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文章的思路.doc_第1页
概括文章的思路.doc_第2页
概括文章的思路.doc_第3页
概括文章的思路.doc_第4页
概括文章的思路.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行文思路”题的解答思路考试大纲中提出的“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一能力的考查。高考阅读命题涉及到此考点的话,那么不仅是在题干上命题人会有相应的解答角度暗示,而且文本本身的“行文思路”也应该有相对明显、唯一的解读结果。行文思路就是文章思想的路径、脉络,它具体表现为文章的结构。分析行文思路,即在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结构,即在梳理行文思路。1.此类考题考查的文本范围较大。它主要是针对全文的考查,有时是针对某个语段的考查。2.此类考题的位置几乎总在最后。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行文思路”考查范围常常指向全文,此题出现在最后,符合考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进程。3.此类考题的解答形式一般是主观表述式。命题人要求考生自己针对文本阅读范围,自己选定理清思路的角度,对文本加以归纳、概括。二“行文思路”题解答的一般技巧1.认真审题,揣摩命题人所暗示的答题角度。2.辨明文体,依据四大类文体的各自特点思考“行文思路”的解答思路。3.必须首先从某一恰当的角度出发,将文本语段合理地归纳为相对集中的三四个“版块”,然后对各个“版块”加以概括表述。4.解答时的一般表述句式是:某段至某段写的是某某三四大类文体“行文思路”的一般特点:1.散文:这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的文体。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是文中所写的事件,“神”是文章的思想感情。(1)从散文“神”(情感变化)的角度来概括,抒情散文尤其如此。(2)从散文蕴含的道理(“神”)的角度概括,哲理散文尤其如此。(3)从“形”(散乱的事件)的角度来归纳,叙事性散文尤其如此。(4)从“形”到“神”的角度来归纳概括。(5)从时间、空间变化的角度来归纳概括,游记散文尤其如此。2.记叙文:高考中较少考到记叙文(含小说)阅读。记叙文的特点在于叙事性,事件的连贯性。(1)多数情况从“开端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归纳概括(2)有时从事件发生过程中“时间”或“空间”变化的角(3)有时从“倒序”“顺序”“插叙”“补叙”的叙事角度3.议论文:高考现代文大阅读中很少考到议论文。议论文的特点在于其严谨的说理逻辑性。(1从“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三种基本结构角度归纳(2)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说理逻辑的角度4.说明文:高考现代文大阅读中极少考查说明文阅读。说明文的特点在于科学严谨,层次分明。(1从“时间”或“空间”转换的说明顺序的角度来归纳概括(2从说明对象的“事理结构”或“逻辑顺序”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四几点重要结论:1.辨文体。辨明文体特征是解答“行文思路”题的第一要务;2.定标准。确定切分文章结构的标准(即从什么角度),是解答“行文思路”的核心所在;3.归纳与概括。依据所定切分标准,正确归纳语段“版块”,准确表述,是解答“行文思路”题的最终目的。五 高考例题例一 2009年重庆卷第16题: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思路。(6分)(文本:池莉瓷器的意味)参考答案:(1)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2)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3)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命题分析此题题干表述规范,明确要求考生梳理“行文思路”,并且暗示考生应该从“瓷器的意味”这个核心话题来归纳概括。答案第一小点归纳概括的是文本的第1、2段,引出瓷器的意味这个话题;答案第二小点归纳概括的是文本的第3、4、5段,探讨瓷器由俗到雅的意味变化;答案第三小点归纳概括的是文本第6段,深入思考瓷器的对人生的启迪意味。例二 2008湖北卷第19题: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文本:季羡林雾)参考答案: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命题分析此题命题规范,题干明确要求考生紧扣“雾”这个线索,分析“行文思路”。答案第一小点分析的是文本第1段,第二小点分析的是文本第2、3、4段,第三小点分析的是文本第5、6段,第四小点分析的是文本第7段。全文思路是:不爱雾喜爱雾思考雾陶醉雾。例三:2008年湖南卷第20题: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山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4分)(文本:朱光潜谈静)参考答案: 感受 静趣 裨益命题分析此题是“行文思路”题考查的变式,题干中已经将文本结构做了切分,要求考生就所切分的“版块”进行行文思路上的高度概括。例四:2008年江西卷第17题: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文本:萧乾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参考答案:答: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段分写:其中-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命题分析此题是典型的“行文思路”分析考查题,题干上并没有暗示考生切分“版块”的角度,需要考生结合文体特点自行确定。参考答案很规范,先明确回答了结构方式,再作“简要分析”,紧扣文本指出其思想路径。例五:2008年重庆卷第15题: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文本:迟子建时间怎样地行走)参考答案:童年时代感受到人的生活和快乐受时间的支配;青少年时代有冷落时间到感受时间无处不在;成年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