主要存在水渠、稻田,种养水生植物的稻田里面、土壤里面都会有发生。福寿螺一般来说,以水稻、水生绿色植物、叶菜类叶片为食,在水稻田里,主要开始吃的是水稻的幼苗、分蘖苗,尤其去吃嫩的部分,水稻受灾以后造成缺株,分蘖减少,造成水稻产量损失很严重。专家说,福寿螺最早养殖起来是给人吃的,但由于里面含有寄生虫,会对人体产生不适,现在已很少有人食用。目前,我市大桥、贺村两个镇发现有福寿螺,有螺面积在1500亩以上,严重危害到了农作物生长。徐大连:防治上呢,对这个福寿螺可以有几种方法,一个呢可以采用在发生区养鸭子,利用鸭子捕食福寿螺,减少福寿螺危害。另外可以采用人工捕捉的办法,把福寿螺以及卵块捡掉,捡掉以后可以去喂鸭、喂鸡。第三个方面也可以采用药剂防治的方法,我们现在江山用的是6%的斗蜗螺这种药剂,每亩田用到90-120克左右。记者从农技部门获悉,5月9日,市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已用“斗蜗螺”颗粒剂在大桥镇西坂村的4亩稻田里进行了试验,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了。福寿螺是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繁殖力强,每年繁殖2代,每代产卵2400-8700个,卵孵化率高达90%,一只福寿螺一年可繁殖30-32万个。福寿螺食水稻、藕等水生植物茎叶,传播人畜共患的寄生虫,排泄物污染水体,与本地物种竞争,导致本地淡水生物减少或绝灭,严重威胁传入地的农作物安全和人畜健康。根据我站5月9日调查:怡乐镇龙兴村每平方米有成螺2030个、幼螺100150个、卵块512块;合理村每平方米有成螺2030个、幼螺80100个、卵块915块;留耕镇四重村每平方米有幼螺200500个;底蓬镇文武村每平方米有幼螺150200个;桐梓镇临江村每平方米有卵块5080块(每块100300粒卵)。目前我县部分乡镇福寿螺发生严重,水田、沟渠、藕塘、杂草福寿螺卵块和幼螺泛滥,严重威胁到我县水稻生产安全。为了有效控制福寿螺的蔓延、降低发生区域内的基数、消灭幼螺和成螺,达到防控效果,各乡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必须高度重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培训会、黑板报和印发技术资料等宣传防治知识,做到家喻户晓,积极作好福寿螺的防治示范,搞好福寿螺防控工作,阻止其蔓延扩展,确保我县粮经作物生产安全。一、福寿螺的形态特征福寿螺又叫大瓶螺、洋螺、鬼仔螺。贝壳外观与田螺相似,具有螺旋状的螺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由淡黄变为深黄或褐色,有光泽。成螺贝壳厚,壳高57cm,体圆形,个体比淡水田螺大。二、福寿螺的危害1、咬断水稻秧苗,影响有效分蘖,造成苗少株稀,降低产量。2、啃食叶片,导致植株不能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果实发育受阻而减产。3、传播人畜共患寄生虫广州管圆线虫。4、与本地物种竞争导致本地淡水生物减少甚至绝迹,影响水生物多样性。三、防治措施1、植物检疫强化植检措施,对可能携带福寿螺的植物和产品进行检疫,防止人为传播;未发生区禁止人为引入、饲养;发生区要防止向外扩散。2、农业防治及物理防治(1)推广鸭稻共育技术,利用鸭群取食消灭幼螺和成螺;(2)在产卵高峰期采用摘除卵块,降低卵的孵化率,控制种群密度;(3)在孵化高峰期田水外排,降低幼螺的成活率;(4)在水往交界处设置拦截网、加高田埂,阻止福寿螺进入;(5)冬季清除水体淤泥、挖除水草、铲除田边杂草,破坏其产卵场所;(6)结合水旱轮作和深翻土地直接杀死成螺;改种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能有效的控制福寿螺的发生;(7)手工捡螺消灭成螺,降低成螺基数;(8)未发现福寿螺入侵的区域,要严格禁止人为引入、饲养。3、化学防治(1)每亩撒施5%或6%密达杀螺颗粒480克。(2)每亩用70%杀螺胺28克兑水喷雾。(3)在水稻移栽前7天,每亩撒石灰25千克。(4)每亩用茶籽饼35kg粉碎后直接撒施于已耕好的田块或排灌沟上。浅谈福寿螺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福寿螺以水稻为食,在水稻移栽后疯狂啮食叶片和幼嫩分蘖,有时一夜之间就能把刚插的禾苗全部啃光,致使水稻基本苗数不足,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农民群众对其为害感到十分头痛。由于对福寿螺的生活习性了解不是很多,农民群众无法针对其进行预防性防治,每年都是在螺害发生时才被动防治,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所以要想提高防治福寿螺的效果就必须对其生活习性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福寿螺贝壳与田螺的外壳相似,壳薄易碎,壳右旋,旋部不发达,螺层一般为6层,第一螺层比田螺扁而大,形状似苹果故又名苹果螺,大瓶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物种属性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1981年作为食用螺引入我国,因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又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目前在我区迅速扩散蔓延,成为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目前已经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列入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福寿螺的生活史分为卵、幼螺和成螺三个阶段。雌雄交配后,受精作用在体内进行。雌螺主要在离水面1020cm的杂草、作物植株或沟渠石壁上产卵,卵呈深红色,每卵块约100960粒不等。每只成熟的雌螺一年可多次产卵,每隔510天产一次,每次产卵时间2030分钟,产卵后缩回腹足,回落水中。一只成熟雌螺可年产卵万粒左右,一年经两代繁殖可达32.5万只,繁殖量十分惊人,可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对农业生态平衡造成极大的危害。卵的孵化只要十天的时间,初孵幼螺脱落于水中,即能浮游觅食,独立生活;如果放任其生长,一只小螺两个月后可以长大到2两重。温度对福寿螺的生长影响很大,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由于我区冬季气温不是很低福寿螺可自然越冬。福寿螺的寿命多数为1.5年,个别可长达3年以上,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11月中下旬停止产卵逐步开始进入越冬状态。福寿螺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福寿螺食性广,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主食浮萍、蔬菜、瓜果等,尤其喜欢吃带甜味的食物。虽然是水生种类,但可以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中度过68个月。福寿螺的危害特点表现为小螺孵化后稍长即开始啮食水稻、浮萍等水生植物,尤喜啮食水稻幼嫩部分,对幼嫩的秧苗危害最大,秧苗危害可达30-90%,严重时可达100%;受害的水稻轻的可减产5-9.7%,严重的可减产27.6-35.4%。所以说福寿螺是水稻生产的又一大有害生物。水稻移栽后至晒田前是主要受害期,它咬剪水稻的嫩叶、主茎及有效分蘖,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光合物的产生,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目前对福寿螺的防治方法是重点抓好越冬成螺第一代成螺产卵盛期前的防治,压低第二代的发生量,并及时抓好第二代的防治,主要防治的方法有:一、狠抓冬防,减少冬后残螺量。福寿螺主要集中在溪河渠道中和水沟低洼积水处越冬,是集中消灭的有利时机。因此要结合冬修水利,整治沟渠,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螺的成活率和冬后的残螺量。同时对沟渠和低洼积水处,可用药物进行防治。二、人工防治:组织人力摘卵、捡螺,集中销毁,春、秋季福寿螺产卵高峰期,在稻田中插些竹片、木条等,引诱福寿螺在这些竹片、木条上集中产卵,每23天摘除一次卵块进行销毁,平时结合农事操作捡螺、消灭卵块;冬季结合田间管理,清除淤泥、杂草,破坏福寿螺越冬场所,降低存活率,减少残螺量;重点田块、河边拦网,防止福寿螺顺水传播。三、养鸭食螺。利用鸭子喜食幼螺的习惯,在福寿螺的发生地,有计划地组织饲养鸭群,在螺卵盛孵期放鸭到河沟和农田啄食幼螺。在水稻收割后,对福寿螺密度较大的田块、沟渠,可组织附近的鸭群反复轮回放养,压低幼螺数量。四、药物防治。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