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拍摄好的照片一、 一张照片首先要清晰我们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要想保证照片的清晰度,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相机的稳定性2、拍摄时的快门速度3、准确的对焦。1、相机的稳定性。图片模糊主要是因拍摄过程中相机的晃动引起的。如何避免相机晃动呢?在拍摄时,整个人要站稳、放松,前俯、后仰、单脚着地或单足受力等姿势容易引起肌肉紧张进而造成相机的晃动。拍摄时一般是左手持机,右手按快门。持机的手要自然、放松,将肘贴(抵)住胸部,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三角(这里专指通过取景器窗口而非显示屏取景,请见图1),或者是让身体靠着一个稳定的物体以尽量保持身体的稳定。使用长焦镜头,如果不能用很高的快门速度,则一定要加用三脚架。按快门前要调整好呼吸,屏息凝气进行拍摄。按快门的手法要稳定轻柔,只是食指沿快门垂直的方向轻微的移动,手掌手腕不能用力。大部分相机的快门分两个过程,按下一半是测光和自动对焦,这个过程完成后,再按下去一点才是正式拍摄(请见图2)。整个按快门的过程,食指是不离开快门的,并且食指的行程至多只有5、6毫米(或许因相机不同而不同)。许多初学者在按快门时整个手掌和手腕甚至手臂都在用力,把应有的两个过程“一气呵成”,食指的行程很大,快门不是按下去的,是“砸”下去的,手指象弹钢琴一样击打快门,这肯定会引起相机的震动,最终导致照片模糊。另外,低视点拍摄时可采用坐姿或单膝跪姿持机,以增强稳定性。图1图22、快门速度。快门、光圈、焦距是摄影活动中最重要的三个概念。在下面篇幅里我会比较详细的介绍快门和光圈的各种关系。这里先把大部分照相机通用的快门和光圈序列列出来。常见快门速度的标准序列为:T、B、30、15、8、4、2、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1/4000。单位:秒。常见光圈大小的序列是:1、1.4、2、2.8、4、5.6、8、11、16、22、32。光圈大小有一个规律,那就是每隔一位是两倍关系。比如8和4,22和11等。这两个序列还引出摄影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档。相临两个数值之间相差一“档”。相对于正确的曝光来说,光圈数值大一档,速度就该慢一档,反之亦然。对于可以控制快门速度的相机,为保证照片清晰,有一个普遍应用的快门速度经验值:我们拍摄照片时的快门速度不能低于镜头焦距的倒数。比如:你拍摄时使用的焦距是105MM,那么,你使用的快门速度就要快于1/105秒(1/125)。依此类推,如果你用的镜头焦距是50MM,那么你拍摄时的快门速度就要快于1/50秒(1/60);如果你用的镜头是200MM,则你的快门速度就要快于1/200秒(1/250)括号内的数值是快门速度级数中几个标准的速度序列。事实上,对于我们大多数的摄影新手来说,用普通的口袋数码相机,快门速度不能慢于1/125秒,这样基本可以保证照片的清晰度。即使对于高手来说(比如专业摄影记者),快门速度慢于1/30秒甚至1/60秒,他们也拍不出清晰的照片(这里当然有镜头焦距的因素)!这里说明一点,我认为,所谓“清晰的照片”这种说法其实是相对的。你拍了一张照片,如果洗成5吋时是清晰的,如果5吋大已经能满足你的全部需要了,那么这张照片就是“清晰”的。如果你的全部需要是10吋,而这张照片洗成10吋仍是清晰的,那么这张照片也是“清晰”的,哪怕它洗到12吋时产生了模糊、放大到40吋时什么都看不清楚。这一点其实在电脑中观看一张图片的时候表现得最明显:一张很模糊的照片,你用看图软件把它缩到越小,它就越显得“清晰”,道理是一样的。当然这里还有像素等各方面的影响,再说起来就远了。对于专业摄影人士,严格地说,照片的清晰与否取决于分散圈的大小。一张36mm24mm底片,分散圈不能大于1/30mm。底片冲出来后用幻灯机来观看,也就是说把底片打到屏幕或墙上,在放大到100倍左右的情况下看着是清晰的,才能认为这张照片是清晰的。我们看电影的时候,电影胶片大部分也是35毫米(每一帧底片的面积也是36mm24mm)的,投射到那么远、那么大的银幕上,要保证清晰度,你就可以理解真正专业的摄影对清晰度的要求是多么严格!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在拍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照片模糊的原因。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拍摄在室内召开的会议的时候,相机提示你光线不足,要打开闪光灯,于是你打开(或自动打开)闪光灯,但是拍出来的照片仍然不清晰,甚至更模糊,好不容易有一张清晰的,人的眼睛又是红的,为什么呢?这就要说一下相机成像的基本原理。传统用胶片的相机,对于同一速度的胶片,要想真实还原你通过镜头看到的影像,那么通过镜头照射到底片上的光通量是恒定的(这样可以使底片产生最真实的影像)。打个比方:假如我要灌满一个容量恒定为100M3的水池(在水压(光强)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我用一个流量为0.1M3/秒的水龙头,我需要1000秒的时间可以灌满它,如果我需要在100秒内灌满这个水池,我就需要流量为1M3/秒的大水龙头。如果我必须在更短(快)的时间内灌满这个水池,不用说,我需要流量更大的水龙头。以上的假设是在水压相同的情况下水龙头的流量和时间长短的组合,如果水压减小了,我还是要在固定的时间内把这个水池灌满,大家说需要什么条件?对,流量更大的水龙头!如果我们用固定流量的水龙头,则我们需要更长的时间!这里的水龙头就是我们摄影中的光圈,水龙头控制的是单位时间内水的流量,光圈控制的是单位时间内的光通量(请别忘记了另外一个变量,水压的大小,在摄影中是光的强度,这是我们可以测量却无法控制的,因为一天中,光的强度随时随地都在变化),速度的概念是相同的。我们回到我们的问题中来:拍摄会议时,如果在中午的室外,为了使底片受到恒定光量的照射(容量100M3的水池),我们需要用f/8(水龙头的流量)的光圈,和1/125秒快门速度的组合。这时的快门速度可以保证我们拍出一张清晰的照片。但是到了室内,因为光线比室外弱得多(光强减弱=水压减小),所以要想使底片得到同样多光量的照射,如果还用f/8的光圈(水龙头流量不变),我们就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时我们需要的快门速度是1/15秒(甚至更低)。那么对照上面我们的经验,拍摄一张清晰的照片对快门速度的要求,1/15秒的快门速度是很难拍摄出一张清晰的照片的,怎么办呢?对于所有的照相机,如果在中午室外的光照条件下,f/8,1/125秒这样的组合可以使底片得到充分曝光,在同样的光强和照射角度下,用f/5.6,1/250秒、f/4,1/500秒、f/2.8,1/1000秒这些的组合来代替,底片得到照射的光量是相等的。同样,对室内的曝光组合f/8,1/15秒,我们就可以用f/5.6,1/30秒、f/4,1/60秒、f/2.8,1/125秒来代替。在f/2.8,1/125秒这个组合下,我们终于可以把照片拍得很清楚了。为了在弱光的情况下拍摄一张清晰的照片,我们需要足够的快门速度,但细心的人们同时发现,我们所用的光圈越来越大了(水龙头越来越粗了)。水龙头可以造得很粗,但是照相机的光圈可以无限制的做大吗?回答是:不能!说到光圈,肯定会有人问:为什么光圈用f/?这种方式来表达?这里再来重点解释一下光圈的概念。光圈其实是由69片特殊材料做成的有着超高强度的薄片精密组成的一个圆形或正多边形的小孔(光阑),被精确定位在由各种特殊材料和添加了各种特殊材料做成的很多组“玻璃”组成的相机镜头中间,起到控制照射到底片上的光通量大小、景深的大小和照片对比度的作用。以f/8为例,这其实是一个分式。f代表我们使用的镜头的焦距。比如我们用的镜头焦距f=200mm,f/8就意味着光通过光圈叶片组成的小孔的直径是:200mm/8=25mm。同样的道理,f/2.8就意味着小孔的直径是:200mm/2.871.4mm。如果你把光圈造到f/1,这意味着光圈小孔的直径是200毫米!据说以现在的制造工艺是造不出组成一个镜头需要的几十块那么大而没有任何瑕疵和杂质,添加了许多特殊材料,把光通过透镜产生的各种畸变、像差、反射、折射、衍射等控制到几乎没有的玻璃的!即使造出来了,估计也不会有多少人能买得起!举一个最现实的例子来解释一些问题。有时候我们看体育比赛,尤其是乒乓球比赛,场边的摄影记者所用的相机镜头一个比一个粗,为什么?结合我们上面学过的知识,乒乓球比赛的场地一般是在室内,虽然有人造灯光,光线还是比较暗的,估计正常曝光的光圈快门组合是f/45.6,1/125秒。而拍摄乒乓球这样的比赛是不允许使用闪光灯的,并且乒乓球又比较小,运行的速度非常快,运动员的动作和表情变化也非常快,要想拍摄一张清晰的照片,必须用1/500秒或更快的快门速度才能捕捉到球运行的轨迹和运动员的动作表情。那么这时候的光圈是多少?我想大家应该能组合出来,是f/22.8。我不知道世界上200MM焦距以上的镜头的光圈能不能做到f/2(f/1,f/1.4是肯定做不出来的)。我们的专业体育摄影记者们所用镜头的焦距,200MM可能是最小的。如果他们用的镜头焦距是200MM,光圈是f/2,那么就意味着,光阑的直径就得达到100MM,再加上外面镜筒和马达的直径,估计得超过130MM了。如果镜头焦距是300MM,光圈是f/2,则光圈直径是150MM,加上外面镜筒的直径,那就得达到180MM。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家伙们手里的相机都象大炮一样了,而且价格也是贵得惊人,估计他们手里拿着的是合肥100M2左右平均价格的房子!_既然光圈不可能无限制的做大,而我们也买不起那样的“大炮”,那么,对于我们一般人而言,就没办法在弱光下,拍摄一张清晰能用的照片了吗?当然不是。有三种方法:1) 使用闪光灯2) 使用三角架3) 提高ISO值先说使用闪光灯。我们的数码相机几乎都有一个内置的闪光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碰到拍摄室内会议等光线不足的情况,相机首先就提示或自动弹出闪光灯,可拍出来的照片仍不清晰,或是产生红眼现象,为什么呢?这里再给大家说一下闪光灯。不客气的说,所有数码相机包括传统相机里自带的闪光灯,全是厂家促销的手段,只是一个概念产品,中看不中用!我们知道,白炽灯亮不亮,有一个重要的参数是瓦,也就是功率。100W肯定比40W的亮,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同样的,闪光灯也是有功率的区别的。只不过闪光灯的功率不说瓦,而是说“闪光指数”。闪光指数的单位是什么,我不知道,我们也不需要知道,只要知道一台闪光灯能管多远就行了,这是我们拍摄照片时最需要了解的。这里有一个公式:闪光距离=闪光灯指数/光圈值。闪光指数,你买闪光灯的时候,说明书上写得很清楚,光圈值,就是我们前面列的光圈序列表。比如一台NIKON SB800闪光灯的闪光指数在ISO100,焦距35MM时的指数是56,那么,在用f/2.8,焦距35MM拍摄时,它的闪光可以照到20米远!而一般3000元以下的数码相机自带的闪光灯的指数不会超过12,它们的光圈一般也只有两、三档,f/4f/5.6、f/8。算算吧,就算用最大的光圈f/4,这个闪光灯能照多远?极限是3米,其实在实际拍摄中,这个光圈很少能用到。那也就是说,这个闪光灯正常只能应付最大2.5米的距离,你能指望它做什么,这不是摆设是什么?至于闪光灯的指数大小为什么还取决于镜头焦距和ISO值,这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感兴趣的同学以后可以单独讨论。还有就是闪光灯防红眼功能,这其实也是个摆设,实际拍摄的效果是:要么眼不红了,整个拍摄对象却更模糊了,要么是拍摄对象清楚了,却得了红眼病。这是为什么,也是一时半会说不清楚的事。关于闪光灯,大家只要记得那个公式就行了。还有就是最好别用内置闪光灯,因为那会使照片失败的可能性更大。其次是使用三角架。目前,全世界的三角架上的螺丝和照相机上的那个带螺母的孔的尺寸是统一的,这一点不用担心配不上。只是使用三角架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最好配合快门线一起使用;2没有快门线,则用自拍模式;因为相机虽然架在三角架上,你按快门的时候,还是会引起相机的震动。3使用三角架拍静物和风景没有任何问题,拍人物多少有点不方便。因为使用三角架的情况多数是快门速度很慢,比如1/8秒、1/15,这时候相机虽然是彻底不会动了,但在这么慢的速度下,被拍的人只要稍动或眨眼,照片同样会失败,更别说体育摄影了。最后说一下提高ISO值。传统胶片有一个感光速度的概念,有ISO25,ISO50,ISO100,ISO200,ISO400等。数值越大,速度越快。假如你用ISO100胶卷拍摄时,光圈快门组合是:f/8,1/125秒,同样条件下,用ISO50胶卷,光圈快门的组合是:f/8,1/60或f/5.6,1/125秒,用ISO200胶卷,光圈快门的组合则是:f/8,1/250或f/11,1/125秒。ISO是一个德国的胶片速度的标准,其他还有美国的ASA标准,前苏联的DIN标准。美国标准和德国标准的大同小异,也是ASA50,ASA100,ASA200前苏联的标准则不同,DIN21相当于ISO100,DIN18相当于ISO50,DIN24则相当于ISO200以前中国的乐凯也采用这种标志法。十几二十年前生产的胶卷,三种速度标记方式都写在胶卷包装上,现在则统一用ISO。胶卷的速度是个什么概念呢?传统的胶片是在片基上涂一层极细小的卤化银颗粒作为感光材料,光线照到卤化银颗粒后产生化学变化,根据光线照射的强度不同,底片上卤化银转化为密度不同的银,通过冲洗等化学反应,光照的多的地方银的密度特别大,光照的少的地方银的密度则小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底片上黑白深浅不一的负相,然后再通过底片对相纸的感光,还原我们照相时的情景。卤化银颗粒不仅对光的强度非常敏感,接触光的面积越大,产生化学反应的速度就越快,也就是说转化为银的速度就越快。因此同样的光强和光圈条件下,使底片充分曝光需要光照的速度就越短。那么如何扩大卤化银颗粒接触光的面积呢?以我们生活的一些常识来说明一下:在同样大小的桌面上(胶片片基)铺上相同厚度的白糖和黄豆,您说哪一个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大?恭喜你答对了:黄豆!这虽然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道理就是这样,于是就有了卤化银颗粒相对粗糙的快速胶片和卤化银颗粒相对细腻的慢速胶片!那您会说了,既然快速胶片可以提高快门的速度,解决许多摄影中的难题,那还要慢速胶片做什么?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快速胶片虽然提高了快门速度,但因为它的颗粒粗,还原成照片后,照片的质量也大打折扣,这尤其对人像摄影影响很大,面对一个脸庞吹弹得破的美女或一个皮肤能掐出水的儿童,你总不能把他们拍成一脸的碎麻子吧?所以在人像摄影中,专业摄影师还是喜欢用ISO50甚至ISO25的慢速胶片,来充分表现皮肤的质感。以上说到的光圈快门组合以及ISO的概念,虽然用的都是传统相机来说明,其实对于数码相机来说,只不过是把胶片换成了CCD,概念是一样的。CCD的感光原理,是根据光照到CCD表面的强度,转化为强度不同的微电流,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电子电路,生成电子文件,存储在不同的介质里。传统的胶片摄影是化学反应的过程,数码摄影是物理转换的过程而已。同样的场景条件下,光圈和快门的组合,以及ISO的设置没有任何区别。看到这里,有心的朋友会说,那我以后在拍摄室内会议这样的弱光场景时,加大ISO数值就可以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快门速度,避免照片模糊了。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和用传统相机用高速胶片拍摄时产生的问题一样,这会产生很粗的颗粒,数码摄影中叫“噪点”。这样的照片看起来让人非常的不爽,PS后期处理都很困难。有数码相机的可以试试:在数码相机中,把ISO值设到800以上,把拍出来的照片在电脑中打开保证您用过一回就不想用第二回了。在数码相机中调节ISO的原则是:400以下,迫不得已,可以适当用用,800以上最好别用。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一定要用最低的ISO值!3、准确的对焦。对于一般的口袋数码相机而言,因为对焦造成照片模糊的可能性不大。判断一张照片的模糊到底是因为相机的抖动,还是因为对焦不准,方法是:看看整张照片,如果没有任何内容是清晰的,那么,这张照片模糊的原因肯定是相机抖动造成的。如果你想拍一个美女的脸,却发现她有四个鼻孔,而背景里的花蕊却清晰可见,那么这肯定是你错误的对焦造成的。数码照片的清晰度还取决于景深和像素的多少。景深在摄影中的运用非常重要,对摄影中最重要的构图和简化画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景深取决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和拍摄距离的远近,这也是一连串比较复杂的组合和概念,有兴趣的同学以后可以单独讨论。关于清晰和景深的概念,我们还是用图说话比较直观。请看下面的一些图片,通过图片我们来说明一些问题。图3图4 图5图6图7图8图3中的两张照片,一张是在快速行驶的车内拍的,一张是在室内光线非常暗的一角拍的,所以这两张照片是因为相机的抖动造成的不清晰,没办法补救。图4、5、6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清晰的地方很清晰,但随着距离的增加景色渐渐模糊,这就是景深形成的结果。图4中我的对焦点是叶尖的那一根蛛丝;图5中的焦点是花的最尖端;图6中的焦点是最大的嫩芽的边缘。为什么造成的模糊程度不同呢,是因为我的光圈和拍摄距离不同。图7和图8这两张图片,除了所用的光圈相差一档外,光线角度和拍摄距离等参数都是一样的。大家可以发现,结果是一张背景比另外一张要清晰一些。这就需要我们在拍摄过程中,根据照片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控制。上面的几张照片并不好,只是为了写这个东西随手拍的。如果你喜欢拍特写,必须要用三角架,否则哪怕是你轻微的呼吸或一丝风吹造成的微小晃动都会使焦点不实!关于“准确的对焦”我们就说这些。二、一张照片要曝光准确我们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想重点表现的人或景色很暗,但不想拍的一些东西却曝光正常,看得很清楚,或者是照片中有大面积的黑色和白色,这是什么原因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需要在测光方面下功夫。一般的数码相机,没有测光方式供你选择,这时候你拍摄的时候要注意两点:第一是尽量靠近你要表现的人或景色;第二是在拍摄时如果你要拍摄的内容反差(光比)特别大,就要根据你的拍摄需要将特别亮或特别暗的地方从你的拍摄范围内排除。为什么我们不能把通过相机看到的东西全部拍清楚呢?这里就牵涉到胶片(CCD)的“宽容度”的问题。正常彩色胶片(CCD)的宽容度是5级(档),也就是说,在照片中,最亮的地方和最暗的地方亮度差别不能超过五级(档),否则更亮的地方表现在照片中就是一片惨白,更暗的地方就是漆黑一团。除非你想刻意表现什么,有大面积的惨白和黑暗的照片通常是失败的。现在再回到我们拍摄室内会议这个常见的拍摄任务。拍摄室内会议之所以困难,一方面是因为光比太大,一方面是光线太暗,没法使用较快的快门速度(一般相机光圈太小)。如果相机有测光方式供你选择,则用点测光(没有点测光则用中央重点测光)的方式对你要重点拍摄的对象(比如某个级别的领导)的脸部测光(要尽量靠近),然后锁定测光,回到你需要拍摄的位置(比如全景)后构图拍摄。这样虽然在靠窗的地方仍然是一片惨白,但起码你要拍摄的重点对象曝光是正确的。以后要用这张照片,可以把高光部分裁掉。对于没有测光方式可供选择的相机,把画面中心对准重点拍摄对象的脸部,然后构图拍摄,具体效果如何,听天由命吧。你要真想用闪光灯,那就用吧,不过一定要把防红眼功能关闭,以保证快门的响应速度。照片出现红眼是可以处理的,如果照片不清晰,那就没办法了。再就是多拍几张,以供选择。其他方法,前面已经说过了,也没有多大的用处。如果你有“大炮”加上专业闪光灯,这些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关于测光,有专业的书专门论述。这里我也只能写这些了。三、一张照片要有一个主题什么叫主题?如何确定主题?确定主题后如何突出主题?别问这么多,我要能做得非常好,我就是个摄影家了!而这一点恰恰是摄影中最最重要的,前面所说的“清晰的对焦”、“正确的曝光”和光圈、快门的各种组合以及景深的控制等等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主题服务的。而如何表现主题,突出主题,让所有的人看了你的照片后产生共鸣,难以忘怀,这才是我们的摄影活动要追求的终级目标!说到主题,就不能不说构图。构图大概是表现主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术。专门说构图的书,估计也够你看一两年的。这里我只想说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和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横线要水平,竖线要垂直。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构图用减法。“横平竖直”就不用多解释了,下面重点说说基本原则吧。在我们即将拍摄的画面中,我把所有的元素分为两种,一种是突出主题的,一种是分散主题的。所谓的减法,就是把分散主题的前景、背景、光线、色彩、线条、形状等等元素全部“减”去,只留下对主题起烘托作用的元素说起来简单,你去做做看。_但又不能减过了,有道是红花需要绿叶扶持,你把绿叶也减掉了,只剩下花这个光杆司令也没有多少味道。鹤立鸡群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鸡的衬托,你把鸡全减掉了,它就一光杆鹤,放进鹤群里,说不定它是最丑陋的一只。别跟我说“丑小鸭”的故事。_说到摄影中的减法,其实彩色摄影最不容易达到这一要求,你把前景、背景中各种该简化的元素简化了,但各种鲜艳的色彩有时候你却无法简化,所以摄影的最高境界是黑白世界。当你把自己锻炼成一个“色盲”,把五颜六色的拍摄对象看成只有黑白和各种灰度组成的光影世界的时候,你就快成为摄影家了!中国人用的减法是尽量简化各种元素,这无可厚非,但往往是减过了。真正高明的减法,是通过在比较杂乱的各种元素中让人一眼就盯住你想表达的东西,这才是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耐蚀热交换器铜合金管材合作协议书
- 2025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年5月新疆八师石河子市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9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江苏镇江市丹阳市教育系统校园招聘事业编制教师22人(徐州考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安全培训效果幼儿园课件
- 未来移动医疗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
- 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中医医院招聘1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风险管理识别与应对措施表模板
- 2025贵州六盘水市中医医院招聘4名编制外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金沙县城乡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经理层高级管理人员(财务总监)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一种鞘翅目林木害虫的辐照灭虫方法
- 国旗的知识课件
- 胸部肿瘤放疗讲课
- 【自考复习资料】05175税收筹划(重点知识汇总)
- 充电桩采购安装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练习试题
- 低血压的护理和处理课件
- GB/T 19494.2-2023煤炭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
- 2023年【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题及汽车驾驶员(技师)试题答案
- 我的家乡威海荣成宣传介绍课件
- 仪器维护、保养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