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离子积常数.pdf_第1页
水的离子积常数.pdf_第2页
水的离子积常数.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教学 2 0 0 3 年 第4 期 5 1 x1 0 一 9 两溶液混合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由此可见在常量范围内用氯化物来鉴别碳酸钠 和碳酸氢钠溶液是不可能做到的 参考文献 1 马晓 朱雪龙 许黎中编 高中五星级题库 化学 M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 9 9 3 2 洪东府主编 化学同步分层导学 高中一年级用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 0 0 1 温度对溶液p H值影响的探讨 胡 金 臣 象山中学 浙江象山3 1 5 7 0 0 摘 要 本文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探讨了一些电解质溶液的p H值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特别强调了温度变化会引起 盐的水解平衡的移动 同时也会对水的离子积产生影响 在一些电解质的水溶液中 升温使溶液 O H 增大 但电 解质溶液的p H 值不会因 O H 的 增大而增大 关键词 温度 p H 值 水的离子积 电离平衡 水解平 衡 文章编号 1 0 0 5 6 6 2 9 2 0 0 3 0 4 0 0 4 8 0 2中图 分类号 6 6 3 2 4 7 9文献标识码 C 1 问题的提出 下列水溶液在升温后溶液的p H值增大的是 A N 琦C l B N a Z C 0 3 C N a C l D H 2 S O 4 答案 B a 可 以 着 出 命 题 者 本 想 在 这 一 知 识 点 上 有 所 突 破 但 由于自 身的思维定势 片面地只考虑温度对盐的水 解的影响 认为升温使水解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使 N a Z C 0 3 溶液 O H 增大 p H值也增大 而忽略了 更为重要的温度也会对水的离子积产生影响 从而 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本文就这一问题从实验探究和 理论计算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以供参考 2 问题探讨 2 1 实验探讨 我们分别对一些酸 碱 盐的水溶液 利用p H 计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p H 值 观测其p H值随温 度变化的情况 实验所用的p H计是上海华侨仪表 厂生产的 型号为 P H S 3 C 数字式精密酸度计 测定结果如下 表1 溶液的p H测定值随温度变化情况 俞 Atr a 1 0 2 0 3 0 9 v 4 0 5 0 纯水 7 3 07 1 06 9 5 6 7 46 6 2 HC l1 0 31 0 21 0 2 1 0 11 0 2 HAc2 9 02 8 9 2 8 72 8 72 8 5 N a O H1 3 5 0 1 3 1 11 2 8 71 2 5 01 2 2 9 N H 3 H Z O 1 1 5 1 1 1 2 11 0 8 91 0 6 21 0 3 7 N a C l7 3 07 0 8 6 9 76 7 16 5 9 N a A c 9 1 99 0 08 7 68 6 28 4 6 N 氏C 1 5 3 85 1 95 0 34 8 7 4 7 3 溶液的浓度为0 1 X m o l L 由上述实验的测试结果可知 除强酸 如盐酸 溶液外 当体系的温度升高时 其溶液的p H值都呈 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2 2 理论探讨 2 2 1 p H值与 H 在电解质的水溶液中 一定同时存在 H 和 O H 溶液的p H 值随 H 增大而减小 当温度一 定时 H 与 O H 的乘积为一常数 p H值又可表 示为p H 一 1 g K 1 g O H 即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 K 为一常数 O H 大p H值也就大 但如果温度 发 生变 化 K 就要发生变化 那么 O H 大p H值 不一定就大 2 2 2 温度与 K 当温度一定时 在纯水或电解质的稀溶液中 t H 与t O H 的乘积为一常数 叫做水的离子积 用 K 表示 温度发生变化时 水的离子积要发 生变化 具体数据列表如下 表2 水的离子积常数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温度 1 0 C 2 0 3 0 9 0 4 0 5 0 C609C7 0 C 8 0 9 C 9 0 9 v1 0 0 9 v 一 1 g K 1 4 5 41 4 1 71 3 8 31 3 5 51 3 2 61 3 0 21 2 8 01 2 6 01 2 4 21 2 6 1 一 一 由上表可知 温度对水的电离有着较大的影响 在2 5 时纯水的p H 值为7 当温度变为1 0 0 时 纯 水的p H 值就接近于6 此时纯水的 O H 约为l x 1 0 6 m o l L 是2 5 时 O H 的1 0 倍左右 但此时纯 水的p H 值与2 5 时相比 却减小了t o 2 2 3 温度与酸 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2 0 0 3 年 第 4 期问题解答与讨论 弱酸 弱碱水溶液存在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常数 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电离的趋势大小 K值越大 表示 电离程度越大 电离常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见表 3 但由于电离过程热效应较小 温度对电离常数影 响不大 其数量级一般不变 与K 相比 温度对其影 响相对较小 表3 H A c 和N H 3 姚 电 离 平 衡常 数随 温 度 变 化 的 情 况 温 度1 0 C2 0 3 0 C4 0 9 C5 0 C K H A c 1 5 5 3 x 1 0 一 5 I 6 9 4 x 1 0 一 5 1 8 0 6 x 1 0 一 5 1 8 5 2 x 1 0 一 51 8 8 7 x 1 0 一 5 K N H 3 H 2 01 5 7 0 x 1 0 一 5 1 7 1 0 x 1 0 一 5 1 8 2 0 x 1 0 一 5 1 8 6 2 x 1 0 一 5 1 8 9 2 x 1 0 一 5 2 2 4 温度对酸碱溶液p H值的影响 强酸 如H C I 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 H C 1 电离出 的H 抑制了水的电离 对一般浓度的强酸溶液 由 水 电 离 出 的 H 十 H ZO 1 0 7 m o l L 相 对 于 H I H C 其 是可以忽略的 H C I 的电离不受温度的影响 可见温 度对盐酸溶液的p H值几乎不产生影响 同理 温 度对碱溶液几乎不影响 淮弱酸溶液中 如醋酸溶液 H A c H 十 A c 一 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H A c H 7 A 一 H A c 令 C H A 为醋酸的总浓度 因为H A c 溶液中 H 主要由酸电离出来的 而且 H A c 只极少一部分 发生电离 即有 H 二 A c 一 C H A c H A c 二 C H A 一 A c 一 二 C H A K H A 二 H A c 一 H A c H 2 C H A c H 1 岛 K H A C c H A 1 2K H A e C H A c 当温度升高时 K H A 增大 H 也增大 溶液的p H 值减小 因温度对 K H A 影响不大 故温度升高醋酸 溶液p H值变化不大 实验的结果也是如此 温度 从1 0 变化到5 0 O C 溶液的p H值只减小0 0 5 见表 1 对弱碱如氨水溶液也是如此 2 2 5 温度对盐溶液p H值的影响 在强酸强碱盐 如 N a C I 的水溶液中 溶液呈中 性 即 H 十 O H K W 1 2 温度对溶液p H值 的 影响与纯水的情况一样 温度升高 K y 增大 H 增大 p H值减小 在弱酸强碱盐的水溶液中 如 N a A c 溶液 A c 能与水电离的 H 结合成难电离的 H A c 弱电解质 使水的电离向正方向移动 A c 一 水解的离子反应方 程式为 A c 姚0 H A c O H 水解的结果使 溶液 O H 大于仁 H 溶液显示碱性 水解平衡常 数可表示为 K r O H 一 了 H A c 仁 A 一 二 H 十 O H 一 I H A c H A c 一 I H O H 一 H A 一 I H A c K w K H A C 因为N a A c 溶液中A c 一 只极少一部分发生水解 即有 O H 一 二 H A c j C N a A c A c 一 C N a A 一 H A c 二C N a A c 则有K K H A o ff 一 2 C N a A c O H 一 C N a A c K w K H A c 1 2 当温度升高时K w 和K H A 都增大 H 就增大 溶 液的p H值减小 由表2 和表3 所列K 和K H A 的 数据 可理论计算出 1 0 至 5 0 时 0 1 0 0 m o 1 L N a A c 溶液的p H值 如下表4 0 表4 0 1 0 0 m o l L N a A c 溶 液1 0 一 5 0 时p H 理 论 计 算 值 温度 1 0 2 0 C3 0 C4 0 5 0 一1 g K w 1 4 5 41 4 1 71 3 8 31 3 5 51 3 2 6 一 1 g K 4 8 0 94 7 7 14 7 4 34 7 3 24 7 2 4 p H值 9 1 78 9 78 7 98 6 48 4 9 计算结果表明 0 1 0 0 m o l L N a A c 溶液 温度由 1 0 变化到5 0 时 溶液的p H值减小了 6 8 实验 结果与之基本符合 同理在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中 如N 风C 1 溶液 同样可得 K 卜1 K W K N H 3 H 2O H C N H 4C I K w K N H 3 H Z lit3 H z 0 当 温 度 升 高 时 K 和K N H 3 H 2 均 增 大 但K 杯 K N H 3 H 20 值 还 是 增 大 的 即 H 增 大 p H 值 减小 同 样 由 表2 和 表3 所 列K w 和K N H 3 H z 的 数 据 可 理 论计算出 1 0 至5 0 时0 1 0 0 m o l L N 凡C l 溶液的 p H值 如下表5 a 表5 0 1 0 0 m o l L N 比c l 溶 液1 0 一 5 0 时p H 理 论 计 算 值 温度 1 0 1 C2 0 9 03 0 4 0 5 0 9 0 一1 g K 1 4 5 41 4 1 71 3 8 31 3 5 51 3 2 6 一 1g K N li3 112 0 4 8 0 44 7 6 74 7 4 04 7 3 04 7 2 3 p H值 5 3 75 2 05 0 54 9 1 4 7 7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0 1 0 0 m o 1 L N 氏C l 溶 液 温度由1 0 变化到5 0 时 溶液的p H 值减小了 0 6 0 实验结果与之也基本符合 3 问题讨论 综合上述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的探讨 结果是完 全一致的 我们一般都认为当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 时 氢离子浓度减小 溶液的p H值也就增大 但这 是建立在K 不变的基础上 当在一些弱酸强碱盐 溶液中 如N a A c N a 2 C 0 3 溶液 如果不考虑水的离子 积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那么当温度 下转 2 5页 2 0 0 3 年 第4 期研究性学习 中的葡萄糖 或氢氧化钠 1 用西瓜汁 番茄汁 代替葡萄糖溶液 在5 0 m L 小平底烧瓶中依次加人 1 5 m L西瓜汁 红色 1 5 m L4 的氢氧化钠溶液 3 滴 0 2 的亚 甲蓝溶液 塞上橡皮塞 振荡溶液呈淡蓝色 蓝色和 红色相混合的结果 静置 淡蓝色 巧秒后消失 变 为红色 再次振荡 红色溶液又呈淡蓝色 1 在5 0 m L小平底烧瓶中依次加人 1 5 m L番茄汁 棕黄色 1 5 m L 4 的氢氧化钠溶液 3 滴0 2 的亚 甲蓝溶液 塞上橡皮塞 振荡溶液呈浅绿色 蓝色和 棕黄色相混合的结果 静置 浅绿色 1 0 秒后消失 变为棕黄色 再次振荡 棕黄色榕液又呈浅绿色 实验中发现一些 反常 现象 西瓜汁 番茄汁 代 替葡萄糖时混合溶液褪色要快得多 而它们中葡萄糖 含量并不是太高的 并且 相同体积的番茄汁比西瓜 汁的褪色要快 但番茄含葡萄糖的量比西瓜低 提出假设 果汁中可能有还原性比葡萄糖更强 的物质 例如 维生素 C 是不是西瓜汁 番茄汁 中的 V c 起还原作用 验证假设 在 5 0 m L小平底烧瓶中依次加人 1 5 m L V c 银翘片无色溶液 活性炭吸附过滤后 1 5 m L 4 的氢氧化钠溶液 3 滴0 2 亚甲蓝溶液 塞上橡皮塞 振荡溶液呈蓝色 静置 溶液立刻变为 无色 再次振荡 无色溶液又呈蓝色 得出结论 西瓜汁 番茄汁 可以代替葡萄糖进 行 蓝瓶子 实验 但西瓜汁 番茄汁 中的V 起主要 还原作用 2 用口碱 食用纯碱 代替氢氧化钠 在2 5 0 m L 平底烧瓶中依次加人2 0 g 口 碱 8 0 m L 的蒸馏水 1 6 g 葡萄糖 振荡溶解后 再滴人4 一 6 滴 0 2 的亚甲蓝溶液 塞上橡皮塞 振荡使全部溶液 呈蓝色 静置 蓝色 2 5 分钟后 变为浅蓝色 轻微 变色 再次振荡 浅蓝色溶液又呈蓝色 得出结论 用口碱代替氢氧化钠与亚甲蓝 葡萄 糖混合做 蓝瓶子 实验效果不好 蓝色溶液变为无 色时间过长 3 用 V 代替葡萄糖 口碱代替氢氧化钠 在5 0 m L 小平底烧瓶中 依次加人 1 5 m L V 银翘 片无色溶液 吸附过滤后 巧 m L 2 0 的口碱溶液 3 滴0 2 亚甲蓝溶液 塞上橡皮塞 振荡溶液呈蓝 色 约2 分钟后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再次振荡 无色溶液又呈蓝色 结论 可用 V c片 口碱 亚甲蓝的混合溶液做 蓝瓶子 的趣味实验 3 几点说明 1 本活动比较安全 且围绕变色原因的探究有 一定的思维强度 寻找葡萄糖等替代品的探究可选 取生活中常见的物质V 银翘片 果蔬汁 西瓜汁 番 茄汁 口碱进行实验 这对启迪学生思维 增强化 学实验的亲和力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2 蓝瓶子 实验的溶液颜色变化可以持续 1 2 天 当溶液变为棕褐色时 振荡溶人空气不能回 复蓝色 每次实验滴人的亚甲蓝溶液不能过多 否 则褪色困难 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