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文言文“地毯式”训练《隆中对》.doc_第1页
中考语文 文言文“地毯式”训练《隆中对》.doc_第2页
中考语文 文言文“地毯式”训练《隆中对》.doc_第3页
中考语文 文言文“地毯式”训练《隆中对》.doc_第4页
中考语文 文言文“地毯式”训练《隆中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文言文“地毯式”训练:隆中对一 填空题1 本文作者 ,字 ,所著的 与 、 、 并称为“四史”。2 本文选自 ,作者 , 朝人, 家。二 解释下列词语1亮躬耕陇亩( )2好为梁父吟( )3时人莫之许也( )4谓为信然( )( )5时先主屯新野( )6先主器之( )7谓先主曰( )8此人可就见( )9不可屈致也( )10将军宜枉驾顾之( )( )11由是先主遂诣亮( )12凡三往( )13因屏人日( )( )14汉室倾颓( )15奸臣窃命( )16孤不度德力( )( )( )17遂用猖獗( )18欲信大义于天大( )19然志犹未已( )( )20君谓计将安出( )( )21自董卓已来( )2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23则名微而众寡( )24非惟天时( )25抑亦人谋也( )26挟天子而令诸侯( )27此诚不可与争锋( )( )28利尽南海( )( )2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30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31将军既帝室之胄( )32总揽英雄( )33保其岩阻( )3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35出于秦川( )36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37隆中对( )三 问答题1 文章开头点明诸葛亮的志趣的句子是 2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为什么“时人莫之许也”? 3 “时人莫之许也”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一句有何作用? 5 你怎样看待诸葛亮隐居隆中而又自比管仲、乐毅这一行为? 6 “先主器之”、“遂诣亮,凡三往”表明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7 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的中心,通过对话你能看出两个人的思想性格吗? 8 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9 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规划了哪些切实可行的策略? 10 诸葛亮是根据什么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 11 文末写“关羽、张飞等不悦”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12 本文流传下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13 文中提到的“管仲”,是春秋时著名的谋臣,你能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成语或典故吗? 14 请写出与徐庶有关的一个歇后语。 15 请写出与张飞有关的两个故事情节。 16 在小说中,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出现。请写出三个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 17 写出四个与关羽有关的故事情节。 18 诸葛亮是智者的化身,但他隐居待主的做法在当今社会是否是上策?谈谈你的看法。 19 文章对曹操的刻画虽不过寥寥几处,却使曹操的形象跃然纸上。请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并写出三国演义中三个与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20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完成下列对联上联:千古奇谋隆中决策下联: 【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1 本文作者 陈寿 ,字 承祚 ,所著的 三国志 与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并称为“四史”。2 本文选自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作者 陈寿 , 晋 朝人, 史学 家。二 解释下列词语1亮躬耕陇亩( 田地 )2好为梁父吟( 喜欢 )3时人莫之许也( 承认、同意)4谓为信然( 说 )( 确实这样 )5时先主屯新野( 驻扎 )6先主器之( 器重、重视 )7谓先主曰( 对-说,告诉 )8此人可就见( 接近、趋向 )9不可屈致也( 招致、引来 )10将军宜枉驾顾之( 屈尊 )( 拜访 )11由是先主遂诣亮( 拜访 )12凡三往( 总共 )13因屏人日( 于是、就此 )( 命人退避 )14汉室倾颓( 崩溃、衰败 )15奸臣窃命( 盗用皇帝的政令 )16孤不度德力( 古代王侯的自称 )( 衡量 )( 估计 )17遂用猖獗( 失败 )18欲信大义于天大( 通伸,伸张 )19然志犹未已( 仍、还 )( 止 )20君谓计将安出( 计策 )( 产生 )21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2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尽 )23则名微而众寡( 人少 )24非惟天时( 不仅 )25抑亦人谋也( 而且 )26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持、控制 )27此诚不可与争锋( 的确 )( 争强、 争胜 )28利尽南海( 物资 )( 全部取得 )2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大概 )( 资助、给予 )30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兴旺富裕 )( 爱抚、爱惜 )31将军既帝室之胄( 后代 )32总揽英雄( 招致 )33保其岩阻( 险阻 )3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亲自 )35出于秦川( 平野 )36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一天天 )37隆中对( 回答、应对 )三 问答题1 文章开头点明诸葛亮的志趣的句子是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2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为什么“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诸葛亮正在“躬耕陇亩”之时,一介村夫竟如此自大,当然不被时人 的舆论所赞许。是因为时人对诸葛亮的不了解或有眼不识泰山。 3 “时人莫之许也”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不被时人的舆论所赞许,形成主观、客观 的反差和矛盾,在读者的头脑中产生悬念,引起下文。 4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一句有何作用? 从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干,为下文徐庶推荐诸葛亮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5 你怎样看待诸葛亮隐居隆中而又自比管仲、乐毅这一行为? 不是隐居避世,而是避世待时,隐居择主。 6 “先主器之”、“遂诣亮,凡三往”表明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谋臣的极端信任和尊重,不为舆论所左右,思贤若渴。 7 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的中心,通过对话你能看出两个人的思想性格吗? 刘备是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诸葛亮对全国形势了如指掌,对 当时政坛人物的个性特点如数家珍,有谋有略,高瞻远瞩。 8 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消灭曹操。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9 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规划了哪些切实可行的策略? 分三步走。第一步:与曹操“不可争锋”,与孙权“为援而不可图” 近期主攻方向是荆州。第二步:夺取益州。第三步:西和诸戎,南 扶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静以待变,消灭曹操,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10 诸葛亮是根据什么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 根据当时的全国形势和政坛人物的分析。 11 文末写“关羽、张飞等不悦”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表明关羽、张飞等时人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一无所知,这一细节 的补充正是本文行文的严密处。 12 本文流传下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三顾茅庐 13 文中提到的“管仲”,是春秋时著名的谋臣,你能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成语或典故吗? 老马识途 14 请写出与徐庶有关的一个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15 请写出与张飞有关的两个故事情节。 怒鞭督邮 大闹长坂坡 16 在小说中,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出现。请写出三个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 三气周瑜 舌战群儒 火烧新野 17 写出四个与关羽有关的故事情节。 刮骨疗毒 温酒斩华雄 败走麦城 义释曹操 18 诸葛亮是智者的化身,但他隐居待主的做法在当今社会是否是上策?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当今社会竞争极其激烈,即使你是人才,也应勇于毛遂自荐 不能等机会,而是要努力的为自己创造机会,为国家多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